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九章 連鎖反應

bookmark

萬曆皇帝最近可太忙了。

一邊讀着陳沐送來難以理解的長信從中汲取可用之處,還有一邊接受着杭城軍民兩變帶給他在思想上的震動與思考,最後還趕上了塞外戚繼光發動橫掃之勢的攻伐,一戰令北元大汗身死帳中。

最後這件事,天降神雷炸死土蠻大汗對廷臣們來說沒什麼大不了,可對萬曆皇帝而言極爲提氣。

本來嘛,北元汗庭早就不是值得大明注意的敵人,在幾乎失去一切漢文化後,塞外蒙古人又退化爲成吉思汗設立法典組建聯盟前的那個樣子,同樣勇猛剽悍、同樣侵略成性、同樣短視無雙、同樣裝備簡陋。

可他們沒變,時代變了。

正如成吉思汗時代的蒙古軍隊,在南下攻滅西夏、金國後其軍事力量、理論、裝備俱達到冷兵器時代的巔峰,他們既有耐力超羣適合遠征的蒙古鐵蹄馬、也有產自西夏適合衝擊的中亞健馬,有蒙古輕健迅捷的筋角騎弓、也有宋金兩國稱作鐵浮屠的重裝鎧甲,甚至還有回回炮這樣的攻城利器。

即便如此,在成吉思汗的日程上都沒有徵服更遙遠土地的想法,幾乎無慾無求了呀。

結果成吉思汗派到西邊跟花剌子模做買賣的商隊五百人被殺得一個不剩,當成吉思汗說只要交出兇手並賠償就依然相安無事後,花剌子模拒絕賠償。

這對全國壯丁不過十幾萬的蒙古來說,被殺了五百壯丁意味着什麼仇恨?

才引發接下來的滅國之戰與西征。

而現在的塞北蒙古就是先前的樣子,他們仍然有耐力超羣適合遠征的蒙古馬兒,依然有輕健迅捷的筋角弓,但他們忘記了祖先們在歐洲騎士還穿着鎖鏈甲時就已經武裝在身上的鐵扎甲,甚至沒忘記也做不出來因爲沒有鐵、不會煉。

至於回回炮,誰還記得那是什麼東西?

這也是曾經威武無敵的蒙古軍隊在明初時被打得屁滾尿流的原因,不論實力脆弱還是文化脆弱,一旦遇到更強大的實力或文化衝擊,都很容易失去戰鬥力。

蒙古帝國分佈於亞洲的汗國皆是如此,誰本土化的越快,崩潰地也越快。

至於說如今北方版圖變成這個樣子,並非蒙古不夠弱,而是長城以南的大帝國在立國百年後爛得更加徹底。

他們所面臨的情況是一樣的,圖們汗設立法典希望扭轉混亂的局面;隆慶帝開海禁興革弊也是想扭轉腐敗待斃的政治環境。

改革只有進行時,從來沒有完成時。

只是長城以南的進程更快,因爲生產力在已經進步的條件下收到足夠大的刺激。

蒙古還是蒙古,大明卻煥然一新。

當弓刀健馬仍舊以塞北遊牧民千百年來的老面孔站在長城落日下向南瞭望,迎接他們的不是南國槍矛如林勁弩穿心雄壯的重裝甲士,而是冰冷無情的鎮朔將軍。

所以蒙古汗庭早就不是大明的敵人了,能被戚繼光一次勝利嚇得十年不敢南下叩關,被稱作土蠻已是擡舉。

明朝的士大夫與武將根本不關注這個所謂的汗庭,他們更在意的是草原上夾在明蒙中間佔據四百毫米等降水線上宜耕宜牧的怪胎,土默特萬戶部大明金國順義王俺答汗,纔是大明的心腹大患。

那是倘若生逢亂世排除血統最有可能重建成吉思汗偉業之人。

但現在這人死了,最小的兒子在紫禁城快樂成長,妻子在北京城等待天子的後續安排。

可別提萬曆皇帝這會兒的心情,值此日理萬機之際,大明帝國連早朝都上了,皇帝徒步帶着文武百官去往天地壇郊祭,哼着歌一路狂奔帽子都跑掉了也要拜倒在宗廟告訴父祖這一好消息。

嘉靖爺爺,想當年把你憋在北京城八天嚇得不敢還手的俺答汗被孫兒熬死了。

隆慶爸爸,想當年讓你忍辱負重連餅子都不敢多吃一個的俺答汗,兒子已經代你教化了。

磕完了頭,回宮一刻不停地開始籌備給大明金國順義王舉行配得上這一稱號的葬禮。

天大的喜事兒。

不過正如俺答汗在嘉靖年間圍攻北京城索貢引起大明九邊整軍修武的連鎖反應一樣,此次戚繼光在塞北立下遠超從前的功績也令九邊各部鎮將蠢蠢欲動。

“丁仕卿走到哪了?”

乾清宮軍事室,萬曆批閱手本批得累了,百無聊賴地打了個哈欠,將剛披紅的內閣票議放於艉樓,親信宦官王安立即又從甲板上拿出一冊遞到面前,引得皇帝露出責怪眼神,隨後擡頭看着懸在牆上的天下輿圖。

今年過年,趁着萬曆在清華園操練軍兵的空檔,王安帶着宦官宮女們把軍事上重新擺設了一番,萬曆艦重上了遍油,還將過去的萬曆二年天下輿圖換成萬曆九年天下輿圖,懸掛在正對着皇帝座位的牆上。

彷彿這就能滿足皇帝乘坐戰艦遨遊七海的願望。

“半個時辰前的電報,今天夜裡他們能在真定府歇腳……爺爺,不批了?”

王安正要將手本收攏回甲板,就被萬曆擡手按住:“批,晚批不如早批,反正都是朕的事,這兩天都批完後頭見丁仕卿……西廠怎麼樣,人可招募齊全了。”

聞言,王安笑笑又將手本擺回萬曆面前,這才搖頭道:“還沒。諸千戶百戶已有人選,辦事的檔頭番子也在宗室庶人、錦衣、東廠、禁軍、京營中選好了。”

“既是選好了,怎麼不招募?”

“奴婢得等爺爺這摞票議批完再募,不然番子總數是定不下來的。”

王安這話,讓皇帝不好意思地撓起了頭。

他是想一出是一出,開始讓王安募幾千人,結果眼看着出了丁仕卿這事,就擴大到要讓每個縣駐十個番子,少說就要再擴編一萬人。

而當下這些邊將一個個叫着要請戰,從建州衛到哈密衛,幾乎所有人都在叫囂着要爲朝廷出征,如此壯景就連當年俺答汗兵圍紫禁城都沒出現過。

造成最直接的結果是……是王安的西廠又要擴編了。

第一百零二章 奏疏第四十五章 重銃第一百二十一章 困獸第二百三十九章 王化第八十八章 吳兌第六十一章 重現第五十一章 不敢第四百六十一章 路遙遠第六十五章 選擇第一百三十五章 鄭屠第一百一十五章 飛鯊第一百零一章 浩蕩第七十八章 軍列第五章 屯田第五十三章 三衛第三十四章 大風第三百二十七章 接管第三百二十七章 接管第一百一十一章 西傳第五十四章 庫存第七十五章 大王第二十二章 租借第八十九章 將門第二百七十二章 不同第一百四十二章 年景第二百四十四章 掙扎第三十四章 數目第二百五十八章 難上加難第四十九章 傷亡第七十一章 憤世第七十八章 可破第七十章 寒毛第十六章 眼鏡第三百零五章 算數第六十三章 省心第一百四十五章 對穿第八十七章 功績第七十一章 憤世第八十九章 絕境第二十四章 灑銀第八十六章 首功第二百四十二章 除害第二十一章 下官第六章 貿易第八十章 野人第十三章 翻倍第二十三章 礦場第六十章 彈劾第一百七十五章 結義第三百六十六章 花錢第三百一十六章 販子第六十九章 京營第三百一十三章 睡衣第一百章 封賞第五十五章 兩市第四十七章 伍端第三十九章 木津第三百四十七章 對峙第六十章 碗口第三百二十六章 接應第二十章 趁虛第六十八章 農耕第二百一十九章 假幣第三百二十九章 請求第七十二章 寶刀第四十二章 威望第一章 播州第一百八十章 都弱第四十章 對峙第三百一十一章 神仙第四章 褻瀆第一百七十五章 證據第四百三十三章 文盲第三百一十八章 三角貿易第七十章 朝貢第九十九章 遭遇第一章 三司第六十五 換鐵第一百五十二章 朝天第一百七十六章 內海第七十六章 回頭第八章 陳璘第一百二十一章 周瘸第三百三十五章 一代人第八十章 女婿今天章節晚上發第三十九章 衝關第三百二十三章 祥瑞第四百二十五章 看熱鬧第九十一章 咫尺第十九章 摳門第十四章 恐懼第十五章 藥局第三百零九章 大明港第七十四章 聚兵第二十二章 火藥第九十八章 大略第三百四十七章 盼望第三十章 營房第七十九章 鐵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