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思考

bookmark

人有強大的思考能力與創造能力,即使是古代人——陳沐在欽天監深刻認識到這個真理。

啓發他的三件事,讓陳沐在隨萬曆的鹵簿儀仗回宮的路上還沉浸在震撼裡。

其一是欽天監那具龐大的水運渾象儀,由水力驅動,像渾天球一般,一半在內一半在外,日夜週轉一圈,不過球上繪的並非地圖,而是天體圖。整個機構上百個零件,工程龐大。

除了活塞與蒸鍋,陳沐可以在上面找到南洋軍器局那架長相奇異鑲在牆上大蒸汽窯裡包括曲軸、齒輪、連桿在內的所有零件。

聽欽天監名叫張應侯的小吏說,古代曾更優秀的水運儀像臺出現在北宋,由丞相蘇頌將天體測量的“渾儀”與觀測天體運行的“渾象”集合一處,製作出三層水力機械,下層計時、中層觀測天體、上層天體測量,那架機械在靖康之禍時被金兵掠至燕京,又於八十七年後因戰火不便運輸被丟棄。

此後儘管蘇頌留下《新儀像法要》,卻始終不能復原,朱熹言:最是緊切處,必是造者秘此一節,不欲盡以告人。

讓小皇帝稱道的古人不是蘇頌,說的是元朝郭守敬,他製作了《授時歷》。其實明朝沿用的歷法《大統歷》就是忽必烈時《授時歷》改了個名字,把過去年份誤差積累刪掉而已。

這個對陳沐的震撼更厲害,郭守敬等人在得到忽必烈的同意後,在元朝疆域東西六千餘里,南北長一萬一千餘里的廣闊地帶,建立了二十七所測驗站點,進行名爲四海測驗的全國大測,併發明出一系列天文工具,最終制出適用全國的《授時歷》。

其中蘊含的過程與技術被欽天監小吏張應侯說了一遍,但是顯然,別管萬曆還是陳沐都聽不懂。

陳沐的腦子只能讓他記住個結果,郭守敬測算一年長度爲三百六十五退位二四二五日——中國古代一直用十進制,退位是小數點,隔位爲小數點後邊有個零,即一年爲三百六十五點二四二五日。

陳沐不知道這個測算有多準確,他只知道,在他來到這個世界之前,一年的長度跟這個數字差不多。

要說起來第三點其實最重要,陳沐發現小皇帝可以獨立思考了。

在小皇帝揹着手走上鑾駕打道回宮時,鼻子不是鼻子眼不是眼地對陳沐問了一句:“靖海伯,爲何欽天監的人明明知曉日食是日月交會,朝臣卻要教朕,說日食是帝王舉措失當,天子失德?他們明明知道!”

騎馬跟在鹵簿儀仗後緩緩策行的陳沐在直至進宮前都在思慮萬曆的性格,事實上他到現在也不明白眼前的小萬曆是什麼性格,他們接觸的太少了,張居正把小皇帝當作寶貝一樣護着,這天下除了張居正、李太后、馮保之外,大約沒人能在除朝會之外的地方天天見到皇帝。

他也不例外,回到北京半個多月,這是他見到小皇帝的第二次。

但他隱約知道歷史上的萬曆是什麼模樣,發中官下地方做礦監、打了萬曆三大徵、還有出了名的怠政。

很少參加郊祭天地、很少參加祭祀祖先、很少上朝、很少接見大臣、很少對大臣的奏疏批示、很少參加經筵講席——這是皇帝在發現朝臣貪瀆的事實後採取消極手段,不足爲奇。

不過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這裡面有些是外因,有些則與性格有關,至少在陳沐的印象裡,朱家皇帝從來不缺少勇者,別管是太祖皇帝朱元璋、千里迢迢去南京只爲篡位的朱棣、應州親上戰場斬首一級的總兵官朱壽,還是連天地祖宗都很少祭拜的萬曆。

從小萬曆那句‘他們明明知道’,陳沐只感覺到,帝國年少的皇帝確實缺少畏懼這種大多數人都有的概念。

他時常挨罰受跪,卻並不害怕挨罰受跪。

這個小孩子有自己獨立思考的能力,不爲外物所阻,他接受外來的批評與教育,自己心裡則有另一套依照好惡認知形成的行爲準則。

屢教不改,大約是李太后與張居正最頭疼的地方。

在宮門外,陳沐翻身下馬時朝左右皺皺眉頭,招來一名錦衣,請他向陳府傳了句話,這才邁步跟着滷薄儀仗步入宮城,小皇帝心情不太好,他得想個辦法。

欽天監最大的官職才五品,像張應侯這種九品五官司歷就已經是一方面的主官了。

過去欽天監是位卑權重,不過自打土木堡算錯了卦,之後就沒誰待見。武宗荒唐、嘉靖信的是方士、隆慶仁厚但有高拱護佑,到了萬曆朝又有張居正當國,欽天監?早被忘到姥姥家了。

其實要不是陳沐前些天提起製圖測量,小萬曆都不知道朝廷還有這個部門,過來看看,問日食是什麼情況,這個五官司歷張應侯居然也告訴皇帝日食是讓皇帝約束行爲,這可把小皇帝氣壞啦!

跟隨皇帝步入宮禁,穿梭在紫禁城的夾道上,直至皇帝的鹵簿儀仗停下,各自散去,僅有數名大漢將軍、錦衣、宦官相隨,陳沐便看見身着日月袍頭戴金絲翼善冠的小皇帝口中哼着不知從哪裡聽來的曲調,一個人當前晃晃悠悠大搖大擺地走着,看樣子竟是打算一路走回乾清宮了。

乾清宮是內廷正殿,陳沐沒得到准許可不能跟着往裡闖,他看樣子小皇帝好像忘了還有他這麼個人,只好咳嗽一聲提醒在前面溜達的皇帝。

“誒?”小皇帝皺着眉頭神色不善地停下腳步轉過頭來,看見陳沐的第一眼竟是有些茫然,脫口問道:“靖海伯……你跟朕回家做什麼,尚膳監可沒給你準備飯食呀?”

小皇帝太心不在焉了。

陳沐拱手道:“陛下,臣是來謝封爵之恩的。”

“噢!對對對,是朕找你過來的,來,一起走。”小皇帝在前頭朝陳沐招招手,見他不動,小萬曆乾脆挑着眉毛自己走過來,從大袖裡費勁抽出小手朝前一指,“走,你那道聖旨,朕寫的不好,問了翰林院的吏員,他們也不知道該怎麼寫。朕今日是被氣昏頭,不過……”

皇帝邊走邊說,揚起小臉兒滿面困惑:“你那個北洋衙門東洋大臣,到底是做什麼用的?”

-

注:

元代郭守敬測算一年爲365.2425日,近代測算直到現在使用的一年爲365.2422日,一年僅相差25.92秒。

月球有一座環形山名爲郭守敬環形山,火星與木星之間的小行星2012,名爲郭守敬小行星。

第三百八十三章 沙盤第三百九十八章 長弓第一百四十四章 軍備第八十章 野人第七十八章 利馬第九十九章 百廢第三百五十五章 交涉第三百四十五章 桃花源第一百五十三章 突破第一百二十章 牧野營第六十七章 有珠第一百零四章 封神第六十六章 夾擊第八十六章 長壽第一百六十章 陰謀第四百七十八章 見多識廣第一百二十章 牧野營第七十七章 改良第十五章 思維第九十六章 百戶第三百七十八章 送牛第二百七十四章 交鋒第三百零一章 迴應第一百一十一章 隱歧第五十九章 夢熊第一百三十五章 叛亂第一百一十二章 本分第九十七章 坍塌第四百零五章 糞土第一百一十章 驚喜第十三章 軍法第九十九章 活口第七十八章 軍列第三百八十八章 青龍第二百五十二章 門清第一百一十六章 上路第一百三十九章 戰痘第七十六章 回頭第九十章 無用第五十一章 襲擊第三百八十二章 信朕第七十八章 可破第六十一章 編書第一百四十九章 瓷盒第三百三十一章 核心第九十九章 遭遇第一百二十二章 鹽第四百七十三章 開明第三百二十章 先鋒第三十九章 衝關第三百二十六章 接應第四十一章 喜報第四百三十六章 國丈第四十三章 異途第二十七章 三處第六十六章 媒人第一百九十七章 卡拉恰第六十八章 室山第五十六章 管轄第二章 山河第六十二章 他們第一百九十七章 卡拉恰第四十六章 屯兵第十三章 軍器第六章 貿易第二百一十五章 會戰第二百零六章 鵝絨第一百一十四章 得水第一百零七章 進士第十八章 渡海第三十六章 北山第九十五章 巡撫第六十一章 雲南第一百七十一章 蠻牛第三十二章 緣由第四百五十七章 寶藏第六章 試射第二百六十九章 褒獎第四十九章 魔鬼第六十五章 浪費第四百六十七章 忠誠之士第四十四章 罵陣第四十八章 攻山第八十章 剿匪第五十三章 操炮第一百三十六章 天花第四十八章 嚇唬第一百七十七章 國寶第七十一章 燒七第三百三十七章 報復第一百二十章 牧野營第三百二十二章 面首第一百二十四章 春筍第三百零二章 快跑第九十一章 虎鷹【盟主加更】第六十八章 過分第一百二十二章 報效第二百二十五章 後悔第一百九十五章 寒冷第一百零八章 石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