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精兵簡政

“在中共中央領導下,陝甘寧邊區首先實行精兵簡政,並先後進行三次精簡,取得很大成效,隨後,各根據地普遍實行了精兵簡政,主要內容是……精兵簡政政策的普遍實行,對於減少消費,增加生產,減輕人民負擔,克服物質困難,提高人員素質和工作效率,起了積極作用!”,,

秋臨江當然不會知道千年後的那個神奇執政黨纔是“精兵簡政”四個字出名的源頭,但他此刻卻是毫不猶豫地提前搶注了,而且幾乎是報持着一種決死的心態才說出來的。

事實上,朝廷機構膨脹、人浮於事等弊端,固然與朝廷的職能定位不清、未能及時跟上全國形勢的真實變化、管了許多不該管的事情或者管事效率低下等因素有關,但與此同時,還有另一個原因,則是由於目前的人浮於事局面已經形成,人太多:“兵”不夠“精”。

如果說前者是“事雜”導致“人多”,那麼,後者就是“人多”導致“事雜”,這已經形成一個惡性循環,在“兵”不夠“精”的情況下,很多衙門的官員無所事事,按照曹參的理論,這麼多官員無所事事,就很可能要“生事”,就是總要乾點什麼來顯示他們是在做事。

同時,人太多也使得衙門內部人際關係、部門關係更加複雜,大大降低了辦事效率,導致文山文海,產生“事雜”的局面,而爲了應付這一局面,就必須增加更多的機構、更多的人,進而導致惡性循環,於是機構臃腫膨脹在所難免。

可見:“兵”不“精”也是導致“政”不“簡”的重要原因,不簡政就難以精兵,而不精兵也同樣難以簡政,這樣一種惡性循環可以自我複製,最終甚至可以導致變法越來越積重難返,拖得越久,變法的難度就越大。

然而,這並不意味着“精兵”和“簡政”之間就是一種“雞生蛋”和“蛋生雞”的糊塗關係,而是說,二者實際上是一種伴生、寄生關係,一種情形的出現必然導致另一種情形的出現,所以,秋臨江所謂的精兵簡政,並不只是說要裁軍、要撤官,他心裡的深意,用後世的詞語來說,其實是想推行一種管理體制改革,想要雙管齊下:“簡政”的同時必須“精兵”:“精兵”的同時也不能耽誤“簡政”。

就當前而言,秋臨江氣勢更認爲:“精兵”更具有突破口的意義,因爲:“徒法不足以自行”,任何制度終歸都是由人來建立、靠人來執行、被人所維持,也就是他早先萬言書中所說的官員選拔的問題,實際上他也不是不知道,說到底,朝廷的新法最關鍵的並不是制度層面上的問題,而是“人”的問題,因爲,制度層面的新法實施方向其實已經很明白,也很容易明白,真正的難點在於有沒有“人”願意去、敢於去、能夠去推動這樣的新法。

他口中的精兵簡政,不僅僅是裁軍和撤官這麼簡單,他的“精兵”思想,突出的就是落實“人”的責任,它意味着那些掌握實權的人,有職責、有義務主動推動、配合新法,實現“簡政”,承擔起自己應該承擔的責任,甚至做出必要的犧牲,而不是成爲新法的阻力。

而那些“站着茅坑不拉屎”的冗官,該清退的就要毫不留情的清退,該退到閒職上去的就要堅決地讓他們退到閒職上去,另外那些有顯貴爵位的王公侯伯,爵位上的俸祿既然減不掉,那麼其兼任的一些七七八八的閒雜職務,該撤的也就應該去撤掉。

當然,這個精簡主要是從朝廷機構上來說的,至於軍隊的裁減也一樣要進行,不過這個想法要實現,可謂難如登天。

如果說大魏朝廷裡頭的各類官員要裁簡還可以通過無上的皇權一步步地進行,譬如這個月削掉幾個職務,下個月裁撤個把衙門,分步驟慢慢來,但是軍隊的裁減就很敏感了,這個敏感在於,大魏朝有個不成文的習慣,可以算是潛規則吧!就是朝廷中央軍的數量要維持在四大邊軍之和這個水平或者略微超過。

就說現在,雲家有三十六個衛,周家有二十七個衛,冷家有二十一個衛,江家有十八個衛,四大邊鎮一共一百零二個衛,一共有大軍五十七萬餘人。

而朝廷的中央軍則有“關東”、“江東”、“湖廣”三個隱性(指沒有正式按此編制)的大衛,一共一百零八個衛,全軍六十萬人出頭。

既然有這條潛規則,那麼中央軍如果真要裁軍,則勢必要讓邊軍也相應的做出縮編或者裁撤,然而有兩個大問題問題:一是四大邊鎮會不會答應裁軍;二是按照當前邊防形勢,邊軍能不能裁減,如果裁減的話,會不會引起周邊“蠻夷”窺視中原。

秋臨江自問不通軍務,對於後一個徹底的軍事問題實在沒有把握,再者朝廷的軍力如何與四大邊鎮保持平衡他也不怎麼了解,所以心裡對這一點倒是略有些猶豫的。

殊不知這一點纔是林宥心裡最關心的一個問題。

林宥一聽秋臨江的話,目中精光頓時一閃,深深地看了他一眼,低沉有力地問道:“秋愛卿請試言!”

二相、四閣老全被秋臨江的話驚了,個個吃驚地看着他,甚至有些覺得這位新晉的秋閣老是不是腦子抽筋了,居然如此膽大包天,甚至連一直老神在在地沈城也倏地睜開雙目,看似渾濁的眼睛裡不經意地射出一絲冷厲,但更多的卻是一種很有壓迫感的審視,彷彿要把秋臨江整個人都看穿,好知道他說這話究竟是出自什麼心思一般。

然而秋臨江凜然不懼,神色自若地道:“臣遵旨,陛下,諸位大人,我大魏朝開國二百春秋,有許多制度雖然曾經很好,但現在卻已經不再適合繼續執行,陛下,臣接手左副都御使之後曾經查過案卷,國朝開國之時全國官、吏不過十萬,而且此時的官俸也沒有眼下這麼高,不對,是沒有那許多津貼,因此朝廷每年在只需要花很小一筆錢便能維持,然而現在,全國正式官員便有十八萬多人,各類吏員近六十萬,每年官俸高達一千兩百萬貫,陛下,諸位大人,這八十萬官吏,有多少是朝廷真正需要的,是天下黎民需要的!”

顧恆皺眉道:“太祖時,國朝不過七百萬戶,四千萬人口,然而眼下據戶部統計,在籍人口已有兩千兩百萬戶,人口一萬萬又一千萬,如此百姓增多,相應得官員增多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怕是不如秋閣老說得這般嚴重吧!”

秋臨江搖頭道:“顧相此言,臨江不敢苟同,譬如一個縣,有一萬人,朝廷派一個縣令便可以治理,但莫非這個縣日後有了十萬人,朝廷就要派十個縣令才能治理得了啦!如此說法,難以叫人信服!”

顧恆皺了皺眉:“望濤(秋臨江,字望濤,前文有述)此言,倒也不無道理,只是縣令雖然只須一名,然則即便如望濤所言,縣令以下的吏員卻是定然要增加的,如此官吏人數仍然要增長!”

秋臨江微微一笑:“國朝人口從四千萬人增加到一萬萬又一千萬,沒有翻過三倍,然而官吏卻從十萬增加到近八十萬,翻了八倍……顧相,如此還算正常嗎?”

顧恆被問得噎住,捻鬚沉吟不語。

林宥此時出聲道:“那麼秋愛卿以爲,國朝此刻官吏總數當在多少纔是正常!”

秋臨江道:“若按太祖時計算,眼下國朝官吏總數當不超過三十萬纔是,不過兩百年恩澤餘萌之下,官員略有增加也不是不可接受……是以臣以爲當今天下,官員不該超過四十萬人才是!”

八十萬到四十萬,要裁掉一半,,,秋臨江的意思是:天下官員,裁撤一半。

文華殿中這幾人,自然是大魏朝最頂端的幾人,但哪怕他們見慣了大世面,也不禁被秋臨江這話說得齊齊倒抽一口冷氣,四十萬官吏啊!這是四十萬官吏,不是這幾天大家討論的那什麼山東旱情導致的流民,這句話說出來,那可真是石破天驚。

不僅沈顧二相和四位閣老,就連林宥聽了都忍不住心裡一顫,這官吏,增添容易裁撤難啊!若是自己開口說要撤掉半數官吏,只怕也立馬就要變成“暴君”,他平息了一下心態,以極大的毅力控制住表情,平靜地道:“唔,這事兒秋愛卿再多想想,內閣裡頭也論一論,看究竟該怎麼樣才能既裁撤一下多餘的衙門和閒官閒吏,又不至於引起一些不必要的麻煩,爭取皆大歡喜!”

不論好壞,皇帝既然開口,大夥兒自然立即先領旨,至於要不要執行,這個嘛,就要再說了。

林宥輕咳一聲,又問道:“精兵簡政,簡政說了,精兵又該如何處置,秋愛卿你又是怎麼個想法!”

秋臨江皺了皺眉,沉吟道:“陛下,臣于軍務一道,不甚瞭解,對於國朝一百二十萬作戰軍隊,臣不敢表示什麼看法,以免誤導陛下與諸位同僚,但是臣對於軍戶的處理,,或者說管理,,倒是有幾點想法。雖然還不成熟,但也不敢敝帚自珍,願意拋磚引玉,爲諸位同僚開個頭!”

林宥心中跳了跳,對於秋臨江閉口不談正規作戰軍的裁減有些不滿,但這心思只是一閃而過,他也知道秋臨江只怕是真對這個不瞭解,畢竟他之前說的話已經很駭世驚俗了,不至於此刻會因爲不敢說而不說,於是點點頭,示意他繼續。

秋臨江得了皇帝許可,便繼續道:“以朝廷爲例,除了要給六十萬中央軍發餉,還要給接近四百萬軍戶發餉,而這四百萬人,每人每年需要八兩銀子,也就是說,朝廷每年竟然要在他們這些既沒有替朝廷保疆守土,有沒有種田行商的人身上花掉三千兩百萬貫,這是何等浪費,他們是軍戶不假,可僅僅因爲這一點就可以不用給朝廷繳納賦稅,未免對常人有些不公吧!畢竟這些軍戶本身早就不參加訓練和作戰了,既然沒有訓練和作戰,他們憑什麼享受免收賦稅的待遇,並且可以耕種這沒花本錢的軍田!”

秋臨江這回這批軍戶的錢,顧恆等人卻是沒有意見的,倒是餘衆樂有些擔憂,道:“秋大人話雖不錯,只是這些軍戶大多是眼下正在服役之兵士家屬,若是裁掉了他們的餉銀,怕就怕他們一鬧,軍心也不穩起來,那可就麻煩了!”

秋臨江對這個倒是有辦法的,當下便道:“他們沒了收入,自然是要鬧騰的,但是如果朝廷削了他們的餉銀,卻給了他們其他好走的出路,那麼所謂軍心不穩應該也是可以避免的!”

餘衆樂有些疑惑:“給他們其他好走的出路,什麼出路,怎麼個好走法!”

秋臨江道:“給出路有何難,這些軍戶到了現在,早已是男女有別,但朝廷以往並沒有給予什麼專門的安排,就是讓他們自己種田,然後朝廷再給予一些軍餉補貼他們的家用,事實上這個辦法比較呆板,餘大人你想,朝廷何不將他們這些人分開來看,年輕女子心靈手巧,我們可以安排她們聚集在一起紡紗織布,養蠶成綢;青壯男子或種田,或挖礦,或者安排他們掛記到工部名下整理河道……聰明一些的,還可以送去學學燒窯,可以製陶做瓷……總之能養活人的事情其實很多,尤其是如果朝廷願意稍微花點工夫統籌安排他們的工作,臨江以爲這些人不僅不會成爲朝廷的累贅,反而還能爲朝廷貢獻一筆不小的收入,何樂而不爲呢?”

餘衆樂還沒說話,林宥卻哈哈笑了起來:“好,好,好,秋愛卿這番話雖然沒有引經據典,但卻十分在理,特別實際,先前秋愛卿提新法,總是指出朝廷眼下的處理辦法這樣不好,那樣不好,但大多數卻沒有提出解決的辦法,朕以爲那是不夠的,但是剛纔這一條卻是能夠實際解決問題的,說得好!”

二相和幾位閣老對望一眼,面上都帶了些微笑,也一一出言贊同,在他們看來,秋臨江既然在這件事情上找了這麼好一個辦法,那麼朝廷急用不足的毛病明年恐怕就要有大改觀,這樣一來,應該救不會再死死咬住裁減官吏這個問題不放了吧!

第31章 少帥的第一次第27章 理想和春夢的關係第41章 鐵甲艦?第27章 洛陽殤,天下亂(一)第71章 雲少帥練兵(三)第56章 天下驚變(二)第43章 火藥專家雲少帥第104章 遇伏?不怕!(一)第10章 你真是太壞了第61章 洞房花燭夜第67章 異變第64章 大文豪也做生意第41章 鐵甲艦?第8章 雙邊貿易計劃第29章 穿件防彈衣先第102章 瓊花南下(下)第94章 朝堂(下)第51章 嬌花美妾第14章 全民法鼎第24章 雷霆手段(一)第99章 太子林旭第22章 淮安命案(一)第50章 孤心閣?第53章 大計劃和黑奴第68章 治軍當從嚴第131章 初識江湖(上)第47章 戰略規劃第82章 自有月相隨第71章 一劍凌霄(三)第43章 日本人想幹啥?第152章 被黑了一筆第71章 一劍凌霄(三)第44章 中原攻略(一)第29章 六軍大演習(三)第61章 少女失蹤案(三)第4章 夜探三聖觀(上)第53章 少帥值多少第88章 各有心思第30章 海鯊幫(一)第97章 我的簽名很值錢?第53章 大計劃和黑奴第59章 少女失蹤案(一)第18章 科技力量(一)第62章 如何娶到妍兒(上)第33章 陣演(二)第62章 父子交心第65章 江寧一夜(二)第30章 雲騎威武,雲鷹永翔第24章 拉出來溜溜第86章 精靈?妖精!第117章 天機閣和樞密院第146章 暴雨門有麻煩第143章 花燈會(下)第40章 忙瘋了的雲少帥第15章 明月幾時有第105章 先要搞清物價第124章 少帥的成長第43章 聽水山莊第109章 內力大突破(二)第24章 拉出來溜溜第19章 相思引第33章 合縱之策第17章 雲錚VS耶律平成(五)第81章 會挽雕弓如滿月第68章 聖人般的雲錚第21章 科技力量(三)第141章 花燈會(上)第90章 壞蛋害人精?第5章 夜探三聖觀(下)第111章 雲岱的恩公第123章 兩件大事第89章 公主的初夜第93章 朝堂(上)第73章 岳陽王麻煩了第147章 錢不好收第35章 看我方天畫戟第119章 又見無雪(一)第45章 龍象般若第32章 少帥出馬(上)第133章 初識江湖(下)第108章 內力大突破(一)第13章 據點(二)第11章 西川驚變(二)第45章 龍象般若第99章 青龍教的破綻第101章 五百兩銀子啥概念?第91章 雲錚上殿(上)第87章 掌嘴!第146章 誰怕誰?(二)第119章 又見無雪(一)第46章 遊湖論忠義第18章 寒字劍令第133章 鵬軒入衛第46章 冷躍初顯威第13章 雲青天第129章 你還開青樓?第67章 紮營有講究第42章 只肯向日傾第144章 未遂的刺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