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9章 父慈子孝

bookmark

“能窺天威之鏡……”

杜如晦喃喃自語,眼中也是無盡嚮往。

後世那般上天入海之能誰能不羨?但飯終歸要一口一口吃,這是他們幾人包括陛下都明白的。

而若想求索宇宙星辰之秘,那你首先至少要能看到吧。

只是此前終究不得其法,如今靠着後世之工圖,至少他們已經看到了這個可能。

不過聽房玄齡如此說,杜如晦倒是忽然想起來道:

“那這千步鏡……”

看名字也知道,如今這望遠鏡應該只是能窺千步之景,較之察日月之貌遠矣,但杜如晦怎能不明白其在戰場上便捷的作用。

房玄齡笑笑低聲道:

“百騎司受陛下所遣,將所制千步鏡皆送往涼州,以制吐谷渾。”

【李旦的驟然讓位讓所有人猝不及防。

但即便是太平公主和李隆基一起勸阻也攔不住李旦的一意孤行。

最終就是彗星還沒徹底消失呢,李旦就讓自己進位太上皇了。

只不過這裡李旦還留了個尾巴,以“軍國大事,當兼省之”爲理由,只是給即位的李隆基下放了部分權力,三品以上官員任免依然還需要經過李旦的親自決斷。

大部分人提到李旦時第一印象就是他的六味地黃丸外號,同時感慨他的好運氣。

但實際上想想就知道,太平公主笑到最後是權謀超羣,那政治生存環境更加嚴苛的六味地黃丸同志能笑到最後,所依靠的絕非僅僅是運氣。

事實上李旦登基後寥寥數次出手,基本都是站在了仲裁者的立場,既有對妹妹的限制,也有對兒子羽翼的剪除。

退太上皇讓位皇帝也更像是補足兒子的朝堂根基短板,好努力維繫兩股勢力的平衡。

但李隆基的勢力終歸還是太弱,這點從後來先天政變時李隆基親信的建議就能看出來:

“請先定北軍,後收逆黨”

北軍就是玄武門禁軍,唐朝數次政變都證明了得玄武門者得天下,結果李隆基這個皇帝連北門禁軍都指揮不動,老爹的掣肘可見一斑。

但正所謂遇事不決玄武門,在皇位上憋屈了一年之後,李隆基再次聚攏起來了自己的班底打算幹一票大的。

只是相比上次,不管是人數還是外援都寒酸不少,點一下名單就能看出來。

岐王範、薛王業,這兩個是李隆基的親兄弟,分別是老四老五。

王毛仲、李守德、高力士,這三人的共同身份都是李隆基當太子前的家奴。

李令問、王守一,這兩人也都是李隆基還是臨淄王時的故舊至交。

帶上李隆基滿打滿算八個人,率“家人三百餘人”,並“取閒廄馬”,這就是此次政變的全部班底。

依然還是延續了唐隆政變的成功經驗,李隆基等人直撲北門第一時間幹掉了太平公主的禁軍親信常元楷、李慈,由此玄武門乃定。

隨後再收攏人馬,開始有條不紊的對三省六部進行清掃,太平公主提拔的宰相蕭至忠、岑羲等人,或被擒或被斬。

兵權被奪,親信被斬的太平公主下場可想而知,最終被李隆基下詔在家中賜死。

看起來李隆基的斬首行動極其高效,但換個角度想,堂堂天子被逼帶着家奴兵行險着,可見被逼到什麼份兒上了。而且明明是皇帝帶頭誅賊,最終卻被稱爲“政變”,不得不說非常有意思。

而政變中尤其值得玩味的是李旦的態度。

李隆基之所以能快準狠的完成政變,最主要是爭取到了原本忠於李旦的兵部宰相郭元振的支持。

李旦在聽聞宮中起刀兵後,第一時間並沒有向兒子靠攏,而是登上承天門,號令南衙禁軍聽太上皇節制。

最終還是郭元振帶兵過來,稱如今皇帝正在奉太上皇命令誅殺逆黨呢,方纔將李旦“安撫”了下來。

估計當時李旦應該多多少少從郭元振身上看到了尉遲恭的影子。

只不過這次李隆基既沒必要也要臉,沒幹出二鳳“世民跪而吮上乳”的操作。】

尉遲敬德瞪大了眼睛當即站起,不過隨即也不知道該說什麼好,摸着腦殼陷入爲難。

шшш●ttκΛ n●C〇

李世民不滿的拍拍桌子:

“敬德何故如此?擋到朕了!”

於是尉遲敬德依言重新坐下,只不過臉上涌着三分不服以及七分志得意滿。

旁邊的秦瓊想想倒也明白,玄武門尉遲敬德行事後世或頗多非議,但對尉遲敬德來說反而更見與陛下之輸誠。

呵斥過尉遲敬德之後,李世民倒是略微琢磨了一下。

單看吮上乳這句話比較摸不着頭腦,但想想李隆基與李旦的對比,再放到自己身上那多半便是與太上皇的事情記錄。

“朕與太上皇吮乳而泣可見舔犢之情,能傳後世倒也算一樁美談。”

李世民處變不驚,滿臉灑脫,只是腮幫子多少有點抽抽讓這個灑脫的表情不是很自然。

房玄齡同樣處變不驚,雖然如今甘露殿內衆人都能聽出來後世說到此事的憋笑語氣,但陛下既然已經蓋棺定論,那事實也自然只能是如此。

事實上這句話也就初聽聞驚了一下,隨後想想就明白此乃南北朝以來的一個通行說法,只是不知爲何到了後世史書就被拆解成了這般說法。

而且作爲玄武門事變親歷者,換在陛下角度,見太上皇時隱太子與海陵郡王皆歿,那除了一起相擁而泣還能說什麼?

即便是以房玄齡之才智都想不出來那時有何能說的,哭反倒是唯一可行之法了。

於是甘露殿內也響起了參差不齊的贊同之聲。

李世民也不願多談,幾乎是逃也似的毫不避嫌道:

“這李隆基之先天政變,名爲誅太平公主,實爲對太上皇並起事。”

“既誅賊寇,又取君威,如此方能令出一處。”

政令和人事任免出自多處,那禍亂自起,這是史書裡都已經寫爛了的道理。

不過隨後略一回味,李世民也覺得這樁事變愈發有意思:

“天子起事誅賊,後人竟也稱政變,莫非視其爲天子反乎?”

……

魯肅對着身邊龐統低聲笑道:

“某懂了,這應該便是後輩笑談的父慈子孝了。”

第619章 經典換經典第711章 國祚第二378.第377章 人生贏家劉勝111.第111章 治蜀大小事第698章 不如煉丹366.第365章 誰識天下英雄第80章 無愧丞相第407章 亂世呵第679章 秋風漫卷征塵路130.第130章 獨眼龍李二鳳第9章 爺投漢辣第490章 勒名悠悠衆口374.第373章 簡雍上京記第105章 玄德第727章 馬可波羅第483章 撐船打鐵磨豆腐第683章 宛城舊夢第592章 大炮開兮152.第152章 升級咯156.第156章 忠誠的成都268.第268章 插足雍涼第785章第108章 一年始動301.第301章 傳訊望樓393.第392章 氣候週轉與紅丸第510章 生辰飲毒酒339.第339章 義不容辭第724章 生不逢時第400章 論敗家沒輸過第98章 全軍覆沒第789章 誌異與克己第40章 荊襄隱事第17章 娶媳婦二十三事365.第364章 一路向北220.第220章 御駕親征第11章 老曹家血脈有問題啊第68章 蒼梧之謀第543章 共勉海疆第6章 新禮物第30章 二哥/弟成神了!【改封面了】第574章 天賜寶地127.第127章 真僞出師表第657章 盛唐利刃209.第209章 大破之丹第444章 照本宣科第83章 抄了!第439章 齊齊整整一家人第516章 兒孫自有兒孫福第647章 刀伊入寇162.第162章 燕雲十六州304.第304章 君子劉阿斗164.第164章 消渴症第808章 人情窠臼第618章 贅婿噬主127.第127章 真僞出師表第734章 大元的棺材板第99章 隔岸觀火356.第355章 擊砲174.第174章 身經百戰156.第156章 忠誠的成都377.第376章 算學治國378.第377章 人生贏家劉勝375.第374章 八百里秦川盡安第803章 奉天靖難第23章 馬老五308.第308章 徐庶你咋不結婚第654章 洪武大典第401章 古帝國榮光122.第122章 大陳設329.第329章 三千年未有之變局第453章 小民尊嚴325.第325章 海權時代第478章 壓歲錢第77章 子孫多少事第655章 Judy自是讀朱標330.第330章 玄學型中醫248.第248章 三辭三請劉玄德第586章 北定中原336.第336章 孔明師傅第1章 我二弟天下無敵115.第115章 二鳳第775章 馬球治國261.第261章 李二三狀態第436章 不給的你不許爭第801章 陛下轉階段了第66章 兼職武聖第714章 小宋風流374.第373章 簡雍上京記第761章 操之過急第661章 螳臂當車與脣亡齒寒第813章 秦漢七璽374.第373章 簡雍上京記第451章 交子割韭菜372.第371章 士別一日,魂斷江陵第475章 多些兄友弟恭384.第383章 威恩大行魯子敬第787章 嶺北轉折第468章 劫營滅膽,精騎誅心第701章 蒙古的民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