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三章 以考古的名義

1926年5月4日,江蘇都督孫傳方在上海龍華鎮設淞滬商埠督辦公署,並自任督辦。

以丁聞江爲總辦,管轄上海縣、吳淞市及寶山縣一部分地區的一切行政事務。

也就是說,由上海士紳籌備成立的淞滬特別市成爲擺設,上海的地方自治遭遇重大挫折。

事實上,在軍閥混戰時期,上海作爲中國的經濟中心,能獲取大筆的稅款,誰都想佔爲己有,想要自治並不容易。

孫傳方沒有把事情做絕,他邀請上海名流作爲顧問,有限度的參與到上海的建設之中。

他曾給林子軒發過委任聘書,月薪800元,這絕對算得上是高薪了。

魯訊在北洋政府教育部任職,月薪是300元,胡拾在北大教書,月薪是280元。

1932年,廣州市市長的月薪是560元,那位蔣總統的月薪是800元,其餘副委員長、各部次長以及各省主席,每月能拿到680塊大洋左右。

由此可見,孫傳方對林子軒非常重視。

但被林子軒婉拒了,他不差這點錢,沒必要爲此壞了自己的原則。

林子軒的原則是絕不出任任何政府的公職,商業和文壇等民間機構的職務沒有問題。

想要在這種複雜的政治環境下明哲保身,這無疑是最好的辦法了。

只要他堅持自己的立場,那些人拿他沒有辦法,你可以說是文人的清高,那我就清高了。

況且,孫傳方在上海待不長,北伐軍一到他的政治生涯就結束了,只能和吳佩浮一樣成爲中國政壇的匆匆過客。

5月9日,孫傳方以淞滬商埠督辦公署的名義邀請上海商界的名流前去議事。

林子軒也在被邀請之列,他拒絕過一次,這次就不好不去了。

反正只是開會而已,估計是走走過場,豎起耳朵聽聽就好了,會議的事情當不得真。

龍華鎮位於上海的西南方,是民國時期上海官署的所在地,因鎮上的龍華寺而得名。

每年農曆三月,龍華寺香汛、三月半廟會及三月桃花盛集於一時,是上海市民踏青賞春的好去處,每年都會吸引遊人紛至沓來。

會議的地點設在一處別院內,院內桃花朵朵,景色宜人。

院子裡擺滿了桌椅,還有茶點招待,衆人坐在其間,暢談上海的未來,不失爲一樁美談。

林子軒覺得孫傳方有點附庸風雅的意味,不過總比在會議室聊天有創意。

孫傳方四十歲出頭,正值壯年,看上去有一股英武之氣,講話給人志得意滿之感。

此時,他不會想到,一年之後,他會兵敗如山倒,就此消失在中國政壇,躲到天津租界內苟且偷生,數年後,被仇家刺殺而死。

主持會議的是總辦丁聞江,此人是位地質學家,是中國地質事業的奠基人。

他曾在劍橋大學學習,畢業於英國格拉斯哥大學,攻讀動物學及地質學。

1916年,他與章虹釗、翁聞灝一起組建農商部地質調查所,擔任所長。

這個地質調查所可不簡單,在整個中國的地質學界,地質調查所處於核心地位,培養了大批中國的地質人才。

丁聞江成了中國早期地質學界的領袖人物,和胡拾在新文學中的地位相當。

丁聞江和李司光之間有一段公案。

他在1919年向蔡元賠推薦李司光在北大任教。

1920年5月,剛過而立之年的李司光進入北大校園,做了地質系的教授。

李司光的家庭條件不好,丁聞江在農商部礦政司兼第四科科長職,就安排李司光到科裡工作,讓他在北大開學前能拿上幾個月的薪水。

隨後,丁聞江又爲他找到一份兼差,出任國立京師圖書館副館長,月薪250元。

這一時期,兩人有着深厚的友誼。

在丁聞江過世後,李司光還寫了緬懷丁聞江的文章,表達了對這位丁大哥的尊敬之情。

到了1951年,李司光開始批判丁聞江。

他把死了十幾年的丁聞江排除到中國地質奠基人的行列之外,還把丁聞江劃到爲帝國主義利益服務的“買辦學者集團”之中。

讓丁聞江這個名字在中國地質學界消失了幾十年之久。

丁聞江不僅是地質學家,他還是社會學家,曾經和胡拾一起創辦《努力週報》,發表政治評論,在“聯俄仇俄”的討論中屬於堅定的仇俄派。

如此,他出任淞滬商埠督辦公署總辦就不稀奇了,他有着自己的政治主張。

這次會議相當於聯歡會,重點是安撫上海商界,穩定人心。

會議結束,不少商人直接離開,還有人偷得浮生半日閒,留下來觀賞桃花。

丁聞江則找到林子軒,他看了林子軒在報紙上發表的蘇聯遊記,想借着這個機會問一問蘇聯的真實情況,探討********的出路。

他和胡拾是朋友,和林子軒不算陌生。

兩人坐在桃花叢中,喝着茶,隨意的閒聊着。

丁聞江覺得林子軒提出的那些經濟政策有爲蘇聯出謀劃策的嫌疑,不應該發表出來。

如果蘇聯真的照做的話,很可能變得更爲強大,有強鄰在側,不是中國的福音。

林子軒倒是不怎麼擔心,只要斯大林還是蘇聯的最高領導人,就會實行重工業計劃,想必不會因爲看到這些經濟理論就會改變蘇聯國內的政策。

作爲一名地質學家,丁聞江經常在全國各地進行地質勘察。

他跑過不少地方,見過中國各地百姓的生活,瞭解中國的國情和民生。

他對比了中國和蘇聯的現狀,頗爲擔憂,蘇聯畢竟是一個統一的國家,而中國還處在軍閥混戰的階段。

他幫孫傳方做事,就是希望孫傳方能統一中國,改變軍閥割據的局面,造福於民。

閒談中,丁聞江還說到了另一件事。

在他勘察地質的時候,時常會發現古生物的化石,所以說他也算是一位考古學家。

1918年,在丁聞江的協助下,北洋政府僱傭的瑞典地質學家安特生在北平周口店考察時發現了古生物化石。

從而拉開了周口店北京猿人遺址的挖掘序幕。

在這個過程中,丁聞江發現在全國各地都有販賣文物的現象。

不少西方人打着考古的名義來中國盜墓,對於挖掘出來的文物,他們要麼以“學術考察”的名義公然帶走,要麼是中外奸商勾結販運,還有大批經古董市場“合法”購買。

這種狀況相當普遍,讓人觸目驚心。

第七十五章 從《死水》到《荒原》第二百五十七章 人固有一死第二十九章 明月歌舞團第一百一十四章 官司纏身第三百零九章 人最寶貴的是生命第五十章 戰況升級第一百一十七章 新舊文學派系之間的交鋒第一百八十章 文學真正的作用第七十五章 從《死水》到《荒原》第八十九章 一個有益於中國電影事業的人第二百七十八章 偷偷改變世界的感覺第一次系統的講述《紅樓夢》第三百二十章 涇渭分明的陣營第二百五十七章 人固有一死第一百六十六章 新感覺派小說第二百三十章 兒童文學的發展方向第二百九十七章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第十四章 通俗小說週刊第一百八十一章 一個不一樣的林子軒第三百六十七章 一個人的舞臺第三百三十一章 不合時宜的思想第八十六章 如流星一般消失的作家第三百四十章 一場電影行業的戰爭第三百五十九章大家風範第一百三十一章 童星第一百三十三章 新月社第八十三章 羣雄爭霸第二百八十三章 尋找失落的世界第一百六十一章 文化傾銷戰略第三十章 理想主義者第一百六十五章 社會風俗大調查第一百八十三章 逼我出絕招第一百九十九章 那些書寫時代的女作家們第一次庭審第十六章 詩壇新風向第三百三十九章 名人的花邊新聞第二百二十四章 第三條路第二百七十五章 兩位女演員第一百零七章 新時代的女性第八十三章 羣雄爭霸第一百七十五章 迷惘的一代第五十六章 《亂世佳人》第一百二十五章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第三百零一章 覺醒之年第一百五十章 來者不善第二百六十二章 小孩子才分對錯,成年人只看利弊第二百零九章 採訪第一百七十六章 上海灘的一道風景第三百三十八章 那一抹刺眼的紅色第五十九章 一箇中國人在美國的遭遇第一百五十八章 民族工商業面臨的困境第三百五十二章還原一段真實的歷史第三百零五章 蒼茫大地,誰主沉浮?第二百五十六章 先生,一路走好!第二百三十八章 首先把故事講明白第三十八章 一花獨放不是春第二百五十七章 人固有一死第十一章 一場通俗小說之間的內鬥第二百六十三章 這一刻的上海第一百二十九章 婦女之友第二百八十七章 不能忘卻的紀念第二百零七章 女性的權益第一百八十九章 上頭條第一百一十九章 文名之爭第二百九十三章 再見,我的愛人第一百八十三章 逼我出絕招第二百九十六章 在寫與不寫之間第二百八十四章 諜影重重第一百八十九章 上頭條第三百五十七章最爲波瀾壯闊的一頁第三百六十章大買賣第三百五十九章大家風範第一百一十六章 天下英雄盡入吾彀矣第三十八章 一花獨放不是春第八十五章 開講啦!三江感言第九十一章 出風頭第六十九章 有聲電影的困境第三章 大預言家第一百八十六章 出版社的生意第二百五十七章 人固有一死第三十九章 詩霸是怎麼煉成的第二百三十六章 中國文壇的怪現狀第一百七十九章 關東大地震第一百四十三章 這個時代離開家庭的女青年第三百章 未來已經改變第三百五十二章還原一段真實的歷史第七十五章 從《死水》到《荒原》第九十五章 女性文學的啓蒙者第三百六十四章與半個世界爲敵第二百六十二章 小孩子才分對錯,成年人只看利弊第七十五章 從《死水》到《荒原》第一百一十三章 這一切都是爲了電影藝術第二百七十一章 給世界一個警告第三百零八章 “三一八”前後第七十九章 生活更像是一齣戲劇第二百四十三章 戰爭與和平第一百六十章 大規模寫作計劃第二百六十九章 微觀世界第八章 馮家有女初長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