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沙場秋點兵

大唐歷代帝王裡,李治是毫無爭議的撿漏王,沒有之一。

性格寬仁,疆域最大,打壓世傢什麼的,這些亮點都不及他撿漏的運氣出衆。

李世民的皇后長孫氏生有三子,按禮制皇位必須由嫡長子繼承,結果嫡長子李承乾被老爹打壓得喘不過氣來,索性謀反了。

嫡長子被廢,按理說皇位也該順延給嫡次子魏王李泰,李泰本身也是才華橫溢,聰敏絕倫,深受朝臣的擁戴,一個非常合適的皇位繼承人。

只可惜李泰對皇位終究還是太心急了,露出了謀嫡跡象,被李世民貶謫均州。

嫡長子嫡次子都非常優秀,就是因爲缺少耐心和隱忍能力,結果皇位最終便宜了性格柔弱的嫡三子李治。

說李治是撿漏王,實在是毫無爭議衆望所歸。

李治不僅僅撿漏,口味也甚爲獨特,鍾愛御姐不說,看中的還是他父皇的女人。

沒錯,武皇后當年是李世民的女人,李世民還在世時,李治便與她眉來眼去,曖昧得不行。

廢王立武雖說主要是出於政治上的反擊,爲了鞏固皇權,但其中絕對也有李治寵愛武皇后的因素在內。

朕的女人,給你放個原子彈當煙花看都不在話下,妥妥的霸道總裁素材。

如今王皇后被廢,武皇后上位,長孫無忌褚遂良等權臣被逐,大唐李氏皇權在經歷了一系列動亂後,終於漸漸安定下來了。

當然,李治維護寵愛的這個女人,能力還是頗爲不凡的,天家夫妻檔不是浪得虛名,這些年無論後宮還是朝政上,武皇后都對他有很大的幫助。

風起蘆蒿蕩,沙場秋點兵。

廣袤的校場上,兩萬餘大唐將士整齊列陣。

李治和武皇后在衆將簇擁下登上司令臺。

校場四周旌旗飄展,兩萬將士執戟行禮,齊喝萬勝,呼聲震天。

李治也被這山崩地裂的呼聲所感染,興奮的臉孔漲得通紅,眼中閃爍着湛然的光芒。

武皇后反倒顯得比較平靜,她與李治並排而立,保持着雍容的姿態,鳳目掃過,盡顯威儀。

李勣當先站出來,躬身拜道:“請陛下檢閱將士,登臺點兵。”

李治笑道:“甚好,我大唐王師威武,諸位將軍治兵有方,有此雄師,何愁宇內不靖,何懼強敵犯邊。”

所謂“天子點兵”,只是一種形式。

名義上來說,是軍隊在天子面前演武,包括對戰陣型,攻守能力的考校,步騎軍的配合,當然也包括將士武力騎射等個人能力的抽查。

總的來說,是一次全面的軍事演習。

天子點兵次數不多,通常是在對外發動大戰之前,用以鼓舞士氣,激勵將士殺敵的一種儀式。

這一次便是如此,大唐即將對北方鐵勒九姓發起大戰,入秋點兵便是這場大戰的熱身,同時也是對全軍將士發出明確的信號。

李治是個非常有自知之明的帝王,在這一點上,他做得甚至比他父皇李世民還好。

他懂得專業的事情要交給專業的人,外行人領導內行必然壞事。

李治有生之年都沒有親自指揮過戰爭,對治軍排兵之道亦甚爲生澀,所以他只掌控將軍,從不直接插手軍隊的具體作戰。

點兵開始後,李治只是對李勣頷首示意了一下,李勣便明白了李治的意思。

於是李勣上前,從副將手中接過幾面令旗。

司令臺上,披甲戴盔的李勣猛地揮動令旗,兩萬餘將士頓時接令,陣列迅速鋪展開來,幾個呼吸內,便涇渭分明地分成了兩個陣列。兩個陣列皆有指揮變陣的將領。

另一面紅色令旗揮落,兩個陣列還是攻守對峙,接着飛快變換陣列,弓箭列陣,槍戟排後,沙場上戰鼓忽然隆隆擂響,天地間頃刻戰雲密佈,殺氣盈野。

接着便是兩個陣列之間的對戰,雖是演習,但也氣勢激盪,陣列雙方各有勝負,戰況竟與真實戰場一般無二。

這次點兵特意增加了一個環節,那就是弓箭比拼。

兩軍對戰演習過後,一排弓兵上前,手執新式的神臂弓,瞄準了兩百步外的靶子,將領一聲令下,箭矢射中靶子,引得圍觀的君臣將士們一陣驚歎。

李治大喜,扭頭看了看李欽載,含笑道:“英國公代有才人,家業不衰也。”

李勣急忙道謝,見李欽載懵然沒反應,於是暗暗踹了他一腳。

李欽載於是也只好躬身道謝。

“此物甚爲神奇,將來與敵對戰,我大唐王師的陣列或可稍作改變,既然射程增倍,是否可以加大弓兵在戰場上的比例?”李治認真地問道。

李勣急忙道:“老臣自當與諸位將軍已在商議演練中。”

李治搖頭:“莫在意朕的話,能否增加弓兵,變或不變陣列,皆由各位將軍商議,權衡利弊再決定,朕不插手。”

李勣垂頭道:“陛下英明,神臂弓確是對戰場作用甚大,老臣與諸位將軍們其實早已開始商議演練了,力求在北征鐵勒之前,拿出最佳的陣列,交給兒郎們演練。”

李治含笑道:“甚好,大唐王師多此利器,是爲大喜之事。”

看了李欽載一眼,李治又道:“李家這位麒麟兒爲大唐立了大功,老將軍可莫吝於賞賜,朕聽說令孫昔日行徑頗爲荒唐,不過瑕不掩瑜,終是李家一代英傑,老將軍當好生愛護。”

李勣領命,不動聲色地又踹了李欽載一腳。

李欽載無奈地躬身:“臣……慚愧。”

李治饒有興致地笑道:“你慚愧啥?”

李欽載苦笑:“臣也不知慚愧啥,但臣的爺爺剛剛踹了我,說明臣必須慚愧一下了。”

李治一愣,接着與武皇后愕然對視,夫妻二人突然哈哈大笑起來。

李勣氣得老臉發綠,這回不想踹他,想拔刀清理門戶。

天家夫妻笑得大聲,引臺上諸位將軍側目。

李勣黯然一嘆,羞愧道:“陛下請恕君前失儀之罪,老臣家門不幸,出此孽畜……”

李治目光閃動,剛要說什麼,忽然聽到校場上一片喝彩聲。

臺上君臣愕然望去,卻見薛仁貴騎馬搭弓,飛馳在校場中央,一箭射出,竟穩穩射中兩百步外的五重皮甲。

箭矢穿透五重皮甲仍去勢不止,穿甲而過之後,竟至數十步外方纔落地。

李治大驚,良久,撫掌喜道:“薛將軍不愧我大唐虎將也!”

第550章 秀恩愛,託物產第二百六十五章 未來宰相第四百一十章 針鋒相對第三百二十九章 智障學院第831章 刺客之術第774章 親痛仇快第五百零五章 驚逢突變第748章 入宮告狀第一百四十二章 我薛家武德充沛第一千零四十二章 合圍之勢第二百一十八章 彼之仇寇,我之英雄第一千一百零七章 視死如歸第九百四十一章 新差事第636章 老將登門第三百七十一章 你要老婆不要第818章 糧食與人口第885章 變故驟生第六十八章 祖籍南方人第817章 夢幻泡影第878章 兄妹第四百四十九章 人才難得第四十九章 煽風點火第692章 父子傳承第709章 此行圓滿第679章 意難平第四百九十二章 封妻廕子第560章 吾往矣第三百六十三章 所薦非人第二百七十三章 婚期將至,回長安第六十七章 真*上房揭瓦第二百七十二章 學問的歸宿第828章 藏龍臥虎第二百五十三章 爲我夫婿討個公道第569章 禮尚往來第718章 從來如此便對麼第三章 前任大鍋第一百八十四章 白鬍子老仇家第803章 丟人現眼第596章 絕境同生死第四百四十章 來者不善?第五十七章 君臣奏對第三百零八章 殺雞儆猴第三百八十二章 狄仁傑歸京第848章 仇殺,入甕第一千零四十二章 合圍之勢第二百九十二章 視如己出第797章 姐妹相見第一千零二十八章 勝負已分第九百八十五章 登陸倭國第一百六十四章 打爆他的狗頭第580章 事態失控第633章 妥協第三百六十一章 又加錢第九百九十九章 復國之謀第三百八十四章 姐弟聚首第九百三十九章 君臣震動第一百一十五章 弟子誠心求學第四百二十三章 唯一的光第四百一十二章 躲個清靜第775章 賜姓宗親第五百零八章 靜觀其變第九百九十六章 安內尊王令第581章 驚險突圍第九十章 冤家聚頭第三百一十七章 浮出水面第四百一十章 針鋒相對第五百一十六章 二次談判第689章 大功德第九百二十五章 一代人的使命第664章 景教的分量第653章 啓程,遇變第一百四十五章 度盡劫波第三百一十四章 佈局挖坑第682章 試種第854章 黑料第665章 盡心盡力第九百五十章 流言突起第四百零二章 有事老師服其勞第610章 歸京第九百七十六章 同甘共苦第七十七章 修改版《百家姓》第四百九十四章 帝后反目第九百八十二章 人才難得第一百三十五章 國都震動第545章 這不是巧了嗎第582章 暫別第一千零六十二章 破城首功第四百二十二章 出獄面君第750章 封禪即止第五百章 急召回京第九百六十九章 團圓第二百八十二章 大婚(中)第四百零四章 失控蔓延第一百六十六章 一舉多得第九十二章 有所必爲第602章 開疆拓土第一千零七十六章 大索名醫第二百八十六章 待曉堂前拜舅姑第二百二十一章 賞罰之爭第765章 雞飛狗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