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瘋狂對轟

相對而言。“安宗”號與“俄勒岡”號的決鬥不但更加激烈。也更加殘酷。

因爲都排在編隊的最後面。所以“安宗”號與“俄勒岡”號的自主權更大。機動範圍更加廣闊。甚至可以根據戰術態勢調整航行速度與航行方向。而不用擔心對編隊裡的其他戰艦造成影響。

戰鬥打響之後。“俄勒岡”號就立即主動向“安宗”號逼近。

顯然。“俄勒岡”號的艦長與斯普魯恩斯有同樣的認識。在距離較遠的戰鬥中。面對配備了七十二年型四百毫米艦炮。並且使用的是威力極爲強大的新式穿甲彈的敵艦。“衣阿華”級戰列艦沒有多少優勢可言。要想獲勝。就的縮短交戰距離。使雙方的命中率都提高。“衣阿華”級戰列艦有更爲出色的綜合生存能力。挨幾枚炮彈的影響並不大。相反。對手都是第一代與第二代快速戰列艦。綜合生存能力遠不如“衣阿華”級戰列艦。在此情況下。如果雙方挨同樣多的炮彈。肯定是“衣阿華”級堅持到最後。

如果說斯普魯恩斯顧忌到艦隊的整齊性。不敢大角度逼近對手。那麼“俄勒岡”號的艦長就不存在這個問題了。只要不衝的太快。擋住前方戰艦的射界。他就能夠選擇更大的轉向角度。以更快的速度縮短交戰距離。問題是。“俄勒岡”號遇到了一個並不簡單的對手。

作爲最後一艘“皇帝”級乙型戰列艦。“安宗”號服役之後。就一直在第一艦隊服役。並且參加了數次重大海戰。只是其表現只能算的上是中規中矩。比起之前在第一艦隊服役。隨後轉到第三艦隊擔任旗艦的“英宗”號。比起現在作爲第四艦隊絕對主力的“武宗”號。乃至比起已經戰沉的“光宗”號。“安宗”號都不算出色。甚至有點默默無聞。

如同人一樣。戰列艦也有自己的“性格”。有自己的“命運”。

只是。決定戰列艦“性格”與“命運”的。不是戰艦本身。而是在戰艦上服役的官兵。同樣的。戰艦的經歷又反過來影響到了戰艦上的官兵。如同“太宗”號。因爲其輝煌的戰績。不管官兵換了多少。該艦的特色一直保留了下來。

既然戰艦有“性格”。有“命運”。自然就有不會輕易“認命”的戰艦。

重新披掛上陣之後。“安宗”號的表現多多少少都有點出人意料。在白佑彬返回第一艦隊之前。“安宗”號的故障率就是第11艦隊四艘戰列艦中最少的。而在訓練中。“安宗”號的表現也是最佳的。隨後在“第二次中途島海戰”中。“安宗”號連續重創美軍三艘大型巡洋艦。其交戰對手也是最多的。只是。“安宗”號的運氣一直不怎麼好。在連續重創三艘敵艦的情況下。竟然沒有擊沉一艘!

眼見着同艦隊裡的其他戰列艦都收穫了戰果。“安宗”號上的官兵能穩的住氣嗎?

戰鬥打響後。“安宗”號最先完成了對“內布拉斯加”號的“五連射”。隨後又最先找準了對手。並且第一個向新選定的目標開火。其第六輪齊射的時間比“太宗”號還要早大概半分鐘。

對“俄勒岡”號的前三輪齊射並沒有收到戰果。可是到第四輪齊射時。一下就收穫了二個戰果。

第一枚穿甲彈照樣命中了“俄勒岡”號的艦首。第二枚穿甲彈則打中了“俄勒岡”號的後艦橋。顯然。這兩枚分別從甲炮塔與丙炮塔的主炮內打出的炮彈都有點偏。只是前者偏向了艦首。而後者則偏向了後艦橋。

相對而言。這二枚穿甲彈收到的效果都不怎麼樣。

此時。“俄勒岡”號正以接近三十度的夾角向“安宗”號逼近。

八點二十一分。“安宗”號再次連續收穫了二個戰果。

由此可見。“安宗”號的運氣也是時好時壞。壞的時候。在已經打出了跨射的情況下。連續好幾輪齊射都沒有奏效。好的時候。則在一輪齊射中命中對手二枚穿甲彈。

這次。二枚穿甲彈的命中點分別在“俄勒岡”號的艦橋下方艦體。以及C炮塔左前方。二枚穿甲彈都擊穿了水平裝甲。並且在艦體內爆炸。因爲前一枚穿甲彈的命中點較高。所以爆炸點在艦體的水線以上部位。而後一枚穿甲彈的命中點較低。所以爆炸點在艦體水線以下部位。

直到此時。“安宗”號纔算真正重創了“俄勒岡”號。

只是。面對生存力極爲強大的“衣阿華”級戰列艦。僅僅一枚在艦體水線以下部位爆炸的穿甲彈還無法使其喪失作戰能力。

到八點二十五分的時候。雙方的距離已經縮短到了一萬八千米。

“俄勒岡”號也在這個時候改變了被動挨打的局面。用一枚十六英寸穿甲彈讓“安宗”號嚐到了皮肉之苦。

這枚穿甲彈爆炸產生的碎片飛起了上百米高。而且爆炸的火球非常明顯。當時。就連“太宗”號的白佑彬都以爲“安宗”號的彈藥庫被擊中了。實際上。十六英寸穿甲彈根本沒有擊中“安宗”號的彈藥庫。反而因爲着角太大。連“安宗”號的水平裝甲都沒有擊穿。最終在艦體外發生爆炸。火球也是穿甲彈本身攜帶的炸藥產生的。

這確實是“皮肉之苦”捱了炮彈之後。“安宗”號的艦長加大了戰術機動範圍。並且在不斷的改變着戰艦的航行速度。結果。在接下來的幾輪齊射中。“安宗”號再次黴運連連。別說擊中對手。就連近失彈都沒有打中幾次。

到八點三十五分的時候。雙方的距離已經縮短到了一萬五千米。

在這個距離上。穿甲彈幾乎可以直接轟擊對手的主裝甲帶了。當然。炮手也都調整了瞄準點。紛紛壓低了炮口。爲了確保能夠擊穿對手的主裝甲帶。“安宗”號的炮手沒有使用標準穿甲彈。而是繼續在消耗昂貴的複合穿甲彈。相反。“俄勒岡”號上的炮手則選擇了只有一千公斤出頭的標準穿甲彈。沒再使用一千二百多公斤的重型穿甲彈。

最重要的是。在一萬五千米的距離上。雙方的副炮與速射炮都不用“閒置”了。

伴隨着主炮的怒吼。兩艘戰列艦上的副炮與速射炮也紛紛加入了戰鬥。

雖然一百五十毫米(六英寸)的副炮與一百毫米(五英寸)的速射炮不管在多遠的距離上都不可能擊穿戰列艦的主裝甲。但是這些射速更快的火炮卻能對戰列艦上。暴露在艦體外的設備構成巨大的威脅。

戰鬥中。副炮一般用來對付敵人的副炮。而速射炮則用來對付敵艦上的關鍵設備。

比如雷達天線。以及瞭望塔。

當然。在戰鬥中起到決定性作用的仍然是主炮。

此時。複合穿甲彈的優秀性能徹底的表現了出來。

很多人都認爲複合穿甲彈是用來取代重型穿甲彈。主要用於遠程作戰的炮彈。實際上。這個理解不但錯了。而且錯的很離譜。因爲炮口初速更高。複合穿甲彈的彈道更爲平直。爲了加強遠程穿甲能力。設計師對彈體結構做了調整。使其在進行遠程交戰時。炮彈在飛行末端因爲穩定性降低。阻力增大。從而使彈道變的更爲陡峭。這一設計特點。對近距離交戰根本沒有影響。換句話說。只要炮彈的飛行速度在穩定範圍之內。其彈道都非常平直。因此。複合穿甲彈在近距離交戰中的威力不但超過了重型穿甲彈。甚至超過了標準穿甲彈。戰爭中。帝國海軍主要在遠程交戰中使用複合穿甲彈。而很少在近程交戰中使用。不是因爲複合穿甲彈的性能不夠好。而是其價格昂貴。配備給每艘戰艦的數量非常有限。所以只要標準穿甲彈足夠對付敵艦。艦長或者槍炮長就不會選擇使用複合穿甲彈。

在接下來的十五分鐘之內。“安宗”號與“俄亥俄”號都承受了暴風驟雨般的炮擊。

據後來統計。“安宗”號在此期間一共捱了十七枚十六英寸穿甲彈。另外還捱了至少一百八十九枚五英寸與六英寸穿甲彈。“俄勒岡”號則至少捱了二十一枚複合穿甲彈。以及二百二十三枚一百五十毫米與一百毫米炮彈。

遭到這麼多炮彈的轟擊。不管是“皇帝”級乙型戰列艦。還是“衣阿華”級戰列艦。其結果都將極爲悲慘。

當時。“俄勒岡”號左側艦體上捱了至少八枚穿甲彈。近三分之二的隔艙進水。艦長不的不下令向右側一半的艙室注水。以保證平衡。結果在無法爲抽水機提供足夠電力的情況下。該艦的露天甲板幾乎被海水淹沒。

“安宗”號的情況也好不了多少。在右側艦體捱了五枚穿甲彈之後。艦長只能向左側的隔艙注水。導致艦體下沉近四米。結果。只要航速接近二十節。其艦體就會被海水淹沒。幸運的是。“安宗”號上已經配備了獨立發電機。因此可以爲抽水機提供充足的電力。

戰鬥打到這個時候。“安宗”號與“俄勒岡”號都到了戰沉的邊緣。

同樣的。交戰雙方的另外六艘戰列艦的情況也好不到哪裡去。雙方都拼了命的想幹掉對手。想獲的這場海戰的勝利。

此時此刻。對交戰雙方的指揮官而言。能否堅持下去就顯的尤其重要了!

第12章 增援到位第24章 司令職責第25章 戰術意圖第28章 最高懲罰第29章 最後通牒第38章 雙雙捱揍第60章 趁機揀漏第56章 嚴重錯誤第17章 爲國盡忠第21章 意外來客第34章 將計就計第46章 一軍二帥第46章 窒息炮擊第22章 雙雄爭功第26章 心情大好第32章 選擇戰場第3章 血與烈火第12章 友誼鉅艦第29章 被動反應第39章 情勢不明第41章 頭陣落敗第47章 解開心結第35章 忙中出錯第35章 命運之手第28章 受降儀式第38章 黃雀在後第13章 瘋狂構想第21章 當機立斷第13章 別無選擇第60章 無力招架第45章 蛇形航線第22章 除惡務盡第31章 意外驚喜第22章 載譽而歸第26章 大戲上演第13章 火中取栗第37章 柳暗花明第39章 鬼使神差第27章 第一印象第28章 特種部隊第33章 迫敵決戰第37章 冰火兩極第3章 軍事技術第17章 各懷鬼胎第17章 無畏雷擊第36章 原形畢露第24章 再接再厲第42章 臨時避難第20章 只欠敵人第53章 破綻百出第6章 談婚論嫁第44章 調兵遣將第2章 兩手準備第11章 創造思維第7章 將計就計第17章 禍福相依第16章 有勇有謀第43章 無果而終第43章 見好就收第20章 側翼突擊第20章 窮途末路第1章 專業旗艦第11章 最後考覈第5章 戰爭預言第15章 真真假假第43章 默契無間第6章 主動挑釁第21章 意外來客第56章 嚴重錯誤第40章 大敵當前第25章 摸黑前進第34章 輕重對決第23章 門戶之見第32章 前途艱辛第19章 冒險收益第17章 兵力調整第46章 頂級戰俘第4章 後生待遇第44章 支柱崩潰第43章 默契無間第47章 危機並存第6章 帝國首輔第25章 主動伏擊第17章 超級禮物第3章 人事調整第39章 美國投降第21章 最新敵情第3章 快人快語第20章 炮擊樂章第8章 重點戰場第10章 走馬上任第42章 庸人自擾第48章 困難重重第29章 下定決心第33章 積極配合第24章 擇機而戰第23章 門戶之見第1章 預料之外第28章 冒進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