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5章 烏氏倮

蜿蜒起伏的山脈,奔流不絕的河流,時而開闊時而狹窄的河谷,兩側則是高高隆起的黃土塬,過去半個月,秦始皇的御駕一直沿着長城,在這樣的地形中行駛,只有設身處地地巡視一番後,他才明白:“哦,原來朕的西北疆域,是這般模樣。”

空曠而野蠻,卻又充滿了勃勃生機,站在長城上遠眺,皇帝才發現,西方還有如此廣袤的土地,等待他去征服……

從臨洮綿延東北行的秦長城,在抵達高聳的雞頭山(六盤山)時,也不得不避其鋒芒,遠遠繞道,從山南麓穿行,抵達烏氏塞。

來到這裡後,地形纔算豁然開朗起來,盛夏時節,草長鶯飛的牧場中,還坐落着一座新行宮:回中宮。

這是座融合了秦、戎風格的獨特行宮,完全仿照甘泉山林光宮而建,裡面擺放的器物均精巧貴重,除了中原禮器外,亦有充滿異域風格的金盃銀盞,除了主建築外,其餘屋舍則是胡戎的氈帳,足夠皇帝兩千隨員入駐。

“烏氏倮真是用心了。”

皇帝口頭讚賞了這座行宮的出資人,烏氏倮忙道不敢,他已脫下平日戎服,換上一身衣冠朝服,手持玉圭,儼然一位朝臣封君。

“陛下能蒞臨北地,來烏氏偏僻小縣,實乃吾等之幸也!”

烏氏縣是北地郡最靠西的縣,當東西交通要衝,東南經涇河谷,過“回中道”直通關中,西由薄落谷越雞頭山,直趨西北胡戎之地,是秦朝對外貿易的最大關口。

烏氏倮雖爲戎人,卻抓住了烏氏縣獨特的地利,畜養牛馬,以牛馬貿關中絲帛,轉鬻於戎。時值秦掃滅六國,需要大量牛馬牲畜,便讓典客與少府,將烏氏倮招攬進官府控制下,成了朝廷保護的官商,專門負責秦與胡戎的中轉貿易,至今已有十年。烏氏倮在積累了大量財富的同時,也爲秦換回了數不清的牛馬。

烏氏倮也會做人,知道秦始皇雖優容大商賈,但秦律本質仍是重農抑商的。手中的財富,或也會反過來害死自己,自六國覆滅後,他開始不斷主動出錢,拓寬回中道,併爲秦始皇修築回中宮,只爲表示自己的忠誠。

一邊恭維着皇帝,烏氏倮一面讓人將開春時與月氏、戎王、羌人豪酋,甚至是匈奴單于貿易所得的奇珍異物,進獻給秦始皇過目。

于闐的美玉,河西的名馬,羌戎的白狼白鹿,匈奴的駃騠(juétí),秦始皇卻只是草草看過後,便詢問起他最關心的事。

“卿嘗率商隊出塞,行走羌戎諸邦,北至河套,西至河西,若論最熟悉匈奴、月氏地形的人,非你莫屬,於西拓之策,有何建言?”

烏氏倮既然有“比封君”的待遇,可以和朝臣一塊朝覲皇帝,自然也有議政的資格,更何況,還是他最熟悉的塞外情形。

他消息靈通,亦聽說了上個月,右庶長黑夫在蘄年宮的提議。

同往常相比,今年春天,烏氏倮商隊的貨物中,多出了名爲“紅糖”的新商品,不同於難以攜帶保存的蜜、飴,紅糖呈馬蹄狀,乾燥而方便保存。兩千斤紅糖,跋山涉水運到喜好甜食的河西月氏後,大受月氏王和五部歙侯喜愛,高價購買,爲烏氏倮多換得了許多牛馬。

因爲紅糖的緣故,烏氏倮對黑夫此人印象不錯。

但對黑夫進言的“西拓”之議,烏氏倮仔細思量後,覺得這項建言若推行,簡直是在挖自家的根!

他之所以能富至萬金,禮伉千乘,就是因爲在秦與胡戎之間長袖善舞,做轉手貿易,賺取利潤,少府和典客對他的管制也不嚴。

可如今,一旦西拓之策推行,首先將有許多內地移民涌入北地、烏氏,與烏氏戎族爭利。其次,秦若發兵擊胡、戎,消滅了塞外的羌人、匈奴、月氏,將河西河套等豐饒草場佔爲己有,由官府直接在當年畜養牛馬。

那樣的話,他這中轉商人,還有什麼用處?恐怕不出一代人,家族就要衰落了。

故在皇帝令羣臣商議此策時,烏氏倮才旗幟鮮明地表示了反對。

但事情出乎了他的意料,本着“兩害相較,則取其輕”的念頭,不願子弟去南方水澤之地發黴的關中老秦世族,幾乎全部支持西拓。

更要命的是,皇帝竟在隴山做個一個怪夢,被陳寶巫稚一解夢,認爲這是西拓的徵兆,更堅定了決心,已將其定爲國策,要在未來數年內大力推行。

所以皇帝此時發問,問的已不是烏氏倮的意見,而是想看看他,在這西拓國策中,能發揮怎樣的作用……

烏氏倮不敢再直言反對,只能拐彎抹角地說起了征服胡貉之地的諸多困難來。

首先是軍事征服的不易。

烏氏倮斟酌一番後,用流利的夏言道:“敢言於陛下,塞外羌人、戎人弱小,不足爲慮,然匈奴、月氏,均是草原的大行國,人口數十萬,控弦者十萬……”

“匈奴、月氏之人,兒童即能騎羊,引弓射鳥鼠,稍長大則能射擊狐兔,用作食物。成年男子力能開強弓,全都披掛皮甲,騎着戰馬。其風俗,平常無戰事時,則隨意遊牧,以射獵飛禽走獸爲生業;形勢緊急時,則人人練習攻戰本領,以便侵襲掠奪,這是彼輩的天性。他們的長兵器有弓和箭,短兵器有刀和鋌,利則進,不利則退,不羞遁走,來去如風。”

這時候,身後一個聲音響起:“二十年多前,趙將李牧不也以車千三百乘,選騎得萬三千匹,百金之士五萬人,彀(gòu)者十萬人,大破匈奴犯邊者十數萬麼?”

一回頭,卻是特地從涇陽縣趕來,覲見秦始皇的大上造羌瘣(lěi)……

雖然年近六旬,但羌瘣是個好戰分子,滅六國後休憩了一年,他渾身都不自在。對西拓之議,亦是舉雙手贊成:想封侯的不止黑夫一人,老爺子也想再進一步,掙個關內侯噹噹呢!

他朝秦始皇作揖後,目視烏氏倮道:“是役,李牧不僅大敗匈奴,還滅襜襤,破東胡,降林胡,匈奴單于奔走。其後十餘歲,不敢近趙邊城。”

李牧雖曾是王翦、羌瘣的對手,但羌瘣卻仍然尊敬他。

“李牧以趙一國之兵,便能力挫匈奴,如今陛下合天下之力,又有橫掃六國的將士用命,何愁不能奪取河西、河套?”

雖然同爲北地羌戎豪長,但烏氏和羌氏卻並不和睦,在秦未統治此地時,他們的部族便是仇敵,如今雖同朝爲臣,但意見也常常向左。

烏氏倮知道,秦始皇是故意在北地維持兩家豪長的均勢,絕不會坐視任何一家壓倒對方,所以他有自己的底氣,“比封君”的地位,亦不亞於大上造,便道:

“不然,李牧是背靠邊隘,引誘匈奴來犯,才加以反擊的。但如今陛下卻欲主動出擊,與當時情形不可同日而語。匈奴、月氏,均爲草原廣野之地,此利於騎兵作戰之地,步兵遇之,十不當一……”

羌瘣卻有些不屑:“匈奴月氏有騎,秦無騎乎?隴西、北地、上郡、雲中、雁門、上谷之騎,加到一起,亦不下數萬!本將軍,還有李信,皆是擅長騎戰的!”

烏氏倮仍搖頭道:“中國之騎,恐不如胡貉之騎。河套、河西之馬能上下山阪,出入溪澗,疾馳飛奔,此中國之馬弗如也。匈奴、月氏之騎兵,險道傾側,且馳且射,中國之騎弗如也;匈奴、月氏之民,風雨疲勞,飢渴不困,中國之人弗如也。此匈奴、月氏之長技,若入胡境,無異於以己之短,攻人之長,大上造敢說一定就能獲勝麼?”

雖然他說的都是事實,但羌瘣暴脾氣上來,當場就拋下話,請秦始皇讓他領兵,定能擒得匈奴單于、月氏王來。

秦始皇卻道:“北地軍務,自然少不了老將軍,不過,在匈奴、月氏之前,還是先替朕將雞頭山以北的朐衍(qúyǎn)戎掃滅罷。”

朐衍,便是北地之外,後世寧夏一帶的部落。秦始皇雖然喜好急利,但歸根結底,依然是一個成熟的政治家,知道西拓要一步一步來。三年之內,先將國境與匈奴、月氏接壤再說。而對匈奴、月氏控弦十萬的實力,他亦早已知曉,所以之前纔有先南後北的想法。

皇帝又看向烏氏倮,讓他繼續說下去。

仗着自己是對匈奴、月氏最瞭解的人,烏氏倮再接再厲,繼續道:

“臣也曾說過,胡人食肉飲酪,衣皮毛,非有城郭田宅之歸居,如飛鳥走獸於廣野,美草甘水則止,草盡水竭則移。以是觀之,往來轉徒,時至時去,此胡人之生業也。”

“而中國之人不然,必立城郭,務田畝爲業,到了河套、河西,以何爲業?”

“再者,臣曾去過河套、河西,最大的感觸便是……冷!”

他擡起頭道:“胡貉之地,積陰之處也,木皮三寸,冰厚六尺,必須食肉而飲酪,並披上鳥獸的厚皮毛,方能禦寒。中國之人在春夏去還行,若在當地越冬,不能適應其水土,恐怕會十死三四……”

“故臣以爲,鞏固三郡,奪羌戎之地,開疆闢土無妨,但對匈奴、月氏用兵,則有待商洽。要擊滅兩國並不容易,奪取河西、河套後也難以駐守,屆時戍者死於邊,輸者僨於道,反而不美。”

說了一大通對匈奴、月氏用兵的困難後,烏氏倮亦不失時機地提出了自己的建議:

“臣以爲,可以用匈奴所缺的糧秣,月氏所缺的絲帛紅糖誘之,讓臣派商隊深入河西,遠涉流沙,尋找那難覓其宗的崑崙山。待找到西王母之邦後,商隊也掌握了河西交通險要,屆時再用兵不遲!”

既然無法阻止,那就讓自己在這場西拓中有用武之地,這便是烏氏倮想到的唯一辦法……

所以他偏向用商隊來解決問題,羌瘣則直接捋起袖子就想動武!

但秦始皇卻未立刻做出決斷,烏氏倮和羌瘣爭論時,他一直在翻閱剛剛由謁者遞來的奏疏。

奏疏來自隴西邊外,厚厚的一摞,並由黑夫、李信共同署名……

待烏氏倮和羌瘣爭得口燥舌幹之際,秦始皇才道:”二卿所言各有道理,也無須爭論了,因爲……”

他舉起了三份奏疏,笑道:“朕的黑犬、白馬,爲朕禱河之餘,也不忘擔憂國事啊。這三封奏疏,已將烏氏倮所擔憂的騎兵、戍守、禦寒三事,全部解決了!”

烏氏倮和羌瘣面面相覷,在秦始皇允許下,他們得以分別閱讀三封奏疏。

其中,二人得以一起看的是《屯田疏》,事關軍事機密,只讓羌瘣看的是《高鞍馬鐙疏》。

而與外貿商業有關,只給烏氏倮閱讀的奏疏,叫做《鉸羊毛爲衣疏》!

第827章 山河破碎風飄絮第90章 捷報第238章 刺殺第573章 十鳥在林第286章 秦王(下)第522章 治大國如烹小鮮第928章 何續初繼業,而厥謀不同?第614章 賭徒第228章 夏子第870章 “天之驕子”第528章 世界那麼大第28章 旬日演兵第627章 極盛第9章 法家都是處女座強迫症第133章 劉季第171章 破楚策第990章 不問蒼生問鬼神第206章 立足之資第951章 沒有皇帝的帝國第697章 愛有等差第259章 章邯第823章 煮酒第414章 會挽雕弓如滿月!第843章 隻手豈能扶天傾?第613章 胡亥第492章 青青園中葵第277章 首身離兮心不懲第975章 鄭韓第878章 狗血第578章 邊釁第938章 權力是個古怪的東西第26章 重振士氣第745章 戰長沙第944章 成都第444章 不動如山尉黑夫第777章 陳勝吳廣第520章 存韓第183章 勸降第397章 駿馬第225章 盡地力之教第448章 騎戰第600章 箕氏第27章 最後一天第489章 肯定不是自己寫的第589章 毒士第11章 自食其果第290章 燈下黑第574章 坑術士第913章 一飯之恩必償第854章 須臾不敢忘第221章 青青子衿第304章 六百石第353章 項籍第664章 越女第349章 勞動人民的智慧第627章 極盛第768章 先取荊州爲家第859章 宜將勝勇追窮寇!第209章 做個有用的人今天論文答辯,求祝福!第335章 巨利甘若醴第918章 重瞳子第490章 財政危機第169章 家書抵萬金第738章 酒酣胸膽尚開張!(上)第923章 三座大山第336章 君子之交淡如水第153章 最後的武卒第344章 麟之趾第459章 大丈夫第975章 鄭韓第322章 不謀而合第616章 逢林莫入第25章 不是冤家不聚首第718章 有人貴爲公子第110章 入學第469章 海大魚第956章 肱股羽翼第41章 凡今之人,莫如兄弟第76章 榮辱之責在乎己第425章 三窟第15章 長見識了劇情沒想好,今晚第二章先鴿了,不要等第667章 文明第255章 行矣第258章 以銖對鎰第84章 雞血第1000章 以鄰爲壑第230章 前歌後舞第92章 贈馬第40章 回家(下)第967章 江與夏之不可涉第381章 孤雁第1014章 騅不逝兮可奈何第1004章 天地間不見一個英雄第897章 我來看你了第859章 宜將勝勇追窮寇!第691章 爲人民服務第667章 換相第61章 匿名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