第三百零七章 巡視六郡

張繡回壽春途中路過江陵時,虞翻向張繡提及荊襄之地人傑地靈,尤其漢末以來是士人隱居避世之地,賢才名士頗多,勸言張繡應着重於荊襄之地引才用士。

虞翻不說還好,一提起這個,張繡立馬想到了諸葛亮和龐統。

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

儘管這句話多少誇大了諸葛亮和龐統的才能,但不可否認的是,若得諸葛孔明或龐士元其一,便足以立鼎一方爭雄於亂世。

漢末三國亂世涌現的頂尖謀士很多,但能被後世之人冠之以名號的寥寥可數,也是後世之人對其智謀才幹的認可。

臥龍鳳雛幼麟冢虎鬼才毒士,分別對應的是諸葛亮龐統姜維司馬懿郭嘉賈詡這六位三國頂尖智謀之人。

臥龍鳳雛的名號自然不必解釋。姜維的幼麟之名,大概是得了孔明日日教誨,且自身一點就透聰慧絕頂,而所謂龍生九子麒麟爲首,是故歷史上三國後期的頂尖智將姜維被比喻爲麒麟,又因其三十三歲還未及老成便身死,故名幼麟。

司馬懿與諸葛亮可謂龍虎相爭,故得號冢虎。所謂冢虎,意爲俯臥於石冢中待發的猛虎,是形容司馬懿隱忍持重,令人可敬又可怖,待時而起的特性。

而郭嘉向來有驚世之言,計策謀略神鬼莫測,又因其早夭,正所謂天妒英才,故名鬼才。

而至於賈詡的毒士之名,已經無須多解釋了。不過相對於這個毒士的名號,張繡更喜歡另一種叫法——毒龜!龜者,長壽也,且有多福避禍之意,正適合賈詡。

話題扯遠了,再說諸葛亮和龐統,兩人今年一個還不到二十歲,一個才二十出頭,都還在荊襄一帶遊歷求學,亦或是鑽研進修兵法典籍書略,還沒到成才的時候。張繡倒是想過提前徵召他們到自己麾下,但是卻徒勞無功。

諸葛亮的兄長諸葛瑾如今就在張繡手下做官,不過二十六歲即因其才幹被任命楚國臨淮郡太守。張繡曾讓其接納其弟諸葛亮諸葛均入楚居住,但使者派往荊州以後,卻只接來了諸葛亮的幼弟諸葛均,諸葛亮回信答覆諸葛瑾說要留在荊襄一帶鑽研求學,張繡又不能引起劉表注意,此事只得作罷。

而至於龐統,袁瀾倒是說過在荊州龐德公處曾見過其數面,每次都是龐統來向龐德公拜訪問學的,其談吐氣度異於常人,是故袁瀾倒是頗有印象。聽袁瀾說龐統尚在求學問道,張繡也暫時打消了徵召其到壽春的打算。

像郭嘉陳登這種早熟之才,自然是越早出仕能發揮其異才。而像諸葛亮和龐統這種,則完全就是厚積薄發類型的了,強求只能是揠苗助長。

時間進入始業二年,公元201年。四月,順道沿江巡視武陵、長沙、江夏、蘄春、鄱陽、廬江六郡的張繡回到壽春,文武百官與壽都百姓夾道歡迎,於是告祭天地,于靖國園刻立徵蜀陣亡將士名字,並下令對楚國境內死刑犯之外所有罪犯進行大赦。

楚國提倡以法治國,奉行輕罪重罰的原則。因此將漢代的笞刑、徒刑、死刑三等刑罰細化爲笞刑、杖刑、徒刑、流刑、死刑五等,刑罰等級森嚴明酷,量刑從嚴從重。

笞刑便是用固定規格的鞭條抽打罪犯固定部位,在笞刑之上,則是更重的杖刑。在漢代,一些輕微的過失或犯罪如盜竊僅會被處以笞刑,但楚國一般都會給予杖刑的重罰。只有一些特別輕微的過失,纔會被處之笞刑。

且不論笞刑或者杖刑,都會處罰其充作一段時期的勞役,也可用錢財布帛糧食來抵消要服的勞役,但所處笞刑杖刑不可被抵消免除。

徒刑就是有期徒刑,漢制有期徒刑最高三年,沒有無期徒刑這一說。但楚國並不設置最高徒刑的年限,且不論被判處多少年徒刑,罪犯都不會再呆在監牢,而會被充作徒隸,即所被判處年限徒刑的有限期奴隸。

漢代以來雖然已經廢止了奴隸制,但是仍有不少迫於生計自願爲奴或因其他種種原因被賣作奴婢的人。但與秦漢之前性命如草芥般可以隨意殺死地位與豬狗相同的奴隸相比,漢代以後的奴隸的性命得到了官府的一定程度保障,且很多豪族大戶的奴隸甚至不以爲奴爲恥,其過的日子也被很多飯都吃不飽的貧農所羨慕嚮往。

且因爲奴者跟隨的主家家世顯赫,若有幸被當權者看中,則一朝昇天,脫奴爲將爲官。西漢皇后衛子夫大將軍衛青姐弟即是如此。

雖說漢代之前的奴隸和漢代之後的奴隸地位和境況大不相同,但沒有改變的是,兩者都喪失了人身自由,只能供人驅使差遣。故仍爲奴隸之名,在整個社會中仍低人一等。

徒刑是有限徒刑,而流刑就是無限期徒刑了。流刑的本意是流放,永不得回鄉錄用,即相當於被剝奪政治權利終身。但張繡考慮到專門押解流放犯人的話還得撥付多餘的人、錢、物。所以楚國設置的流刑主要內容是處罰犯人爲永久性徒隸,充以地方或軍隊中。

另外,若任何人被處以徒刑,則沒收其家財的一半。被處以流刑者,反正都是無期徒刑了,直接沒收所有財產。這裡並不止是個人財產,楚國還有連坐制度,一旦沒收,就是至少沒收你全家的財產,甚至牽連到三族。

死刑就很簡單了,咔嚓一刀下去啥都沒了。但是爲了使死刑更顯法權威嚴,則細分了各種死刑,對應不同類型的死刑犯。有先斷舌再殺頭的,有先剁手腳再殺頭的,有先處以宮刑被殺頭的,也有直接一刀咔嚓的。

而一般人牽扯到死刑,則全家充爲徒隸,三族之內沒收財產、爵位、公職。

由此種種,楚國法律嚴明,刑罰處置比之諸國嚴重過甚,而楚國的大赦,也與以往歷朝歷代大赦大有不同。

所謂大赦,是歷朝歷代君王順承天意彰顯仁德之舉。除了帝王登基會例行大赦,若有天災人禍災情悲狀,又或是天降祥兆兇象,亦會大赦。若是帝王沽名輕罪,往往數年一赦甚至一年數赦。

而每一大赦,則往往將包括死刑犯在內所有罪犯一律無罪釋放。大赦過多,世人難免輕法藐法,爲行俠仗義而鋌而走險。是故秦漢以來輕俠之風愈演愈盛。

更有權宦豪族,先是窩藏罪犯,接着又動用關係門路,延遲判決,最後拖到大赦,則直接無罪釋放。於是輕俠多爲豪強世族所用,若爲豪族權宦所豢養,則美其名曰門客。

而楚國的大赦之法,張繡嚴苛規定,死刑犯一律不赦!流刑犯、徒刑犯、杖刑犯、笞刑犯一律各降一級處罰,即只有受笞刑者可無罪釋放,其他從輕而論。且各等刑犯附加懲罰如服役、衝沒財產一律仍舊,不予減免。

而針對漢代懲處包庇罪過輕的問題,楚國的連坐告發制度此時便能充分發揮其作用。以鄉鄰百姓予以監督告發,嚴禁豪強大族交結遊俠包庇門客,若因輕俠之罪查實豪族犯有包庇,則以其罪株連豪族,所有田宅財產一半充公,一半分予本鄉閭衆民。

今日的楚國諸郡縣,雖因改革伊始、新法初行而未有明顯成效,但因四方皆平並無戰亂,百姓皆得以專事生產。

因各鎮將軍恪盡職守清剿匪寇,諸郡都尉組織郡兵保境安民,郡縣令長奉行政令招撫山越蠻夷,丞薄計吏走訪於鄉野,是以山無匪賊、道無流寇、林無蠻夷、河澤無盜,民衆得以安居樂業。

張繡所視之郡縣,無不顯以欣欣向榮蓬勃發展之勢。若繼續深化改革,推行新政,則要使楚國繁榮強盛,不過順水乘舟之事。

從去年的九月到今年的四月,去掉張繡回程時用在巡視州郡的時間,徵蜀之戰耗時不過半年,兵馬錢糧耗損極小,卻使得楚國的疆界往西拓展了八百多裡,並取得進出西川之門戶重鎮江州。

更重要的是,楚國因爲兼併了巴郡得以橫跨長江上中下游,雖然再往南還有南中諸蠻部和交州張津勢力還未平定,但全據長江以南只是時間上的問題。

到那時,楚國的疆域便可堪比後世的東晉王朝。對於楚國君臣們而言,進則可以北伐,圖謀統一大業;退則可以劃江自守,保得百年無虞。

當然對於壽春的百姓而言,他們是意識不到這個層面的。

對於他們而言,張繡的得勝還師歸來意味着其他諸侯國更加不敢覬覦淮南,壽春一帶將更加安定。

淮南的農民們可以安安心心渡過自漢末以來第四個沒有兵亂和天災的年頭;楚國的商販大賈們可以大大方方通過江河水道和馳道大路將貨物在淮南、江東、荊南等十八個郡轉運販賣,而不用擔心戰爭造成的封鎖閉關和強盜水賊的襲擾。

而且自張繡黨政以來,雖然曾在短期內大肆屠殺抄沒世家豪族使得人心惶惶,嚴苛法律和刑典使得人人自危,但是好在張繡清楚意識到施行恐怖政治和獨裁專斷式統治雖然能極大使自己的統治樹立起自己的權威,但是這些都不是長期統治的方法。

但是對世家豪族的殘酷打壓和對法律刑罰的苛酷要求最終也慢慢見其成效。首先作爲封建社會的最大矛盾土地兼併便得以大大緩解,大多數的少地無地農民分到了田地。再其次,有了法律的保障,士農工商各行平等不再是一句空話,商人不用再擔心被官吏敲詐勒索,市場環境史無前例的好。

於是自發的,壽春城內城外十多萬百姓夾道而迎。而楚國的將臣們則是對這種突發情況明顯應之不及,太尉陳宮不得不派鎮北將軍魏續率萬名楚軍士兵在道路旁維持秩序加強警戒。

而丞相賈詡、司徒.華歆、司空王朗、御史大夫袁渙和九江郡太守劉馥多番商議下,最終奏請太子張泉,率百官於壽春城外三十里處迎楚王回朝。

楚國實行嚴格的軍政分離,廢除了前朝列代的君王回朝文武百官務必相迎的舊制。而改爲文臣可以出城相迎,而各將軍武官務必忠於其責、肩負其任,不得擅離職守。所以太尉陳宮雖然有心想迎接張繡徵蜀歸來,卻不得不按照規制只能在城樓上看着張繡入城。

話說壽春諸多臣民,在張繡徵蜀時最想念其也最盼念張繡歸來的,不是才與張繡新婚就不得不分離的王妃袁氏,也不是最初提議讓張繡趁趙韙叛亂而進攻益州的太尉陳宮,也不是和張繡有着說不清道不明關係亦父亦師的賈詡,更不是其他人,而是張繡的便宜兒子——被張繡命令留守監國的楚國小太子張泉。

話說壽春諸多臣民,在張繡徵蜀時最想念其也最盼念張繡歸來的,不是才與張繡新婚就不得不分離的王妃袁氏,也不是最初提議讓張繡趁趙韙叛亂而進攻益州的太尉陳宮,也不是和張繡有着說不清道不明關係亦父亦師的賈詡,更不是其他人,而是張繡的便宜兒子——被張繡命令留守監國的楚國小太子張泉。

第二百零七章 泰山之戰六第三百零六章 曹操之變第三百二十二章 灃水之戰(一)第一百九十九章 棄城撤軍第三百三十三章 關羽第三百一十五章第一百零六章 即興演練第一百七十章 今是昨非第一百五十二章 吸取了教訓的孫伯符第二百二十六章 新鮮出爐第六十八章 攻其不備第三百三十章 兵臨城下第五十九章 于禁變節?第四十五章 絕對實力第五十四章 高順其人第八十二章 毒士鬼才第二百五十三章 二十等爵第九十三章 美周郎來了第一百八十八章 延津之戰第二十二章 宛城小將第三十八章 蘄陽會戰第四章 另有隱情第四章 另有隱情第三十九章 兵不厭詐第一百一十六章 明槍暗箭第三百三十章 兵臨城下第四十四章 死亡衝鋒第一百八十四章 衣帶詔第二百一十三章 狹路相逢第六章 守門之犬第一百三十五章 考慮全面第一百零九章 似乎無懸念第三百二十五章 灃水之戰(四)第三百零六章 曹操之變第二百二十章 新官渡之戰(下)第二百零五章 泰山之戰四第二十章 人才濟濟第二百六十二章第八章 鬼才出世第三百一十五章第五十三章 不停歇的酒宴第二百六十六章 風起第二百五十六章 李通出戰第八十七章 查無此人第八十四章 一箭之諾第九十章 窮山惡水出刁民第二百零六章 泰山之戰五第二百五十一章 西陵大戰第一百一十三章 馬背藏香第一百四十四章 鋌而走險第一百三十章 自上而下第八十八章 明漢將軍第九十章 窮山惡水出刁民第六十九章 霸道vs仁道第二百五十二章 圍城打援第一百三十七章 我們不傻第一百三十九章 吳郡紈絝第一百四十章 宋憲大敗第一百零一章 呂布之殤第三百二十五章 灃水之戰(四)第二十章 人才濟濟第一百一十七章 浩蕩糧船第二百一十章 許都事變第二百八十一章 袁夫人第二百一十四章 賠了天子又折兵第二百一十九章 新官渡之戰(中)第一百零七章 幷州狼騎第二百一十六章 盡人事第八十五章 自由的空氣第一百七十八章 建安四年第七十五章 張繡四大將第二百三十三章 釜鼎之論第一百六十八章 誤會解除第一百六十六章 嫁一賠一第二百八十二章 陳宮獻謀第二百七十章 半杯濁酒第三百零三章 許攸投曹第二百二十九章 你死我活第一百八十五章 大漢棟樑第二百八十三章 傳業授道第一百二十二章 志在天下第十九章 初主淮南第二百七十二章 南征交州第一百六十五章 權慾薰心第一百九十四章 主攻佯攻第七十一章 重演歷史?第三百二十五章 灃水之戰(四)第二百六十一章 槍矛對殺第十三章 唯有死戰第三十九章 兵不厭詐第一百二十三章 上了賊船第二百八十三章 傳業授道第三百零七章 巡視六郡第一百八十五章 大漢棟樑第一百四十二章 亡國太子第三百一十八章第一百八十五章 大漢棟樑第一百二十八章 好消息壞消息第二百七十章 半杯濁酒第一百一十一章 猿臂神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