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九章 北朝

bookmark

清化府城外,北朝莫氏大營。

“吳軍來襲?”

帥帳內,燭火昏昏,北朝謙王莫敬典身着戎甲跪坐案後,帳中帷幕桌案佈置簡潔卻不失講究,處處擦拭一塵不染。

擺在北朝實權大帥桌案上的,除了各路大軍傳來戰報外,唯有兩冊兵法,是二百餘年前朝名將陳國峻所著《萬劫宗秘傳書》,以孫子兵法爲基,總結古代戰爭成敗得失,合些許道家秘術編撰,爲莫敬典最爲鍾愛。

翻開的書冊上處處勾畫註釋,合莫敬典數次南伐經驗,甚至超脫原本書籍的智慧。

莫敬典將筆擱下,遠處隱隱傳來古滕縣炮聲轟隆的餘音,他眉頭微皺,並不言語,帥帳中幾名趕來的部將亦不敢做聲,僅有其親信向傳令兵示意命其退往帳外等待。

他口中的吳軍,就是明軍。

旬月之間,林滿爵率部穿梭在清化左近山林野地四處出擊,未得戰果也引起莫敬典的注意,但他那時候不能確定來者是誰;而後鄧子龍部在沿岸幾次不得其法的襲擊,更讓莫敬典確信這是除南朝外第二個敵人加入戰役。

但只有這次,來自古滕縣的戰事讓他確認,這的確是明軍,而是是大舉而來。

年過五旬的北朝謙王換了稍稍舒適的坐姿,右手覆住左拳,拳心緊攥,繃緊了面頰,他在思慮一個問題,明軍爲何會在此時進犯,南朝有何德何能邀明軍助戰?

“兄長病逝至今,有二十九年了。”

帳中諸將不知莫敬典爲何在此時提起先皇帝憲宗,此時正值危難之際,但莫敬典在北朝威望無匹,沒人敢打斷他說話,有部將頷首道:“大王說的是,憲宗皇帝駕崩已有二十九年了。”

“老夫記得很清楚,那年南朝鄭檢初掌大權,而我北朝太子與弘王爭位,風雨飄搖之際。接連三年,他兩次北伐,我不能擋,而後阮潢出鎮順化,使我北朝無力南攻,而後又十一年,他北伐七次,次次置我於危難之際。”

“北朝丟了順化、失了清化,損兵折將豈止十萬,這是我的罪責卻不敢自刎,因無顏面見九泉之下的兄長。”

“殿下!”

一衆戎裝武將聽聞此言捶胸頓足,被莫敬典擡手止住,道:“至四年前,鄭檢也死了,這才輪到我率北朝之師南伐,四年,四次南伐,他們忙於內鬥,鄭檢的長子北奔,次子鄭鬆奪得大權,是我心腹之患。”

“阮潢逃去南面休養生息,今阮倦圍乂安、清化已是甕中之鱉,是我北朝離南伐成功最近一次。”

莫敬典已初顯老態的手掌張開,極力想要攥住什麼,他握緊拳頭眼神發直,幾乎從牙縫裡問出來:“這種時候,吳軍爲何要來討伐我!”

“停戰。派說客攜重禮入古滕縣,趁此時機將兵馬從古滕縣撤至河西,問他們到底要做什麼,貪得無厭的吳人到底想要什麼。”

這場遭遇戰對莫敬典而言開始的很糊塗,沒有辦法,陳沐的水師比陸上兵馬走得快,阮倦還未領潰軍從乂安回來,俞大猷的攻勢更是纔剛傳入升龍,離清化還有數百里之遙。

沒有戰書沒有書信,明軍數千上萬人馬仗船堅炮利橫行無忌地進入南北朝前線戰場,這種事情在現階段南北朝最傑出統帥莫敬典看來是不可想象的。

而且一露面就開戰的霸王做派,更令人反感。

莫敬典要求停戰的消息傳到古滕縣時,戰局還不夠明朗,因爲明軍向縣營寨的攻勢還未完全開始,但明軍勝利已是時間問題,陳沐也很高興莫敬典能識時務地停戰。

“明軍爲什麼來安南,你的將軍回去後要問安南都統使,他們爲何殺死朝廷南洋軍府使者?”

安南都統使,是明朝對北朝皇帝的稱號,也是北朝皇帝一直嚮明朝進貢時的稱號與官職。在莫登庸作亂後,他向朝廷乞降,作爲懲罰,安南從屬國降爲屬地,國王變成安南都統使,十三道也更爲十三司。

其實還算納入大明版圖,但這塊土地其實不受明朝控制。

莫登庸的子孫也對外稱臣,對內建元稱帝。

談判的事有麾下吏員去做,兵馬駐入古滕縣,軍務由鄧子龍沿河道面西佈防,陳沐登上望樓向河道那邊望過去,莫敬典也沒閒着。

談判在古滕縣進行,兩支軍隊暫時停戰,隔河陳布兵陣搭建營寨兩相對峙,莫敬典顯然已做好和談不成便大打一場的準備。

陳沐的望遠鏡下,不斷有來自清化府方向的北朝軍兵繞過河流西面的高山自山腳下窄路逶迤前行至河岸佈陣。

甚至就連更遠的方向,來自海上的瞭船回報莫敬典圍困清化的主力大軍在一個下午的時間裡逐漸鬆口,開始向東北轉移,大有一戰不成即依陸路遠退的打算。

鄧子龍擺弄着一杆戰利中的七尺偃月刀,單單木杆就快趕上他的身高,十幾斤重的大刀在鄧子龍手裡揮舞地舉重若輕,碗口粗的小樹揮刀便被斬斷,着實是不禁砍,看得陳沐津津有味。

挑到鄧子龍的間歇,陳沐才走下望樓問道:“你的眉尖刀呢,怎麼用起這個?”

鄧子龍見陳沐來了,將偃月刀遞給親兵,對陳沐道:“他們這個刀重,是步卒用來斬馬腿、砍象鼻的,刀重勢沉,並非馬戰長刀,我打聽了,莫敬典麾下有一支衝陣力士,就用這個。”

“我的眉尖刀才九斤,在馬上已經算重刀了,他們這個上不得馬,軍士若披重甲,衝鋒是所當無不破,但對鳥銃手而言就是靶子。”

鄧子龍說着拍拍手道:“怎麼樣大帥,還接着打麼?”

“看他們。”陳沐還真沒想到鄧子龍是爲了試驗敵軍兵力,他還以爲是一時技癢,道:“潘公績聽見我爲他保舉鎮守乂安、清化的許諾不會不動心,他和清化的鄭鬆肯定要生出矛盾,現在就要讓莫敬典停戰,既要撤,也不能讓他回升龍。”

“如果他不願意,就還要接着打。”

陳沐看着己方旗軍沿河伐木搭設的營寨,將目光轉回鄧子龍身上道:“進一步削弱莫敬典的威勢與兵力,不然別人不好接手升龍。”

鄧子龍望向對岸有所憂慮,道:“一旦再開戰,我部旗軍定要衝過河去,不過很容易被敵軍夾擊,往對岸派些兵?”

“你與我想到一塊去了,我打算讓林將軍率部乘船,一旦開戰就帶兵在河對岸下船,使攻守勢易,我等夾擊他們!”

第二百七十八章 畫師第十章 學習第六十一章 編書第八十八章 沉船第五十六章 萬全第六十一章 雲南第六十章 鄰居第五十一章 繞襲第三十四章 家寶第四十六章 城中之城第八十七章 孤獨第七章 戰船第四百七十九章 不可避免第七十三章 美食第六十九章 漁利第六十一章 雲南第二百五十章 磕頭第四十三章 異途第六十七章 包裹第八十七章 遠航第三百三十三章 陰影第二百七十九章 炮兵第三十三章 市場第一百一十三章 倒爺第一百六十三章 販子第十四章 恐懼第二百八十章 小偷第二百八十三章 獵場第八十三章 雙簧第十章 送死第一百二十二章 野生第二十章 軍堡第二百一十章 順差第九十六章 三眼第七十一章 憤世第三十三章 貴族第七十章 躍陣第一百二十五章 戎服第二十一章 胡安第三百零九章 奉天第一百四十九章 瓷盒第二章 蠢賊第七十三章 美食第四章 商隊第三百九十九章 都有第一百四十三章 助教第一百七十七章 因果第三百八十三章 沙盤第二十七章 指揮第三百一十七章 起兵第二十八章 壯士第一百一十六章 上路第六十一章 醫典第三十九章 衝關第二百四十八章 推理第七十四章 不時第九十二章 脫繮第二百六十八章 議會第九十五章 林鳳第二十六章 潞水第三十三章 市場第二十六章 解急第二百八十三章 崩第三百九十三章 菸草大亨第六十一章 重現第四十八章 西征第一百零二章 奏疏第八章 山吹第四十八章 西征第二百九十三章 黑蛇第五十一章 不敢第十九章 摳門第三百一十二章 哭甜第二十二章 焙礁第九十一章 播州第二十七章 瘋子第八十九章 絕境第九十七章 援軍第一百三十一章 登記第一百四十四章 錢法第三百三十六章 長島第二百五十八章 現代第九十三章 普利第二十三章 匠人第二百一十三章 羅伯特第二百九十四章 新三角貿易第三百三十五章 斬棘第一百零一章 二事第一百一十二章 地道第一百五十六章 獅子第五百章 飢餓第六十一章 編書第一百九十一章 棺材第五十六章 發熕第八十九章 將門第六十一章 編書第四百二十八章 革命第五十四章 船廠第一百九十章 總督第三百一十三章 睡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