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章 贏家

英格蘭,當然收不到邀請。

陳沐對天下諸國大會的邀請只有兩條路,一條向西,一條向東。

向西的,是整個大中華文化圈沾親帶故的諸多宗藩國;向東的,是由費老二、格老七牽頭代爲邀請天主教世界國家,與陳矩前往奧斯曼會見穆拉德速檀與努爾巴努老太后蘇丹商議代爲邀請各地蘇丹。

英格蘭像荷蘭等許多地面一樣,不屬於這三個世界當中的任何一個。

何況它還同時與第一世界的艾蘭王國有領土爭議、與第二世界領頭人費老二有王位爭議。

誰會邀請?

西班牙的禿子願意爲陳沐牽頭做這件事的要求其中之一,就是不能邀請英格蘭女王派遣使者,因爲禿子不承認英格蘭是個獨立國家,那是他的領土,他是西班牙與英格蘭的國王。

在這個問題上,菲利普非常清楚自己的位置,他從來不提旁邊的艾蘭王國怎麼樣,只是非常用力得提醒陳沐,他是英格蘭國王。

怎麼着,掰手腕子掰不過陳沐,還掰不過你英格蘭了?

而在英格蘭宮廷,越是沒人邀請,他們越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西班牙、法蘭西、神聖羅馬甚至波蘭、匈牙利乃至意大利的富庶城邦都被邀請了,單不來邀請英格蘭,這是怎麼回事?

雖然在整個歐洲大陸最優秀的情報網蒐集之下,英格蘭比任何歐陸國家掌握的情報都多,但其實所有國家都不知道所謂的天下諸國大會是什麼意思,是要幹什麼。

英格蘭自然也無從得知,在他們的常理推測下,認爲這是一個嶄新的聯盟,或者說是一個或幾個聯合王國。

這顯然對英格蘭有極大威脅。

真正讓他們焦躁的,是設法破局而無能爲力。

去年九月,英格蘭就截獲了這一情報,並試圖直接從倫敦派遣去往荷蘭、丹麥挪威聯合王國、瑞典等同屬新教國家的使者,組建以對抗天下諸國大會的聯盟。

但是嘣!

運載使者的船隻被六甲艦擊沉。

再派遣。

嘣!

運載使者的船隻再次於英吉利海峽被六甲艦擊沉。

拖着拖着,就拖到了十二月,這一次,他們的使者終於登上法國人的土地,並經由陸路取道荷蘭。

說起來挺氣人,正常情況下的戰爭,也不會影響情報人員的往來,畢竟海戰的水手擊沉或俘獲船艦,俘虜大多會在索要贖金後放掉。

可大明的水手不這樣幹,他們受人之託。

來自大明亞洲,現居艾蘭的正經商人白老虎專程寫信嚮應明、韓金環等大明將軍收購俘虜去艾蘭當礦工。

這是個挺有意思的事,艾蘭的百姓經歷上百年戰亂,成年男子不願專事生產,即使都柏林的戰役已經打完,他們仍然試圖向貴族、國王請命入英格蘭支援應明將軍在普利的戰爭。

他們想獲得移民資格,離開荒蕪貧瘠的艾蘭,定居海峽相隔的英格蘭。

而作爲最上層的艾蘭王朱曉恩,則在攻取都柏林後喪失進取之心,全力經營艾蘭,自然也樂得將好勇鬥狠的士兵發往英格蘭,削弱艾蘭貴族的力量。

上下結合,半年內超過五千戶艾蘭軍兵移民普利,官府在邊境爲每戶授田五十畝,意在教他們軍戶無後顧之憂、餘丁有口腹之糧,讓他們結村自保,減輕明軍負擔。

但願望總是好的,現實則往往與願望不同。

這些原本貧苦的艾蘭武士在長久的戰鬥中得到大量賞賜,有兵器、有鎧甲、有戰馬、懂漢話,授予的田地又被安置在離英格蘭貴族封地較爲接近的地方,與來自大明的少數客家人混居,具備成爲一支軍隊的全部條件。

普利西面的邊境控制線上,因爲狩獵、水源、不同的律法、不通的習俗,他們很快與英格蘭貴族產生矛盾,零散的軍兵很快團結起來,各自多則上千、少則數百,推明人爲首領,向官府奏報邊境矛盾,請求越境擊賊。

普利這個隸屬大明的縣,行政能力是殘缺不全的,因爲沒有正經的民政官。

他們只有雷電法王、降瘟天王、爆破之主曹道長。

曹道長懂得個屁的民政,整天和北洋鼻子翹到天靈蓋上的大兵混在一起,聽說邊境上因爲一頭野豬有百姓被人用長弓射死,他不把精煉砒霜發給邊境百姓指揮他們越境投毒就已經非常剋制了。

事實上他差點發,被魏四爺勸住了,將軍應明率軍在東面邊境與英格蘭人對峙,魏四不想讓西邊這些早前投降的貴族再給應將軍找麻煩,便自告奮勇的去了德文郡西部邊境。

其實這事根本用不着他插手,百姓已推九名首領組成堂口,各有軍兵數百,只等着官府一聲令下就越境擊賊了。

魏四的到來,對九個堂口而言就是來自官府的支持。

康沃爾郡仍處於民兵制度的貴族,遭了秧。

後世所有關於英國‘皇家’的翻譯實際上有很大問題,‘royal’這個詞,實際上就是王國的,所以英格蘭有王室海軍。

但爲何一直到幾百年後都沒有王室陸軍呢?

因爲海軍針對外敵,國王有了常備軍,就會對領主產生威脅,還沒出生就得罪了所有人。

古老的兵制並不會影響士兵戰鬥力強弱,只需要召集幾個貴族把部隊集合一處,學西班牙人的樣子改變編制就能讓他們成爲一支‘現代軍團’。

但古老兵制非常影響動員能力。

甚至還不如軍戶制度下的艾蘭兵。

九個堂口各自擁立首領,其首領自稱千戶,各率六七百兵,互相連結,同一時刻揮師渡過福依河與卡莫爾河,除了林立農田上的城堡,幾乎所向披靡。

甚至就連尋常的城堡都不能阻擋他們進攻的腳步。

幾年戰爭裡康沃爾郡沿海時常遭遇兵禍,不單單是明軍航往普利縣時要經過沿海,他們自己的海盜有時也會上岸劫掠一番,使沿岸大片田地荒蕪,大量失去土地的流民進入貴族、商人的工廠中勞作。

幾乎毫無抵抗能力。

唯一能減緩九個堂口西攻的,是俘虜。

攻破一村鎮、取得一工廠,便有數百俘虜……對正常軍隊來說,只要百姓投降,他們不會成爲俘虜。

但這些艾蘭軍士的大明人首領到這來就是要土地的,不願與人分享;而艾蘭士兵則都經歷過都柏林之戰,他們只要哪裡需要人。

雙方一拍即合,幾條大福船停靠在福依港口——白老虎或成最大贏家。

第二十六章 方案第二十四章 望京第二百一十五章 失落第十章 得罪第四百七十二章 子母甲第一百七十四章 烏合第三十九章 木津第一百零九章 長城第四十四章 登陸第七十六章 活該第七十二章 交兵第七章 輜重第五十章 如期第二百六十四章 教諭第一百六十六章 俸祿第七十一章 天荒第四百一十章 明鏡第四十四章 備戰第六章 何方第一章 懸賞第一百零三章 難辦第一百六十章 陰謀第三百二十四章 重任第一百一十五章 飛鯊第八十四章 軍匠第三百四十三章 增收第一百四十四章 軍備第三百零二章 快跑第四十五章 調度第七十一章 吃虧第四十二章 籌劃第六十五章 神速第一百二十七章 蹴鞠第二十六章 棱堡第三章 好吃第九十章 無用第三十四章 革漕第三百七十二章 右翼第四十八章 摒棄第二十六章 解急第二百四十一章 開阜第四百二十六章 稅卡第一百三十五章 鄭屠第五十章 屏障第九十七章 君瓚第三百二十六章 接應第五章 番夷第一百一十四章 歸途第二百零七章 誰慫誰孫子第一百章 瓦罐第二十五章 海寇第一百零九章 內閣第二章 蠢賊第七十五章 借刀第八十一章 驟雨第一百八十三章 亦力八里第十八章 祖法第三百二十四章 重任第十二章 重視第十六章 欽天第五十九章 北朝第二十五章 海寇第五十七章 述職第二百二十二章 無知第八十七章 功績第二百零八章 天軍第八十五章 龜島第二百三十八章 進取第二十三章 六年第三百零六章 峰區第四十章 落空第四百零三章 母系第三百三十六章 長島第六十九章 書局第六十八章 阮潢第一百一十三章 得失第七十二章 蒙師第三百零四章 隨便挑第一百零五章 預言第五十章 炮操第九十六章 閣老第一百四十一章 拜將第七十二章 亞念第一百七十五章 結義第一百九十章 團結第二百六十二章 胭脂坊第五十六章 困擾第三十三章 登澳第四十六章 小小第四十章 人禍第二十二章 老幺第二百四十六章 夢想第六十四章 十倍第三百一十六章 稍安勿躁第一百五十二章 三洲宮第八十七章 淘汰第四百六十六章 天罰第二百三十八章 來路第八十七章 煤油第十四章 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