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四洋

bookmark

在座大多數人對陳沐是歡喜的,只有張居正,他對陳沐是又愛又恨。

如果陳沐的才能小一點,他會把陳沐像李贄一樣,丟在個犄角旮旯甚至放在海外,一輩子不去管他。

如果他對朝廷不能起到更多好的作用,其帶來的危害是巨大的,因爲他一個人,對國家不穩定的危害比白蓮教還大。

儘管在陳沐口中與事實上,他都解決了朝廷用銀的問題,並認爲接下來緬甸、安南可以解決百姓吃糧的問題,但這些財富並非沒有代價——白銀大量流入使國家動盪,受工廠影響土地兼併愈加嚴重,工廠僱工使人口流動,百姓出海不易管理,原有的匠戶、軍戶徭役等制度開始幾近崩潰、加劇反傳統思想……

這些附帶問題陳沐都是不管的,換了擔當稍差的閣臣當國,早就把他叫停了。

但張居正沒有,一來是他做的一切確實需要錢,大量的白銀;全國統一稅法非常重要,但北方施行一條鞭法的難度也很難被人忽視,究其原因最難的一條便在於北方缺少白銀,北方大多數地方市面上流通的依然是銅錢,收稅時百姓要去換銀兩,而北方尤其陝西諸地,本身市面白銀就少,兌換價格自然要高。

相同的稅,北方交稅就要比南方多。

事情非常棘手。

南洋京運白銀一送,地方主官當即壓平銀價,一切迎刃而解。

而且最關鍵的在於,隨張居正對歐羅巴瞭解越多,越篤定地認爲朝廷有陳沐是國運使然——陳沐盤算着把大艦隊拉到別人家門口,那將來別國是不是也能隔遙遠萬里,把大艦隊拉到大明家門口?

北方有長城,南方可沒有,區區倭寇就把久無戰事的東南禍亂成一鍋粥,那如果敵人正規軍,大艦隊開到岸邊,他就是再改革幾十年,積攢下再多財富,只要十年八年半個國家的禍亂,就能把一切改革成功蕩平。

“大明的對手在歐羅巴,但不是葡夷,西班牙算個對手,畢竟國土龐大百姓衆多,國王權力集中,還有狂熱宗教,其優勢在於海外殖民地歸屬國王,誰打下的歸誰治理,西夷出海源於葡夷全面掌握香料貿易,經濟仰人鼻息,這才後起出海,有些着急,做法也更狠絕,他們打下的一切土地恨不得掘地三尺,掠奪一空還要開礦挖山,把一切都奪走。”

一干重臣或有遭受衝擊的思考、或是遭受重擊的迷茫,當然像張翰老爺子就完全沒聽陳沐在說什麼,滿眼都是一種長輩看後輩成才的模樣,時不時還帶着點驕傲笑眯眯地望向其他部堂,那意思再明顯不過:看,這是老夫的後輩!

整個就是那種過年家裡老長輩看孫子,你做啥工作老人家也聽不懂,就是知道你現在掙錢了,出息了!

驕傲!

張居正的表情就有點難以言明瞭,‘打下的一切恨不得掘地三尺,掠奪一空還要開礦挖山,把一切都奪走’,陳帥你爲何要如此擠兌自己啊!

他們都能聽懂殖民的意思,並且不喜歡這個詞。

殖是養殖,民是百姓,可以指以養殖爲業的百姓,但套在陳沐所說的國家作爲中,顯然是把別國百姓當作牲口般養殖的意思。

“西班牙的優勢不單單在更多土地與百姓,天主教徒和回教徒打仗時,阿拉伯優秀文化傳進黑暗的中世紀,主要通過西班牙,他們有一些學校,提高了國民整體素質,葡夷在外多做僱傭軍,因爲回家太窮;西夷則恰恰相反,大多神父與貴族都在學校學習過,有很高的藝術、文學、數學功底。”

“這些文化素養,讓他們比葡夷更能承受富貴,依然有一批商人爲國效力,外放的總督也有更好治理殖民地的手段,西班牙這個國家幾乎無懈可擊,唯一的弱點在他們的國王。”

“一個腦子壞掉的虔誠教徒,爲了宗教沒完沒了發動戰爭,國雖大好戰必亡。”

陳沐的言論有一些自己所見所聞的分析,當然也必不可少有來自後世的成敗論,並不嚴謹也過於主觀,但肯定沒錯,因爲事情的結果本身就是這樣,他只能像個高談闊論的批評家一樣,站在山巔指出問題,實際上他也沒有辦法解決。

但好在哪裡呢?好在那不是他自己的國家,他只需要指出問題就行。

說來說去,幾位部堂最熟悉的兩個國家被他說完,衆人表情不一,大概意思相同:那你說個屁,我大明天下無敵啊!

“一個葡萄牙,以彈丸之地可爆發巨大力量,一個更強大的西班牙,更是幾乎征服半個天下;諸公距遙遙萬里尚能看出其國問題,那他們周圍那些國家呢?”

“將來這些國家,都是新的挑戰,許多年前大明戰勝葡夷,得到幾支鳥銃、幾門佛朗機炮,如今大明遍地鳥銃、各式佛朗機炮。陳某執掌南洋軍府四年,無一艘戰船落入敵手,無一門火炮被敵繳獲。”

“一旦別人得到鯊船、得到鎮朔將軍炮,一樣能展開仿造,甚至可能比我們造的更好,葡夷貿易得到鉅額財富不知發展農業、手工業,我們的鳥銃不就比他造得好了嗎?”

“南洋大臣,如今在下述職前已卸任,海外諸事如何決策,後生晚輩沒有權力,至多不過是建議。”

譚綸擡眼望向張居正,張居正心裡正犯難呢,看陳沐侃侃而談的模樣,他真想再把陳沐放回南洋,但問題也恰恰正像張翰所提到的那樣,南洋軍府權力實際已超出南洋範圍,不論怎樣讓陳沐再去當南洋大臣都不太可能,可放高拱做南洋大臣……張居正不太樂意。

先聽聽陳沐怎麼說。

張居正望向陳沐,對他頷首等待下文。

“在下建議,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在大明治下的土地,是大明天子的;不在大明治下的土地,是暫時沒拿回來獻給天子的;全天下,凡有能在海外取土獻於天子者,可任當地總督,任期四年,掌境內軍政大權,但設立府衛、縣所主官由軍府任命,一旦總督有獨立造反傾向,朝廷官吏可將其拿下查辦。”

“總督之上,在下請更南洋軍府爲北洋軍府,下轄三洋大臣,南洋大臣總理大南洋事,轄馬六甲至日本南抵新明島最南端;增設東洋大臣,總理大東洋事,轄亞墨利加及歐羅巴;增設西洋大臣,總理大西洋事,轄印度直至奧斯曼。”

“三大臣有推舉擇選官吏權,東南西三洋大臣有調兵權,統兵權在諸衛長官。三大臣之上,於天津設北洋衙門,全權總領海外事,僅向皇帝、內閣請示,北洋重臣以三洋大臣、六部部堂兼任,及有海外經歷者充任吏員,北洋大臣以內閣輔臣兼任。”

“四軍府只有一個職能,富中原之土,強中國之軍,樂中華之民。”

第一百零二章 火雨第一百九十章 團結第三百五十章 懂事第一百三十五章 鄭屠第九十九章 百廢第十八章 渡海第三百三十章 拜見第四十一章 小魚兒第七十二章 三廟第六十六章 白搭第六十四章 十倍第一百五十九章 三日第一百三十七章 瓦剌第四百五十四章 東洋邏輯第一百一十四章 義務第三十八章 道遠第九十六章 閣老第一百五十九章 光頭第四十三章 立場第十八章 盧侯第三十一章 四畏第一百一十章 苦兀第六十九章 旅途第三百九十六章 日月第三百二十八章 有緣第四百五十三章 道路第二百九十九章 火地島第一百一十七章 農夫第八十二章 代筆第一百二十八章 二期第九十七章 君瓚第三百零七章 誇誇第六十五章 神速第三百二十四章 重任第三十三章 新年第三百六十九章 塞北第三百一十章 遷徙第一百九十八章 飯鍋與勺子第五十一章 不敢第九十一章 雪酒第二百七十五章 急報第四百三十五章 考成第十八章 紫杉第七十章 混亂第一百二十一章 周瘸第二章 城隍第一百零五章 傭兵第六十五章 神速第一百一十六章 上路第三百二十三章 快樂第三十五章 徹查第三百一十一章 神仙第二百一十五章 失落第二百一十一章 卜商第八章 山吹第八十九章 絕境第八十七章 小將第一百零四章 兼併第三百一十九章 霹靂第一百二十章 賭博第一百一十一章 西傳第二十六章 潞水第七章 斷糧第三百一十一章 萬壽第一百三十五章 鄭屠第七十九章 結餘第四百零七章 外科第七章 輜重第五十八章 唯我第五十三章 操炮第五十八章 地雷第十五章 陳來第五章 競賽第六十四章 十倍第三百三十四章 和談第四十八章 名單第四百九十八章 龍旗第五十九章 壓軸第四章 速報第二百零三章 今夜第四百零二章 幫助第二十七章 譚帥第三百二十六章 接應第五十七章 清化第四百八十章 執念第十章 遺產第十二章 重視第四十七章 動靜第八十八章 吳兌第三百七十九章 機器第一百二十章 共治第三百四十二章 就藩第二百三十一章 國書第四百五十八章 利息第三十八章 勉強第一百五十五章 舊傷第四百零二章 幫助第七十八章 利馬第十九章 攻玉第三十五章 汽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