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中古時代西歐之文化

中古時代西歐地區的歷史也沒有什麼可以稱道的地方,所留古蹟皆是亂世之城堡,神權之教堂。

在13世紀的時候,西歐地區的書籍還是以拉丁文爲主,蓋因爲西歐地區只有語言沒有文字。

在13世紀後的幾個世紀裡,拉丁文成爲基督教神學的必用文字。

一個沒有自己文字,只有方言的地區談什麼文明。

歐洲近世各國語言的興起,纔是文明的開始,文明蓋因爲有文字有傳承。

歐洲近世語言的由來,可以分爲兩大系:日耳曼系和羅馬系。

近世德文、英文、荷蘭文、瑞典文、挪威文、丹麥文及冰島文,都出自日耳曼民族方言。

近世法文、意大利文、西班牙文、葡萄牙文,都來自拉丁語。

然而有一個有趣的現象就是拉丁文和拉丁語分離的現象,主要是當時各氏族部落文盲太多。

查理曼時代語言與文字已經不同,查理曼命令講道者需用各地之方言,因爲當時已無人能夠認識拉丁文。

日耳曼文字的起源,在相當一段時間是以口口相傳的故事或者說唱保留下來的,直到十二世紀末才由語言變爲文字。

但這種文字是拉丁文,還是早期德文需要考證。

而至於英文,在亨利三世時期的英文現在都難以看明白,真不知道幾千年前的楔形文字是怎麼看明白的。

在十二三世紀時期,法語爲酋長大酋長的語言,但是文字還是拉丁文爲主。

當時法蘭西部落與西班牙半島接壤,也是法國南部也是最先受到阿拉伯化西班牙的影響,纔開始出現第一批詩人。

即便是如此,那個時代的詩人也是粗陋不堪。

法國語言分爲南北兩種,一種是北部法國語,一種是南部普羅旺斯語。

像詩歌羅蘭歌,只是浮誇查理曼的戰鬥,而不是歷史事實。

英國直到十二世紀後半期,纔出現了一些不顧歷史事實的詩人,以所謂冒險精神和騎士的忠誠、殘忍及輕生爲主要描寫內容。

到十三世紀的時候,現在德國地區纔開始出現詩人,歌詠愛情的詩人。

中古時代歐洲地區也無科學可言,所謂的星占學和煉丹術,也都是經過中間商阿拉伯人從中華輸入而產生。

所謂的亞里士多德認爲萬物是由土、氣、水、火四種物質構成,這就是亞里士多德,還不如五行學說。

這更多是19世紀或者所謂的文藝復興或啓蒙運動的時候,當時的人僞造出這麼一個人。

以與遙遠的中華所對照的結果,也不敢全部抄襲,蓋因爲無論何種結果都難以有說服力,所以退而求其次。

只知其人,卻不知這個人到底提出過什麼學說,不允許質疑,這不是中古時期宗教的行爲嗎?

西方認爲煉丹術是傳自阿拉伯人,而阿拉伯人是傳自希臘,在歐洲地區形成了一個文化閉環。

但這個文化閉環的終點希臘,到現在爲止都是一個殘留母系與父系氏族習俗存在的地區,能夠承接這一系列的文化閉環的終點嗎?

關鍵的一點是阿拉伯作爲一箇中間商,其許多文化都是傳承自中華。

而作爲基督教的信仰,猶太人本就是從阿拉伯地區阿拉比亞人處學到的,也就是說阿拉伯人是產生兩大宗教的根源。

只不過猶太人太過於卑賤,流竄到歐洲地區,歐洲地區將猶太教本土化了。

造紙術、夥藥、指南針、印刷術,無不是改變世界文明走向的科學技術,使中東、歐洲逐漸開化的一個必備的條件,尤其以造紙術爲最。

中古時期歐洲地區的建築,以酋長主教的城堡及教會的教堂爲最,但也僅僅是亂世的建築。

其中現在看來比較好看的玻璃,那也是阿拉伯地區敘利亞的產品。

中古時期只有神學院,而沒有大學,所有神學院都是爲了培養教士。

而神學院的教士又受到阿拉伯教教士的影響,蓋因爲阿拉伯地區比歐洲地區發達,阿拉伯教士更加的富有。

所以西班牙能夠後來成爲歐洲最先崛起者,是與阿拉伯人對西班牙當地土著的開化分不開的。

歐洲各地區部落的神學院開始於十三世紀,至十五世紀,各地都建設了神學院。

中古時期的人都相信四行學說爲唯一的哲學,而亞里士多德是唯一的哲學家。

那要是亞里士多德都是唯一的哲學家,那中華地區不是一堆哲學家,什麼陰陽五行、什麼易經等等。

十三世紀的時候,有羅澤爾·培根批評亞里士多德只是知識之樹,還沒有結果,但是這種也不是知識。

從五世紀到十三世紀的時期,歐洲地區基本消化匈奴入侵帶來的結果,就是內部自我重組。

而五世紀以前,這個地區與非洲美洲沒有什麼兩個樣子。

羅馬的建築再牛,有金字塔牛嗎?有瑪雅祭壇牛嗎?

只能夠說,歐洲地區因爲與亞洲相連,所以中華地區的變動餘波對歐洲地區產生的震動,致使歐洲地區沒有淪落到非洲和美洲的境地。

這種餘波以秦朝和漢朝對匈奴的打擊,導致匈奴向西逃亡,然後發現還有比匈奴還落後的地區。

這種轉變導致的結果就是對歐洲八百年的震盪,隨着阿拉伯人對歐洲的入侵,帶去了中華地區更加先進的思想科技文化產品。

這才促使歐洲地區出現所謂的文藝復興,以及之後的啓蒙運動。

第三十五章 三十年宗教戰爭第十章 法蘭克部落之分裂第五十八章 英國政治及社會改革第六十三章 瓜分非洲第五十五章 德國成立及奧地利與匈牙利聯合第二章 人類歷史演變之規律第四十章 英格蘭和法蘭西在印度及北美洲競爭第九章 法蘭克之查理曼大酋長及其部落第七章 羅馬教主得勢與日耳曼種人入教第二十二章 百年械鬥(二)第二章 人類歷史演變之規律第六十四章 二十世紀初期之歐洲第二十三章 羅馬教主與宗教大會(一)第三十六章 西歐歷史分期與真實的分期第六十章 十九世紀之英國殖民地第三章 中古時代之匈人入侵以前之歐洲(一)第五十章 維也納會議後歐洲之反動及革命第二十六章 十六世紀初之西歐第三十一章 瑞士及大不列顛部落宗教改革第四十六章 法蘭西大革命之短暫妥協後的對抗第十四章 中古時期之德國及意大利第十九章 中古時代之奴隸與平民第二十八章 馬丁·路德與宗教改革(一)第二十一章 百年械鬥(一)第三十五章 三十年宗教戰爭第十三章 中古時代之大不列顛部落第十三章 中古時代之大不列顛部落第十章 法蘭克部落之分裂第五十一章 19世紀之技術改良及實業初現第二十四章 羅馬教主與宗教大會(二)第二十八章 馬丁·路德與宗教改革(一)第十七章 中古時代之教會第十六章 霍亨斯陶芬族諸酋長與羅馬教主第十九章 中古時代之奴隸與平民第九章 法蘭克之查理曼大酋長及其部落第二十八章 馬丁·路德與宗教改革(一)第二十二章 百年械鬥(二)第二十六章 十六世紀初之西歐第二十二章 百年械鬥(二)第六十三章 瓜分非洲第七章 羅馬教主得勢與日耳曼種人入教第六十二章 土耳其第四十一章 十八世紀歐洲之舊制度第十七章 中古時代之教會第五十六章 日耳曼部落成爲國家第六十一章 十九世紀之俄羅斯第十二章 中古時代之法蘭西部落第六十章 十九世紀之英國殖民地第五十一章 19世紀之技術改良及實業初現第六十四章 二十世紀初期之歐洲第五十五章 德國成立及奧地利與匈牙利聯合第四十三章 法蘭西大革命前之各部落情況第五十一章 19世紀之技術改良及實業初現第七章 羅馬教主得勢與日耳曼種人入教第四十八章 歐洲與拿破崙時代第49章 維也納會議與歐洲之再造第三十五章 三十年宗教戰爭第六十四章 二十世紀初期之歐洲第六章 日耳曼人入侵與羅馬瓦解第三十五章 三十年宗教戰爭第五章 中古時代之匈人入侵以前之歐洲(三)第三十六章 西歐歷史分期與真實的分期第二十一章 百年械鬥(一)第五十二章 1848年之法國革命第六十章 十九世紀之英國殖民地第七章 羅馬教主得勢與日耳曼種人入教第二十七章 宗教改革以前之日耳曼部落第十二章 中古時代之法蘭西部落第八章 法蘭克部落第六十一章 十九世紀之俄羅斯第三十一章 瑞士及大不列顛部落宗教改革第四十二章 十八世紀之歐洲新思想第五十五章 德國成立及奧地利與匈牙利聯合第六十章 十九世紀之英國殖民地前言第25章 意大利半島開化及文明初現第四十六章 法蘭西大革命之短暫妥協後的對抗第49章 維也納會議與歐洲之再造第二十一章 百年械鬥(一)第二十二章 百年械鬥(二)第五十五章 德國成立及奧地利與匈牙利聯合第三十五章 三十年宗教戰爭第十一章 封建制度之淵源第二十六章 十六世紀初之西歐第四章 中古時代之匈人入侵以前之歐洲(二)第十八章 異端及托鉢僧第六十三章 瓜分非洲第十章 法蘭克部落之分裂第六十四章 二十世紀初期之歐洲第六章 日耳曼人入侵與羅馬瓦解第二十二章 百年械鬥(二)第十二章 中古時代之法蘭西部落第八章 法蘭克部落第八章 法蘭克部落第五十六章 日耳曼部落成爲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