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翦見秦王政急欲發兵遼東忙勸道:“大王威武,大王聖明,燕軍雖然兵敗易城又棄薊都,但燕國主軍盡在遼東,而我軍也是傷亡過半,我軍再與遼東大軍交戰難分勝負,若是代王嘉再領兵襲我後方,我軍腹背受敵,進退兩難。”
衆將官紛紛應和,大將李信手撫未痊癒的傷痛之處,又想到胞弟李爾慘死,恨不能立即踏平整個燕國手刃太子丹,遂道:“連燕軍的虎狼之師和百劍聯盟不過十日之間都全部殲滅,區區遼東老弱殘兵又何以畏懼,大王應該趁勝追擊攻下整個大燕。”
辛勝起身道:“李將軍此言不妥,此番我軍雖然奪下易城,然業已傷亡過半,餘者也是人困馬乏,若以疲乏之師再征戰千里之外的遼東,能有幾成勝數,而燕軍後無退路,必將奮死一戰,到時不但不能攻下遼東,反而還會被他們收復失薊城和易城。更何況我王久離咸陽,君王在外都城內守空虛,時間日久,只恐怕列國將乘虛而入,是以臣以爲大王應該早日班師回朝,方爲上策。”
秦王政不語,許久才嘆道:“想不到此番孤王親征還是不能取得姬丹狗命。”
辛勝見秦王政不悅,思緒良久計上心來說道:“此番燕太子丹兵敗易城,全因燕王喜未施援軍,太子丹定然心存怨恨,太子丹再見燕王喜時,必因有一番責怪而激怒燕王喜。我軍佯裝進軍遼東,責令燕王喜交出太子丹,作爲退軍條件,等燕王喜殺了太子丹,我軍便撤至薊城以示修好,去了燕國防備之心。而我軍實則暗中出兵代城,代國滅亡後,我軍再無後顧之憂,方可再進軍遼東。”
衆人紛紛附和,秦王政大悅,正要與衆將官把酒共飲慶祝達成共識。王翦卻不以爲然忙說道:“雖然此番燕太子回到遼東必然會譴責燕王喜,其父子當會互生怨恨,但畢竟血濃於水,父子情深,燕王喜又怎麼會輕易殺了太子丹?”秦王政舉杯止住,又陷入了躊躇之中。
這時沉默許久的徐福起身走向秦王政問道:“大王年幼時,身處趙國可曾聽說過趙國有位皓月公主?”
秦王政不明白此刻徐福何以會提及皓月公主,但一經提起,皓月公主幼時的花容月貌便似在秦王的眼前晃現,秦王政忍不住道“只恨當年孤王福薄緣淺,身處趙國十數載,卻也只見過一面而已,公主的絕世容顏,真是上天採天地之精華孕育而成,此番孤王拿下代城必然將其迎回宮中,待他日一統天下後,孤王定要將她納至三宮之內。”
徐福嘆道:“大王有所不知,自趙三公子身故後,皓月公主便已被趙王遷遣送燕國做了人質,如今早已是身爲他人之妻。”
秦王政氣道:“原來她做了燕國太子妃,皓月公主秀外慧中,太子丹肯定會封她爲太子妃,那又怎麼樣?待孤王進軍遼東後,整個大燕國都是孤的一統之下,何況是燕國太子妃。”
“皓月公主高風亮節,雖然這麼多年來太子丹多次委身求娶,公主卻不慕太子身份顯貴而寧死不從。”
秦王政注視徐福道:“卻不知是哪位王孫公子動了皓月公主的凡心,本王倒要見識見識。”
“公主慕的當然不是那些身份顯貴的王孫公子,她敬的是英雄,是心懷天下的救世英雄。”
“既如此,孤王更要結識他,他日我秦王宮殿的百官之列定有他的一席之位。”
“只怕大王再也無緣相見於他,爲了天下一統大和,甘冒天下之大不韙,有違太子丹囑託,百劍聯盟之希望…”
“你不用再說了,原來皓月公主所嫁之人正是秦天雨,世上也只有秦天雨才能配得上皓月公主,孤王今後再也不會有非分之想,只等今後入駐遼東後,再迎回皓月公主,孤王定會代秦天雨好生照顧她,至於姬丹狗賊使人刺殺秦天雨,孤王便是留他一天都不行。”
徐福又道“大王存有感恩秦天雨之心,太子丹早有耳聞,此番大王不論攻打遼東或者代城,他們都會以皓月公主當做人質,到時公主只恐怕凶多吉少。”
秦王政聽後已明白徐福此刻爲何會提及皓月公主心中更加不悅只道:“皓月公主雖然是秦天雨之妻,太子丹卻不會認爲,單憑一個公主就可以讓我們退兵,更不會以她作爲人質。先生竟然提及此事,莫非是心中另有良謀?”
徐福頓了會才道:“如今之計,只有以放赦太子丹,迎回皓月公主爲條件,以休止兩國兵戈,讓燕王喜派人把公主送到咸陽,待公主處境安全後再做打算。”
王翦忽然明白喜道:“燕王喜既然不會殺掉太子丹,大王何不以爲了迎回故人之妻而作爲退兵遼東之說?”
秦王政哼道:“只是爲了迎回故人之妻,而放下攻打遼東,會有人信嗎?”
衆臣被問的一時無語,少許辛勝道:“微臣入駐邯鄲時有耳聞,趙國皓月公主清麗脫俗貌美無雙,大王若不提是爲故人迎接公主,而只說是迎接公主,必定引人遐想,誤以爲大王是爲一己之私而退兵,這樣方可去了燕國的疑慮,只是那可要委屈我王了。”
秦王政思緒良久,只得嘆道:“既能救得了公主,又可以去燕王防範之心,孤王被人誤解又怎麼樣?何不立即傳令使者前往遼東迎接皓月公主。”
徐福大喜躬身直呼王上英明,衆人也一起舉起盞斛齊頌秦王英明。秦王政開懷暢飲,數巡過後衆軍散去唯留大將軍王翦,辛勝,李信三人繼續討論如何進軍代國之事。
易城一戰,十五萬燕軍全軍覆沒,秦軍雖然也是傷亡過半,但燕王喜膽小怕事,早已丟下薊都逃往遼東襄平城。一月後,秦王政已回駕咸陽,秦大將王翦率軍不費一兵一卒便入侵燕都薊城。
太子丹與數百位隨軍策馬北向遼東,至遼東境界早已脫離秦軍追趕,太子丹想到秦軍不費一兵一卒便已佔領了薊都,心中更氣,改車騎馬,不停的策馬吆喝,鐵蹄奔躍,冰雪飛濺,來到襄平城門下,太子丹與衆親隨身身形憔悴,十分狼狽。
城門守將見一羣騎兵到來忙加強防範,既不放太子丹等人進城。太子丹氣不打一處揮手向那頭領打去罵道:“混賬東西,連本太子都敢阻攔。”守城頭領定睛一看,見果真是太子丹嚇得忙跪下請罪。
太子丹顧不得梳洗換衣直奔遼東行宮,見燕王喜與樑尚雄姬召等文臣武將正商討應對秦軍繼續北上之策。
只見燕王喜居中上座,文武兩班左右而立,皆低首不語。太子丹仗劍上前站立中央,正要怒指燕王喜,卻見右班最首位居然坐着代王趙嘉。
太子丹強忍心中怒火,見代王趙嘉起身向燕王喜道:“王叔休要沉迷不定,正所謂勝負乃兵家常事,當年越王勾踐兵敗吳王夫差在吳國受辱三年,越王勾踐臥薪嚐膽勵志復國,終於反敗爲勝成爲列國霸主。秦燕之戰,燕軍雖然兵敗易水,然中軍主力仍在,素聞大燕百姓精通武術騎射英勇善戰,而且婦孺皆兵舉國同心,何故王叔卻未曾一戰便輕言開城投降。”
燕王喜嘆道:“我大燕子民雖然英勇愛國,奈何秦軍卻有銅車鐵馬,連箭弓弩,又有大將王翦,辛勝,李信,蒙武,蒙恬,王卉等能臣大將,其行兵佈陣全令我軍無可防懈,若不趁早降秦,我大燕可能連一草一木都要盡毀在秦人之手。”
“秦軍最厲害的不是銅車鐵馬,連箭弓弩,也不是因爲他們有王翦辛勝李信等戰將,是因爲他們的王。秦王政英勇無懼,親臨戰場振奮軍心,哪像你這般膽小弱懦,易城失守倒罷,連薊都都不攻自破,秦軍居然不費一兵一卒便已佔領薊都。哈哈哈,我大燕有你爲王,把大好河山拱手讓人,秦王政卻之不恭啊,哈哈哈...”
代王嘉見太子丹怒責燕王喜心中大喜,又道:“其實王叔所慮極是,秦軍兵臨易水,大燕軍民死傷無數,秦王定會一鼓作氣攻下薊都,王叔爲保百姓不受荼毒纔不得放棄薊都。秦軍的銅車箭弩確實令人膽寒心怯,不過易城一戰秦軍也傷亡過半,原有的二十萬之師,所剩兵將不過十二萬左右,秦軍若是繼續北上遼東,趙嘉定然舉全國兵力與王叔前後夾擊秦軍,倘若秦軍轉攻我代城,還望王叔的遼東大軍能一舉南下,同樣夾擊秦軍,定叫秦軍全軍覆沒,此番不論秦王政是繼續征戰燕國,還是入侵我代國,只要燕代聯手定叫秦軍兵敗無回。”
燕王喜心中主意不定,眼望羣臣,樑尚雄正要發話,太子丹卻拔劍指向代王嘉狂笑道:“哈哈哈…你怕了,我聽說秦軍不進軍遼東,反而要轉攻代城了,你現在知道怕了,回頭來求我大燕,想當初秦軍兵臨易水,代王已經允諾派援兵與我大燕聯手攻秦,可是事到危急之刻,卻未見代王的一兵一卒,若不是代王失信,我易城怎麼會輕易失守,十五萬燕軍怎麼會全軍覆沒?”
代王嘉被問的無言以對,沉思良久才道:“太子兄勿怒,正所謂脣亡齒寒,小王何嘗不想與太子兄聯手抗秦,只因秦軍未臨易城時,小王聽得密報,秦軍攻燕是假,滅代是真,代城彈丸之地舉國之兵不過五萬,秦軍兵過燕代交界處,小王哪敢開城出兵,若是早知秦軍直攻易城,小王豈不會出兵援戰。”
太子丹更氣大聲道:“秦軍攻我易城時,我派韓通將軍兩次向代王求援,代王仍然無動於衷,哼,說好兩軍聯盟,事到臨頭只求自保,此番秦軍要攻打代城了,你有臉來求我大燕了。”
燕王喜弱懦怕事,太子丹卻英勇善戰,代王趙嘉求救燕王出兵時,燕王喜猶豫不決,此番見太子丹駕到,代王嘉本如見曙光,心中竊喜,卻未料太子丹氣恨代軍易城失約,不肯出兵,反被被太子丹問的無言回對。
少時,代王嘉計上心來也哈哈大笑:“太子兄心中有氣,原是應該,想當初我大趙國地廣兵強,位居列國之首,到如今卻只剩下代城一帶城池,代城保與不保,趙國已然滅亡,反觀大燕還有半數疆土仍在,遼東屯軍不下十五萬,若是你我都開城投降,誰的損失更大,還望太子兄細細思量,王叔更是慎重後行。若戰,我代軍敢爲先鋒,燕軍若降,我代軍就算拼盡最後一兵一卒,也要誓與秦軍抗戰到底。”
燕王喜經代王嘉一說心道:“秦王政若攻下代城再無後顧之憂,不出明年定會一舉攻下我遼東,到時本王再無退路,莫說王位不保,只恐怕性命都難以保全,若是出戰,一旦兵敗只恐怕眼下便要送命。”燕王喜正自嘆息猶豫,忽有傳報秦國使者求見,燕王喜犯疑:秦國派使者前來莫不是來勸我開城投降,然後再合力殲滅代國?燕秦兩國剛剛會戰易城,秦軍也是傷亡慘重,我遼東大軍尚有十五萬大軍,又豈能不戰而降,看來還是答應聯手代王嘉方爲上策。又想到秦王攻城都是派兵將直接攻打,很少派使者勸降,此番秦使者覲見,莫非別有他意,想到此急忙宣秦國使者覲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