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趙大友拉着父親跑出油坊之後,還沒等趙大友說話,父親趙大錘迫不及待地追問是怎麼回事。其實,在他心裡猜的已經八九不離十了,那一定是老伴出了問題。至於出了什麼問題他不敢瞎猜,因爲,昨夜裡夫妻倆一直沒有睡覺。爲了油坊着火的事整整談論了一宿。越談越精神,越談越興奮,以至於到後來聽到了狗咬,聽到了雞鳴。
根據昨天統計的數字顯示,這五百塊錢,需要他們一家不吃不喝三年的時間才能還清。按照正常消費還清這些債務,估計需要五六年或者更長時間。可是活人總不能不吃飯啊!況且上有老下有小,並且,不爭氣的趙大友不但沒有考上大學,而且大人還借錢提前爲他準備了上大學的用品衣帽文具等,並且再過兩年就到了法定結婚年齡,這些債務還不清,還要給兒子結婚,這時最小的姑娘又要上中學了,哪裡不需要花錢啊!這些都是必須保證的啊。
只是還錢也就算了,問題是害怕日後出現新的變故。比如有人向派出所報案的話,那可不是錢的問題,而是要住監獄蹲大牢的,到了那個時候,影響的可不是吃飯問題,它涉及到趙家延續香火的本質性問題。老子蹲了大牢,哪一家的姑娘敢嫁到你家呀,哪一家的小夥子敢娶你家的姑娘呀!這可都是實實在在的現實問題啊!
他們夫妻二人越是談論的深入,出現的問題就越多。以至於趙大錘老伴唉聲嘆氣,垂頭喪氣,精疲力盡,精神陷入高度緊張階段。
有人說,人在非正常壓力下都會出現胡思亂想,甚至出現海市蜃樓般的幻覺現象。看事情想問題,往往會脫離實際,走向偏激的軌道。
趙大錘的老伴恐怕就屬於這類情況。一夜之間夫妻倆探討的問題是越來越多,問題的性質越來越嚴重,這些令趙大錘夫婦寢食難安,擡不起頭來。
趙大友高考落榜,趙大錘火燒油坊,短短的幾天時間,父子二人給家庭造成了巨大壓力,產生了深遠影響。在趙大錘老伴心理上已經埋下了定時炸彈。終於在今天早上趁着大錘出門,公婆兒女睡覺尋了短見。作爲一個女人,這種壓力她實在無法繼續承受了。
當趙大錘回到家裡的時候,老伴已經被安放在堂屋正中的門板上,還沒有來的及換衣服,她的臉已經用一塊白布罩住了。趙大錘扯開白布,猛地抱起老伴的頭,大聲地呼喊着老伴的名字,旁邊已經哭聲一片。
女兒被哥哥趙大友從夢中叫醒,當看到母親用一根白布條在炕前大梁下吊起來的剎那間,她一下子癱倒在地上。大友顧不得那麼多了,立刻搬來凳子和妹妹一起從白布條上救下母親。誰知來得晚了,母親早已停止了呼吸,窒息而死。
聽到哭聲驚叫聲,左鄰右舍都趕來了,可是,誰也沒有辦法了。附近的一位中醫用盡了所有辦法,還是沒能挽救了她的生命。
“老伴啊,我趙大錘對不住你呀!”趙大錘抱着老伴大聲地哭起來,一邊哭着,一邊搖晃着老伴的身子。鄰居們上前都在勸趙大錘,有人硬把他拉到了東屋,一直給他說些寬心的話。人死不能復生,活着的人就要好好地活,好好地活着就是對死人的最大告慰。
老馮頭看着趙大錘的兒子急急忙忙把他叫回家,知道他家裡一定出事了。就和油坊裡幾個人一起追到了趙大錘家裡。剛走到趙家溝街口就聽到了大聲的哭叫聲,他們幾個帶着緊張的神情進了趙大錘的家。
他們幾個人走到北屋趙大錘老伴跟前,並排着站成一隊,然後集體下跪,向死去的嫂子或弟妹三叩首。旁人拉起來之後,他們開始勸導趙大錘的孩子們,然後又到東屋裡陪趙大錘說話。
趙家人不一會都來了,在趙家主事人召集下,趙大錘、趙大友、老馮頭及趙大錘弟兄兩和三個侄子都來到東屋,開始安排死者的後事。
這邊商量着喪事安排,那邊已經開始準備去八十一級臺階上面的小廣場去報廟,這個程序是第一程序,必須在第一時間裡進行。否則影響死者的天堂生活。
剛報廟回來,藥材公司趙經理也趕了回來。死者是趙經理的堂嫂,他來的時候已經把一些白事上必需品都已經買下了。像白布、白紙、白麪、豬肉等凡是想到的,他都買來了。
朱書堂聽說後第一時間趕來了,他還記得趙大錘在兒子朱友康上學慶賀時拿的大禮,這次他帶來了家裡省吃儉用攢下來的和從自家人那裡借來的一瓶香油,一塑料壺花籽油和一包山藥粉條,並且還上了五塊錢的的大禮。
老馮頭和趙大錘商量,只要這次事上能用得上的,就先從隊裡借用,別上愁沒錢買。等以後有能力償還的時候再還。於是,他們算計了一下,需要一斗米——大概要一布袋穀子,三升黃豆,三升花生,半桶花生油。老馮頭當下在趙大錘家裡,在趙大友拿來白紙列了清單,由趙大友出面,帶幾個人找隊裡會計去庫房搬運。
朱友鍾也來了,她沒有感到不好意思,反而替趙大友的母親惋惜。趙大友自從落榜之後,沒少和她待在一起,二人感情已經很深厚。甚至友鍾已經把這裡看成了她的另一個家,只是暫時還沒有正式找一個媒婆來介紹。
趙大友看到友鍾來了,就勸她到旁邊屋裡休息,他知道朱友鍾一定心裡也很難受。
友鍾是忠厚老實的姑娘,她可不是來這裡休息的。他一刻也不停地幹這幹那。看到有人搬來了大白菜,她就趕緊去剝菜幫、洗菜、切菜。這個剛結束她又開始到廚房裡整理洗刷碗筷。她眼裡真是有忙不完的活。
遇上這樣的事,朱書堂也看在眼裡,他知道自從趙大友和閨女住醫院之後便有了聯繫,也知道趙大錘人不錯,趙大友也會照顧人,也是一個有出息的有愛心會體貼人的人,所以,他從來沒有阻攔過這件事。
後來,他從趙大錘在兒子朱友康上學時給拿的禮物得知,趙大錘對他兒子也是支持的,對友鍾是滿意的。這樣也好,在農村這就叫做兩好並一好。這纔是日後美滿婚姻的好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