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6章 不同意見

bookmark

辰凌聽聞龐淮等策士爲他講解糧草和運輸等情況後,對於後勤供給方面,有了全新瞭解,不得不說,曾經自己並沒有考慮這麼細緻,只在想前線大軍如何打仗,後勤工作雖重要,但容易辦成,現在才知道,那都是自己異想天開的想法。

發動後方的軍民運糧,有條不紊,避免發生譁變、起義等,這樣前線大軍才能正常作戰。

難怪秦朝末期、隋朝末期各地官兵加起來,共有百萬,但難以調動,難以打仗,後方供給的路線,全被各處農民起義軍割斷,大軍等於無源之水,難以後繼了,軍人也需要吃飯,沒有了糧草和軍餉、裝備供應,不戰就潰散了。

秦國鐵騎,隋朝府兵,在歷史煙雲中,都是強大的帝國,對外作戰,英勇無敵,橫掃六國,打破東胡,西擊突厥,三徵高麗等等,那是因爲後方有強大的國力,動用了國內的軍民在運輸,但是最後,在平叛義軍中,各地皆反,誰還給朝廷運糧啊,基層的百姓動盪,上層朝廷自然就分崩離析了。

“交通工具與運輸保障太重要了,如果發明了機動車,或者軌道火車,減少運輸成本和百姓參與的人數,不影響老百姓的生活,纔是關鍵啊!”

辰凌想到這些,對於工業革命更加期待了。

當晚,有斥候送來了密報,發現了宋**隊的異動,正向衛國南部邊境集結。

“周淮英已經攻克了衛宋接壤的幾座小隘口山關,兩萬人馬分佈在邊界線上,不知他有沒有重點防禦宋軍,可不要被宋軍偷襲,直插我軍背後來。”

龐淮道:“應該不會吧,宋國乃二流小國,目前中原五大諸侯國,討伐小國,它自身難保,難道還有膽量主動前來招惹?”

尚方俊道:“聽說宋國的君王,宋王偃可是一個桀驁不馴的人物,伐滕滅薛,在位十年內,竟然吞滅了周圍兩個小國,而且它們五小國有了聯盟,宋國會不會各派一支精兵,前來救援衛、魯、越呢?”

辰凌點頭道:“小心駛得萬年船,立即起草一封信函給周淮英,讓他多加提防,以免被宋軍所乘,偷襲隘口。”

尚方俊拱手道:“喏!”

“幾位先生,目前我軍屯兵成武邑,向東百里外是平陵邑,及衛國其它東部縣邑,向北是魏國第三大城,曹州,周圍有數個城邑成衆星託衛的姿態,南部重城,你們覺得下一步,我軍該如何進取?”辰凌疑問道。

大帳內,短暫地沉默了一會。

龐淮凝思開口道:“曹州是咱們這次主公的目標,一旦曹州及周圍城邑攻陷,其它城池和縣邑,就失去了抵抗能力,因此先曹州,攻克之後,由西向東橫推過去,其它城邑則不需要多大傷亡,不戰而屈人之兵。”

辰凌微微點頭,並不表態,他同時想聽聽每個人的見解,然後最後分析出來正確適合的思路。

策士朱澤堯卻道:“大帥,我確認爲,先平陵,後曹州,因爲平陵地處衛國東部,比較偏遠,守兵較少,很容易拿下,勢如破竹,能持續提高大軍士氣,又能免除左邊的後患,層層推進,步步爲營,比較穩妥,平陵邑、金鄉邑等,然後由南向北推進,無後顧之憂,與曹州駐軍鏖戰。”

辰凌聽到不同的意見,微微點頭,目光看着尚方俊:“你覺得呢?”

“卑職覺得,龐先生與朱先生說的,都不乏道理,不論先攻打曹州,還是先攻打平陵,都有利有弊,利大於弊,因此卑職認爲,先攻打曹州還是平陵,都不影響大局,皆可爲!”尚方俊這一番說出來,委婉含蓄,誰也不得罪,卻都讚許了幾句,最後決定權又拱手讓給了大帥決斷,不失爲明哲保身的一種做法,不過,說了等於沒說,打的太極言論。

三位幕僚算是辰凌老下屬,此時察言觀色,想看出辰凌的真實想法,然後再做長篇大論,來陳述自己這一看法的優劣。

不過,辰凌喜形不顯於色,讓三人餘光觀察幾眼,難以發現大帥什麼立場和態度,因此也都不敢多言冒進,默默等待。

辰凌雖然二十歲的年紀,但是一點也不像這個年紀該有的成熟和冷靜,沉穩如山嶽,一年的錘鍊,君王的身份,數次出生如此,朝廷堂前的爭鬥,讓他練就了山崩於前而不變色的心態。

他深深呼吸一下,面色如水,冷靜地盯着面前桌上的沙丘山體模擬作戰圖,查看這裡的地形,尋思着制定方案,頗有雄才大略的氣勢。

龐淮、尚方俊、朱澤堯三位儒衫謀士,靜靜守候在旁,不敢出言打擾,對方的氣勢似乎越來越強盛,當真有了縱橫疆場、金戈鐵馬、指揮三軍的大淡定、大威嚴,三人越來越發覺,對方正在一點點蛻變,趨近真正的名將,已經不再是當初那個逞一時之勇的少年校尉了。

“你們先退下吧。”

“喏!”三人拱手一揖,轉身走出了營帳。

辰凌現在才發覺當領導人的艱難和重任,很多時候,自己的下屬,每個人思想不同,往往遇到問題都會有各種聲音和意見,甚至是截然不同,完全對立的提議,這個時候,就需要領導者有大定力、大心智、大果斷、大胸襟了。

最忌諱的就是剛愎自用,不聽人言,或是優柔寡斷,當斷不斷,沒有自己的主見,判斷不出正確與否的意見,徹底被弄迷糊了。

曹州是古城,其實就是後世的菏澤,黃河衝擊平原,地勢平坦,土層深厚,是衛國一處產糧重地,北枕黃河,古曾稱“天下之中”。

相傳堯、舜、禹等著名氏族部首領都曾在這一地區活動,兵法大家孫臏、吳起,農學家氾勝之、經濟學家劉晏、文學家溫子升等大批聖賢,都出生在這裡,商湯時期的三朝元老伊尹、春秋時期的“一門三賢”冉耕、冉雍、冉求、“商界鼻祖”范蠡經商、黃巢起義、宋江聚義等都發生在這裡,歷史悠久。

尋思了一陣,他的腦海漸漸清晰下來,想到一條計策:兵發曹州,暗奪平陵,聲東擊西,兵貴神速!

第556章 馬踹連營第306章 談盟約第291章 燕山腳下第59章 論戰堂第772章 贏妃的渴求第755章 伊人心動第456章 兵圍遼源邑第426章 派遣出使燕第142章 齊風燕酒第634章 撩撥情絲第147章 少姬癡纏第54章 辱者必殺之第827章 曖昧第685章 一波三折第108章 洛語嫣的情絲第215章 血戰函谷關第923章 爭分奪秒第375章 十大聖地來歷第31章 再擒敵帥第207章 整軍第767章 引胡決戰(下)第263章 棘手的問題第873章 出海做隱士第371章 馭人之道第371章 馭人之道392 此章有誤第264章 靜思治國策第977章 開鑿鴻溝第58章 清溪玉坊第543章 屈原隨軍第988章 攻破楚關第686章 爲情而戰第316章 鳳舞門來人第40章 內憂外患第74章 君子言商第897章 設計引趙軍第389章 煙雨樓開業第155章 做我的女人第896章 易帥第902章 勸投它國第18章 男兒從來不恤身第549章 大軍壓境第588章 刺客無雙第2章 青衣姑娘第219章 奮發圖強第386章 堅守底線第477章 解開仙子心結第829章 話不投機第125章 香魂玉損第165章 火燒魏營第409章 七國君王首聚第773章 - 水到渠成花解雨第753章 火牛陣第800章 談論同一男人第647章 大朝會第662章 斬首示衆第932章 策劃行刺大計第861章 大戰初起第552章 暗計第92章 齊國大才女第842章 玉手瓔琅第252章 託付終身的一晚第194章 國破山河在第925章 計中計第915章 方士傳說第464章 坦白露真情第620章 寶劍鋒從磨礪出第671章 難以置信的身份第301章 大將秦開第657章 愛情童話夢第156章 出征第124章 辰府出事第100章 文攻第554章 縱覽全局第1020章 大團聚第525章 難捨離別第369章 吐露情愫第290章 同化匈奴的意義第909章 連橫新策第67章 立威第140章 範睢出場第713章 北上燕第789章 喜訊第920章 戰死沙場第638章 浴池戲水戰第112章 瘋狂搶購第662章 斬首示衆第568章 持久戰第502章 不一樣的風景第759章 視察基地第520章 甘茂離秦第885章 趙軍伐韓第28章 秦軍夜襲第124章 辰府出事第574章 離間計第522章 護花侍衛第1002章 遭遇戰第735章 名姬鬥豔111 今晚無第712章 天下無人不知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