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石炭

王直是一個聰明人。

李時勉對朱祁鎮嚴苛,很多時候有太多的作業,最多的就是練字。

畢竟朱祁鎮的一筆臭字,實在不好看。

但是王直卻不一樣了。

他的課輕鬆之極,大多數時間都似乎都與朱祁鎮談古論今。不過,王直的教學也是有水平的。他看似離題萬里,其實都緊扣着春秋上面的微言大義。

只是春秋這一本書,本來就是經史混雜,各家解讀之中,有偏向經書,也有偏向史書的,而王直卻是徹徹底底將史書一部分接過來了。

後面列在皇帝課程表上的《通鑑綱目》之類的講官的活,都被王直給搶了。

不過,王直看似沒有佈置作業。但是實際上朱祁鎮過的並不輕鬆。

《史記》、《漢書》、《後漢書》、《三國志》、《晉書》、《宋書》、《南齊書》、《梁書》、《陳書》、《魏書》、《北齊書》、《周書》、《隋書》、《南史》、《北史》、《新唐書》、《新五代史》、《宋史》、《遼史》、《金史》、《元史》,在明代合稱二十一史。

朱祁鎮回去之後,立即將乾清宮之中所藏的二十一史拿出來。

從頭到尾通讀一遍,朱祁鎮沒有那個耐性,但是王直上課時候所講的故事,不過用來佐證他的觀點而已,就好像是蜻蜓點水一般,一點而過。根本不能會深講。

朱祁鎮自然要將其他自己不明白的地方看明白了。

這也是需要不少的時間。

不過,這些功課,卻可樣讓朱祁鎮自己掌握。

不用下死功夫了。

所以對二十四衙門的整頓,朱祁鎮開始了。

司禮監,御馬監,這兩個不能動。

他又將阮安提拔到內官監首領太監。

至於司設監,御用監,神宮監,尚膳監,尚寶監,印綬監,直殿監,尚衣監,這幾個衙門他都也沒有想動。

畢竟這些衙門所管的都是皇宮內的衣食住行。

這些事情,裡面有很多講究。也不隨意消減的。

不過,他也不是什麼也不做的。

他先做一件事情,就是查賬。甚至不是他親自查,而是從內書房之中,挑選了幾十個機靈的小太監,將二十四衙門的賬目全部查一遍。

當然了,朱祁鎮也不僅僅要查賬。

還給他們一一列出表格,將各衙門所耗的銀兩一一填進去,讓他有一個直觀的瞭解。

至於凡是賬目不清楚的,朱祁鎮二話不說,將他拿下,從下面的太監之中挑選一個便是了。

大明皇帝對太監,不管在外面有多大的權力,想要拿下來,不過是一句話而已。

內外都沒有說的地方。

真正讓他感興趣的是四司八局。

二十四衙門都是太監掌管,但是並不說下面的人都是不帶把的。別的不說,御馬監所下的數千軍隊從大明開國,乃至到最後亡國,都是精銳。

明亡的時候,黃得功就是御馬監勇衛營最後輝煌了。

真以爲這些人都是太監嗎?

御馬監如此,其他衙門也是如此。

這個時間的京城,就是一個大工地,固然有相當有一部分人都是工部徵召過來的。

但也有相當一部人是隸屬內廷的。

清代說明代太監十餘萬人。

其實並不是這些人都是太監,而是這些人大多是在太監的管理之下,爲皇宮服務。這一部分在清廷就是內務府十三衙門下面的。

朱祁鎮首先圈定了惜薪司。

惜薪司首領衙門是一個白髮蒼蒼的老太監。朱祁鎮問了一下,乃是洪武年間入宮,而今已經六十開外了。

朱祁鎮一看就是在養老的。說道:“王大伴,從宮中再設一司,算了列爲都知監下面吧,年老太監都由都知堅管理,在宮中,或者在皇陵那邊尋一個地方,安心養老,去了就葬在他們侍奉的皇陵旁邊。只是要好好安排。不可亂了皇陵風水。”

王振聽了,大喜說道:“多謝皇爺恩典。”

朱祁鎮也知道,這的確是恩典。外面大臣有幾個能有這待遇。

朱祁鎮隨即讓這個惜薪司首領太監做了第一個人去皇陵養老的。

朱祁鎮說道:“王大伴,你手下有什麼得力的人手?這惜薪司卻是要做事的。”

王振立即說道:“老奴有一義子,或許能爲陛下所用。”

朱祁鎮說道:“讓他來吧。”

不過一會功夫,一個二十出頭的太監,入門就跪倒在地,說道:“拜見皇爺。”

朱祁鎮一看,心中頓時暗道:“好相貌。”

這人本來長大就清秀,下面又捱了一刀,更加有一種雌雄莫辨之感,不過卻是一種英氣,讓人不敢小視。

朱祁鎮一看就有好感。說道:“你叫什麼?”

“奴婢叫曹吉祥。”這小太監說道。

“好。”朱祁鎮說道:“就你了,你知道惜薪司是做什麼的嗎?”

曹吉祥說道:“供應宮中炭火,也爲宮中打造火爐。陛下所用的都是御用,其他娘娘哪裡,都是惜薪司所做。”

朱祁鎮心中暗道:“卻是我想差了。”

他本來覺得,惜薪司僅僅是一個供應木炭的地方,卻不想,還有打造的責任。他說道:“宮中的炭火是從何處來的?”

曹吉祥說道:“是從西山而來,西山之中有炭場,日日燒炭,供應宮中。”

朱祁鎮對王振說道:“你這義子不錯。”

王振也笑道:“都是皇爺擡舉他。”

朱祁鎮說道:“可曾知道石炭。”

朱祁鎮到沒有擡舉他,曹吉祥之前不是惜薪司的,而今叫過來,就能惜薪司的職能一五一十的說出來。

就可見他的能力。

是做了功課的。

機會有時候就是給有準備的人。

朱祁鎮今日突然問起惜薪司,卻也不是沒有做好準備的。

因爲他早就發現一件事情,就是在冬日取暖的火盆裡面燒得是木炭。他本來以爲僅僅是他如此,後來問了才知道。

整個北京城都是如此。

朱祁鎮立即感受道,其中大有文章可做。

北京城中有多少,朱祁鎮估計有百萬之衆,其中多是軍隊與工匠,還有官員與官員家眷。這百萬之衆取暖做飯,要用掉多少木材。

如果用煤炭代替,豈不是一大財源。

當然了,之所以有這樣的局面,並非明代人不知道燒煤的好處,而是北京城的歷史太短了一點。

如果上沿北京歷史,倒是可以延伸到春秋。甚至更遠。

但是明朝建立的北京城,而今還沒有完全完工。

大批人員忽然涌進這裡,北京周圍都還沒有做好供應一個百萬級別的城市。甚至這個城市所需的糧食都要從南方運過來。

放在後世,百萬級別的城市,很多小縣城都有這樣的規模的

但是在這個時代,卻是一個極大的負擔。

朱祁鎮已經問過一些侍衛了,北京城附近不少山都被砍光了。很多時候木材都是百里之外運到北京城的。

他就感到了裡面利益的味道。

在他的記憶之中,北京附近是有煤礦的。甚至在清代末年北京城中很多百姓都是燒煤的。

第三十三章 另外一扇門第一百一十一章 錚錚鐵騎鳴第三十五章 真相與處置第一百二十一章 拜將第一百三十八章 石亨的猶豫第一百四十六章 回天之力第七章 聖誕安排第四十四章 憑祥城下第一百二十二章 安南後繼第二百一十八章 罪己詔第二十二章 鴻門宴第二十九章 辟雍之殿第八十三章 說客張文第四十六章 大軍到位第八十三章 西南隱憂第一百零八章 銀鋪第四十六章 千金贈君子第七十章 懸危之計序章 我, 朱祁鎮第一百一十八章 未入京城已憂心第一百零九章 諒山之戰之構想第一百三十七章 爲大皇帝賀壽第六十四章 田制第二百一十九章 衛所腐朽的背後第一百二十二章 安南後繼第三十六章 士子之間的爭執第六十章 北方戰略構想二第七十四章 郭登的判斷第一百二十二章 地震第一百一十章 少府的工作第七十六章 于謙說太皇太后第一百一十七章 話南京第一百二十三章 旱情第四十六章 海關銀第一百零九章 諒山之戰之構想第十四章 新任內閣班子第五十七章 朝鮮大清洗第二章 塞上江南第一百一十五章 漕運爲正策,海運爲備策第一百一十五章 福建善後第一百五十五章 瓦刺使團的到來第六十九章 多事之秋第一百二十章 鹽法開中法第四十二章 最後一課第二百一十九章 衛所腐朽的背後第九十八章 風波定第十一章 微山湖計劃第五十章 英國公餘威第四十九章 科學之種第七十五章 于謙奏對第一百一十九章 瓦刺的外交試探第二百二十一章 往者不可諫第九十三章 日本局面第十六章 朱祁鎮心中的《大明會典》第一百三十五章 以工代賑第五十四章 于謙的身體第三章 災年第三十五章 冷眼旁觀新世界第三十八章 楊溥請辭第五十九章 故人相逢大江上第二十四章 民以食爲天第一百二十六章 巡城二第九十二章 百官條例之內閣第一百一十五章 漕運爲正策,海運爲備策第三十六章 京營出京第十七章 王恕的猶豫第六章 此禍已種蕭牆間第一百七十八章 決戰於大同城下第一百九十五章 張輔的落幕第六十章 遼東局勢的漏洞第三十三章 另外一扇門第一百五十三章 經筵vs大本堂第一百六十一章 王直鎮守南京第九十一章 整頓衛所的分寸第二十四章 於公堤第一百零八章 麓川第一百三十四章 施禮生死第一百三十七章 龍城飛將第六十五章 楊士奇與于謙二第一百四十四章 襄王監軍第十七章 王恕的猶豫第十七章 王恕的猶豫第一百一十九章 殺人是爲罪第一百五十九章 周忱的斂財手段第一百一十二章 東勝衛之戰第九章 內閣增補第四十一章 石亨的追擊第六十八章 鐵路伏筆第五十一章 彈劾曹吉祥第一百三十九章 石彪的決然第五十章 英國公餘威第十三章 建州女真第一百三十六章 北京城的變化第一百三十二章 出巡第五十二章 負擔第一百四十八章 內閣人選的紛爭第八十五章 更改方略第一百一十七章 雨季的來臨第一百零七章 公主府夜宴第一百四十三章 削藩--大明的政治正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