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第191章 萬王之王

第191章 萬王之王

【玄奘可能是歷史上第一個真正“師夷長技以制夷”的人物。

曲女城論佛之後大乘佛教尊玄奘爲得到大正道的天人,稱大乘天;小乘佛教尊玄奘爲獲得解脫的天人,稱解脫天。

那爛陀寺內部認爲玄奘精通佛教經典中之經、律、論三藏,尊三藏法師之號,因其爲唐人,亦稱唐三藏,當時天竺僅九名三藏法師。

東歸大唐前,玄奘的老師戒賢三藏已經百歲左右,他很希望玄奘能夠繼承他的位置,任職那爛陀寺的CEO,但玄奘執意歸國,當時那爛陀寺的僧人都來勸玄奘。

“印度者,佛生之處……巡遊禮讚,足豫平生……又支na國者,蔑戾車地,輕人賤法……亦焉足念哉!”

其中意思很清楚,印度乃是佛國,別人來這裡都不願意走,您怎麼反而想要回去呢?

此時的支na一詞暫無貶義,有貶義的是蔑戾車,這個詞在梵語中意爲野蠻惡人,稱唐爲輕人賤法。

玄奘的回答中,對印度的佛法持肯定態度,對僧人們的偏見持否定態度,並最後感嘆:

並轡長途,未可知也,豈得稱佛不往,遂可輕哉!

大概意思就是咱走着瞧吧,以後說不定誰比誰強呢。豈能因爲說那裡沒有佛法就輕視呢?

玄奘貞觀十九年歸國,此時他義兄曲文泰剛被滅四年,正在努力經營西域的二鳳迅速把握到了玄奘的重要性。

於是被接到長安的玄奘接到了第一個任務,將沿途所見風土人情全部記錄下來,最終成書《大唐西域記》。

這本書籍詳細介紹了西域的地理情況以及人文風俗,書中玄奘幾乎沒有提及過自己,沿途所見所聞全部秉客觀記錄,沒有絲毫感情色彩。

公元646年《大唐西域記》成書,657年曾經招待過玄奘,並派兵護送他去印度的西突厥被滅,唐軍往西,再無敵手。

所以合理懷疑一下,二鳳拿到這本書非常高興,轉手就送去了唐軍的參謀部,列爲了經略西域必讀書籍。

比較有意思的是在這本書中,玄奘將這個世界分爲了四主:

東部人主之國,仁義昭明,風俗機變,說的是大唐,很明顯。

南部象主之國,多習異術,能清心釋累,這個異術說的便是佛法了,也是玄奘去印度的目的,取其國文明精髓,點綴盛唐。

西部寶主之國,人無禮義。惟重財賄,多產寶貝。這個位置說的應該是三世紀安息滅亡之後,三世紀之光、萬王之王阿爾達希爾建立的波斯帝國薩珊王朝。

北部馬主之國,人則獷暴,其地寒勁宜馬,地理上來說應該就是西突厥,滅國於玄奘歸國後第十年。

《大唐西域記》全書由玄奘口述,辯機撰寫,辯機和尚因此名噪一時,後來與房玄齡兒媳高陽公主私通,被二鳳腰斬。

到了我們現代,印度因爲經歷了一次次的被征服,其民不知其史,《大唐西域記》就成了研究印度史的最權威的資料。

百年前殖民印度的英國人發出過感嘆:中世紀的印度歷史漆黑一片,玄奘是唯一的亮光。

印度的諸多遺蹟,包括最重要的那爛陀寺的遺蹟都是根據《大唐西域記》的記錄挖掘出來了。

以及印度國徽的四隻獅子是來源於孔雀王朝阿育王石柱頂端的石刻,而這個石柱也是根據《大唐西域記》記載挖掘出來的。

當年的玄奘大師可能怎麼都想不到,當初隨口所言的一句“並轡長途,未可知也”,竟在一千多年後成爲了現實。】

仔細看着光幕上三位僧人的記錄,一位在亂世時一去不復返,這個衆人倒是還能理解一點,畢竟彼時亂世,難於自保,安享僧人的天竺樂土不失爲一個選擇。

而第二位則就讓貞觀君臣有點意見了。

“若以印度爲正,那將置中原、中華、中夏、中國於何處?其心可誅!”

魏徵最爲言辭激烈:

“何爲正?中也。若有此言,則彼輩之中國乃是印度,而非華夏,此乃背德忘祖之言!”

此刻魏徵深刻明白了什麼叫做精神印度僧,並且打從心底嫌棄不已。

既然以印度爲中國,何苦留在大唐?西域盡通,大可彷彿教先賢身奔印度,何苦在華夏發此貶損國格之言?

至於後面稱唐爲蔑戾車的言論則更是讓貞觀君臣皺眉。

“這印度,真是不識好歹!”

李世民心中還裝着武后啦、奪位啦等事情,此時心情差得很,當即發作,暴跳如雷:

“番邦蕞爾,夜郎自大!以種姓奴民還敢稱我唐輕人賤法?”

“被連番征服十一次還敢以中國自居?武功無分毫,膽氣無半分,遲早要汝等好看!”

此時反而需要貞觀君臣來拉勸他們陛下了,畢竟再這麼罵下去,他們很擔心陛下的頭風之疾再次發作。

不過心底也是對這印度半分好感也無,畢竟光幕中的後輩也說了,後世立國之後這印度又賊心不死主動挑事兒,還是被收拾了一頓才又安生一段時間。

乾脆咱們自己打下來算了!

此刻幾位臣子心中達成了共識。 而對於玄奘,李世民的評價簡簡單單隻有一個字:

“好!”

西域順利攻伐,既有自己的英明裁決,又有這玄奘歸來主動闡述地理情報,對此李世民還是分得清楚的。

因此對於如今還沒踏上西行路的玄奘,李世民幾乎轉瞬間便計劃出來好幾套辦法。

玄奘一人西行實在太過危險,合該遣一二十個好手護他周全!

不過如何挑出合適的人選也是一個問題吧?李世民心中嘀咕,他雖不信佛,但亦知那佛教的傳教非常有一套。

別到時候情報沒蒐集到,平平給那佛門增添了十幾名護教羅漢金剛那就貽笑大方了。

徜徉在自己想法中的李世民是被長孫無忌給拽回來的。

一擡頭就看到了房玄齡臉色雪白,面帶希冀看着自己。

而掃了一眼光幕,李世民就明白了,頓時臉色頓時像是吃了蒼蠅一樣。

李世民心中清楚知道自己對於房玄齡有多重視,尤其在後世的不夜長安看到房杜雕塑之後,對於這位肱股之臣的重視就又增添了一分。

因此他嫁出去的定然是十分寶貝的女兒,如此方能顯示房家聖眷之隆重。

但最終竟落的如此田地……

搖搖頭,李世民對房玄齡金口玉言允諾道:

“如此之事,定不復現!”

…………

成都府衙中,衆人對三位僧人的評價亦是出奇的一致:唯贊玄奘一人。

“豈不聞蘇武之節乎?”

這便是衆人對於歸國與否最直接的評價。

孔明則是注意到了那番邦之人的名字,眯着眼回憶了一下道:

“三世紀……說的不就是吾輩此時?”

“若按光幕此前講述羅馬之事,那安息之覆滅恐近在眼前。”

龐統搖搖頭只覺得這稱號稍顯誇張:

“萬王之王?一世紀爲百年,這阿爾達希爾是百年之光?”

張飛不太懂,疑惑問道:

“比得上軍師光耀千古不?”

“去去去。”龐統嫌棄推開張飛,琢磨了一下道:

“若是吾等重開西域,恐怕遲早要與這位萬王之王打交道。”

“不知其秉性如何?”

【玄奘大師的故事就此一直在民間流傳,直到明朝時候,嘉靖迷信道教,正所謂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嘉靖一朝風氣可想而知。

受不了這股風氣的吳承恩憤而辭官,整合了民間傳說創作了西遊記,把佛道二教和大明官場諷刺了遍,不過那就是另一個故事了。

唐初的李世民很難預料到後來的佛教對李唐產生了怎樣的影響,那時候的他需要面對的是一個更加棘手的問題。

那便是從魏晉南北朝一次次廝殺留下來的:關東與關中的豪強之爭!】

【明日加更】

佛教這個寫的束手束腳,因爲被很多人提醒過有太多不能寫的,所以導致今天狀態爛的一匹。

滾回來安安心心寫唐朝世家之爭了。

(本章完)

第402章 君不見,漢終軍165.第165章 成爲曹丕194.第194章 世代努力與十年苦讀354.第353章 拔營五丈原311.第311章 貞觀第一大噴子393.第392章 氣候週轉與紅丸第462章 相見不如不見253.第253章 奔襲轉戰六千里340.第340章 遙想公瑾當年第533章 我要當館長第747章 三文錢第611章 國體不足惜第602章 西逃的帝國第677章 最簡單的打法第696章 何故咒我117.第117章 輕重緩急第425章 與魯子敬同觀181.第181章 豪強大姓第535章 狄青與大宋夢第620章 超高情商式震撼283.第283章 新的經驗寶寶第403章 百萬曹公第544章 管不管第54章 甘露殿看客113.第113章 海客之路第734章 大元的棺材板第528章 兩科三舍治太和328.第328章 華夏後花園第597章 地方割據政權203.第203章 天外之敵第575章 異國故江210.第210章 終相見158.第158章 孔明孔明,你在看嗎334.第334章 排隊槍斃204.第204章 散花綾與獻俘圖第438章 同道中人第594章 退而不休第497章 再見玄德第571章 流水怒濤第656章 大豬蹄子錦衣衛第775章 馬球治國304.第304章 君子劉阿斗第512章 進擊的車神第18章 雲妹第509章 版本迭代272.第272章 以德服人第585章 舊都洛陽286.第286章 崽賣爺田不心疼第71章 祠堂何處尋133.第133章 進獄系第650章 最好的事第803章 奉天靖難第489章 仇讎奉爲神第811章 利劍與劍鞘與劍臺265.第265章 荊州北上第807章 名臣作傳365.第364章 一路向北第812章 實非帝才第618章 贅婿噬主146.第146章 臥龍張議潮第716章 明合漢風第475章 多些兄友弟恭第634章 唯死戰第740章 寬仁仁慈第806章 暢所欲言第803章 奉天靖難第789章 誌異與克己第724章 生不逢時第6章 新禮物375.第374章 八百里秦川盡安190.第190章 不夜長安第745章 最像太宗第43章 單刀對噴第65章 虎符 符牌第632章 搖搖擺擺第475章 多些兄友弟恭第772章 這都是啥第479章 天子大蜡八第407章 亂世呵339.第339章 義不容辭第464章 送人頭第587章 五七對開第816章 賞雪飲酒真定梨第545章 莫大焉183.第183章 豪強進化第597章 地方割據政權131.第131章 貞觀上將第95章 伐吳?伐魏?149.第149章 敦煌古往出神將第801章 陛下轉階段了364.第363章 兩州四地皆死戰353.第352章 請屈身忍辱第20章 功名傳萬世379.第378章 推動歷史的隱形巨手第525章 改弦易撤216.第216章 鬱標川神將359.第358章 突入江東120.第120章 曹劉122.第122章 大陳設第470章 北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