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六章 衝陣

大兵團作戰,安可如此草率?主將帶頭衝鋒,萬一陷於敵陣,諸鎮羣龍無首,豈不不戰而亂?

丹初透過望遠鏡,確認衝鋒的武將正是焦璉,不禁心急如焚。轉念一想,焦璉此舉雖然孟浪,或許另有深意。

兩軍交戰,經常先派出騎兵試探。焦璉帶騎兵出擊,既可試探清軍虛實,也可以鼓舞明軍士氣。

或許,他已看出敵強我弱,如果循規蹈矩地接戰,明軍贏面並不大。要想破敵,唯有兵行險著,與敵軍攪和在一起,讓敵軍的火器、弓箭優勢發揮不出來。

遙望中軍,何騰蛟似已慌亂,並未下達新的軍令。全軍停頓不前,似在等待清軍進攻。看樣子,焦璉此舉並未徵得他的同意,何騰蛟六神無主,不知如何應變。

臨戰之時,上萬人的人馬列陣迎敵,必須謹遵號令。若有違令,必斬之以嚴號令。若沒有收到中軍的號令,士卒就連前進一步都不行。

戰場之上,戰機轉瞬即逝,不容主帥猶豫。丹初打內心裡瞧不起何騰蛟,就在電光火石之間,他擅自作主,毅然下達軍令:“標營騎兵隊、親兵隊隨我前出,增援主將,其餘各營隊繼續隨前軍行動”。

永安鎮這邊,陣形出現鬆動。步一營、二營中間出現一道十步寬的空隙。丹初親率騎兵隊、親兵隊、教導隊,穿過空隙,殺向清軍左翼。

丹初這邊一動,白貴、趙興、馬起蛟、白玉、馮之驥諸將彷彿得到了軍令,都不約而同地脫離戰陣,率領各自標兵,前往增援焦璉。

焦璉軍孤,已被清兵包圍,矢下如雨。他只帶了不到不到兩百人馬,所幸皆爲重甲騎兵,尚能支撐得住。

丹初所率騎兵隊、親兵隊、教導隊有三百餘人,重甲騎兵不到百人,其餘皆爲輕甲。在明末這個冷熱兵器混合的時代,重甲在戰場上有著良好的防護效果,爲衝鋒陷陣所必須。

丹初有三副甲,一副御賜金甲,一副鎖子甲,一副明甲。這次對戰清軍,他和往常一樣,內穿鎖子甲,外套明甲。

明軍的盔甲種類較多,大致可分爲明甲、青甲和棉甲三大類。明甲的防護效果優於青甲,青甲又優於棉甲。

明甲質量最優,製作過程繁複,鐵片在外,塗有生漆,以棉布做襯裡,重量常常達到四十五斤以上。據《武備要略》,每副明甲需用上好閩鐵百餘斤,北地煤炭約四五擔,南方木炭約十數擔,鐵愈多,煉得愈熟,愈好用。

青甲又稱暗甲,外爲棉布,內綴鐵葉,屬於重型布面甲。據《大明會典》,青甲重24至25斤,配明盔。

棉甲則由棉花壓成,輕便、保暖,防護效果較差。在北方,棉甲還有良好的保暖效果,受到官兵的歡迎。

明朝邊軍裝備較好,明盔明甲比例較高,即便是最普通的步兵,也常常著有棉甲。

根據崇禎五年兵部報告,同樣在河北,石門路參將管下,有1229名官兵,配備800副鐵盔鐵甲;桃林口守備管下,有1528名官兵,卻只有50個鐵盔、100副鐵甲。

原因無他,“石門路”地在今河北省撫寧縣石門寨鎮,處於薊鎮長城防線前沿。桃林口同樣位於薊鎮長城防線,扼守青龍河,但位置靠後,處於內線,不如石門路險要。

至於內地,盔甲裝備率參差不齊,南方明軍裝備更差。加之氣候潮溼多雨,鐵甲易生鏽,棉甲易吸水,南方明軍很多連棉甲都沒有,間或使用藤甲。

永安鎮成軍不久,將士披甲率較低,很多步營士卒連棉甲、藤甲都沒有。

清承明制,盔甲武器多承襲自明軍。清軍佔領區越來越大,繼續徵收遼餉,財政相對寬裕,軍備較爲精良。

穿越至今,丹初也收集到了更多的護具,臂甲自不必說,就連面甲、喉甲、腋甲都有。此次對陣清軍主力,自然全都用上。

岑丹初在諸將之先,率先逼近清軍戰陣,相距僅剩三十步。矢如雨下,有幾支箭矢打在盔甲上叮噹作響,所幸並非破甲重箭。

破甲箭在近距離內可穿透明盔明甲。管他呢,死生由命,富貴在天,戰場上也顧不了那麼多了。

丹初在馬上挽大梢弓,搭破甲重箭,連發數矢,接連射倒四五名清軍騎兵。標兵紛紛跟進,先用弓箭禦敵,接著很快與敵短兵相接。

接敵之後,不宜再用弓箭。丹初收起弓矢,揮槊殺敵,勇不可當。將官如此,標兵亦人人奮勇,爭相接敵。

兩軍騎兵在左翼混戰,隊形已經混亂。清軍人多勢衆,隊形密集,已把焦璉圍在中央。丹初率隊在清軍包圍圈上撕開一道口子,前去與焦璉會合。

看見焦璉了,他滿臉是血,同樣使一支馬槊,上下揮舞,所向莫當。

丹初十分興奮,大喊:“爵帥,丹初來也!請速速撤回,吾爲爵帥殿後!”

焦璉看到援軍到來,哈哈大笑,說道:“吾知爾等必來,故搶先衝陣,激爾跟陣。吾身陷敵陣,非孟浪耳,亦爲破陣耳!”

還有這種說法?難道,爵帥這是置之死地而後生?丹初無暇多想,抽空瞥向右側。

右側爲敵陣正面, 較寬闊,約有一二里長,多爲綠營步兵。受左翼影響,正面步兵隊形已經散亂、扭曲,出現數處漏洞。

兩軍步兵即將接戰,清軍戰陣卻出現了漏洞。這對備戰已久的清軍來說,將是致命的:明軍可以集中精銳,衝擊清軍戰陣的漏洞,在清軍正面防線上撕開一道口子。

清軍試圖停下整理隊形,明軍卻越來越近,開始用上了火繩槍、弓箭、三眼銃等各種武器。

絕!

丹初受到很大的啓發,眼前這支清軍看似精銳,其實並不可怕。

清軍遠道而來,孤軍深入,利在速戰。孔有德卻把精銳佈置在後,驅使綠營在前賣命,露怯在先。

孔有德出生於遼東鐵嶺,礦工出身,屬於賤籍,自幼長於弓馬,不識字,不務正業。後金佔領遼陽、瀋陽後,孔有德前往皮島投軍。

他“驍勇善鬥,臨陣先登,爲諸將冠”,受到毛文龍的賞識,被毛文龍收爲養孫,賜名永詩。只不過,孔有德雖然驍勇,卻並非將帥之才,難堪方面之任。

隆武二年,清廷授孔有德爲平南大將軍。從此之後,孔有德開始單獨帶兵,活躍於湖廣戰場。

清初,向以親王貝勒統帥諸軍,擔當方面之任,稱大將軍。孔有德擔任平南大將軍兩年,戰功一般,受到不少滿人的輕視。

臨戰之時,小心即爲膽怯,膽怯則士氣不高,士氣不高則必敗無疑。就算清軍再強,跟著這樣一個主帥,能有何作爲?

丹初頓時精神大振,揮槊殺敵,衝焦璉喝道:“爵帥,丹初助您破陣!”

第347章 除惡務盡第100章 騎牛蠻子胡一青374.第374章 屯齊夜遁第297章 破城第98章 騎砍與追殺第五十五章 黨爭363.第363章 進取吉安第147章 兵行險著第222章 水戰芻議第七十九章 寓教於樂第137章 九節十成炮 再議火器第153章 棄城不打第350章 會師金陵第314章 首戰製勝第176章 薑瓖反正第255章 不請自來吳六奇第109章 英雄救美第120章 情報局第296章 知恥而後勇第九章 管隊第三十九章 番兵第184章 反攻全州第290章 兵臨嚴關第249章 奇襲第242章 醞釀大計第240章 大明最大的敵人是自己第132章 徵蠻將軍印第229章 廣西最大軍頭第八章 破陣第三十八章 教頭第198章 援軍到了第145章 陳邦傅借兵第294章 王永祚勸降第110章 時局關鍵忠誠府第149章 擒賊擒王第240章 大明最大的敵人是自己第106章 內鬥失機第293章 圍城第七十三章 訓話第160章 不戰而屈人之兵第341章 江南顧氏第164章 赤軍閱軍禮第189章 擊退清軍第114章 源頭活水第163章 籌建水師第203章 撤退第207章 滇桂兵爭第260章 陸戰大捷第315章 清軍來援第五十七章 天下事猶可為第229章 廣西最大軍頭第333章 浙閩大變382.第382章 先湖廣後江西第197章 出營野戰第242章 醞釀大計第298章 首蹶名王第229章 廣西最大軍頭第336章 經略粵東第296章 知恥而後勇第302章 線國安歸降第四章 敵襲第六十五章 還陛桂林第188章 清軍突破拒馬牆第263章 謀殺陳邦傅355.第355章 持重封鎖第六十章 土司第八十八章 永歷帝出逃第六十九章 著佃納糧第341章 江南顧氏第184章 反攻全州第四章 敵襲第307章 經略遇刺第309章 大舉進犯第317章 反敗為勝第178章 結硬寨 打呆仗第290章 兵臨嚴關360.第360章 三迭三勝第189章 擊退清軍第255章 不請自來吳六奇第154章 飛奪黃花驛375.第375章 會盟衡州第323章 各懷鬼胎第三十章 摩擦第150章 釋放俘虜第101章 結爲兄弟378.第378章 釐定官制第133章 德之所在,天下歸之第131章 土司來儀第六十四章 永歷帝移陛水殿第258章 中興銀行第246章 定計援粵第七十九章 寓教於樂第106章 內鬥失機第三十二章 慶功第123章 射禮第335章 辦理團練第124章 英雄結義第309章 大舉進犯362.第362章 逼死陳泰第333章 浙閩大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