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官督民辦不可行

bookmark

支使走三位商團方的首領,洪景來複又召趙萬永、崔正基、韓確以及金在昌等人第二輪商議。此前那一輪是從工商業者的角度,聽取羣衆意見,獲得專業方面的建議。現在這一輪是從政治角度,研判事情的可行性,以及從官僚系統的角度透觀此事。

首先作爲實際代理處置財政具體事務的戶曹參議,崔正基做了開篇發言,大致將洪景來個人的思路,以及三大商團的建議做了一個報告。

趙萬永並不怎麼了解市場流通,以及貨幣交易等問題,表示先聽大家的意見再說。韓確剛收完今年的秋糧貢米,對於朝鮮實行的實物稅制度還是有些見解的。

最明確的一點就是,朝廷需要現金收入,而現在的實物收入,尤其是糧食,必須折價發賣才能獲得朝廷各項支出所需要的經費。雖然俸祿、軍餉以及賞賜之類的開支都可以用大米作爲支付手段,可是日常的運轉,辦公場所的維護,紙張筆墨薪炭柴火,等等等等,都需要現金去支付去購買。

朝廷當然也有類似於鈔關稅所之類的機構,徵收商業稅,以及各地的礦坑上交坑冶的爐費,可這些現金完全不足以支應各處的開銷。

這也就使得包括樸賢瑜在內的貢商大發其財,不僅能通過承辦官方的採購事務獲利,還能夠從錢米兩者之間的折價獲利,幹一趟買賣掙雙份錢。當年的京商就是依靠這玩意兒發家的,歷年來不知道積累了多少財富。

總而言之一句話,朝廷需要現錢,你洪景來鑄造的越多越好!

其次是整個官僚系統內部,如果洪景來將來發俸祿能夠錢米各半這樣發放,既保證漢陽官吏家中有米下鍋,又能保證他們能拿到現錢去購買其他生活所需。想來整個漢陽朝廷的京官們會舉雙手雙腳支持洪景來鑄造新錢。

至於在外地當官的那些人,他們的俸祿理論上都是從地方官府的官衙田裡開銷的。而且都做地方官了,直接面對老百姓,能刮錢的辦法多了去了,根本沒幾個人在意朝廷該發的那點俸祿。一年十幾二十石米,夠幹啥的,想要全家吃飽穿暖都做不到。

當然啦,韓確也提出了那個李禧著他們也在意的問題,能不能保證新錢的含量!

別你倒是出於好意,鼓鑄新錢,結果頭幾天還是好錢,往後的就都是粗製濫造的垃圾玩意兒。那漢陽的文武百官能把你洪景來撕碎的心都能起來。到時候什麼民心向背,可不是簡單輕易的一個詞一句話咯。

其他人對於韓確所說的基本表示贊同,李朝這個坑爹朝廷,俸祿一減再減,還盡是發的實物。你要是大包大攬啥都有發也就算了,冬天家裡燒的炭你也不管,夏天需要穿的葛布衣裳你也不管,好像發了那十幾二十石米發的是黃金一樣。

頗有一些現在某大國傻批老闆的姿態,感覺自己發的那三千塊五千塊不是人民幣是美金,是黃金,覺得自己已經是全世界最有良心的資本家了,給員工發這麼高的工錢,感動宇宙啊!

呸!

金在昌是在座諸人中在漢陽曆官最久之人,他是閔景爀的同年,理論上洪景來也要喊他一聲叔伯的。他對於朝廷發不出俸祿來,那真是深惡痛絕。要不是他在吏曹當官,每個月都能分潤到一點地方官的孝敬銀子,不然他這個官根本就做不下去了。

京官難做,不僅僅是因爲隨時有可能捲入政治鬥爭之中,也因爲在漢陽開銷大。要維持一個兩班官員的體面,又要兼顧一家老小的吃喝拉撒,家裡沒點老底的人,還真不一定能在漢陽熬出頭。

由此,金在昌對於鼓鑄新錢也完全是樂見其成的。同時他也很是直白的向洪景來提建議,鑄錢這個事情還是別自己幹了。

以前訓練營鑄錢,那是爲了發軍餉,所以不敢以次充好。畢竟訓練營好幾千廝殺漢,可是會殺官鬧餉的,手裡有刀子呢。至於宮中鑄錢,那肯定是爲了宮內開銷,爛錢拿出去沒人接受。而且還需要賞賜接濟那些窮鬼宗親,要是發爛錢,是準備讓自家的同族宗親活活餓死嘛。

到底因爲有所顧忌,所以以前的幾處鑄幣機構,都相對剋制,鑄造的銅錢也大致上相對能保證質量。

朝廷一貫以來對於民間私鑄處於嚴厲打擊的狀態,曾經有過一個官匠,僅僅是因爲自己鑄了好玩,私下裡多鑄了一枚常平通寶,被發現後,照舊處於極刑。至於民間私鑄的就更不要說了,甚至有牽連妻兒子女一道論死流放的事情。

雖然私鑄這東西屢禁不止,但是在嚴厲的打壓之下,朝鮮的私鑄情況並不嚴重。當然更深層次的原因是以前日本的倭銀和紅銅十分廉價,整個朝鮮上下都懶得去開發自己本國的礦產,只管用明國清國的絲綢去換日本的貴重金屬即可。

直接導致了朝鮮本國礦業的發展緩慢,人才稀缺!

要不是英宗和正宗兩代大王的太平年月,外加日本自己發現貴重金屬外流嚴重,開始監管外流,倒逼朝鮮國內自己培養工匠,開發礦山,朝鮮現在可能連大規模開發甲山銅礦的工匠都不好找。

千言萬語匯聚成一句話,現在的官僚都爛透了,上上下下都爛透了,這事情咱們想想就行,真要辦還是交給其他穩妥人來辦。

“由宣惠廳牽頭,聯合三大商團,成立一處新的錢櫃,兼營鑄幣,也做文武百官俸祿的發放和兌票的收兌交換?”洪景來自覺自己這個意見並不是太成熟。

“均交民辦?似乎不妥……”趙萬永只是天然的覺得這樣似乎不行。

別看他跟在洪景來後邊兒亦步亦趨,但是他也是個能握緊權柄的人,沒看着漢陽府衙門大風大浪過來還是握在他老趙家手裡。

“官督民辦,則官威太重,最後還是一樣。”洪景來那是曾經見識過的。

“能否這樣,交各商團聯合辦理,然後再由其互相監督,宣惠廳只作仲裁?”

5.樸凖源病危請封1.行前先舉韓三石20.舍科夫喚我親朋20.對半入股做生意29.紅頂皇商富貴傳21.李尚憲剋期會師5.恢復鄉校選儒官32.一言顛倒黑白間34.讚歎楓皋得賢才(爲愛吃油燜大蝦加更)20.泮宮舉發大事件37.宮門外羣龍無首13.論理你我是叔侄41.大監戲言願通榜30.盛京城外宗室營4.感慨家中有好手14.咱也算是大舅哥13.樟腦一丸覷變化41.兵臨昌慶弘化門30.借清使整頓市容25.走馬上任無波瀾42.守得雲開見月明(爲HappyM82加更)5.漢陽喚京亦如何29.思慮前行第一步11.山戶生活不容易15.大明恩情說不完16.撿起一座慶興城14.還是合作免紛爭29.紅頂皇商富貴傳23.再與趙氏一狀元43.驚聞荷蘭大消息17.廢莊還民 版籍納公15.聚田莊謀改田制6.黎民士庶皆可應18.攻摧驛站釋官奴6.再逢禧著去對馬9.合則兩利與書儈36.兄弟狀元世上無30.原來清宮有巧匠3.保舉漢陽進士科17.暗忖已身患風寒3.不惜血本小白菜35.幸好嘉慶隨意問9.一番話動兩人心25.慶興大捷奏凱功18.且讓貴秭做我姐1.行前先舉韓三石27.孃舅猛打老岳父34.朝會痛哭哀思悼23.竟有神仙來助我16.撿起一座慶興城9.合則兩利與書儈44.英吉利不好相與12.方面兼顧不遺漏10.殿上爭鋒憑口舌22.無師自通打茶圍16.空想無智改革者13.鄭進煥乾坤一擲6.君恩厚重教旨到22.帶清世有兩顯學29.先行起復任諫臺31.漢陽一朝傾倒盡20.對半入股做生意25.閔屯村說金楓皋26.崩潰從內部開始8.錢囊空空赴義州5.李球承襲南延君10.江原一道盡慘白4.丁若鏞承辦輪船21.八大胡同找樂子27.特命使日製述官38.孤身闖入漢陽府9.李氏如願得中標28.古邑誠然真大勝20.世道不靖香教興30.難得一見李書久18.何言火繩勝燧發20.偏遭怪異入疫區15.京商團血中瓦解5.今科我意選良民3.夜中有人求請來34.如此一部豆漿機11.此人真一筆好字24.忠君死國閔令監16.一封辯折值五千17.鍊鐵亦有萬般難1.五峰鐵山初始興36.營外南面起煙塵14.公開對立無可救8.朱珪常明齊下力35.規劃仁川大都市15.京商團血中瓦解28.四野鄉村無人煙27.王師飛檄復南北14.大災之年豐收年34.如此一部豆漿機31.難道簡在帝王心20.趙萬永千里來投28.還請洪妃速納吉10.時代已變望周知39.鯛魚穩固兩邦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