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社會主義社會建設的目標和基本方針(1)

一、社會主義社會建設的目標

黨的“八大”以後,高度關注和研究我國社會的人民內部矛盾問題,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觀點。他明確地提出:我們的目標,是營造一個既有集中又有民主,既有紀律又有自由,既有統一意志,又有個人心情舒暢、生動活潑的一種政治局面,以利於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較易於克服困難,較好地建設我國的現代工業和現代農業,黨和國家較爲鞏固,較爲能夠經受風險。這一目標的提出,爲我國社會主義社會建設指出了方向。

發表了《論十大關係》的重要論文,提出了社會主義建設的方針,即“調動一切積極因素,爲社會主義事業服務。”這一方針也反映了社會主義社會建設的本質要求,是社會主義社會建設的指導方針。

(一)社會主義社會建設目標提出的背景

1.一窮二白的社會現狀

建國初期,我國經濟十分困難,指出“我們的基本情況就是一窮二白。所謂窮就是生活水平低,爲什麼生活水平低呢?因爲生產力水平低。什麼是生產力呢?除人力以外就是機器。工業、農業都要機械化,工業、農業要同時發展。所謂‘白’,就是文盲還沒有完全消滅,不但是識字的問題,還有提高科學水平的問題。”1956年生產資料私有制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社會主義制度在我國建立起來,社會主義社會建設成爲可能,改變落後局面,發展生產成爲主要任務。但是由於對經濟建設的規律瞭解和掌握不夠,對農業生產和其他方面建設的發展規模和發展速度要求過高,我們在發展中出現了急躁冒進的情況,分析總結當時的實際情況,並針對這種情況,指出,在我們這樣一個國民經濟落後、社會情況複雜的大國裡面,要建成社會主義社會,並不是輕而易舉的事,需要一個過程。“要建成爲一個強大的高度社會主義工業化的國家,需要有幾十年的艱苦努力,比如說,要有五十年的時間,即本世紀的整個下半世紀。”在一個相對較長的時期進行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社會建設,就需要首先確定社會主義社會建設的目標,這個目標的制定,要求能切合實際,要能克服困難,進行社會主義的各項建設事業。

2.面臨着各種社會矛盾

生產資料私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以後,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引起了社會階級、社會經濟結構發生變化,隨着剝削階級消亡,人民當家作主,國家只存在三部分人,就是工人,農民,知識分子,當然還存在着剝削階級殘餘勢力。在當時新的社會條件下,我國的主要矛盾已不是階級矛盾,人民內部矛盾問題十分突出,這包括工人階級內部、農民階級內部,知識分子內部,工農兩個階級之間,工人、農民同知識分子之間,工人階級和其他勞動人民同民族資產階級之間,民族資產階級內部等等各種各樣可能出現的矛盾。敵我之間的矛盾是對抗性的矛盾,這是我們革命時期就遇到的主要矛盾,而人民內部的矛盾,是非對抗性的。認爲,如何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成爲亟需認真研究解決的最大新問題。

1957年,發表了《關於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對於矛盾的解決,強調:敵我矛盾是分清敵友問題,需要用強制的、專政的方法去解決;人民內部的矛盾是分清是非問題,只能用民主的、說服教育的方法去解決,決不能用解決敵我矛盾的方法去解決人民內部的矛盾。對於如何解決人民內部矛盾,提出了“團結—批評—團結”的方針,即從團結的願望出發,經過批評或者鬥爭使矛盾得到解決,從而在新的基礎上達到新的團結。從而使佔總人口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人民大衆團結起來,調動進行社會主義建設的積極性,“做到了這些,我們的工作就會越做越好,我們遇到的困難就會較快地得到克服,我們的事業的發展就會順利得多。”

3.出現社會矛盾升級的趨勢

國際上,由於當時國際共運內部在許多重大問題上的尖銳分歧,國際共運出現嚴重混亂,使人們的思想出現混亂。在當時“社會主義無矛盾論”的錯誤觀點廣爲人們接受,國內大量社會矛盾的存在,使不少人感到困惑,同時黨和政府工作部門中某些主觀主義、官僚主義問題也引起羣衆不滿。諸多因素加在一起,導致1956年下半年出現鬧事風波,社會各種矛盾升級,而且當社會矛盾充分暴露時,領導人不能正確認識和處理,導致矛盾激化。

改變社會貧窮就要發展,要發展就要有目標,如何克服困難,解決矛盾,要把國家建設一個什麼樣的政治局面,這在當時社會背景下變得十分緊迫和重要。在1957年提出了社會主義社會建設的目標,爲社會主義社會建設指明瞭發展方向。

(二)社會主義社會建設目標的內容

對當時社會主義建設要達到一個什麼樣的目標,有一個思考的過程。1957年3月17日,在中國全國宣傳工作會議上發展講話後不久,他開始南下,在沿途演講中繼續闡述如何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3月19日在南京、上海黨員幹部會議的講話提綱中寫道:“採取現在這樣的方針,文學藝術、科學技術會繁榮發達,黨會經常保持活力,人民事業會欣欣向榮,中國會變成一個大強國而又使人可親”3月20日,在上海黨員幹部會議上發表講話,在闡明中央關於“放”的方針以後,充滿信心地說:“我相信,我們的文化、科學、經濟、政治,我們的整個國家,一定可以繁榮發展起來,人民與人民之間的關係,將是一種合理的、活潑的關係。希望把我們的國家變成這樣一個活潑的國家,使人們敢於批評,敢於說話,有意見敢於說,不要使人不敢說。”7月9日,在上海乾部會議上又明確地提出:“我希望造成這麼一種局面:就是又集中統一,又生動活潑,就是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紀律,又有自由。兩方面都有,不只是一方面,不是隻有紀律,只有集中,把人家的嘴巴都封住,不準人家講話,本來不對的也不準批評。應當提倡講話,應當是生動活潑的。凡是善意提出批評意見的,言者無罪,不管你怎麼尖銳,怎麼痛罵一頓,沒有罪,不受整,不給你小鞋穿。小鞋子那個東西穿了不舒服。”隨後,在青島會議上,發表《一九五七年夏季的形勢》一文,明確提出了社會主義社會建設的目標:“我們的目標,是想營造一個既有集中又有民主,既有紀律又有自由,既有統一意志,又有個人心情舒暢、生動活潑的一種政治局面,以利於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較易於克服困難,較好地建設我國的現代工業和現代農業,黨和國家較爲鞏固,較爲能夠經受風險。”這一目標的提出,第一次初步回答如何進行社會建設的問題,爲我國社會主義社會建設指出了方向。

指出的政治局面中的集中和民主、紀律和自由、統一意志和生動活潑是矛盾的兩個方面,是對立統一的關係。有集中和紀律,就是要堅持黨的領導,要求人們要在社會主義制度下遵守憲法和法律,在集中正確意見的基礎上,做到統一認識,統一政策,統一計劃,統一指揮,統一行動,這也就是統一的意志。但在此基礎上,更強調民主和自由,沒有高度的民主,就沒有高度的集中,就沒有社會主義的經濟建設,這是一貫的主張。要讓人們敢於說話,敢於發表意見,敢於進行監督,才能心情舒暢、生動活潑,才能調動人民積極性,纔能有利於社會主義建設,纔有利於黨和國家的鞏固。在這裡實際上還是強調了民主集中制的原則。還強調社會主義社會建設目標實質上是在大力發展生產力基礎上實現社會的和諧,這種和諧是社會的和諧,是人與人之間的和諧,只有和諧才能進行社會建設和不斷髮展。

八大和《關於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已明確了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對於經濟文化迅速發展的需要同當前經濟文化不能滿足人民需要的狀況之間的矛盾,黨和國家的工作重點已經由階級鬥爭轉向集中力量發展社會生產力,進行社會主義建設上來,所以在此就更明確了貫徹民主集中制,要建設我國的現代工業和現代農業,黨和國家較爲鞏固,較爲能夠經受風險的社會主義社會建設目標。

(三)社會主義社會建設目標的實質是社會和諧

提出的社會主義社會建設的目標實際上爲我們描繪了和諧社會特徵的初步圖景,即:一個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紀律又有自由,又有統一意志又有個人心情舒暢的生動活潑的那樣一種政治局面,那樣一種社會合諧。

社會建設不等於和諧社會建設,但社會建設是和諧社會建設的重要內容和關鍵環節,只有在實踐中不斷加強社會建設,才能爲經濟、政治和文化發展創造良好的社會條件,最終實現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發展目標。社會建設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客觀內容。

從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社會主義社會的一個屬性來看,它應該是一個體現社會主義本質的社會。也就是說,它是一個能夠不斷地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的社會;一個消滅了剝削、消除了兩極分化,人們能夠共同佔有生產資料、平等相處、民主協商、自由發展的社會;一個人民羣衆通過自己的辛勤勞動最終走向共同富裕的社會。而提出的社會主義社會建設的目標正體現了和諧社會的實質。

實現社會和諧,建設美好家園,始終是人類孜孜以求的社會理想,也是包括在內中國人不懈追求的社會發展目標。

我們要通過發展社會生產力來不斷加強和諧社會建設的物質基礎。通過發展社會民主政治來不斷加強和諧社會的政治保證,通過發展社會先進文化來不斷鞏固和諧社會建設的精神支撐。同時,又要通過和諧社會建設來爲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設創造有利的社會條件。而社會主義社會建設目標正是體現了這一和諧社會的本質。

1.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是社會建設和構建和諧社會的物質基礎。

提出的社會建設目標是在克服困難,建設我國的現代工業和現代農業的基礎上提出的。發展生產力,進行社會建設,是社會和諧的基礎,也是黨和國家較爲鞏固,較爲能夠經受風險的物質基礎。

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以一定的經濟發展水平和物質財富的積累爲基礎,追求社會的和諧,並將社會共同富裕作爲社會建設的目標之一,我們的目標是要使我國比現在大爲發展,大爲富、大爲強。而生產力的發展是社會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大大解放了生產力,使大力發展生產力成爲可能。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就是解放和發展生產力。只有通過發展生產力,通過進行工業、農業、文化等各方面的社會主義建設,才能使人民生活日益改善,達到共同富裕,從而又不斷體現社會主義的優越性。在社會主義社會建設目標中,把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共同富裕提高到通過社會主義建設達到“黨和國家較爲鞏固,較爲能夠經受風險的”高度,從這一點上,實際上就指出了發展生產力是社會主義和社會建設的必然要求和首要目標,也正是反映了和諧社會發展的本質。

2.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構建民主平等的社會關係是不斷加強社會建設,促進社會和諧的政治保證。

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必然是穩定的、集中統一、有秩序的社會,但不能封閉和僵化,要民主自由而充滿活力。以民主打頭,提出的這樣的一種政治局面,即民主平等,人與社會、人與人的和諧局面成爲社會主義社會建設的首要內容和目標。民主是表達權利和實現平等的手段,是奠定和諧社會的基礎。民主能夠推動社會的和諧發展,因爲它是恰當而穩妥解決各種社會矛盾的一種可靠機制。個人心情舒暢、生動活潑說到底是人與人之間要和諧,人與社會之間要和諧,就是要充分發揚民主,擴大民主,使民主生活正常化、制度化。社會民主是指人民當家作主,在共同佔有生產資料的前提出,真正享有各項公民的權利,享有管理國家的權力。所說的民主是全方位、多方面的,在政治、軍事、經濟、文化、黨務以及國際關係等各方面都要發揚民主。只有社會主義民主得到充分發揮,才能政令統一,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得到切實落實,各方面積極因素得到廣泛調動。

對於人與人之間的和諧局面,強調的是社會各方面的利益得到妥善協調,人民內部矛盾和其它社會矛盾得到正確處理,社會公平和正義得到切實維護和實現人們心情舒暢的和諧。

總之,這種個人心情舒暢、生動活潑的政治局面,這種人們能夠共同佔有生產資料,平等相處、民主協商、自由發展的社會,正是充滿活力的和諧社會的圖景,正是我們社會建設的目標。在這種和諧圖景下進行社會主義建設,才能克服困難,鞏固國家政權。

二、社會主義社會建設的基本方針

20世紀50年代中期,隨着生產資料所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我國實現了從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的轉變,開始進入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的新的歷史時期。在中國這樣一個人口衆多、經濟文化十分落後、各地發展極不平衡的東方大國中,如何發揮社會主義的優越性,加快我國各項事業的發展,是以爲代表的中國人所面臨的一個全新的課題,提出社會主義建設的方針尤爲重要。

任何計劃和目標的實行都存在指導方針的的問題,這個問題,實際上是對建設中的一些重大關係如何去處理的問題。對此在研究當時我國社會建設情況的基礎上,一方面借鑑蘇聯經濟發展的經驗教訓,另一方面根據我國新情況和實際出現的問題,提出了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基本方針。

(一)社會主義建設的基本方針也是社會建設的基本方針

社會主義建設的目標就是要解放和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滅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它包括了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及社會建設等幾個方面的內容。要全面進行社會主義建設需要調動國內外一切積極因素,國內包括工人農民、中間勢力,國際上包括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在當時社會情況下,只有把直接、間接的各種因素都調動起來,才能完全社會主義建設的各項事業。社會建設作爲社會主義建設的一個重要方面,在實踐中當然也要堅持這一方針。

第22章 社會主義社會建設中的社會管理與社會穩定(1)第11章 社會主義社會建設的目標和基本方針(2)第13章 社會主義社會建設的目標和基本方針(4)第13章 社會主義社會建設的目標和基本方針(4)第8章 毛澤東社會主義社會建設理論的形成和發展(3)第26章 社會主義社會建設的着力點和落角點(1)第11章 社會主義社會建設的目標和基本方針(2)第21章 社會主義社會建設的價值取向與民主法治保障(4)第12章 社會主義社會建設的目標和基本方針(3)第20章 社會主義社會建設的價值取向與民主法治保障(3)第25章 社會主義社會建設中的社會管理與社會穩定(4)第10章 社會主義社會建設的目標和基本方針(1)第11章 社會主義社會建設的目標和基本方針(2)第20章 社會主義社會建設的價值取向與民主法治保障(3)第14章 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與社會利益協調(1)第13章 社會主義社會建設的目標和基本方針(4)第27章 社會主義社會建設的着力點和落角點(2)第23章 社會主義社會建設中的社會管理與社會穩定(2)第3章 緒論(1)第20章 社會主義社會建設的價值取向與民主法治保障(3)第23章 社會主義社會建設中的社會管理與社會穩定(2)第19章 社會主義社會建設的價值取向與民主法治保障(2)第8章 毛澤東社會主義社會建設理論的形成和發展(3)第3章 緒論(1)第24章 社會主義社會建設中的社會管理與社會穩定(3)第3章 緒論(1)第14章 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與社會利益協調(1)第13章 社會主義社會建設的目標和基本方針(4)第24章 社會主義社會建設中的社會管理與社會穩定(3)第7章 毛澤東社會主義社會建設理論的形成和發展(2)第22章 社會主義社會建設中的社會管理與社會穩定(1)第24章 社會主義社會建設中的社會管理與社會穩定(3)第8章 毛澤東社會主義社會建設理論的形成和發展(3)第26章 社會主義社會建設的着力點和落角點(1)第8章 毛澤東社會主義社會建設理論的形成和發展(3)第2章 Abstract第13章 社會主義社會建設的目標和基本方針(4)第25章 社會主義社會建設中的社會管理與社會穩定(4)第12章 社會主義社會建設的目標和基本方針(3)第11章 社會主義社會建設的目標和基本方針(2)第24章 社會主義社會建設中的社會管理與社會穩定(3)第20章 社會主義社會建設的價值取向與民主法治保障(3)第25章 社會主義社會建設中的社會管理與社會穩定(4)第15章 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與社會利益協調(2)第10章 社會主義社會建設的目標和基本方針(1)第16章 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與社會利益協調(3)第29章 社會主義社會建設的着力點和落角點(4)第25章 社會主義社會建設中的社會管理與社會穩定(4)第9章 毛澤東社會主義社會建設理論的形成和發展(4)第12章 社會主義社會建設的目標和基本方針(3)第23章 社會主義社會建設中的社會管理與社會穩定(2)第21章 社會主義社會建設的價值取向與民主法治保障(4)第4章 緒論(2)第14章 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與社會利益協調(1)第1章 摘要第3章 緒論(1)第18章 社會主義社會建設的價值取向與民主法治保障(1)第6章 毛澤東社會主義社會建設理論的形成和發展(1)第21章 社會主義社會建設的價值取向與民主法治保障(4)第8章 毛澤東社會主義社會建設理論的形成和發展(3)第7章 毛澤東社會主義社會建設理論的形成和發展(2)第18章 社會主義社會建設的價值取向與民主法治保障(1)第6章 毛澤東社會主義社會建設理論的形成和發展(1)第7章 毛澤東社會主義社會建設理論的形成和發展(2)第3章 緒論(1)第26章 社會主義社會建設的着力點和落角點(1)第15章 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與社會利益協調(2)第18章 社會主義社會建設的價值取向與民主法治保障(1)第2章 Abstract第29章 社會主義社會建設的着力點和落角點(4)第4章 緒論(2)第17章 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與社會利益協調(4)第21章 社會主義社會建設的價值取向與民主法治保障(4)第3章 緒論(1)第13章 社會主義社會建設的目標和基本方針(4)第12章 社會主義社會建設的目標和基本方針(3)第19章 社會主義社會建設的價值取向與民主法治保障(2)第3章 緒論(1)第21章 社會主義社會建設的價值取向與民主法治保障(4)第28章 社會主義社會建設的着力點和落角點(3)第24章 社會主義社會建設中的社會管理與社會穩定(3)第2章 Abstract第29章 社會主義社會建設的着力點和落角點(4)第26章 社會主義社會建設的着力點和落角點(1)第28章 社會主義社會建設的着力點和落角點(3)第24章 社會主義社會建設中的社會管理與社會穩定(3)第27章 社會主義社會建設的着力點和落角點(2)第19章 社會主義社會建設的價值取向與民主法治保障(2)第6章 毛澤東社會主義社會建設理論的形成和發展(1)第4章 緒論(2)第10章 社會主義社會建設的目標和基本方針(1)第23章 社會主義社會建設中的社會管理與社會穩定(2)第8章 毛澤東社會主義社會建設理論的形成和發展(3)第5章 緒論(3)第13章 社會主義社會建設的目標和基本方針(4)第18章 社會主義社會建設的價值取向與民主法治保障(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