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視衛莊,姜珝問道:“衛莊兄,你去秦國了?”
衛莊沉默片刻,而後微微點頭,道:“去了!”
“如何?”
衛莊冷冷道:“他無法離開秦國了!”
衛莊從鬼谷歸來後,曾轉道去了秦國,想要將韓非帶回韓國主持大局。
可是韓非拒絕了。
韓非若是回到韓國,只怕爲了打壓韓非,韓宇絕不會同意刺殺姬無夜一事。
比起韓王之位,讓姬無夜繼續權傾朝野又算得了什麼?
屆時若姜珝執意刺殺姬無夜,只怕韓宇爲了韓王之位,甚至還會向秦國低頭,直接將姜珝出賣,而後帶領韓國臣服於秦國之下。
雖然如今的韓非看上去算不上什麼威脅了。
可張良畢竟還忠於韓非。
而且姜珝刺殺姬無夜的原因,也是爲了讓韓國全力相助趙國抗秦。
一旦韓非回國,首先導致的便是姜珝必須要在韓宇與韓非之間重新作出選擇。
其次便是秦國會直接大軍壓境,逼迫韓國交出韓非。
在這樣的局勢下,趙韓之盟可能會瞬間瓦解。
因爲趙國未必會出兵相助韓國。
所以無論如何,韓非都不能現在回國。
衛莊此次入秦,還打探到了另外一件事。
李斯向嬴政獻策,秦若欲滅六國,首先要滅韓國。
其一韓國國力弱小,秦國可以以最快的速度滅掉韓國,讓東方六國無法反應。
其次秦滅韓後,就有了東出的立足之地。以韓國爲基,可以攻打天下任何一個國家。韓國的地理位置處於中原,這是其他諸國所不具備的。
韓非得知此事後,自然極力勸阻嬴政不要滅韓。
幾次三番之後,嬴政對韓非的忍耐幾乎已經到了極限。
韓非不想爲秦國完善法律,因爲秦法一旦完善,秦國的國力會在數年之內大增。
其實現代人很多人都有一個疑問,那就是究竟是秦朝強大,還是漢朝強大。
秦朝雖只有二世,但秦國的強盛也是毋庸置疑的。
若之論軍事實力,秦朝與漢朝相差應該不大。
但漢朝強於內,漢朝的法遠比秦朝更加完善。
韓非若爲秦國變法,甚至會創造出一個實力遠超漢朝的強國。
這是韓非所不願意看到的。
因爲韓國尚未滅國。
但是在嬴政看來,你韓非既不肯幫助秦國變法,又想阻礙秦國統一天下,天下哪有這麼好的事情?
姜珝聞言一嘆,道:“看來韓非兄已經心存死志了。”
衛莊此刻卻是想到另外一個問題。
在沒去秦國之前,衛莊對於秦國的瞭解只在書本與鬼谷子的言談之上。
這一次衛莊親赴秦國,卻是見到了秦國的強大。
姜珝曾與秦國會在十年內滅掉韓國,衛莊原本不信,可此刻卻是有些相信了。
衛莊甚至還有些自我懷疑,我真的能改變韓國,讓韓國變成與秦國一般強大麼?
沒有韓非的法,衛莊絕對做不到。
看來姜珝一眼,衛莊冷冷道:“李斯曾去過趙國,你可與他說過什麼?”
姜珝搖了搖頭,道:“本侯與李斯有什麼好說的,兩國交戰不斬來使,若非顧忌趙國顏面,本侯絕不會讓此人離開邯鄲!”
衛莊深深看了姜珝一眼,而後不在多說。
韓非的死,自然會促進趙韓之盟,而李斯出使趙國回來後,立刻勸說嬴政滅韓,這不得不讓衛莊懷疑姜珝。
姜珝輕笑一聲,道:“衛莊兄,你可知在李斯回國之前,本侯讓他看了什麼?”
衛莊眉頭一皺,道:“軍演?”
姜珝點點頭,笑道:“正是!本侯麾下大軍,與吾師李牧麾下胡服騎射,乃是天下強軍。如今我趙國又有了韓國勁弩,胡服騎射戰力更強。”
“李斯看過我趙國軍容之後,他自然就會知道,秦國若在函谷關外沒有立足之地,想要滅趙可謂難如登天。”
秦國軍隊的戰力如何暫且不談,但後勤補給呢?
沒有足夠的後勤支援,秦國根本無法與趙國打持久戰。
更有甚者,在歷史上,秦國若非以離間計謀害李牧,趙國未必會滅於秦國之手。
王翦雖強,但李牧若只守不攻,又是在本土作戰,有足夠的後勤補給,王翦若想滅趙,至少需要數年,乃至十數年的時間。
可等到數年之後,秦國還有餘力進攻其他國家了嗎?
李牧不死,趙國不忘。
利用反間計除掉李牧,此乃王翦之計。
王翦乃驕傲之人,若是他有把握在戰場上打敗李牧,他也無需使用離間計了。
秦滅趙一戰,王翦與李牧僵持一年有餘,李牧本土作戰,佔據地利優勢,王翦拿他毫無辦法。
聽完姜珝之言,衛莊臉色陰冷。
姜珝雖然什麼都沒說,可姜珝卻做了。
李斯進獻滅韓之言,姜珝在其中絕對起了重要作用。
不過與此同時,衛莊心中也不自覺的想到了趙國的軍容。
只憑一場軍演,只憑李斯回國後的一番描述,嬴政就立刻決定在趙韓之間首先滅韓。
趙國之軍又是何等的強盛?
即便衛莊多年練劍,心境早已如同止水,可此刻依然有些熱血沸騰。
早晚有一天,衛莊也要讓韓國之軍強盛到如此地步。
只憑一場軍演,就震懾一方強國不敢侵犯。
五日後,姜珝再次來到新鄭,
和邯鄲一樣,韓國王城新鄭同樣是一片歌舞昇平,朝中重臣依然醉生夢死,享受着權利帶來的快樂。
能入朝爲官者,又有幾人是愚笨之人?
韓國如今之局面,看透者絕非張良、衛莊、張開地等寥寥數人。
只是絕大多數人都選擇了視而不見罷了。
既然反抗不了,那就去享受。
即便韓國滅了,滅的也只是韓國王室。
韓國的大臣只要投降,哪怕無法保證現在的權勢與地位,但至少也還能做個富家翁,享受人生。
降秦後,即便韓國之臣無法進入秦國的權利中心。
可秦國若要治理韓國的土地,也免不了他們這些人相助。
如今的東方六國,不過是自家各掃門前雪罷了。
但也正因如此,接下來趙韓兩國與秦國之戰便顯得極爲重要了。
此戰只有大勝,才能讓國內大臣與百姓重新振作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