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二章 守蜀地躺着中槍

bookmark

一聽這話,薛居正、竇儀都是心頭咯噔一聲,心道不好!

也是,哪有這麼勸諫的!

這麼直衝衝地說出來,絕大部分人都會心生逆反。就算你說得有道理,他也不會聽,反而會想要對着幹。

勸諫是個技術活,得循循善誘。

眼見董成林還要繼續說,薛居正連忙搶先道:“陛下,臣以爲董補闕非是此意!”

而竇儀則一個勁地朝董成林使眼色,希望他說話軟一點。

豈料董成林語不驚人死不休,完全無視薛、竇二人,直接就站起身來:“陛下莫非不知十五年前李從榮爭位之事?”

趙鴻運怎會不知?

十五年前他乃是唐國一節度使,雖未親歷,但京中大事還是知道的。

當年是唐明宗長興四年,這個唐明宗就是前面提到過的那個背叛養父的李嗣源。爭位的李從榮乃是其次子,當時長子已亡,次子李從榮就是事實上的嫡長子。

巧合的是,李從榮也被封爲秦王,同樣握有兵權。只不過他當時還擔任河南尹,控制了京城,比現在的趙元昌繼位的可能性要大多了。

而且後來李從榮充任天下兵馬大元帥,明宗又下敕說他的位次應該在宰相之上,真真切切的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即便嫡長子權勢之盛到這種地步,明宗依然沒有立太子。

就這樣拖到他病重,李從榮入宮看望的時候他沒擡頭也沒回話,等李從榮即將出宮的時候又聽到宮人嚎哭,頓時就以爲明宗已崩,次日舉兵意欲控制皇宮。

結果當然是兵敗身死,“帝聞之,悲駭,幾落御榻”,然後病情加重,七天後病逝。

如今趙元昌雖不比李從榮威勢之隆,但他也沒像李從榮一般恃武揚威、口出妄言,再加上連滅兩國的武功,對比起來聲望更重。

只不過各地藩鎮類似的事情時有發生,趙鴻運原本也沒想到這件事,這時候聽董成林提起,腦中想起一系列相似之處,臉色更加陰鬱。

見其不說話,董成林還欲開口,心知不妙的薛居正、竇儀連忙攔住他:“陛下,董補闕出言不遜,臣請黜其爲末流濁官。”

雖然嘴上說着要把董成林貶官,但實際上是爲了防止趙鴻運盛怒之下判一個死罪,可以算是一種保護措施。

哪知道董成林或是不理解、或是不領情,總之其當即正聲道:“臣之所言,句句肺腑,唯恐陛下一時不察誤了國事。怎會是不遜之言!”

得了,薛、竇二人是死心了,互相對視一眼,老老實實縮回去不說話了。

藥醫不死病,佛度有緣人。既然董成林一心尋死,他們也攔不住。

聽了董成林的這番話,趙鴻運愣是氣笑了:“好一個言出肺腑,好一個心憂國事!這麼說來,朕倒是一個昏君咯?”

只見董成林好似不覺皇帝已怒一般,猶自理直氣壯地就要再次開口。

只不過趙鴻運此時卻沒心情同他爭吵,直接就揮手道:“既然你心憂國事,那就到蜀地去做一個縣令吧。正好羈縻之地缺人,董卿你就爲國分憂。”

被趕到蜀地做一個羈縻縣令,在薛、竇兩人看來無非是早死晚死的事情,不過好歹沒有連累家人,已經是不錯的結局了。

兩人連忙堵住還欲說話的董成林,匆匆謝恩之後把他連拖帶拽拉了出去。

之後數日,蜀地太原兩地戰報陸續抵達京城,克蜀、平漢中、下太原,這三件事立馬通過邸報傳到各地官員耳中。

估計過不了多久,那些位於邊境,事實上保持半獨立的藩鎮就要想法子展示自己對朝廷的忠誠了。

三月十六日,發敕曰:

改蜀都府爲錦官府,以眉、蜀、彭、綿、漢、嘉、邛、簡、黎、雅、茂、維、陵、灌等十四州,並錦官府劃爲西川制置使司,以西川制置使總領諸州府軍事。

以夔、施、開、萬、忠、黔、涪、達、渝等九州,並雲安監劃爲夔州置制置使司,以夔州制置使總領諸州監軍事。

以源、利、閬、劍、巴、文、興、蓬、龍、壁、集等十一州,並興元府劃爲利州制置使司,以利州制置使總領諸州府軍事。

以梓、遂、果、資、普、昌、戎、盧、合、榮、渠等十一州,並思峨、晏、殷、定、鞏、藍、納、薛、扶德、淯等十羈縻州劃爲東川制置使司,以東川制置使總領諸州軍事。

同日,調晉陽節度使、樞密副使吳巒入京,以利州節度使馬青任成德節度使,總領北邊軍事。

改奉聖軍爲荊南軍,以奉聖軍節度副使權知節度使事李繼勳任荊南節度使,駐守荊南。

調鳳翔節度使焦繼勳任太原節度使,總領西北軍事。

調河東節度使、宣徽北院使劉承澤任興元節度使,暫領鳳翔軍、武定軍。

罷荊南大都督府,秦王趙元昌去荊南大都督之職,任山南軍事總管,轄制西川、東川、夔州、利州四制置使司,兼領錦官府尹。

同時,蜀地各制置使司、州縣官員皆有任命。而且蜀地空出這麼多位置,得從其它地方調人充任,一時間周國大量官員調任,也有不少人火線升官。

只能說,一個人的發展雖要靠自己的奮鬥,但也得考慮到歷史的進程。趕上這一批升官大潮的周國文武官吏無疑是那些站在歷史潮流上的幸運兒了。

當然,升官最多的還要算秦王手下將校。

只不過此時的趙元昌卻開心不起來,原因卻很簡單,他再次被按在京外。

而且這次是在蜀地,相比之前的荊南距離京城更遠。

京中那些人精得知秦王的任命之後,都在猜測:連滅兩國的秦王一直不得歸京,是不是已經被排除在儲位人選之外了?

遠在錦官城的趙元昌通過京中的渠道得知三位補闕在簡賢講武殿問對的情形之後,沉默良久,終於長嘆一聲:“董成林誤我!”

他手中已經拿到四大制置使司和州縣任免的名單,再考慮到新調到鳳翔的劉承澤,不得不承認一個事實,那就是官家在防着他!

第四百五十六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三)第五百十九章 處處算計無盡時第四百四十一章 天下朝集聚洛陽(三)第三百二十二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九)第五百五十一章 天子非無舐犢情(四)第四百一十章 肆意猖狂京兆匪第四百一十五章 大儀鎮內議投周第五百六十一章 新舊之交穩爲重(六)第五百六十一章 新舊之交穩爲重(六)第五百三十七章 若逢板蕩該如何第二十五章商議軍機或可用第六百二章 國政定於言語間(二)第一百九十八章 兩手準備終定音(三)第三百十六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三)第六百九十二章 乘舟東去拓海疆(一)第二百三十九章 內亂未平外亂起(四)第一百七十四章 新皇登基諸事忙(三)第六百四十四章 遇事誰可擔重任第八十三章 枕頭之風威力大第四百七十九章 心在戰事輕政爭第二十八章議定諸事行忠義第745章 大人虎變曰文炳第二百二十章 小荷才露尖尖角(二)第五百八十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七)第三百四十三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十八)第五百二十五章 君臣情誼值幾何(五)第一百四十九章 龍虎齊動風捲雲(三)第六百七十章 一日秋蟬聞風動(五)第二百八十一章 潛行入洛見下官(二)第九十一章局面僵持如雞肋第一百五十三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二)第六百九十二章 乘舟東去拓海疆(一)第三百三十三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八)第三百四十三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十八)第三百二十五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十二)第九十六章治民撫兵制度齊第三十四章酒到酣時議治政第一百六十四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十三)第二百五十一章 初開府試網英才(一)第四百五十三章 父子分別稚子哭第二百八十四章 至洛陽如何施爲(二)第二百一十二章 諸事推行隱者來(一)第一百四十六章 驟然生變應對急(二)第三百七十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六)第三百九十九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八)第三百九十一章 明日之果今日因(七)第三百七十六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二)第四百二十六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九)第三百十四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一)第三百六十五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一)第二百一章 下車伊始危機藏(一)第七十五章雙王大婚宴平樂(二)第五百十九章 處處算計無盡時第七百十八章 一點星火落周山第三百八十一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七)第三百五十六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十三)第一百四十三章 幾多歡喜幾多愁第二百五十七章 放榜鬧事爲哪般(一)第三章此身何所存(一)第九十八章仿若漢末漢中反第一百四十五章 驟然生變應對急(一)第一百七十八章 陳將明初入樞府(一)第六百六十四章 人心易變豈可猜第五百三十九章 真真假假繞雲霧第三十九章手腕強硬治歸州(二)第三百八十三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九)第七百四十二章 星火先落行伍中(四)第二百九十一章 不急不緩蘊風雷(二)第六百三章 或可另闢進身階第五百九十三章 請以海軍試新制第七百章 亂雲遮蔽洛陽城(六)第一百五十一章 龍虎齊動風捲雲(五)第七百四十一章 星火先落行伍中(三)第四百一十三章 欲建新城悔前事第六百六十三章 自信滿滿爲己謀第七百二十八章 生民所仰當慎行第九十九章別無他法唯分治第五百八十六章 無人可得順心意(三)第四百三十二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十五)第一百七十五章 新皇登基諸事忙(四)第四百八十二章 何人慾惹戰端起第五百二十五章 君臣情誼值幾何(五)第一百六十六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十五)第四百四十八章 名利相誘推物理(二)第五百八十三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十)第三百四十六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三)第五百九章 豫章故城烽煙平(三)第六百七十四章 已有青枝落寒霜(四)第三百八十二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八)第四百六十五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十二)第一百七十二章 新皇登基諸事忙(一)第六百二章 國政定於言語間(二)第五百二章 論立場章鵬施計第一百三十六章 官家降臣當如何第五百四十四章 內外兼修望紫宸第二十章月下爭渡一線天(八)第五百九十三章 請以海軍試新制第五百八十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七)第三百四十九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六)第二十二章從此天高任鳥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