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七章 箭在弦上

九江。

雖然雙方交戰的地方,在長江湖口段,但是雙方主力卻在之地,卻沒有在湖口,曹營駐紮地在彭澤,而官軍主力駐紮地,卻是九江。

時間是世界上最無情的東西。

他從不爲誰停留。

羅汝才老了,但是左良玉也不年輕了。

左良玉依舊身穿盔甲,看上去威武非常,麾下將領,在左良玉面前大氣都不敢喘一個。但是左良玉自己知道,當初視如無物的盔甲,現在已經成爲了他沉重的負擔。

以至於他每走一步都要細細計算。

計算不在衆人面前出醜,又要保持體力。

左良玉坐在主位之上,下面的人議論紛紛。說得並不是別的,就是張軒的計劃。

即便張軒嚴格保密,這麼大的動靜也瞞不過左良玉。

“好了。”左良玉集中精神,輕喝一聲。

衆將頓時不敢有絲毫言語了,一時間大廳之中靜了下來。

左良玉說道:“黃將軍。”

黃蜚說道:“屬下在。”

“如果賊人這將鄭氏的船運到鄱陽湖之中,你能怎麼抵擋嗎?”左良玉說道。

黃蜚苦笑說道:“國公,下官無能。”

什麼也不用說了,左良玉也明白。

如果黃蜚能打得過鄭芝龍,現在的局面也不會變成這個樣子。而鄱陽湖水師,到底是一個怎麼回事?不過是臨時徵召的一些民船,再加上一些從長江下游敗退過來的水師結合在一起而已。

這樣的水師,欺負一下沒有船的張軒,還是可以的,但是讓鄭氏入了鄱陽湖,那麼只要數條戰船,鄱陽湖天險,就會變得兩方面共同分享了。

而且看曹營的意思,是決計不想與他們分享的。

左良玉說道:“如此,也沒有什麼好議論了,各部整頓人馬,五日之內,入主湖口。”左良玉冷笑一聲,說道:“曹操想和我決戰,我也想與他一決雌雄。”

左良玉一聲令下,九江城頓時爲之一空,數日之內,無數船隻從鄱陽湖上轉運,大軍都進入湖口縣。

湖口縣本來就是雙方的一個附屬戰場,之前一日,也被數次圍攻。

不過,依賴後方幾乎源源不斷的支援,才保住湖口縣,不過即便如此,湖口縣城之外,也變成一片焦土。

這數日之內,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

左良玉主力大軍到來,區區一縣根本裝不下來。一座一座營寨都湖口縣城之外展開。密密麻麻的炊煙,筆直的伸向藍天。在天空之中劃出一道道痕跡。

而左良玉這麼大的動靜,張軒這邊豈能不針鋒相對。

曹營大軍不住的收縮,各路人馬從四面八方而來,沿着規劃好的河道西側,一字排開列營,鼓角相聞,旗幟參天。

湖口縣所在地面,可以說一個半島,北面是滾滾的長江水,南邊是滔滔鄱陽湖,而西面就鄱陽湖與長江聯繫的水道。三面臨水。而湖口就是靠着長江附近。而此刻這個小小的半島之上,軍事密度分外密集。

雙方主力加在一起,就在一二十萬之間。

這一戰的勝負,將決定江西,武昌,南直隸的歸屬問題。

羅汝才也坐不住了,從彭澤也來到了張軒大營之中。

曹營高級將領除卻少數外派的,如張應元,袁時中等人,幾乎全到了。

“拜見大王。”衆人紛紛下拜。

“免禮。”羅汝才說道:“坐吧。”

嘩啦啦的鐵甲碰撞之聲,衆人紛紛落座。

羅汝才說道:“張軒,這一戰是你的提議,到底該怎麼打 ,你來說吧。”

“是。”張軒說道。

張軒深吸一口氣,這一場戰事,不僅僅是決定南方歸屬的大戰,也是決定張軒在曹營位置的大戰,如果張軒此戰能夠勝利,他不敢說成爲曹營軍中第一人,但也是軍中不可忽略的巨頭。

即便將來羅玉龍登基之後,也未必能改變這一點。

張軒手一揮,鄭廉與胡澹兩人,在羅汝才面前拉開一張地圖。羅汝才眼睛輕輕一掃,頓時目光凝住了,有些遲疑的說道:“這是此地的地圖?”

“正是。”張軒說道。

這是張軒數年來培育畫師的結果。

是一張比較精準的軍事地圖,有等高線,有海拔,有比例尺,等等。雖然因爲時代的因素,很多計算,未必沒有錯誤,但是張軒敢說,這是湖口這一帶,從有歷史到現在,最精準的地圖了。

張軒隨即給羅汝才解釋了圖上種種線條的標誌。最後放在掛在牆壁之上,讓所有人都能看的清楚。說道:“從地勢上來,看從湖口到我們這邊,是一路向上走的,是仰攻。”

“而且如今着急的是左良玉,不是我們。”

“所以,我的大戰略是以守待攻。”

“各部騎兵。”張軒看向幾位騎兵將領,說道:“都在後方待命,到大勝之後,追擊的時候,纔是諸位出場的時候。”

這一點,很多人都有預感了。

無他,這戰場太小了一點。

湖口附近的平原,倒也不小,但是要看與什麼比,作爲一場大會戰的場地,根本沒有迂迴的餘地,而騎兵是離合之兵,真正拿騎兵硬衝軍陣的都是傻瓜。而這樣大面積,騎兵根本就沒有什麼用處。

張軒說道:“我準備,各部設壘,令火銃兵駐守。”

“火銃兵?”張軒此言一出,很多人議論紛紛。

曹營大規模訓練火銃兵之後,火銃兵的數量倒是不少,但是都是被當做輔助兵力。看押俘虜,鎮守糧道,震懾後方,這些事情纔是火銃兵改做的,但是此刻張軒拿火銃兵當主力卻大出大家的意料之外。

張軒不爲所動,繼續說道:“我已經與鄭將軍商議過了,將從鄭將軍船上借調火炮與炮手,從這裡。”

張軒在地圖之上一劃,說道:“挖一道壕溝,側面壘一道矮牆,火銃手在矮牆之後,大炮在後面一點騎兵在後機動,分兵各處,一旦前線有警,聽令支援便是了。”

在張軒的規劃之中,這是一道長達十幾裡的戰線。幾乎分爲三層,看上去疏能走馬,但是實際上卻密不透風。

不過,這種詳細到幾乎每一哨士卒的位置都標註到地圖上的指揮方式,註定要讓一些人不是很習慣。不過,大家商議了一會兒卻沒有怎麼反對。

無他,將火銃兵放在一線,讓諸將放心了不少。

進攻長江湖口段的戰事之中,各部人馬損傷不少。而火銃兵卻因爲不被人看中,並沒有打過多少硬仗,此刻將火銃兵派到前面當炮灰。正合這些將領的想法。

“這樣防禦之下,官軍久攻之下,就是我們反守爲攻的時候,到時候直接攻下湖口縣,將左營主力全部趕下湖游泳,到時候即便是不能連通鄱陽湖,官軍也沒有膽量在這裡與我們對峙了。”

張軒細細分解下來,整個作戰計劃清楚明白,一目瞭然。

羅汝才心中微微一動,心中暗道:“張軒打仗的本事,遠遠比得他這紙上談兵的功力。”

“如果左良玉不來會?你準備怎麼辦?”羅汝才問道。

“那就等。”張軒不假思索的說道:“我們固然是進退兩難,但左良玉同樣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

“好一個箭在弦上,不得不發。”羅汝才說道:“說得好,今日一戰,我或許還有退路,但是左良玉卻是沒有退路了。”

羅汝才時時刻刻的關注北方戰事,左良玉不關注嗎?闖營如果在陝西站穩腳跟,對左良玉還有一些好處,但是闖營大軍倒灌過來了,左良玉哪裡有功夫在這裡對峙。

第二十二章 沙河之畔二第六章 攻城之前第三十六章 曹家底蘊第十四章 房村之役第七十一章 各方心思第二十六章 孟家莊第二十六章 兒戲的造反第一百零八章 宋獻策之毒第一百一十二章 別臨潁第一百三十六章 刺殺第五十八章 金盃共汝飲,白刃不相饒二第五章 攻城器械第七十七章 收尾第四十三章 大火箭第三十三章 慈不掌兵第三十二章 城中對策第八十章 縱被無情棄,不能休第七十九章 在臨潁第八十六章 何騰蛟的選擇第一百章 俠義第五十一章 侯恂的困境第九十六章 收兵第十三章 城陵磯之戰四第一章 淮河之上論形勢第七十四章 陣戰第三十六章 威遠城下二第五十章 兵壓鳳陽第一百零七章 牛金星之言第五十九章 河南之屠第三十七章 各自奇謀第二十章 伏擊第二十一章 烽火崎山路之餘波第五十二章 馬踏開封城第四十二章 夜二第三十一章 千帆入洞庭三第三十五章 從長計議第五十章 雜務第二章 樊城二底一百零二章 南陽營首戰第六章 死中求活第一百一十三章 分兵之策第六十三章 鄭鴻逵的火器第二十四章 去留?第一百三十七章 張袁合營第七十八章 託天王第二十七章 汴梁豪傑立於此旗下第四十九章 年輕氣盛李郎君第七章 軸承第六十二章 中秋第六十四章 有孕第四十八章 一生只換忠義名第六十章 闖營的崩潰第一百一十三章 名將之姿第五十三章 覆軍殺將十第四十一章 登陸第三十六章 千古之下誰墮淚二第一百三十三章 大勝之餘第六十七章 南下方略第六十三章 情義第八章 放賑之議第一百章 赴湯蹈火二第三十五章 從長計議第四十九章 一厥名王三第六十一章 河南之屠三第一百二十章 下金華三第八十一章 慶功宴第三十章 破孟家莊第四十七章 一厥名王第六十章 武昌之難二第九十九章 舊事第四十四章 拷餉第六十三章 得訊第五十六章 老父之言第三十九章 姚啓聖第八十章 常國安二第三十六章 孫,李,張第三章 曹營內幕第二十一章 醫療營第一百一十一章 逢生第一百二十四章 歸德城破第一百一十三章 名將之姿第二十八章 黃河一水二第六十三章 鄭鴻逵的火器第十四章 城陵磯之戰五第九十四章 北伐計劃第十五章 八旗不能敗第四十九章 一厥名王三第八十四章 汝寧城之陷第五十四章 羅汝才的手段第六十八章 鳳陽民情第十九章 決戰四第四十七章 李信解憂二第五章 高鬥樞第七章 湘江北去第四十七章 鄭森第五十二章 立營二第四十三章 鏖戰第一百零五章 襄城之戰二第二十二章 場外手段第四十章 知我者,曹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