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章 鳳陽地動六

張軒提心吊膽的衝進城門之中。

第一道甕城之中沒有敵人,城頭之上,似乎也沒有箭雨,炮矢什麼的。猶如無人之境。

只有之前逃進城中的狼兵們,他們要麼躲在角落之中,要麼逃之夭夭,沒有一個敢回身一戰的人。

張軒心中暗道:“或許是誘餌。”

但是闖進第二道城門之後,張軒幾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眼前空蕩蕩的大街,在張軒看來猶如幻像。

沒有第二道甕城,也沒有來封堵的士卒。

就這樣城門就已經被佔領了。

“大人,我們該怎麼辦?”賀虎頭說道。

張軒頓時醒悟過來,他雖然已經準備好一場惡戰,但如今進度超出預期,也不能踟躕不前。

“立即佔據城門,命令城下各部,放棄當前的敵人,入城。”張軒大聲說道。

隨即他親自帶隊之下,張軒與賀虎頭分爲兩隊,闖上城頭。

城頭之上,雖然還有一些士卒,但是都是遊兵散勇而已。在大隊人馬之前,根本不值一提,不過一會功夫,就清理了城頭。

只是大雨傾盆,能見度很低,張軒即便是站着城頭之上,也只能看道護城河之外,更遠都看不了了。

這時候,似乎餘震已經平息了。

雖然張軒依舊時不時的感受到身邊的東西在抖動,在城樓之中,頭上也時不時有灰塵如下雨一般灑下來,但是如剛纔讓人站不住腳的劇烈震動,卻是沒有了。

地震沒有了,大雨卻是來了。

在這樣大雨之中,張軒對外面的軍隊,也失去了控制能力,他雖然派出不少士卒去報信,但是情況如何,卻不在他自己的控制之中了。

鄧和接到張軒的命令之後,二話不說,立即整頓人馬準備進城。

只是地震的時候,鄧和所部與浪兵糾纏的最深,張軒又是從鄧和軍中經過,不少士卒都跟着張軒走了,在大雨之中,集結士卒也是相當困難的,他不過是帶了千餘士卒,就跟着進城了。

王進才暗罵一聲,也不敢不執行張軒的命令,不過,先是地震,後是大雨,大隊人馬都不好控制。他們身邊即便有一些人馬,也不是全部,就在他千餘,他幾百人,陸陸續續的到了北門之中。

張軒清點一下,大概糾集了三千人馬。

這個時候張軒纔算是放下心來。心中暗道:“有這三千人馬,即便官軍反撲,我也能擋住了。”

這一次,張軒在鳳陽北門牢牢的釘上一顆釘子,固然鳳陽城中,還有一座皇城,但是失陷也是指日可待的了,最多不過是三五日而已。

張軒只覺得暢快淋漓。

張軒一放鬆,這才感受到距離的疼痛從腳踝處傳遞到大腦之中。

那一種痛楚,幾乎將張軒整個腳給砍下來一樣,一時間雖然找不到郎中,但也找來兩個老卒過來。這些老卒別的不會,但是這種跌打損傷,未必比一些名醫差多少。

片刻之間,得出結論,傷筋動骨,需要好好休養一段時間。

張軒僅僅是聽聽就罷了,這個關鍵時候,他怎麼有修養的時間啊。

皇城之中,馬士英跌坐在椅子之中,也想到了馬鑾所想到的事情,暗道:“莫非是天意嗎?”

這一次地震給馬士英的影響相當之大。

讓他不得不揣測這一點。

如果沒有地震,縱然城外一敗,收攏人馬守城也是可以的,但是現在城外一敗,賊人居然乘勢攻城。內城失守,這皇城恐怕也守不了多少時間了。

鳳陽內城與皇城,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本來就不是用來當城牆用的,那家城牆外面還有浮雕,而皇城這個情況更加明顯,可以直接用紫禁城來類比,紫禁城雖然也是城牆,但是在禮儀上的作用要打過軍事之上的作用。

皇城根本比不上內城堅固。

內城不守,皇城估計也守不住了。

馬士英卻不去想了,其實在大地震那一會兒,城外的義軍也處於混亂狀態,如同他當時能糾結一支人馬,打出去,張軒恐怕也要大敗。

馬士英努力將這念頭遮蓋住,問道:“各路人馬都到了嗎?”

之前,在馬鑾的建議之下,分兵四門做疑兵之用,再加上城中正常鎮守的人馬,城中的人馬不少,但卻是相當散的。

“已經傳令給各部人馬了。”楊龍文苦笑說道:“不過,有兩三千人過來,其餘的人馬似乎都在觀望。”

“可惡。”馬士英大怒道:“國家養兵,危難之時都不足用,要之何用?”

楊龍文卻不知道該怎麼說。

這本來就不是一日兩日的事情了,各部軍頭做大,即便是督師也不能制,又不是今天才發生的。除卻孫傳庭誰能說能控制住下面的軍頭,即便是孫傳庭也未必能完全控制。

“大人,事不宜遲,鳳陽城已經不可守。”楊龍文說道:“我們還是先行一步。”

馬士英有一些心灰意冷的說道:“你們走吧,我守土有責,這鳳陽城就是我的死地。”

馬士英並不是真不怕死,而是他知道北京那一位的性子,丟失鳳陽城如此大的罪過,即便逃了回去,也是有死無生的結局,說不定也要牽連到子嗣,如此一來,還真不如死在這裡乾脆。

“大人,臨淮還有鄭將軍在,我們去臨淮,召集黃將軍,等大軍會集之時,說不得有戴罪立功的機會,而東林人士,向來因爲阮公之故,對大人恨之入骨,大人即便死在這裡,就能保全清名嗎?”楊龍文說道:“大人即便不爲自己着想,也要爲大公子想想,爲貴陽馬家想想啊。”

馬士英一聽,死意頓時消散了不少。

馬士英祖上世襲貴陽指揮使,雖然衛所制崩潰之後,貴陽指揮使不過是虛名而已,但是到了馬士英這一帶,早已轉化爲文官世家了,家中爲官之人,可不僅僅是馬士英一個人啊。

不過馬士英的官階高一些而已。

•тtkan •c○

的確,事已如此,馬士英想得已經不是他一個人的生死了,而是他一家人的利益。

如同他死在這裡,能留下一個好名聲。有益於家族,他也就死了,但是他想想他與東林之間的恩怨。他不由一嘆,清流都被東林把持,他想求一個好名聲,卻是難如登天。

其實馬士英與東林的恩怨並不深,他們的恩怨來源於阮大鋮。阮大鋮本是東林中人,後來投靠了魏忠賢。被打入閹黨之中,崇禎上臺之後,大受打壓,阮大鋮支撐周延儒爲相,想求起復,但是東林不肯,故而阮大鋮就引馬士英自代。

馬士英是靠了阮大鋮的路子身居高位的,在東林看來,就是阮大鋮一丘之貉,阮大鋮是閹黨,馬士英自然也是閹黨。彼此之上談不上針鋒相對,但也絕對不友好。

馬士英也知道自己的情況,連連失誤,失陷中都,這罪名相當大,即便是一死也很難撇清,再加上東林黨的落井下石,恐怕死在鳳陽與被朝廷問罪的結果也差不了多少。

“或許朝廷已經支持不了那麼長時間了。”馬士英心中如冒出一個念頭。

東林人士遠在江南,對局勢或許看不明白,馬士英作爲與義軍戰鬥在第一線的督師,他卻能到很多東西,之前不會這樣想,畢竟大明朝廷三百年江山社稷,可不是假的。

但是今日地震一來,讓他有所聯想,結合種種情況,他不由得出一個結論,大明朝廷,或許岌岌可危了。

一想清楚這一點,馬士英反而不想死了。

第九十八章 猶鬥二第一百零三章 火攻之計第一百零八章 宋獻策之毒第一百一十五章 武昌城到手第三十四章 圖賴第九十章 南京城中第八十八章 王太妃第四十九章 此生何求第九十八章 甬道之戰第五十一章 閒言第四十一章 奪門二第二十八章 樹德於天下第七十二章 不負闖王第五十九章 滇軍第八十六章 烽火揚州路第三十四章 圖賴第一百零七章 襄城之戰四第八十一章 我不第六十五章 孫傳庭潼關會將第七十三章 張軒立陣第四十六章 李信解憂第十一章 大洪山之戰第一百一十一章 東征第五十八章 孫vs李二第六十九章 決戰之前第十四章 臘八宴邀請二第二十四章 餌第六章 明軍的應對第三十章 以走制敵第六十五章 七月戰事第八章 城陵山磯第五十九章 金盃共汝飲,白刃不相饒三第二十五章 兵敗如山倒第五十一章 臨潁城下丁啓睿第七十六章 二勝第七十章 重圍孤城烽煙長第十二張 汝寧大俠沈萬登第六十一章 時疫第一百二十七章 隆武決策第五十八章 竭澤而漁第五十七章 野菜第四章 岳陽二第七十一章 信得過第三十一章 驅虎第九十四章 北伐計劃第四章 張青天第三十二章 圍師第九十九章 赴湯蹈火第三十四章 失敗的渡河第二十五章 拖刀計第二十一章 沙河之畔第三十四章 缺口爭奪第三十三章 湘陰之戰第七十七章 兵亂第八十六章 餘煙嫋嫋第十七章 洞庭湖之戰第一百一十四章 袁時中第三十四章 湘陰之戰二第一百二十四章 下金華四第十六章 驕兵之計第八十章 常國安二第二十一章 攻心之計第七十四章 羅汝才教子第七十九章 羅岱的智慧第九十一章 火馬陣第三十七章 威遠城下三第四十六章 李信解憂第七十八章 湘西之戰二第八十二章 明失其鹿,岳父其有意乎?第一百零五章 襄城之戰二第七十章 鳳陽地動二第九十一章 棋差一步第七十九章 羅岱的智慧第一百一十二章 休戰第五十九章 武昌之難第五十一章 賊營孤忠第四十章 水戰四第三十一章 襄陽城下第八章 放賑之議第七十五章 火銃初啼第十四章 二十多年前的舊恨二第二十五章 誓師第六十章 河南之屠二第八十三章 虎大威之死二第四十九章 正氣歌第四十二章 傅宗龍的遺言第六十三章 羅氏父子第二章 決河之意二第十二章 南北不得兼顧第二十八章 李神醫第二十三章 工兵營第七十章 南明決策第二十二章 沙河之畔二第一百一十四章 武昌城中第七十四章 臨陣第八十一章 留守鳳陽?第九十章 南京城中第九十二章 政治根基第七十五章 火銃初啼第六十三章 高一功的處境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