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 開學

在這個烽火連天的年代,岑丹初將軍以其非凡的膽識和遠見,很快籌辦好了夜校。這天上午,他下令全軍集合,舉行開學儀式,開展第一次教學。

自從丹初統領督標左協,全軍集合的頻率更多,秩序更更好,主要是爲了落實獎懲、訓練講評、戰前鼓動、思想動員……

爲了辦學校而集合,爲了教學而集合,這在督標左協卻是第一次。各隊都很新鮮,提前集合完畢。

按照丹初定下的規矩,各隊先比唱軍歌,看哪個隊唱得更整齊,聲音更響亮:

“雲從龍,風從虎,功名利祿塵與土。望神州,百姓苦,萬里良田盡荒蕪。看天下,盡韃虜,天道殘缺匹夫補……”

通常情況下,第三隊軍歌唱得最好,接下來依次是一隊、二隊、火槍隊、中軍。童子隊人數少,參加全軍集合的次數也不多,排序大致在火槍隊和中軍之間。

軍歌事小,卻代表著士氣,士氣則代表著戰鬥力。這個排序,大致也能反映出各隊的戰鬥力。

不過,也不盡然。譬如費雷拉的火槍隊,裡面有三十個番兵,平時作風不如三個騎兵隊嚴謹,但一旦走上訓練場、戰場,每個隊員就像換了個人一樣。

丹初登上將臺,中軍坐營官馮琳示意軍歌結束,隨即簡要講評:“剛纔的軍歌,一隊最好,二隊次之,火槍隊再次,中軍最末。”

他是個沉默寡言的陝北老卒,不擅長臨陣講話,每次講評都很簡短。

按照明軍的習慣,集合整隊、清點人數等事務都是中軍坐營官份內的事。

丹初有意讓各隊官輪流值班,好讓他們得到更爲全面的鍛鍊。考慮到費雷拉是個佛朗機人,丹初又改動了很多規範,這事暫且沒有落定。

馮琳小步跑向將臺,向丹初行拱手禮。

按明軍禮制,中軍坐營官見本營主將,需兩跪一揖。當然,明軍的跪揖和叩頭並非一回事。軍人身著盔甲攜帶武器,跪揖不便,常以屈一膝或半膝行軍禮,這種禮節後面演變爲清朝的請安、打千禮。有時候,明軍還會使用拱手禮作爲軍禮。

丹初年輕,仰慕泰州學派,對跪拜之禮深惡痛絕,在自己軍中實行拱手禮。這也得到了各隊官的支持,尤其爲費雷拉所激賞。

丹初回禮,聽到馮琳報告:“報告鎮臺,全營集合完畢,應到四百六十二人,實到四百二十一人,三十四人崗哨勤務,六名病號,一名醫護,請指示。”

請示報告制度也爲丹初所重視,報告詞經他親自審定,發給各隊隊官參照執行。

“坐下!”丹初下達命令,目光如炬,環視各隊將士。

“諾!”馮琳聽令,轉身跑到全營前面,下令:“坐下!”

各隊隊官在前,席地而坐。

丹初坐在將椅上,大聲說道:“各位同袍,今天上午集合,主要有兩件事。第一,舉行啓蒙夜校開班儀式。第二,由我給大家上第一堂課。”

將士多爲文盲,聽不懂官話,丹初也儘量說得通俗易懂:

“有人會問,將士是打仗的,不是上學的,軍中舉辦啓蒙夜校,有什麼意義?意義大著哩!想當年,太祖爺一介布衣,窮得當和尚、討飯吃,卻無時無刻不在學習,所能才能打敗羣雄,奪得天下。

“太祖爺想到年輕時求學不易,下令在全國大辦學校,鄉村有社學,軍隊衛所有衛學。咱們辦這個啓蒙夜校,就像衛所辦衛學一樣,可以給將士們一個讀書上進的機會。

“大家大多出身貧寒,自小沒有讀書的機會,我也一樣啊。我是標營孤兒,父母早死,沒人管沒人問。幸虧焦大帥可憐我們,請了塾師教我們讀書識字。

“我之所以能立下些許戰功,之所以能統領督標左協,往根兒上講,就在於焦大帥給了我讀書識字的機會。”

此話一出,將士們面露喜色。丹初在短短几個月內,從童子兵躍升爲副總兵,全營將士無不驚羨。他把這一切歸之於讀書識字,歸之於焦璉爲童子兵僱請了塾師。

可見古人說“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千鍾粟,書中自有顏如玉”,誠不欺也。只要刻苦攻讀,一切功名富貴華屋美人都可從書中獲得。

丹初接著說道:“讀書識字,好處多多!識了字,就可以更好地辨認旗號,可以看得懂軍令,就足以勝任隊官了。識字多了,就能讀書,就能深知國家大義,明白爲何而戰,爲誰而戰,官兵更加團結一致。

“日後啊,哪怕是退役了,也多了一條路。有文化的士兵,哪怕負傷退役,也好安排生計。譬如說,可以把他安排到州衙裡當個書吏,足以養活一家人了。

“哪怕是找老婆,有文化的士兵也更受歡迎。換你是個黃花大閨女,有兩家人同時過來提親,其他條件都一樣,一個有文化,一個沒文化。你是選有文化的,還是選沒文化的……”

這話再通俗不過了。俞厚基坐在臺下,也笑得咧開了嘴。鎮臺真是令人琢磨不透,平日裡手不釋卷,像個讀書人,在將士面前卻又如此平易近人、受人擁戴。此乃英雄乎?梟雄乎?

一段脫口而出的動員,早已把將士們的求學欲激發了起來。緊接著,中軍坐營官、各隊官依次上臺,領取筆墨紙硯。

儘管古泥關條件偏僻,丹初也是想盡辦法,確保每隊得到十套筆墨紙硯。

丹初繼續說道:“大家知道, 我在左協成立了一個童子隊,讓他們專門脫產學習。天下父母無不望子成龍,我也一樣,對童子們要求很嚴,期待很高。

“童子上課,我經常過去督查,遇到淘氣的、學習不認真的,輕則罰站,重則杖打。大家都是老兵了,我也不便懲罰你們。

“不過,我把話撂在前面,開辦啓蒙夜校是軍中大事。學習成績好的人,視同在戰場上立功,將在受獎、晉升等方面獲得優待。整體成績好的伍、哨、隊,視同戰鬥力好,將在評比、排序上獲得優勢……”

自古軍人評功評獎,戰時依據戰鬥,平時依據訓練,若說以學習成績論高下,大概稱得上是丹初的獨創。

這給將士們帶來極大的震撼,無疑也激發了他們學習上進的積極性。

儀式完畢,丹初親自爲將士們上第一堂課:

“諸位,我們都是督標左協的將士,這第一堂課,就學習認識‘督標左協’四個字……”

兩名親兵合力舉起一塊木板,上面用木炭寫著“督標左協”四個大字。

“第一個字,督字,上面一個叔,叔父的叔,下面一個目,眼睛的目。大家可以這樣理解,叔父盯著你看,隨時監督你、督促你學習上進。

“……

“第四個字,協字(繁體協),左面一個十,十字的十,右面三個力,上面一個力,下面兩個力。大家可以這樣理解,我們一伍十個人,需要同心協力,方能打敗韃子……”

繁體字太難學,也太難教了!以後若有機會,還得普及簡體字!

第242章 醞釀大計第229章 廣西最大軍頭第五十三章 姐姐第271章 鶯鶯燕燕第138章 鄉飲酒禮第134章 籌議大學第230章 棄攻梧州第205章 蛇吞象第四十五章 官印第402章 戰局關鍵吳三桂376.第376章 欣然歸附第210章 生離死別第156章 勢如破竹第344章 普及公學第220章 義釋劉芳亮第229章 廣西最大軍頭第五十二章 迎駕第227章 為國除奸第三章 行軍第306章 南越王第320章 鐵索攔江第240章 大明最大的敵人是自己第142章 半老徐娘第347章 除惡務盡第296章 知恥而後勇第七十五章 火槍揚威第一十四章 大變在即第一十八章 拆臺第395章 民心所向,則無所不可第239章 收服詞臣第七十七章 火炮第143章 步兵第二標第六十五章 還陛桂林第三十九章 番兵第五十四章 廣西協守副總兵第三十九章 番兵第四十一章 東徵第123章 射禮第139章 鼓勵工商第98章 騎砍與追殺第259章 北上三江口第155章 戰象襲來第106章 內鬥失機第102章 反攻第323章 各懷鬼胎第182章 報捷第336章 經略粵東第一十七章 思考第178章 結硬寨 打呆仗353.第353章 珠瑪喇堅守贛州第415章 旗兵來援第221章 折箭為誓第216章 忠貞營西進第195章 清軍急襲第二十章 募兵第125章 五屯所第225章 房緯小事,關系大業第189章 擊退清軍第188章 清軍突破拒馬牆第207章 滇桂兵爭第389章 奇襲跳馬澗第418章 再克武昌第302章 線國安歸降第104章 禍起蕭牆第七十章 返回永安第七十章 返回永安第四十八章 稅賦之謎第七十三章 訓話第326章 尚可喜窮途末路第270章 清軍攻入廣西第123章 射禮第333章 浙閩大變第136章 遙遙領先 擴產增效第215章 不世之才 超世之傑第九十二章 返回桂林第340章 縱橫捭闔第223章 解放賤民 發放軍餉第八十六章 危局第四十九章 錢糧之數第166章 辦公司第229章 廣西最大軍頭第314章 首戰製勝第120章 情報局第253章 杜永和遣使求援第222章 水戰芻議第288章 田源增竈第276章 徵虜大將軍第249章 奇襲第三十一章 奇襲慄木嶺第一十五章 擴軍第214章 昭平大治356.第356章 義師響應第153章 棄城不打第399章 清軍崩潰第170章 大局崩壞第397章 湘西土司第264章 驅逐馬吉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