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 面聖

九月二十日,太監來軍中傳諭,說永曆帝召見岑丹初,馬太后召見朱淑鷺。丹初軍中沒有轎班,太后考慮得周全,還派來一頂小轎。

想來是爲了覃鳴珂帶兵鳴冤的事。覃鳴珂帶著五百土司兵,已來到古泥關,駐軍關南十里外。他兩次到行在鳴冤,永曆帝都拒不接見,派禮部給事中虛與委蛇。

見到永曆帝,丹初從容行軍禮。

永曆帝賜坐,問道:“岑丹初,你平時一直盔甲在身嗎?”

“回陛下,時局紛亂,古泥關魚龍混雜。臣不敢掉以輕心,只得每時每刻保持戒備。將士披甲,隨時可以出營接敵戰鬥。”

這話並不屬實。岑丹初規定,軍中實施值班制度,三個主戰隊輪流值班,每五天輪換一次。值班戰隊保持披甲,其餘兩個戰隊可以脫甲。

永曆帝很欣慰,說道:“卿年少有爲,勤勉機警,真社稷才也。”

丹初只是微微一笑,說道:“臣不過爲國盡忠而已。”

天顏咫尺,永曆帝高踞主座。雖然他沒落久矣,丹初還是感受到一種壓迫感。這是一種與生俱來的獨特氣質,混雜著威嚴、華貴、莊重、從容。

這大概就是生於帝王家的優勢吧,自帶光環,爲萬千軍民所景仰。

不過,考慮到永曆帝曾經的種種劣跡,丹初暗自生起許多輕視。人啊,往往被表象所欺騙。今後,無論身處何時何地,都要保持清醒的頭腦,看清事物的本質。

皇帝召見小臣,時間往往不長。永曆帝有要事相托,卻並不急著說,而是拐彎抹角地說道:“瞿先生說,你父親曾是焦璉的親兵,歿於崇禎十六年道州之役?”

“回陛下,是的。”

“可曾有過褒獎?”

“不曾,只得了三十兩撫卹銀。”

“只有三十兩撫卹銀,其他什麼也沒有?”永曆帝不敢相信,再次追問道。

“是的。”

永曆帝不禁汗顏,那次道州之戰真是兇險。大西軍都攻進城了,他自己嚇得走不了路。幸得焦璉冒死入城,背著他縋城而下,總算撿回一條小命,方有今日九五之尊。

撫今追昔,永曆帝不勝唏噓,說道:“將士死後沒有撫卹,咎在朝廷。朕今日就下詔,追贈你父親爲守備,定品階爲正五品。”

“謝主隆恩。”

大堂內一陣沉默,丹初也不便說話。永曆帝打破沉寂,說道:“前日,從武岡退回一批敗兵,帶來一批甲仗儀鑾,中間有副金甲。你勇猛善戰,護駕有功,朕就把那副金甲賜給你吧。”

說罷,兩個綿衣衛緹騎擡著一副亮澄澄、明晃晃的金甲,走進大堂。

金甲自然不是純金做的,大多爲鎏金,或者在布面甲上綴上金銅泡釘。能穿著金甲的,身份自當非同尋常,通常由皇帝御賜。

丹初再次拜謝:“謝主隆恩,臣當肝腦塗地,報答君恩。”

永曆帝很高興,終於說道:“覃鳴珂帶兵駐紮古泥關南,名爲鳴冤,實爲示威。羣臣多認爲他跋扈不法,你怎麼看?”

果真爲了此事,丹初胸有成竹,反問道:“陛下,臣聽說土司繼承,需要朝廷批准。覃遇春已死,覃鳴珂爲長子,當繼承土司職位,不知他是否已經上書請示朝廷?”

土司雖爲世襲,但繼承人要得到朝廷的敕書,在程序上方爲合法。朝廷一般不會干涉土司的內政,通常都會承認新的繼承人,以敕書的形式宣示朝廷對土司封地的主權。各部土司之間遇到爭鬥,也往往會奏請朝廷裁決。通過這種形式,朝廷對各地土司維持著脆弱的統治。

永曆帝不假思索,答道:“覃鳴珂上過奏疏了,請襲爲土司。兵部、吏部認爲,覃鳴珂統兵犯駕,其心可誅。嚴先生建議先令覃鳴珂退兵,待他退兵之後,再下達敕書。”

“陛下,”丹初沉聲說道:“覃鳴珂駐軍十里之外,又上疏請封土司,說明他心裡還有朝廷。如今多事之秋,人心惶惶,不宜興兵誅戮。

“臣以爲,與其兵戈相向,不如派遣使者,好言撫慰。同時,列兵城南,彰顯軍威,軟硬兼施,讓他知難而退。最後,再許他以土司之職,讓他退回封地。”

看丹初一副胸有成竹的樣子,永曆帝心中狐疑,問道:“覃鳴珂此行,不是爲了求官,而是爲了鳴冤。卿所言甚佳,但並未言及鳴冤之事。覃鳴珂未能如願,會輕易退兵嗎?”

丹初心中已有成算,肯定地說道:“請官、鳴冤是兩回事,陛下當分而治之。何督師有便宜處置之權,有權誅殺部將。覃鳴珂鳴冤,焉知覃遇春沒有犯下大罪?

“此中原委,朝廷並不清楚,也不便做出裁決。只能派欽差深入調查,或把當事人召到朝廷,方能水落石出。覃遇春帶兵鳴冤,如同興師問罪,大逆不道。

“若任由其胡作非爲,朝廷威信何在?陛下派禮部官員前往宣慰,恰是秀才遇上兵,有理說不清。臣不自量力, 自請爲天使官,當面向覃鳴珂曉以利害,勸他退兵返回封地。若事不成,臣願軍法從事。”

永曆帝大喜,說道:“卿勇於任事,卿不負朕,朕亦不負卿!”

辭別永曆帝,丹初在太監的引領下,前往晉見馬太后。內廷不宜交通外臣,馬太后以召見養女、女婿爲名義,避人閒話。

這位馬太后頗爲賢能。隆武帝遇難後,羣臣擁戴朱由榔繼承大統。馬太后就明確反對,認爲朱由榔膽小怕事,非中興之主。

這兩年,朝廷顛沛流離。馬太后忍辱負重,竭盡所能調和後宮。在奉天時,她還屈尊結交劉承胤的母親,爲永曆帝逃脫奉天創造條件。

岑丹初行禮,馬太后讓朱淑鷺扶起丹初,賜以坐位,笑著說道:

“丹初,你與鷺兒喜結連理,我們從此就是一家人了。大明衰危,正需要你這樣的能臣勇將。你好好辦差,我會交待皇帝,讓他好生待你。”

“諾。”丹初不卑不亢,沉穩得不像個十八歲的少年,說道:“太后恩典,臣感激不盡。剛纔,臣已向皇上請命,明日前往遊說覃鳴珂退兵,以報皇上、太后知遇之恩。”

馬太后很高興,看著岑丹初和朱淑鷺,越看越滿意,說道:

“嗯,你赤膽忠心,我是知道的。這次來古泥關護駕,還耽誤了你和瞿家的喜事。今後,你和鷺兒也要好好過日子。你倆都是孤兒,無父無母,以後若有委屈,找人傳話給我,我能幫襯一點,就幫襯一點……”

朱淑鷺臉上一紅,和丹初對視一眼,說道:“太后,我沒有委屈的。”

第七十九章 寓教於樂第230章 棄攻梧州第195章 清軍急襲第142章 半老徐娘第144章 授旗第259章 北上三江口第120章 情報局第158章 大將之風第186章 韃虜大至第199章 逼退清軍第260章 陸戰大捷第322章 奇襲羚羊峽第五十八章 納妾第四十章 陰結少年,挾洋自重374.第374章 屯齊夜遁第四十七章 丹初理政第244章 護駕大將軍馬寶第155章 戰象襲來第337章 再次擴軍第104章 禍起蕭牆第六十七章 獨立成鎮第二章 參軍371.第371章 衡州會戰第239章 收服詞臣第243章 援剿大將軍373.第373章 狙殺佟圖賴第277章 孔有德入據靖江王府第四十七章 丹初理政第151章 雄關獨峙鎮南天第235章 啟發民智第八十二章 輕鬆破敵363.第363章 進取吉安第349章 李定國三蹶名王第262章 水師第二協第120章 情報局第101章 結爲兄弟第307章 經略遇刺第350章 會師金陵第282章 親兵渡河第194章 進駐蓑衣渡第227章 為國除奸第167章 聯姻土司第二十二章 內訌第160章 不戰而屈人之兵第223章 解放賤民 發放軍餉第三十四章 聽風亭論道第349章 李定國三蹶名王365.第365章 牽一髮而動全身第三十二章 慶功第104章 禍起蕭牆第178章 結硬寨 打呆仗第232章 擴軍第四十五章 官印第254章 海寇投誠第305章 爭取封王第165章 戰略轉移第188章 清軍突破拒馬牆第五十五章 黨爭第330章 順治要跑路378.第378章 釐定官制第109章 英雄救美第四十二章 智取陽朔第108章 治軍之道353.第353章 珠瑪喇堅守贛州第二十八章 破敵第276章 徵虜大將軍第213章 興學之議第三十四章 聽風亭論道第286章 此王氣也第126章 夜襲第315章 清軍來援第187章 氣定神閑379.第379章 郭都賢蒞臨集思堂第一十章 點名第六十八章 訪賢第131章 土司來儀第六十二章 面聖第347章 除惡務盡第八十二章 輕鬆破敵第188章 清軍突破拒馬牆第八章 破陣第200章 襲擾清軍第206章 孫可望請封秦王第241章 次輔親迎第205章 蛇吞象第119章 不容樂觀第167章 聯姻土司第300章 孔四貞第二十七章 前進第195章 清軍急襲第333章 浙閩大變第303章 整編第三十七章 童子兵第三十三章 軍歌第225章 房緯小事,關系大業第227章 為國除奸第257章 水戰大捷第六十六章 完婚第277章 孔有德入據靖江王府第245章 借頭立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