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四章 孤城之困

吳三桂這句反問,讓衆人又是一愣。

其實,他的每個屬下,在與吳三桂長期共事之後,都會了解到,吳三桂這人,雖然聲名在外,譽滿當朝,但他其實是個相當優柔寡斷,猶豫不決的人。

指望這樣的人,能殺伐決斷,能在混亂的時局中,迅速做出敏銳合理的計劃或安排,是根本不現實的。

而且,由於吳三桂有這種好謀無斷色厲內荏的性格,讓他漸漸養成了十分喜歡諉過他人的習慣。

所以,當他這句氣勢洶洶的反問說出來後,一時間,客廳之中,竟是一片寂靜,無人敢於回答。

當然,更真實的原因,其實是現在吳三桂部兵馬,駐守於寧遠城中,已成孤懸于山海關外的一隻孤軍,北有滿清,南有流寇,被這兩股勢力南北夾住,內外交困,已然動彈不得,想要做出合理的決定與舉動,實是困難。

直到現在爲止,吳三桂半點也沒有表現出,要如真實歷史上所說的那般形狀。即爲了陳圓圓不顧一切地與流寇拼死爭鬥,甚至因此而不些引清軍入關。相反地,現在的他,依然只是在緊張而精細地權衡局勢,想找到對自已最爲有利的一條出路。

其實呢,真要說吳三桂對陳圓圓有多少深愛,有多少喜歡,根本就不盡然,甚至可以說,這僅僅只是小說家的一廂情願。

真實歷史上,李自成在攻下北京後,曾派密雲總兵唐通,攜帶了數十萬兩銀子,到了吳三桂軍營中來勸降,交了李闖的親筆書信後,不免要遊說一番。

而唐通的勸詞,無非是新主(李自成)對老總兵(吳襄)十分禮遇,希望吳將軍認清形勢力,共圖大業,成爲大順朝的開國元勳。吳三桂信以爲真,頓時心動,便帶兵入關,準備前去投降李自成。

全軍一路行軍至沙河驛,這時,他派往京城的密探前來報告,李自成在京城對達官貴人“拷掠追贓”慘不忍睹,吳襄也未能倖免。吳三桂不勝氣憤,卻還只能強撐着說,等自已去了,大順軍必定會把父親與財產放回。

不料,他話一說完,那密探又報告說,除了他父親吳襄已經被李自成拘押外,就連夫人陳圓圓也已經被他們抓走了。

吳三桂一聽,頓是怒不可遏,他拔出寶劍,怒吼道:“逆賊如此無禮!我吳三桂堂堂丈夫,豈肯降此狗子,受萬世唾罵,忠孝不能兩全。”說罷,立即指揮軍隊,退回山海關。

這就是所謂的“衝冠一怒爲紅顏”的由來。

細細揣摩,其中多有誇張之處,不乏渲染與誇張的成分,與真正的歷史,極可能相去甚遠。

而哪怕就從這段話的字面來看,這吳三桂的“衝冠一怒”,並不僅僅爲了一個紅粉知己,更着眼於“報君父之仇”這樣的綱常倫理,這纔是他採取這般行動的最根本原因。

有一個最明顯的證據,就是在一片石打敗李自成之後,當唐通來勸降時,吳三桂提出的唯一條件是,就是把崇禎的皇太子交給他,而沒有說把陳圓圓交出來。

由此可見,這位令小說家們津津樂道的陳圓圓,在吳三桂心目中的真實地位,其實也就不過是比普通姬妾高出一頭罷了,遠遠達不到令吳三桂爲其喪失理智的地步。

而最終,吳三桂引清兵入關,一路南下,打跑李自成並重新得到陳圓圓後,陳圓圓也與他的其他侍妾一樣,一直跟隨吳三桂輾轉征戰。吳三桂平定雲南後,圓圓進入了吳三桂的平西王府,有過一段極其短暫的“寵冠後宮“時間。(《十美詞紀》)。

吳三桂獨霸雲南後,陰懷異志,窮奢侈欲,歌舞徵逐。構建園林安阜園,“採買吳伶之年十五者,共四十人爲一隊“,“園囿聲伎之盛,僭侈逾禁中“。陳圓圓因年老色衰,加之與吳三桂正妻不諧,且吳三桂另有寵姬數人,於是日漸失寵,遂辭宮入道,“布衣蔬食,禮佛以畢此生“(《天香閣隨筆》)。一代紅妝從此豪華落盡,歸於寂寞。

所以,綜上所述,以筆者看來,象吳三桂這樣完全以自身利益爲絕對導向的人,在長期的征戰鬥爭中早已心硬如鐵之輩,會爲一介女流而衝昏頭腦,做出衝動而不合情理的舉動,其實,是根本不可能的。

歸根到底,吳三桂之所以最終選擇叛順投清,還是他從流寇對自已父親及愛妾的所作所爲中,看清了流寇積習難改,難成大事,才最終決定改換門庭,去爲韃子忠心效力,從而爲自已謀取更大更好的進身之階。

只不過,吳三桂的精心算計與歷史臭名,最終讓一個無辜女人來背鍋罷了。

此時,廳中沉默了一陣,方光琛才沉聲稟道:“平西伯,據手下來報,到現在爲止,密雲總兵唐通,薊門總兵馬科等等,俱已投靠流寇,估計幾天之後,流寇也定會派人過來招降我們了。”

“呸!流寇如此欺辱本伯,其若敢派人來招降,本伯定將其使者盡皆斬之!”

吳三桂一臉扭曲的憤怒,他依然怒不可遏地吼道:“本伯與流賊,已是勢不兩立,豈可自玷名聲,去接受他的招攬。本伯若行此奴顏卑膝之事,豈不爲天下人所恥笑!“

他這句話一說完,房中頓時又一片寂靜。

這時,胡國柱彷彿忽然想起了什麼,他急聲道:“對了,平西伯,現在尚未投降流寇的,還有那山海關總兵祖大樂呢。他現在的境況,與我等何其相似!卻不知道,祖大樂現在是作何打算?”

方光琛斜了他一眼,淡淡道:“山海關總兵祖大樂,乃是唐王李嘯的岳丈,他有這棵參天大樹可抱,必定不會去投流寇。在下在想,極可能他已與李嘯暗中約好,待條件成熟,便相機撤離山海關,直投李嘯去也。”

“去投李嘯?要知道李嘯的主要兵馬,分別在山東與宣府北路,如何可以輕易來接應他撤退。而祖大樂手下兵馬,比我們更少,他又如何能穿越流寇與滿清的封鎖線,去投那李嘯呢?”胡國柱皺着眉頭,相當不認可方光琛的說法。

“這個麼,在下就不知道了,也許,祖大樂爲了自已的女婿,在暫時不能撤走的情況下,會憑藉山海關這般複雜的關堡要塞,拼死抵抗流寇的進攻,亦說不定。最終,在與流寇相持一段時日後,他能支撐到李嘯帶兵過來,從而順利撤退,這亦是極有可能的。”方光琛捋着鬍鬚,猜測性地說道。

說者無心,聽者有意,聽了方光琛的話,吳三桂眼中,不覺一亮。

那山海關總兵祖大樂,可以憑天下第一雄關山海關以固守,那麼,自已爲何不能與其共守山海關,以共度時艱呢?

如果自已能儘快派人過去與祖大樂溝通,告訴他,自已願意帶兵南撤,放棄寧遠,與其一道駐守山海關,一起等待李嘯的救援,豈不更好?

自已現在,手中有兵馬四千多,其中三千爲戰力強悍的關寧鐵騎,而祖大樂手中有兩千餘人的兵馬,兩者相加,有近七千的兵力,憑着山海關這座天下第一的雄峻關堡,堅壁清野以自守,確實足以堅守到李嘯率軍到來。

而只要投了李嘯,自已就可以在明廷中重新奮發,搏取功名,再爲朝廷效力,到了將來,再看形勢變化重作決定,豈不是最好的一條出路麼?

吳三桂想到這裡,臉色頓是大爲舒緩,心情也輕鬆了許多。他隨即把自已的這般想法,向衆人簡略地說了一遍。

不出所料,吳三桂這個建議,立刻得到了三名屬下的一致贊同。

此時此刻,確實沒有比吳三桂這個想法,更爲正確的了,與祖大樂同守山海關,一同抱團取暖,確是最爲正確的決定。

見衆人皆無異議,吳三桂立即派出使者,帶上自已的親筆書信,急急南下,前往山海關而去。

令所有的人都沒有想到的是,本以爲,這樣的安排會一切順利,結果僅僅只過了兩天,從北面傳來了一個驚人的可怕消息。

“報!平西伯!不好了!從廣寧方向,有近十萬清軍,以鋪天蓋地之勢,向我寧遠快速襲來!“

聽到這個消息,吳三桂及其一衆下屬,人人頓是慘白如紙。

不是吧?!

流寇沒來,怎麼清軍反到先來了,這,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好麼,近十萬的清軍鋪天蓋地而來,簡直是要把這小小的寧遠城,給一口吞掉的氣勢啊!

而更可怕的一點則是,清軍突如其來,其勢又如此之大,可謂是完全而徹底地打了吳三桂一個措手不及。

吳三桂當然知道,憑自已的四千兵馬,在內無糧草,外無援兵的情況下,想要抵擋住十萬清軍的進攻,根本就不可能!

這些狗韃子,真是端的狠毒,生生地在自已最困難的時候,給了自已致命的一擊!

方光琛撲通一聲,跪倒在吳三桂階前。

”將軍!事情緊急,需立作決斷哪!“方光琛臉沁微汗,急急稟道:”韃虜突然來襲,我軍全無防備。於今之計,需得立刻放棄寧遠,連同那些粗重的輜重糧草,亦需統統棄了,然後速速帶上全部兵馬與家口,立刻南撤至山海關,與祖大樂合兵一處,方可久守啊!“

棄城而逃?

真的只有這條路可走了嗎?

一臉陰鬱的吳三桂尚未回話,夏國相又在一旁冷冷插話過來:“,方學士,你之所想,尚是太過樂觀了。平西伯,依在下看來,現在我軍全無準備,就算全軍儘速棄城南下,只怕亦是時間上來不及了。依在下之見,非但輜重軍械需盡棄之,連同守城的步兵,都必要全部放棄!讓平西伯僅帶全部關寧鐵騎與少量家屬撤走,方爲妥當,此爲丟車保帥壯士斷腕之策也。”

夏國相頓了一下,又急急說道:“丟棄步兵,倉皇而撤,雖然大損顏面,亦大損我軍之兵力,但這實是逼不得已的舉措!畢竟,清軍來勢極快,若稍有遲疑與耽擱,清軍若先派出騎兵截斷我軍南下通道,我軍必被團團圍在寧遠城中,有如甕中之鱉,再不得動彈不半步。而到了這般境地,可就真的是上天無路,入地無門了!“

夏國相的話語說完,廳中一片死寂,吳三桂的臉色,更是十分難看。

天殺的!自已堂堂大明平西伯,堂堂的寧遠總兵,怎麼就混到這個任人打殺幾乎無力抵抗的地步了!

要真要聽從夏國相的勸說,輜重軍械糧草全部丟棄,乃至連那千餘步兵都要徹底放棄的話,這個決斷要由自已來下,未免太過痛苦,也太過艱難了。

吳三桂沉吟不決,他在廳房之中來回踱督工,纔不過思考了半個時辰左右的時間,又有一個驚人的消息傳來。

”報!平西伯,韃虜派出了五千騎兵,分從寧遠左右兩翼,一路潛伏而行,剛剛突然出現在寧遠城南部,已然徹底截斷了南面通路!“

聽了這可怕的消息,吳三桂一個踉蹌,險些跌倒於地。

狗入的韃虜,果然心計狠辣!

他們定是知道,自已會想辦法儘快南撤,故提前一步,派出精銳的八旗騎兵,去將南撤之路率先封堵,這樣一來,自己手下的四千兵馬,真的只能困守寧遠孤城一座,再難脫逃了。

怎麼辦?

現在的自已,難道在率領這四千兵馬,與城同殉了麼?

吳三桂面如死灰,心下的痛楚,簡直有如刀割。

不過,久經戰陣的他,還是迅速調整了心態,立刻下達命令,讓全軍兵馬快速在寧遠城中佈防,準備與來敵決一死戰。

而就在這時,又有手下手執一封箭書,飛奔來報。

”報!平西伯,有城外清軍使者射來箭書,說爲化解兩軍爭端,願派使者入城,來與將軍詳說利害,望平西伯能恩准他們入城敘話。“

聽到手下的稟報,吳三桂內心是說不出的滋味。

他快速將箭書打開,粗粗一看,臉上的表情,更是複雜莫名。

第八十章 將計就計第七百零九章 哭廟與廷對第九百章 遷先帝,滅宗藩,覆順賊第八百六十一章 南北齊攻 全面開戰第八百零一章 桂西平定,左部驚魂第八百二十五章 出其不意,合攻保寧第二百七十七章 到達瀋陽第八百零一章 桂西平定,左部驚魂第四百一十二章 驚險奪城第九百零三章 血火鏖戰 膠着廝殺第七百七十五章 降,守,還是逃第二章 伏擊第八百二十七章 當道歸降,齊攻閬中第七百二十三章 西調兵,北求援第一百四十六章 顆粒火藥 震天雷第八百九十五章 海岸突襲 大破施琅第四百七十四章 斬汝頭,獻投名狀第五百四十八章 一念天堂 一念地獄第一百六十一章 明軍之誘第四百六十三章 全省百姓我都要了第三十六章 玄虎騎、飛鷂子第九百一十五章 勸降失敗,重炮佯攻第六百三十一章 板蕩識忠臣第五百零八章 退守內城第七百三十六章 前後皆潰第八百五十九章 納緬甸爲國土第二十五章 升賞第二百五十九章 朝清停戰協議第六百三十六章 合宮自盡第七百二十九章 危如累卵的武昌第三百六十一章 中華銀行第三百七十八章 爭漁簍的螃蟹第一百五十八章 鐵器換人才第八百九十六章 此時不降,更待何時第七百三十三章 水陸合圍第七十八章 背叛第七百四十七章 掙脫鐵鏈的猛獸第二百五十三章 敗逃摩尼山第六百二十五章 大順建國第五百九十七章 地獄之騎第三百七十八章 爭漁簍的螃蟹第三百零六章 劉國能歸降第四百五十章 先下手爲強第七百七十五章 降,守,還是逃第七百一十章 雖千萬人,吾往矣第四十六章 操練第二百九十七章 拿錢買人第二百四十九章 收降的藝術第二百六十七章 蟒袍玉帶第八百五十五章 御駕親征,徹底潰敗第三百七十二章 不殺李嘯,誓不爲人第九百四十七章 拉薩城破 兒子自縊第五百九十二章 唐軍的條件第七百二十三章 西調兵,北求援第二百八十七章 道不行,乘桴浮於海第六十八章 面試第五百八十四章 強攻耀州第六百一十六章 拼死一搏第五百九十六章 孤軍險境第九百零六章 合圍擊潰,一路追殺第二百七十章 以毒攻毒第九百五十四章 顧始汗死,嘎木逃亡第一百六十八章 以利誘之 以威迫之第四百四十一章 嫁公主籠將心第四百八十三章 冥冥自有定數第四百四十五章 愛妃之逝第八百八十九章 力克潼關第五百四十八章 一念天堂 一念地獄第五百三十三章 不破不立第五百三十六章 杜度的遺囑第九十七章 出征第五百三十七章 生離死別第八百六十三章 海城陷落,直攻遼陽第六百三十八章 君可自代之第五百章 兵發海參崴第三百三十八章 郭子儀還是安祿山第八百九十二章 西北定,攻東南第六百九十二章 援兵皆俘,親子勸降第七百五十六章 重圍頓解第七百二十九章 危如累卵的武昌第四百七十四章 斬汝頭,獻投名狀第一百九十一章 老回回潰滅第七百零九章 哭廟與廷對第四十六章 操練第一百三十八章 上品青鋒第五百五十五章 刀鋒下的順從第三百七十五章 老子是漢人第三百零二章 兩全其美第六百一十九章 如不和談,大清危矣第九百三十二章 勸降不成,天雷轟門第四百八十一章 毀滅者李嘯第五百六十二章 貝勒全家自我了斷第二百二十一章 奪城突變第六百七十五章 陣殺劉芳亮第三十四章 雛形第三百七十七章 英雄落幕第六百一十一章 不打怎麼談第四百三十九章 夫人不在買賣在第五百八十九章 北攻海城第五百六十五章 屈辱的盟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