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第77章 一些前世舊瓜(二)

bookmark

第77章 一些前世舊瓜(二)

海礁一臉無語地看着妹妹:“我怎麼會知道?我連太后是哪一天死的都不記得!”

海棠笑嘻嘻地挽着他的手臂哄他:“哥哥在錦衣衛幹了這麼多年,還跟神鞭張三這種消息靈通的人交好,多少會聽到些風聲吧?你就好好想一想嘛。”

她見海礁皺眉,便又繼續勸說:“這事兒挺重要的。哥哥不是很想搭上陶嶽陶大人嗎?你還指望他能提前發力,阻止孫閣老再風光下去呢。可爺爺和表叔公眼下都是指望周家庇護,才能安然無恙了許多年。如果想跟陶大人拉近關係,咱們就得留心周家的想法,總不能還沒攀上陶大人,就先把周家這個靠山給得罪了吧?可他們兩家要是能和解,聯起手來,又有聖眷又有兵權,就不是孫閣老輕易能對付得了的。而陶大人與周家之間最大的矛盾,估計就在追封陶慧太嬪這件事上了。我當然要打聽清楚,當年到底發生了什麼事呀?”

妹妹這話倒是說得有理。

海礁還真的認真回憶了起來。

重生回來之後,他爲了自己將來能過好,順利救下恩人,仕途前程還能一帆風順,可沒少回憶上輩子經歷過、聽說過的事,好從中尋找能爲自己所用的情報。錦衣衛麾下的那些熟人,自然是他最大的情報來源之一,正有助於他了解未來二十年的官場動向。經過將近一年的回憶與整理,他心裡基本有數了,如今稍一回想,就憶起了曾經經歷過的一件事。

他師父有一回抓住了錦衣衛要的人,帶着他和師兄一塊兒將人押送去了詔獄,恰好在那裡遇上了熟人,便相約一道去附近的酒樓用餐。

那熟人據說是宮裡出來的內監,是刑求高手,在周太后去世前得了恩典被放出皇宮。只是他孤身一人,無處可去,錦衣衛裡有人知道他的本事,便重金請了他入詔獄坐鎮。

當時是海礁的師兄在雅間裡侍候兩位長輩,海礁站在門邊負責送菜送酒,所以他只聽到了那位“辛爺爺”與自家師父的部分對話:“……常貴妃看着是個體面人,紀王也聰明,沒想到常家竟是這等家風,底子果然不乾淨,怪不得太后娘娘生前厭惡他家,總想着要抓他家的把柄,還遷怒到了陶慧太嬪身上。也不知孝明太子之死是否與他家有關係……”

海棠聽得雙眼圓睜:“這句話……是啥意思?常貴妃是誰?紀王是誰?孝明太子又是誰?”

海礁便解釋道:“常貴妃是先帝的貴妃,她生的兒子封了紀王。孝明太子則是周太后的親生兒子,很早就死了。”

先帝末年諸皇子奪嫡,爭鬥得十分激烈。最早死的就是正宮周皇后嫡出的孝明太子。他死之後,呼聲最高的是寵妃常貴妃所生的紀王,但同時還有另一位張德妃所生的安王聖眷在身,其他皇子也時不時有個出彩表現,搏得先帝歡心,很難說哪位皇子更佔上風。

德光皇帝那時候只是個不起眼的皇子,根本就不被有心爭儲的兄弟們放在眼裡。他能勝出,是因爲認了嫡母周皇后爲母,並在對方支持下立了功勞,纔會搶在兄弟們前面入主東宮。

不久之後先帝就駕崩了,新太子在周太后與周家支持下繼位登基。諸皇子就算原本打算將新太子拉下馬來,也來不及操作,只能認命。

周太后與常貴妃一向不和,還懷疑她與自己兒子的死有關,堅決反對紀王立儲。可她剛執掌大權,沒來得及抓人審問,常貴妃就乾脆利落地殉了先帝,而且還是當着宗親、百官與誥命們的面,哭着述說了自己的深情與不捨後,服毒自盡的。周太后不但沒辦法問罪於她,還要爲她風光大葬。紀王也因爲哭靈時太過悲傷當衆暈了過去,事後大病一場,在公衆面前贏得了孝順的美名。周太后與新繼位的德光皇帝礙於物議,根本沒辦法對他做什麼。

紀王養病期間很利索地解散了自己的班底,連紀王妃的祖父被新君清洗出朝堂也坐視不理。他不插手朝政,拿着先帝賞賜與常貴妃留下來的大筆財富,安心在王府裡關起門來過小日子,養了一幫清客,每天討論些詩詞歌賦、風花雪月。他如此老實,堪稱宗室典範。皇帝不但不能報復他,逢年過節還要加恩封賞,以示自己的仁愛友悌。 海礁道:“紀王風風光光幾十年,比皇帝老兒還命長呢!常家雖然不得志,但除了一個能幹的子侄被貶官以外,也沒受什麼大罪,在京中名聲還可以,家底也厚。若不是辛爺爺提起,我還真不知道他家底子不乾淨。也不知他們到底幹了什麼壞事,常貴妃若是真與孝明太子之死有關,就怪不得太后一直怨恨她了。”

海棠問:“可這事兒跟陶慧太嬪有什麼關係?”

海礁回答:“說不上有多深的關係。據說陶慧太嬪死得早,死前不放心身邊的宮人,就把人薦給了常貴妃。這當中有個宮人後來成了常貴妃的心腹,常給她出謀劃策。若說常貴妃害過孝明太子,這宮人有可能就是幫兇。正巧孝明太子前腳死了,後腳這宮人就暴斃,太后疑心她是被滅了口,便遷怒到薦人的陶慧太嬪身上。”這是辛爺爺親口說的話。

但周太后能接受陶慧太嬪的兒子爲養子,還把人送上了皇位,估計這遷怒也是有限的。她不能接受皇帝追封生母,恐怕更多的是爲太后之位的尊榮考慮吧?

海棠好奇:“常貴妃殉了先帝,沒辦法回答太后的疑問,那她的宮人呢?太后難道不能審問她們嗎?”

海礁搖頭:“常貴妃死後,她的心腹幾乎都殉主了,太后根本沒處問去。”

太后憋屈,皇帝也很憋屈。太后教養使然,不會報復無辜之人。皇帝只能拿常家小小出了口氣。

不過常家只是小角色,關鍵的還是紀王。

德光皇帝拿這個富貴悠閒的兄弟沒辦法,心裡憋屈得久了,也想要報復一把。前些年四皇子自請出繼宗室的時候,他便以紀王無子爲由,將兒子過繼給了對方,正好把對方的豐厚身家搶入囊中。

其實紀王不是無子,他只是沒有嫡子罷了,庶子庶女卻不少。可皇帝非要拿他沒有嫡子爲由說事兒,他也無可奈何,只能歡天喜地地接了四皇子到家中,第二天就上書請封世子了。

海礁告訴妹妹:“就是這個紀王世子,後來總是鬧着要還宗,甚至與孫家勾結在了一起。若非如此,八皇子早就立儲了!如今皇帝老兒膝下就只有這一個獨苗苗,不立他爲儲君,還能立誰?當年是四皇子自個兒鬧着要出繼的,如今又想要回宮做太子了,世上哪有這樣的道理?若不是有他在,孫閣老早就沒了依仗,又怎麼可能再風光十來年?!”

這又是海棠沒想到的了。

她忙問:“這是怎麼回事呀?皇帝兒子那麼少,怎麼還有人鬧着要出繼?這麼‘孝順’的兒子,皇帝沒罰他,竟然還給他找了個有錢的爹?!”

(本章完)

352.第352章 塗榮其人第23章 無妄之災(已修)265.第265章 不打自招834.第834章 商量711.第711章 證人796.第796章 不安634.第634章 茶店內604.第604章 安撫264.第264章 失算549.第549章 風聲504.第504章 各有心思631.第631章 套路第773章 債433.第433章 選擇1060.第1060章 苦心103.第103章 找到人了第10章 爺爺的新差使(已修)255.第255章 三人的夜晚171.第171章 鎮國公府的態度888.第888章 消疑667.第667章 對談912.第912章 傳信661.第661章 展望未來635.第635章 制服467.第467章 京城來客608.第608章 梅娘子965.第965章 建議858.第858章 萬一296.第296章 傳信84.第84章 故友重逢1052.第1052章 提醒57.第57章 天賦這種事490.第490章 急報100.第100章 告別788.第788章 探查352.第352章 塗榮其人1000.第1000章 安撫910.第910章 喬復139.第139章 潁川侯府的曾經381.第381章 第一步868.第868章 殷勤847.第847章 驛卒428.第428章 用意413.第413章 梳子的秘密415.第415章 故人的結局751.第751章 灰心第16章 關於活捉三皇子的可行性(已修)635.第635章 制服967.第967章 主意476.第476章 質疑969.第969章 賞賜922.第922章 告密865.第865章 送行199.第199章 說漏550.第550章 唏噓564.第564章 家常第32章 主角光環81.第81章 海長安的身世569.第569章 安排616.第616章 不妙的預感281.第281章 杜祺的京城歷險記319.第319章 探病的請求447.第447章 黃知府不高興324.第324章 計劃589.第589章 不耐928.第928章 曹家987.第987章 提醒276.第276章 新任務1046.第1046章 猶豫700.第700章 陰陽怪氣905.第905章 歸家296.第296章 傳信794.第794章 路遇979.第979章 送粥617.第617章 直面969.第969章 賞賜1045.第1045章 傳聞742.第742章 深謀遠慮283.第283章 倖存者481.第481章 兩封信611.第611章 憂心1027.第1027章 試探1003.第1003章 一千章零三章 老友962.第962章 選址1062.第1062章 不願分家906.第906章 小道消息117.第117章 討論案情434.第434章 平靜414.第414章 順藤摸瓜792.第792章 細節632.第632章 傳信209.第209章 怒火中燒452.第452章 來自巷口的窺視945.第945章 猜測129.第129章 交換情報191.第191章 一女兩嫁?481.第481章 兩封信132.第132章 繼母和繼母是不一樣的527.第527章 自家人131.第131章 訴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