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周正在周府與一羣人談過話,定下了基調,周正一系迅速的動了起來。
周正的人遍佈六部九寺,‘大明律’又涉及到方方面面,幾乎所有人的都得到指示,開始準備工作。
首先就是孫傳庭等人找到周延儒,準備將大明門的各衙門的駐所進行整修與調整,並且建議將內閣搬出宮,同時皇宮裡的其他屬於‘政府系統’的也通通要搬遷出來。
周延儒斷然拒絕,‘內閣’的名字由來,就是宮裡的‘內閣房’而來,搬出去,還能叫內閣嗎?
還有其他部門,如御酒坊,古今通集庫,六科廊,御藥房,還有十二監,寺等等,幾乎只剩下內廷沒動。
周延儒怎麼可能答應,不止在削內閣的地位,皇宮,皇帝的地位,待遇也在下降!
周延儒想要進宮見朱慈烺,這才發現,根本進不去!
而同時,大明門外來了諸多工匠,已經開始對大明門外進行測量,繪製新的圖紙。
李覺斯,李日宣,張四知等六部尚書,齊齊入內閣,都是一個頭兩個大。
他們不敢得罪周正,又不想失去權柄,問題就又推到了周延儒頭上。
李覺斯自身倒是乾淨,沒有什麼把柄,爲人相對清正,沒有顧忌那麼多,看着周延儒,憂心忡忡的道:“元輔,徵西伯的人現在完全是自行其是,別人的話都不聽。下官聽說了,他們那個總理衙門,要佔據最北,最大的地方,其餘的六部九寺等都是分南北拱衛之勢,意圖十分明顯啊。”
周延儒又想到了‘小內閣’這個詞,面色鐵青,道:“他們將內閣放在哪裡?”
衆人一怔,陳演有些謹慎的道:“好像,沒有看到內閣的位置。”
周延儒雙眼怒的一睜,站起來道:“徵西伯在哪裡?”
李覺斯道:“就在隔壁,徵西廊。聽說,盧象升圍困了潼關,準備一戰而定。潼關若是收復,那平定西北就指日可待,徵西伯最近一直盯着這件事,不斷的在調兵遣將,下官還聽說,遼東又有兩萬兵馬出關,正在趕赴西北。”
周延儒眉頭緊擰,神色越發難看。周正控制了兵權,調派根本不知會他。
“我去找他。”周延儒說着,就徑直出了內閣,轉向隔壁的徵西廊。
李覺斯,李日宣等人對視一眼,心裡都暗自搖頭。現在他們處於全面的下風,根本無力與周正爭鬥,周延儒這一去,未必能撈到什麼好處。
徵西廊裡來來往往,忙忙碌碌,見到周延儒罕見的踏入徵西廊,震驚之後連忙行禮。
周延儒擺手,徑直踏入軍情處。
軍情處是最忙的,彙集各種軍情,不斷的分析,做出推斷。
巨大的沙盤前,周正盯着潼關位置,道:“潼關易守難攻,建鬥採用圍而不攻,圍點打援的戰術確實沒有問題,但他的兵力有些少,不足以長期對峙。傳令其他各處,加大進攻力度,給闖賊施加壓力,配合盧總理的戰術,一定要在九月底前,解決潼關,奠定西北戰局!”
“是!”孟賀州應聲。
孟賀州說完,瞥了眼門外的周延儒,低聲道:“大人,元輔來了。”
周正自然第一時間就知道了,只是沒理而已,聽着就轉過頭,有些驚喜與意外的道:“元輔,您怎麼來了,快,到我的班房坐。”
周正說着,一掃臉上疲憊,笑呵呵的拉着周延儒進入他的班房。
周延儒面無表情,在椅子上坐下,不等上茶,就直接道:“你將內閣放在哪裡?”
周正一怔,道:“他們沒有跟元輔說清楚嗎?”
周延儒盯着周正,冷聲道:“不要來這一套,我要聽你的真話!你禁足皇上我沒有說什麼,但你自己要知道分寸!若是你亂來,我就是拉着所有人做你的刀下之鬼,看你怎麼跟天下人交代!”
周正看着周延儒氣急敗壞,知道是觸到周延儒的痛處了,微笑了一下,道:“元輔不用這麼緊張,我不會貶低內閣的。內閣到底是有名無分,事到如今,總該有個說法。我打算對祖製做出修正,內閣改爲大明政務總理衙門,首輔改稱總理,總理一人,副總理八人,六部九寺由總理衙門轄制,至於我的那個革新,也在總理衙門內,由總理授權,建立一個‘改革小組’,元輔你兼職做組長,孫傳庭做副組長,負責執行,一切還是由元輔做主,只是更加的名正言順……”
周延儒聽着周正的話,一直擰着眉頭,細細推敲,想要看破這些說法,琢磨其中的陷阱。
好半天,他也沒看出什麼,思索着,慢慢的道:“內閣確實有些名不正言不順,祖制確實需要一些調整,不過,這件事要我來做,孫傳庭必須向我彙報所有事情,不得藏匿,私自作爲,凡事要有我的允准!”
周正眼神笑意森森,道:“當然。”
說着,他向外面喊道:“孫大人,進來吧。”
孫傳庭早就在徵西廊,聽着就轉身進來,擡手道:“見過大人,見過元輔。”
周延儒立即就覺得掉坑裡了,依舊面無表情的道:“你都聽到了?”
孫傳庭轉向周延儒,道:“元輔是內閣首輔,一應事情,自然需要元輔首肯,這是責無旁貸,理所應當。”
周正神色不動,拿起茶杯喝茶。
周延儒瞥着兩人,道:“大明門外的諸多衙門,你到底是怎麼考慮的?”
孫傳庭不卑不亢,道:“回元輔的話,倒是也沒什麼。就是對已有的散亂不堪的權職進行梳理,對內閣,以及地方的巡撫,總督進行一些變改,確定地位,權職。這件事早就應該做了,元輔也應該清楚。其中涉及到的禮法,律法以及交錯的權力,還得元輔說話才行。”
內閣,一直是‘秘書處’般的存在,是緩慢發展而來。
朱元璋開了頭,宣宗,英宗,武宗時期還不見多顯赫,到了嘉靖時期,嘉靖皇帝懶政,這才無聲無息賦予內閣權力,而後的隆慶沉迷酒色,徐階,高拱相繼掌權,而隆慶皇帝突然駕崩,萬曆皇帝年幼無法親政,張居正作爲首輔,這才正式的掌握權力,權壓六部,奠定了首輔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