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滬上的秋天(9)

杭州灣位於浙江東北,錢塘江從此注入東海,形成一個喇叭般的海灣,灣口寬約95公里。但說實在的,從水文地理上看,後來日軍登陸的灣北金山衛,很難說是一個理想的登陸點,因爲這裡的水位不深,大型艦船不易臨岸,1933年,南京陸軍大學的一幫學員曾專門到杭州灣勘測水位和地形,不認爲有一天日軍會選擇這裡登陸。相比之下,他們認爲乍浦是個理想的登陸點,所以後來南京從乍浦到嘉興修了一道國防線,也就是乍嘉線。

下村在擬訂杭州灣登陸計劃時認爲,如果登陸成功,就相當於從背後捅了中隊一刀,在這裡放上3個師團所發揮的威力,至少相當於從上海正面放上5個師團。正因爲如此,登陸部隊不作爲鬆井石根的後續部隊,而是當作一支獨立部隊使用。

在這支登陸奇兵裡,需要放進戰力超羣的師團,下村第一個想到的是在山西作戰的廣島第5師團,但隨之放棄了這個想法,華北畢竟也需要一支像第5師團這樣能打的機動部隊。下村第二個想到的是同樣正在華北作戰的熊本第6師團(此時正在河北正定一線追擊中隊),然後是剛剛編成不久的久留米第18師團。該師團雖然是新編的,但跟第13師團一樣,底子好。最後,他把同樣新編成的宇都宮第114師團也放了進去。這樣一來,整個日本國內,就只剩下近衛師團和旭川第7師團兩支部隊了。

日本人,幾乎傾巢而出了。

就這樣,第6、第18、第114師團編成第10軍,下村提議前駐臺灣軍司令官、皇道派軍人柳川平助中將爲司令官。下村給柳川找的參謀長是田邊盛武(日本陸軍士官學校22期,愛媛縣人)。

下村還是不放心,轉了一圈,最後還是回到第5師團身上,從該師團抽出一部分兵力組成支隊,由國崎登(日本陸軍士官學校19期,廣島縣人)少將率領,跟上面3個師團一起作戰。

杭州灣登陸部隊編成後,下村一個命令下去,又把在華北作戰的京都第16師團也調去華東(10月30日),讓他們在長江邊上的太倉選擇地方登陸,跟第10軍形成夾擊之勢。至此,上海方面的兵力已完全超過華北,日軍的作戰重心徹底轉移了過去(如蔣介石和陳誠所希望)。

陸軍參謀本部通信運輸部(第3部)部長塚田攻(日本陸軍士官學校19期,茨城縣人)對下村的謀略頗爲欣賞,認爲下村上任後,中日戰局“將爲之一新”。

但在登陸日選擇上,柳川跟下村吵了一架。

杭州灣大潮是很有名的,日期選擇會直接影響登陸效果,日軍氣象部門向下村提供了一個時間:10月30日夜間登陸最合適。下村希望最晚不超過11月2日登陸。

但杭州灣登陸是個臨時計劃,所以對柳川來說,這幾天的時間根本完不成登陸準備,他在電話裡對下村說:如果真的要求第10軍在這個日子登陸,那你愛找誰找誰去吧。

實際上,直到10月24日,柳川還在佐世保海軍基地跟海軍的人籤合同:海軍協助陸軍運兵和登陸合同。都這時候了,海軍和陸軍還搞這一套?必須的,日本特色嘛。在柳川看來,在此後5天裡把3個多師團的兵力拉上杭州灣有點開玩笑了,那可不是一把沙子隨手撒過去就行。

柳川叫參謀長田邊盛武把師團長和支隊長集合到佐世保,借了海軍的一個辦公室,開了第一次戰前會議,參加者有從中國趕回來的第6師團長谷壽夫、第5師團第9旅團長國崎登,以及在國內的第18師團長牛島貞雄(日本陸軍士官學校12期,熊本縣人)、第114師團長末鬆茂治(日本陸軍士官學校14期,福岡縣人)。幾個老鬼子一起祝賀柳川出山,用標準的五短身材的谷壽夫的話說:柳川中將一出,上海戰局定矣!被認爲是日本陸軍美男的末鬆茂治則說:我軍出征,應力求神速!田邊給柳川擬訂的第10軍作戰方案很簡單:登陸後,立即向黃浦江一線攻擊,切斷滬杭鐵路,轉戰太湖西南,與上海派遣軍合圍中隊。

最後,下村和柳川談妥的登陸日是11月5日。

11月初,第18師團在長崎縣的五島羣島集結完畢,第6師團則集結在朝鮮八口浦海域。當時,攻克保定、正定後,第6師團繼續向石家莊一線進擊,但10月25日被一個命令調到了山東,從那裡上了船,很多士兵以爲要回日本了,沒想到在朝鮮南邊的海域停了兩天後,被告知要在杭州灣登陸。11月2日,作爲第一波登陸部隊,兩個師團在濟州島海域會合後,經馬鞍羣島直撲杭州灣!

兩天後的深夜,日軍登陸艦船像海怪一樣悄悄抵達杭州灣外海預定地點。

柳川沒叫部隊摸黑登陸,而是下達了轉天凌晨登陸的命令。在隨後的幾個小時裡,與其說日軍士兵在作最後的登陸準備,不如說大多數人都在發呆。望着黑黑的海岸線,他們除了興奮外,更多的是緊張和忐忑。按他們在船上的設想,登陸戰將是一番血戰(當登陸開始後,他們卻發現:實戰比演習更輕鬆)。

秋天的杭州灣靜悄悄的。沒人知道轉天清晨登陸時的情景。視野止處,是北岸金山衛。這處海防重鎮,建於明朝。在當年,就是爲了防禦倭寇。

一夜無話。

1937年11月5日凌晨,日本海軍航空兵的轟炸機用500公斤的炸彈對金山衛一線中國守軍的灘頭陣地進行了猛烈轟炸;同時,艦炮齊擊,瀉到海岸線。

柳川一聲令下,第18師團和第6師團分別從金山衛東西兩個方向強行登陸。在下船的前一刻,柳川的訓話是:一旦登陸,山川草木,皆是敵人!

日軍陸續登陸後,柳川分兵兩路:第6師團主力和國崎支隊攻向30公里外的重鎮松江,跟蘇州河沿岸的日軍合圍中隊;第18師團、第114師團向嘉興推進,去切斷滬杭鐵路和滬杭公路。柳川第10軍的突然出現,使蘇州河南岸的中隊陷入腹背受敵的境地。

日軍登陸之日,蔣介石跟顧祝同通了二十多個電話。

張發奎的右翼軍警備的地區就是浦東和杭州灣北岸,但由於前兩撥日本援軍都是直接從上海那邊登陸的,所以打着打着中國這邊就把杭州灣忽略了,認爲如果日本繼續增兵仍會選擇上海方向,即使不是上海方向,也應該是長江沿岸(陳誠認爲日本人新的登陸地點應該是太倉,後來第16師團果然是在太倉境內的白茆口登陸的)。其實,日軍在杭州灣登陸前,上海警備司令部參謀科長鍾桓就得到情報,說黃浦江裡的很多日軍小火輪悄悄駛出吳淞口,“但去向不明”。這個情報上報後被忽視了。而這些小火輪正是接應日軍登陸部隊的。

警備浦東和杭州灣北岸的部隊,本來有張發奎第8集團軍的4個師和1個旅,但上海戰陷入膠着後,就陸續把守在這兒的部隊派到了上海,當柳川帶軍登陸時,浦東兵力是很薄弱的,至於杭州灣北岸金山衛一線,僅有第62師的2個連、炮兵第2旅的1個連和一些地方保安隊。

日軍登陸後,中國這邊急忙把鍾鬆第61師調過去阻擊日軍強渡黃浦江。這時再不從上海撤,中國的幾十萬軍隊必定被日軍圍殲。蔣介石也自然明白。他下了一個令,但這個命令不是叫軍隊全線撤退,而是叫部隊去堵重鎮松江。松江該不該去堵,應該去。但上佳之策是:第一個命令堵松江,第二個命令叫中隊全線撤退,因爲這樣堵松江的意義才能最大地顯現出來。

蔣介石沒有立即下第二個命令。很難說他忘記了布魯塞爾那個會。此時他已把兩個外交奇才顧維鈞和郭泰祺派了過去,希望爭取到國際對中國的支援和對日本的制裁。但從幾天後的情況看,這個希望完全落空,甚至可以這樣說:這個會開比不開的效果還要糟糕!如果不開的話,日本至少還不太確定歐美列強對日本出兵中國的態度,但開完後歐美爲了自身利益而完全綏靖日本,使日本更加有恃無恐。

軍事有時候會折在政治上,而且那時的政治,是虛幻得比月球還遠的政治。

蔣介石把電話打到上海前敵總指揮陳誠那裡,陳誠又打到張發奎那裡,後者拿着花名冊一翻,這時能調過去增援松江的只有右翼軍總預備隊吳克仁(保定陸軍軍官學校5期,黑龍江寧安人)第67軍了。這個軍原來是東北軍一部,剛從河南風塵僕僕地調過來。張發奎爲了表示重視,叫自己的副手黃琪翔(保定陸軍軍官學校6期,廣東梅縣人)親自到松江組織布防。

11月5日夜,黃琪翔和吳克仁帶人趕到松江,會合那裡的守軍(郭汝棟第43軍殘部)和保安隊開會,提出松江至少守三天,爲隨後上海軍隊的撤退贏得時間。

三天?

到11月8日夜城陷,真的頂了三天,代價是吳克仁軍長、所轄師參謀長鄧玉琢、兩個旅長朱之榮和劉啓文,以及大批士兵戰死。

吳克仁也是上海戰中我方戰死的最高軍階的將領。

松江是國崎支隊打下來的,此時第6師團主力正向青浦(上海之西、黃浦江上游,是上海通往內地的大門)疾進,去切斷中隊西退之路。第6師團並不戀戰,只是堵塞交通要道上的兩個點:11日佔青浦後,4天后下佔崑山。這時候,從另一個方向也打過來一支日軍,上去一打聽,是吉住良輔第9師團。

打松江時,國崎支隊曾派出一個偵察小隊,化裝成中隊,夜襲了離松江不遠的安亭鎮,不料薛嶽第19集團軍司令部臨時設在了這裡,日後湖南戰場上的“薛老虎”差點被捉。

說起來,當時情況極其危險。日軍偷襲時,薛嶽正在接第67師師長黃維打來的電話(此時黃受薛節制),按薛的命令,第67師殿後掩護第19集團軍的其他部隊撤退,主要任務是扼守蘇州河上的泗江口公路橋。黃維正在報告情況,突然聽到電話那邊槍聲大作,薛嶽說了聲“情況不好”就掛斷了電話。在衛兵的保護下,薛嶽衝出敵人的火力,乘車奔行時又遭日機掃射,危急情況下,只好鳧水脫逃,好不狼狽!

薛嶽怎麼撤了下來?因爲在11月8日晚,蔣介石終於下達了總撤退的命令。

那就回到開戰之處的八字橋吧。

進入11月後,教導總隊第1團和第3團從南京開來,第3團在途中的新橋車站就下車了,第1團在團長李昌齡(黃埔軍校1期,山東濰縣人)帶領下繼續前進,開赴八字橋接替黃維第67師。

到八字橋時,已是11月4日深夜,交接完畢後,黃維帶部隊撤了下來。第1團佈置好,轉天夜裡就跟日軍接火了。固守5天后,11月9日傍晚5點過,接到放棄上海的命令。此時,在激戰中,李昌齡已經負傷。

這裡只說第1團第3營。接到撤退令後,撤退序列是:第10連、營部、迫擊炮排、第11連、第9連、重機槍連。最後撤的重機槍連擔任掩護任務,撤退時間是晚上7點。由於連長身負重傷,排長李慕超(黃埔軍校10期,湖北夏口人)代理連長。

李慕超帶戰士路過擔任掩護的重機槍連時,看到好友、該連排長錢和森(黃埔軍校10期,福建閩侯人)。錢和森說:老李,我們掩護你們,祝你們平安。

李慕超握着同學的手,嘴張了張,淚水流了下來。

又有誰知道,這一別竟是永訣!後來,在掩護部隊撤退時,錢排長英勇犧牲了。雖然上面下達了撤退的命令,但往哪裡撤,並沒說清楚。由於第1團是從莘莊(上海西南)轉進上海的,所以他們只好先去莘莊。但沒走多久,莘莊方向就傳來槍聲,於是只好折向西北。拂曉時,發現附近都是撤下來的中隊,大家互相問是哪個部隊的,就在這時,傳來日軍攻陷松江的消息,直到這時,李慕超和第9連的戰士們才知道日軍已從杭州灣登陸。

各個部隊都下意識地往崑山撤。

崑山位於上海、蘇州之間,北邊是常熟,東北是太倉。

天亮後,李慕超第9連跟隨其他撤退部隊抵達蘇州河上的黃渡大橋,橋只有一座,部隊卻成千上萬,互不相讓,擠成一團。

李慕超叫第9連戰士互相拉着皮帶,勉強擠過橋,經過八字橋激戰5天,以及一夜的行軍,過橋後一點人數,整個連只剩下70多人了。

此時日軍已經發現中隊開始撤退,所以飛機一地來轟炸。

李慕超和他的士兵不愧是教導總隊出來的,軍事經驗比一般部隊強,遇到日機轟炸,他不叫士兵們藏進附近的樹林,而是叫大家在溝壑縱橫的曠野裡分散開。面對地面上少量的中隊,日機一般只進行掃射,在形成掃射角度前,教導總隊的士兵就迅速臥倒,利用溝壑進行掩護。對超低空俯衝的日機,則用機槍回射。相反,躲進樹林裡的部隊,則遭到日機地毯式轟炸,傷亡特別大。

李慕超帶隊到達崑山後,情形好了不少,大家也可以喘口氣了,隨後轉向蘇州,教導總隊的收容站設在那裡。在蘇州歸隊後,李慕超和戰士們上了火車,在11月中旬回到南京。但沒想到,僅僅三週後,在紫金山下,就又跟日軍幹上了。

第12章 烽火連三月(2)第21章 滬上的秋天(2)第10章 日本人的滿洲夢(9)第31章 南京!南京!(2)第30章 南京!南京!(1)第4章 日本人的滿洲夢(3)第10章 日本人的滿洲夢(9)第20章 滬上的秋天(1)第30章 南京!南京!(1)第11章 烽火連三月(1)第22章 滬上的秋天(3)第42章 南京夢魘(5)第10章 日本人的滿洲夢(9)第4章 日本人的滿洲夢(3)第17章 烽火連三月(7)第26章 滬上的秋天(7)第36章 南京!南京!(7)第32章 南京!南京!(3)第10章 日本人的滿洲夢(9)第4章 日本人的滿洲夢(3)第24章 滬上的秋天(5)第44章 南京夢魘(7)第13章 烽火連三月(3)第44章 南京夢魘(7)第39章 南京夢魘(2)第32章 南京!南京!(3)第42章 南京夢魘(5)第18章 烽火連三月(8)第19章 烽火連三月(9)第12章 烽火連三月(2)第17章 烽火連三月(7)第23章 滬上的秋天(4)第41章 南京夢魘(4)第41章 南京夢魘(4)第29章 滬上的秋天(10)第6章 日本人的滿洲夢(5)第39章 南京夢魘(2)第32章 南京!南京!(3)第24章 滬上的秋天(5)第39章 南京夢魘(2)第24章 滬上的秋天(5)第44章 南京夢魘(7)第4章 日本人的滿洲夢(3)第7章 日本人的滿洲夢(6)第44章 南京夢魘(7)第42章 南京夢魘(5)第42章 南京夢魘(5)第28章 滬上的秋天(9)第6章 日本人的滿洲夢(5)第31章 南京!南京!(2)第7章 日本人的滿洲夢(6)第3章 日本人的滿洲夢(2)第35章 南京!南京!(6)第12章 烽火連三月(2)第8章 日本人的滿洲夢(7)第17章 烽火連三月(7)第13章 烽火連三月(3)第29章 滬上的秋天(10)第5章 日本人的滿洲夢(4)第6章 日本人的滿洲夢(5)第27章 滬上的秋天(8)第39章 南京夢魘(2)第34章 南京!南京!(5)第30章 南京!南京!(1)第43章 南京夢魘(6)第35章 南京!南京!(6)第20章 滬上的秋天(1)第27章 滬上的秋天(8)第22章 滬上的秋天(3)第24章 滬上的秋天(5)第28章 滬上的秋天(9)第31章 南京!南京!(2)第11章 烽火連三月(1)第32章 南京!南京!(3)第18章 烽火連三月(8)第42章 南京夢魘(5)第4章 日本人的滿洲夢(3)第40章 南京夢魘(3)第24章 滬上的秋天(5)第27章 滬上的秋天(8)第40章 南京夢魘(3)第24章 滬上的秋天(5)第1章 自序 真實的歷史藏於細節第43章 南京夢魘(6)第22章 滬上的秋天(3)第24章 滬上的秋天(5)第23章 滬上的秋天(4)第29章 滬上的秋天(10)第41章 南京夢魘(4)第26章 滬上的秋天(7)第43章 南京夢魘(6)第26章 滬上的秋天(7)第35章 南京!南京!(6)第5章 日本人的滿洲夢(4)第23章 滬上的秋天(4)第42章 南京夢魘(5)第37章 南京!南京!(8)第30章 南京!南京!(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