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五章 政見不合

bookmark

清早的甘井莊,天剛亮,莊戶們便扛着農具開始挖溝渠。

按李欽載的佈置,溝渠挖好後用木樁夯實,然後表面塗上水泥。

這是一項大工程,等全部完工約莫要到年底了。爲了趕工期,趁着秋收農忙以前,李欽載又從鄰莊僱勞力,燒窯挖渠修路。

村口通往莊子裡的一小段路試着鋪上水泥,算是樣板工程,不僅方便莊戶進出,將來還能開放給外人蔘觀。

莊戶們忙碌,學生們刻苦,唯獨李欽載悠哉地睡到上午。

昨夜征伐過甚,被崔婕騎了半宿,腰有點酸,女騎士英姿颯爽,節奏明快,起伏顛簸如沉浮的人生,既爽又累,最後索然無味。

上午洗漱過後,劉阿四來報,長安英國公府來人了。

來人特地來轉達李勣的話。

數日前,李勣在長安城的永寧坊給李欽載夫妻倆買了一棟府邸,四進的院子,帶池塘假山暖閣花廳,佔地二十幾畝,花了一千多貫錢。

李欽載很意外,自己根本沒考慮住到長安城,他已將甘井莊的別院當成了家,但李勣似乎不這麼認爲。

隨着李欽載升官晉爵,被李治越來越器重,離朝堂權力中心越來越近,李勣認爲必須要給孫兒另立門戶了。

李家一門雙爵,以李欽載的縣伯身份,也該在長安城擁有一座體面的宅院了。

李欽載心中有些感動,自己都是成家立業的人了,手頭也並不缺錢,沒想到無意中還是啃了老。

——其實完全不必那麼麻煩,國公府裡若還有白玉飛馬之類的值錢玩意兒,送給李欽載的話比啥都強。

傳話的下人離開後,崔婕走到李欽載身邊,輕聲道:“夫君,爺爺給咱們買了府邸,咱們是不是要搬到長安城去住了?”

李欽載若有所思地道:“你喜歡住哪裡?”

崔婕猶豫了一下,道:“妾身還是喜歡住在這裡,有山有水,還有樸實的莊戶,蕎兒也能無憂無慮與孩子們一起玩耍,咱們若住進長安城,是非恩怨就多了。”

李欽載清楚了她的想法後,笑道:“那咱們還是住在莊子裡吧,長安的宅子讓國公府的下人打理,咱們偶爾住幾日便是。莊子裡還有一羣不爭氣的學生,我也不可能撒手不管。”

崔婕噗嗤一笑,白了他一眼,道:“夫君當先生也是偶爾才過問一下他們的學業,幸好還有個狄仁傑督促他們,否則一個個都快成野孩子了。”

“你懂啥,散養的牲口肉質鮮嫩,肥美多汁,我這個先生每天盯着他們學習太屈才了,只要在學堂裡拴條狗,他們就會很乖巧。”

崔婕嗔道:“你當放羊呢,哪有你這樣的先生。妾身小的時候,父親給我請的大儒授業,人家老先生每天到得比我早,走得比我晚,拎着尺子逼着我讀書,一刻都不準停……”

李欽載笑了:“我若這麼幹的話,那些不爭氣的混賬們會恨死你這個師孃的。”

崔婕哼道:“求學不都是這麼過來的嗎?妾身小時候也捱過先生的揍,憑啥他們就得被供着?夫君只管盯着他們,該揍就得揍。”

李欽載的眼神突然沉了下來,望向遠處的山巒,輕嘆道:“最近怕是無暇顧及他們的學業了……”

“爲何?”

“因爲長安朝堂可能馬上要掀起風浪了。”

…………

李欽載的猜測沒錯,長安朝堂果然掀起了風浪。

李治和武后回到長安後,當日便召見了右相許敬宗和左相許圉師,當着兩位宰相的面,李治提出未來若干年修築道路,以工代賑,打造海船尋找新陸地等諸多想法。

兩位宰相愣了許久,當即便不約而同表示強烈反對。

李治的想法太天真了,要施行如此浩大的工程,沒有充盈富裕的國本是很難持續的,耗費的錢財,動用的工匠民夫,數字之巨大,連想都不敢想。

李治打了幾天的腹稿,正要勵精圖治做點功績出來,誰知剛開口,就被兩位宰相堵了回去。

李治很不高興,但兩位宰相也沒慣着他,苦口婆心勸諫李治,諸事當緩行。

這些年雖然大唐對外的戰事不多,但李治每次興兵動武都是大戰事,登基十幾年國庫攢的那點家底已被耗得乾乾淨淨,如今李治又要搞什麼修路,造船,這簡直是給並不寬裕的國庫雪上加霜。

國庫是有紅線的,當國庫裡的錢糧低於某個數字時,天下便會有動盪的危險,江山社稷得來不易,兩位宰相無論如何也不會容許天子在棋盤上落一步險子。

李治有點意外,沒想到兩位宰相反對得如此激烈,說來右相許敬宗與他還是買賣合夥人,數月來一直與他同進同退,站隊旗幟鮮明,誰知這一次合夥人都不站他這一隊了。

當然,李治並不是剛愎自用的天子,也理解兩位宰相的用心良苦,但李欽載的分析他很認同,於是他試着說服兩位宰相。

其實李治也沒有那麼不顧現實,他知道天下久疲,也知道國庫貧瘠,但他的理念簡單用一句話來概括,就是用一代人的苦,換得百十代人的甜。

兩位宰相卻堅決反對,他們的理念是,這一代人已經夠苦了,再苦你這皇帝還想不想當了?

認真論來,雙方的理念其實都有各自的道理,說不上什麼尖銳的矛盾,朝堂上君臣政見不合是很平常的事。

可是李治終歸是天子,習慣了朝臣的逢迎,這次兩位宰相拒絕得太生硬,李治開始時還耐心講道理,說着說着便上了火,終於當着兩位宰相的面發怒了。

君臣不歡而散,彼此都很不愉快。

若話題就此打住,待雙方冷靜下來後,改日再繼續商議倒也無妨,畢竟這件事只有君臣三人知道,兩位宰相也不會到處亂說。

可惜李治心氣難平,被兩位宰相拒絕後,覺得天子的威嚴被冒犯了,於是產生了逆反心理。

第二天正逢朔望朝參,也就是俗稱的大朝會。

大朝會上,長安城裡但凡官階四品以上的官員都要參加,太極殿內外站了一兩千官員。

如此隆重的場合,李治腦子一熱,當着一兩千官員的面,說出了修路造船的計劃,並宣佈打算將此定爲百年國策。

這下可算捅翻了馬蜂窩,整個太極宮都沸騰了。

第五百零七章 駕至涼州第七十七章 修改版《百家姓》第四百八十二章 三個臭皮匠第774章 親痛仇快第三百四十九章 牛摔傷了第833章 諫糊名制第一百三十一章 殺機立生第三百二十三章 我的規矩就是規矩第839章 橫財難得第一百四十四章 善後餘波第735章 願與先生同進退第一千零八章 賺錢門道第600章 終戰,死別第二百九十八章 勸君歸去第四百七十章 會第二百三十三章 進士座師第三百一十六章 蜂擁而至第一百七十六章 行軍長史第677章 我想給他什麼第三百六十三章 所薦非人第三百零八章 殺雞儆猴第一百五十二章 李先生的門下弟子第720章 完美交接第608章 旨召歸京第602章 開疆拓土第九百六十章 橫插一腳第二百零二章 該懲該賞?第九章 免罪釋歸第597章 許家商隊第767章 突生變故第九百六十二章 縣衙驚變第二百三十五章 敵國少將軍的愛恨情仇第825章 賓客盈門第856章 朝會第五百一十九章 告捷第579章 如約而遇第801章 反派不可無爪牙第四百八十二章 三個臭皮匠第三十四章 景初兄,自信點第九百六十六章 父子同心第668章 新糧種的來歷第823章 不爭功名第三百八十三章 掖庭冷宮第884章 親情的味道第710章 長安消息第一百九十四章 犟驢脾氣第三百六十五章 政見不合第三百一十一章 腦洞大開的滕王第三百三十一章 一步天塹第二百三十八章 全人類都不能失去我第546章 奄奄彌留第二百三十五章 敵國少將軍的愛恨情仇第五百三十二章 三國會談(下)第四百九十章 薄如蟬翼的鐵片第三百二十五章 脫靴留官,潮來潮退第九百六十二章 縣衙驚變第746章 隔牆非議第二百二十三章 晉爵縣伯第三百八十一章 朝議已定第850章 不共戴天第三百六十七章 新人進羣,先踢爲敬第803章 丟人現眼第703章 被偷了塔的滕王第九百七十九章 軍閥割據第三百二十八章 國朝第一詐騙案第816章 木秀於林第831章 刺客之術第九百九十四章 破局之策第二百三十四章 辦學宗旨第632章 姐弟來歷第九百五十三章 借勢伐謀第一千零七章 另立新主第846章 登門啓釁第四百六十六章 含蓄的談判第565章 教你做人第二百八十一章 大婚(上)第764章 朋友?第二百四十四章 故鄉的櫻花開了第871章 臨盆即產第一百二十章 無良先生可憐弟子第三百三十七章 同窗之誼第二百二十四章 麻煩不解決如何成親?第859章 剩勇追窮寇第852章 掌櫃與僱工第五百零一章 出生入死的活兒第857章 掀桌子第一千零一十七章 餘波了之第九百八十七章 駕至都城第737章 遇阻第四百八十章 回莊第三百六十三章 所薦非人第四百九十五章 偷吃犯法第二百八十三章 大婚(下)第一百零六章 大舅哥第546章 奄奄彌留第758章 東窗事發第九百八十二章 人才難得第二百三十二章 埋雷炸自己第三百零一章 紈絝幹仗需要考慮後果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