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新小皇帝
在部隊的日子呆久了是會有點煩,人生新的路途是需要繼續起步。正當徐東準備作出抉擇時,一個消息傳來。
有一天,有人說聖天子與老佛爺一起走了。還沒等大家發表什麼言論,不久之後聽說一個三歲的小皇帝登基了。
他親爹攝政,但這個攝政王呢,對袁某人非常痛恨,故此有直接要砍掉袁某人腦袋的強烈慾望。
爲了躲災,這個時候北洋軍的頭子,就說因爲腿疾,暫時在家養病,較少前來視察部隊。
但他又不甘心束手就擒,故搞出各種事情來。
這就造成整個軍隊都陷入前所未有的緊張氣氛中,保護袁大人的味道越來越濃。
上級的軍官時不時的被約去談話,當然這個時候徐東是沒有談話資格的。
好在他散財童子的姿態,各種小道消息還是很多。比如袁大人被掛起來了,比如攝政王與袁大人起了激烈的衝突等等。
最有意思的是,關於新太后的傳聞,畢竟小皇帝才幾歲的孩童,凡事都是需要有個媽來管帶,這又是一個垂簾聽政的傳說?
其實對於小皇帝而言,未來的苦難纔是皇權褪去的後遺症,人啊,有福沒命,有命沒福,末代之君都是無力迴天的。
而主官談話,說明事態無疑是到了,要自己人表態站隊的時候。闕德仁就沒事跑到領導面前表示自己只終於袁大人,其他人都不好使。
像闕連長這樣的很多,似乎一個個都準備或者已經寫了效忠書。搞得徐東有點被動,因爲那麼多長官,都爲了前途在搏命。
自己一個尚在見習的排長,完全是個沒眼色的傢伙。
又想到自己的便宜義父是天子的人,那就更沒辦法做一路人了。看來效忠書寫了也白瞎,還是趁此機會謀個好出路。
是趁着這個變故的東風,作爲特殊羣體的後裔,幫助皇族掌握部隊?
這個看似太美妙的預期,卻不可行。皇族的事自己都搞不定,一個小小的尉官,這不是扯淡嗎?
想來還是去外國軍校多學習,學習吧。保定陸軍軍官學堂也開班了,不論是現在參加,還是以後參加,在中國軍隊史上,都是元老級的同志。
隨着朝中的鬥爭越發激烈,袁大頭在湖光總督張之洞等漢族大臣的力保,以及大清罪人之一的鐵帽子王爺的神輔助下,憑藉軍隊的幾聲炮響終於安全退休。
袁某人被迫開缺回籍,這其中的故事是非常精彩的,比如針對必死之局,軍隊就被動用的非常巧妙。段祺瑞作爲北洋三傑,幾發恰到好處的火炮聲,徹底打破了殺死袁某人的計劃。
而這個時候的攝政王,也已經徹底的掌握中樞。至於小站那軍頭在軍隊及其他人的幫助下,保住了小命,安然的回到河南,去做垂釣之人,已經不重要了。
但對於年僅二十幾歲的親爹攝政,過分年輕的超高級領導是缺乏根基和手段的,這對小皇帝來說並非是什麼好事。對帝國在當時的歷史環境來說,也是巨大的風險。
爲此在很多年以後,小皇帝還是噴出怨言,說其父無膽量,無擔當,未盡全力挽救大清。
這個怪責其實是不正確的,這時的大清早就風雨飄搖。和很歷史上完全不同的是,每個皇朝的末期雖說都有內憂外患。但這個朝代的外患是帶有更加先進技術、先進政治文明的入侵者。
他們不是以佔有統治爲唯一需求,多方的參與,需要有善於搞平衡的外交家,實幹家才能處理好各方的訴求。比如在中國表現最積極的日本、英國、俄國。
日本的計劃是進一步肢解中國,一個破碎的中國是其實現大陸政策的基本國策。
而英國的計劃是維持一個虛弱的中央政權,方便他進一步分割走西藏等,南部中國的利益。
這些內容是需要開眼看世界的人才可以明白。能讓一個有過以出國考察爲名,實際是辦理洋人教父被殺,代表大清去賠禮道歉事宜,有見識過德意志帝國風采,辦過外交的攝政王執政,也算是慈禧這個老傢伙對後代子孫的一番苦心。
同樣的一份苦心,出於今生的一點香火情緣,徐東決定請假去北京。他不是去面聖,而是去看看,佟府主人,看看那個追求愛情的姑娘,一個守着自己的愛情執着不嫁人的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