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六章 內情複雜

bookmark

李欽載若在太極宮金殿上的話,願稱李治一聲“秀兒”。

登基十幾年來,內聖外王,承貞觀遺風,朝野對這位天子的評價大多是讚譽有加,而李治也很少出昏招兒。

廢王皇后,逐長孫無忌褚遂良是出於政治需要,打壓世家門閥是爲了中央集權。

除此之外,對北方遊牧部落的清理,對西面吐蕃的懷柔,對東面高句麗的三面封鎖,對百濟的滅國等等。

這十幾年來,李治確實做得不錯,從永徽到龍朔這些年,大唐在貞觀之治的基礎上更上一層樓,隱有超越的氣象。

然而,這一次李治的表現看在朝臣們眼裡,終究是飄了。

大朝會如此隆重的場合,不計後果地公然說出修路造船等決意,重要的是,這個決意並未得到宰相和六部官員的認同。

大唐的朝堂風氣總的來說還是不錯的,朝政國事都是君臣一起商量,就算政見不合,那也是暫時擱置,私下裡天子再與幾位重臣繼續商量,爭取說服對方,最後與重臣們達成一致後便對外公佈。

這次李治卻單方面宣佈修路造船,着實讓朝臣們驚愕萬分。

於是金殿上頓時炸鍋了。

左右相許敬宗和許圉師陰沉着臉,站在朝班中默不出聲,幾位侍中和御史大夫戰出來激烈反對,有人帶了頭,剩下的人也就沒什麼猶豫了,紛紛出班反對。

站在臣子的立場上,李治修路造船的決定是勞民傷財的,如今正值北方大旱,秋收在即,本就空虛的國庫不知要支出多少賑糧,明年也不一定能緩過氣來。

這種天災的節骨眼上,李治還要動工修路,簡直是昏聵之極。

殿內反對聲此起彼伏,李治無奈地向朝臣解釋以工代賑的道理,可朝臣們並不接受。

因爲推行下去實在是太難了,任何一個環節出了問題,都將是一場大亂。

諸多反對的聲浪裡,有一位朝臣跳了出來,這位朝臣名叫劉仁軌。

劉仁軌當然也不贊同李治的決定,但他反對的角度頗爲清奇。

“以工代賑”縱是能推行下去,長久下來,對社稷恐爲不利,當百姓們習慣了做工來賺取家用,相比之下,耕地種田反倒失去了動力。

畢竟這年頭種田的風險不小,在這個沒有化肥沒有殺蟲劑的年代,種田完全靠老天恩賜,任何一場天災下來,一年的辛苦便白費。

而做工卻安全多了,只要肯付出勞動,就一定會有回報,官府發錢發糧,旱澇保收,長此以往,百姓誰還願回去種田?若沒人種田,天下人吃什麼?

不得不說,劉仁軌思考的角度雖然清奇,但還是有幾分道理。

金殿上頓時一片恍然,接着一片附和。

眼見朝臣一片反對,金殿內沸反盈天,李治的臉色也越來越陰沉。

大朝會的流程還沒走完,李治便怒而起身,拂袖而去。

回到承香殿,怒氣衝衝的李治又恨恨摔了幾個貢品青瓷,這時武后聞訊匆匆趕來。

“陛下息怒,臣妾剛纔聽說了,犯不着爲那些愚鈍之輩氣壞了身子……”武后溫言安慰道。

“一羣尸位素餐的老匹夫!”李治大罵道。

武后遲疑了一下,忍不住道:“說來陛下今日也太心急了一些,至少先說服了兩位宰相,再對朝臣宣佈也不遲呀。”

李治怒道:“朕怎能不急,眼看秋收在即,北方百姓人心惶惶不可終日,朕必須要趕在秋收前頒行此策,以定北方百姓之心,否則還不定會出什麼亂子呢。”

武后嘆道:“可是陛下急着決定,而致朝臣反對,不是適得其反麼?”

李治臉色鐵青地道:“朕也沒想到,他們居然如此反對,明明是一件利國利民的好事,他們爲何就是不明白呢?”

武后搖頭:“陛下想得太簡單了,以工代賑固然是好事,但對權貴地主和世家門閥來說,可不見得是好事,所以今日朝臣們纔會如此反對。”

李治奇道:“權貴和世家爲何反對?”

“陛下,以工代賑可是打破了權貴與農戶之間的平衡。原本農戶靠天吃飯,而權貴靠農戶種地收租,說來農戶不僅靠天,也要依賴權貴和地主。”

“可是一旦農戶有了另外一條活路,他們發現出去做工也能養活家小,種田對他們來說已不是唯一的生路,那麼農戶對權貴的依賴便會逐年下降。”

“權貴的錦衣玉食本就靠農戶種田來養活,若農戶都爲官府做工,權貴們怎麼辦?不僅收入會驟降,而且在民間的威信和號召力也會下降,這是權貴們絕對不能容許的,今日反對陛下的朝臣,恐怕心裡大多都有這點小心思。”

武后加重了語氣道:“世間任何事情,若平衡被打破,必然要經歷陣痛和動亂,直到另一種平衡出現。所以臣妾纔會說,今日陛下委實太急了些。”

李治神情怔忪,接着長長嘆了口氣,苦笑道:“是朕魯莽了,多虧皇后提醒,沒想到小小一件事,裡面居然有如此多的門道,朕確實操之過急了。”

隨即李治又咬牙道:“可是這件事朕還是要推行下去,陣痛遲早會有,晚來不如早來,長痛不如短痛!”

武后頷首道:“是,臣妾也覺得長痛不如短痛,既然陛下今日在朝堂已經把話攤開說了,開弓沒有回頭箭,那就繼續推行下去吧。”

李治點頭:“還是要召兩位宰相商議,順便也要敲打一下世家門閥,這是百年國策,莫在此時給朕添亂。”

武后想了想,道:“陛下不宜親自出面了,若朝臣仍然反對,陛下的皇威會一損再損,於皇權不利。”

“皇后覺得朕當如何?”

“陛下,以工代賑是李景初提出的,不如……”

李治眼睛一亮:“不如交給景初解決?”

武后含笑道:“景初還很年輕,但辦事卻踏實,當初幷州糧案,景初處置得很漂亮,此事交給景初想必也不會差。”

“再說,景初是陛下格外器重的臣子,正應趁着年輕多熬練,陛下總不希望他一輩子窩在甘井莊當個教書先生吧?那未免太屈才了。”

“朝堂人才難繼,景初可是未來的柱國之臣,多給他一些機會磨練,將來才能爲陛下分憂。”

第二百五十五章 朝野震動第三百八十七章 宮闈江湖第793章 獨一無二第792章 佳婿難得第四百七十五章 太子求和第一百零九章 癩蛤蟆攀高枝第六十二章 又闖禍了?第五百零八章 靜觀其變第四百零一章 求告第706章 賓至如歸第837章 有眼無珠第九百三十六章 又一個新玩意兒第五十五章 國家棟梁又發光了第四百二十四章 百分百被空手接白刃第九百三十五章 不懷好意第874章 賓客盈門第四百五十一章 又是褲腰帶惹的禍第860章 演技精湛第五百三十四章 明正典刑第797章 姐妹相見第五百三十章 使團再至第一百三十八章 敵蹤已現第738章 勢不可擋第四百零六章 是劫是緣第三百七十九章 朝會之爭第一百九十二章 又是一聲巨響第889章 是非難辨第三百一十九章 孽緣必須掐死!第四百三十七章 堂兄韻事第906章 清洗後黨第四百七十四章 震驚的真相第764章 朋友?第752章 不負蒼生第735章 願與先生同進退第580章 事態失控第四百一十八章 欲保一生平安第三百章 糧商囤奇第753章 你有毒吧第九百六十三章 膽大妄爲第三章 前任大鍋第五百三十五章 敵人也是朋友第887章 破門哭靈第二百七十一章 暴殄佳釀第一百五十一章 都別想好好過年第九百三十四章 強勢否決第一百七十四章 府兵歸建第二百五十七章 兄弟相見,先踹爲敬第六十四章 悲歡離合第615章 封禪之諫第六十二章 又闖禍了?第873章 道賀第四百五十九章 幕賓第578章 亂中取利第九百二十七章 四方朝賀第542章 創意撞車了第九百七十六章 同甘共苦第四十章 退婚是不可能退婚的第四百八十七章 修橋補路金腰帶第九百七十一章 巨大隱患第739章 金殿對峙第九百七十二章 禍之所伏第二百三十八章 全人類都不能失去我第四百三十三章 收老兵第648章 掌教第899章 滅門即滅口第749章 跳樑小醜第九百七十五章 點將開拔第二百九十九章 好人,好官第九百五十章 流言突起第九百六十六章 父子同心第679章 意難平第一百三十一章 殺機立生第四章 男人擔當第一百零七章 兄妹相見第二百七十章 理想中的樣子第890章 先生亦未寢第二百二十三章 晉爵縣伯第三百八十九章 縣主醉酒第五十五章 國家棟梁又發光了第四百零一章 求告第四百八十九章 簡陋版水壓機第573章 尋敵接戰第二百七十四章 天倫之樂第四百零四章 失控蔓延第四百五十八章 京中傳聞第二百八十七章 不尋常的封官第五百章 急召回京第四百四十四章 天是灰色的,人是灰色的第一百七十八章 請逐遣唐使第713章 回府求援第574章 籌碼來了第三百九十三章 追查到底第一百零二章 等你慢慢長大第四百一十二章 躲個清靜第一千零一章 磨刀霍霍第二百七十六章 輕鬆拿捏第八十六章 治病豪賭第752章 不負蒼生第854章 黑料第一百四十六章 我也要捶你的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