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三章 幾多歡喜幾多愁

bookmark

送使者下去休息,陳佑看着自己面前的敕書,感慨地嘆息一聲。

他原本以爲自己這次論功升個一級,最多加一個勳位就很不錯了。沒想到臨到頭殺了史肇慶,這一下就不止一級了。

按照之前的敕牒,殺史肇慶者直升從三品,加封伯爵。

雖然史肇慶並非他親手所殺,但當時城外一片混亂,也問不出來究竟是誰下的手。

於是陳佑以及那幾個反正的都指揮使撿了個大便宜:陳佑散官升兩階,加開國長陽縣子;袁宏偉等人散官升一階,加開國縣男。

只可惜當時出於謹慎,沒讓荊門軍、廣節軍出城拼殺,導致潘美、章鵬沒撈到爵位。

好在這一次大勝,潘美散官階升了一階,而章鵬則被正式任命爲廣節軍校尉。

陳佑面前除了他自己的敕書,還有一份是追贈其母的。按制,四品官母、妻爲郡君,母加“太”字,所以他從未見過的母親現在是周故夷陵郡太君。

總得來說,這一次算是收穫頗豐,唯一讓他心頭不安的就是秦王趙元昌被按在蜀地。

得知這個消息之後,他就立刻寫信給秦王,建議其上書推辭職事、請求歸京侍奉官家聖人,也不知道最後結果會是怎樣。

次日一早,潘美帶領荊門軍沿嘉陵江轉江水回江陵,章鵬則帶着廣節軍前往利州,等待利州制置使到來。

根據樞密院和政事堂的符令,荊門軍、興山軍、長陽軍、夷陵郡、江陵水軍都要返回荊南,各歸本州,由荊南節度使李繼勳節制。

原本秦王自京中帶到江陵,入蜀時留守荊南的幾個軍各自回京,抽調的鄉兵團練也都回到本州縣。

而其餘入蜀諸軍,則分到四個制置使司,分別歸屬四位制置使節制。

這也就意味着,名義上秦王節制四大制置使司,能夠通過各制置使指揮蜀地各處軍隊,但實際上他名下沒有能直接指揮的軍隊了!

這是最傷的,只憑秦王府那百十來名親衛,從錦官府打到汴梁城,怎麼想都是不可能的事情。

只是一時之間陳佑也不知道該怎麼辦纔好,只能等回到錦官城再一同商議。

十天後,新任閬州知州抵達閬中縣城,雙方交接之後,陳佑帶着數十騎沿官道趕往錦官城。

一路行來,時常能看到外出躲避戰亂的平民回家,也偶爾能遇到三三兩兩的殘兵禍害鄉里。

你說鄉賢啊?反正三五成羣的殘兵也不敢到鄉賢家中胡鬧,禍害一兩個平民又有什麼關係呢?若是把平民家中浮財擄走,逼得他不得不賣地賣身,那更是好事一樁!

陳佑一路上看到過不少次農民自發組織起來毆殺殘兵的事情,但鄉賢帶頭的例子卻只有一個。只能說,好鄉賢有,但極少,絕大多數鄉賢或許說不上惡,但絕不是什麼好人。

這天上午,陳佑終於抵達錦官城,在城門口問了之後,自有那衙役領着他前往秦王行營。

同前次在江陵一樣,秦王住在一處重臣府邸。

當然啦,這些府邸都是那些蜀國降臣主動進獻來的,秦王可沒有強搶。

一路朝錦官城內富貴人家聚居之處行去,陳佑突然看到一處宅邸前圍着不少人指指點點。

探頭一看,卻是有兩個小廝在給木門上漆,着實沒有什麼奇特之處。

不由驚奇地問領路的那衙役:“這位小哥,這戶人家有什麼奇特嗎,怎的如此多人圍在旁邊看他家刷漆?”

那衙役朝那邊掃了一眼,解釋道:“司馬估計不知道,這戶人家是李相公家,哦,對了,他現在估計當不成相公了。

之前王官家做蜀王的時候,這李昊李相公就在朝廷裡當官,後來孟官家來了,就是他給王官家寫的降表。這次趙官家來了,他又給孟官家寫了降表。

要說孟官家對我們這些小民也可以,所以聽說這件事之後,就有人氣不過,趁夜裡在他家門上寫了‘世修降表李家’六個字,引了不少人看熱鬧。

他家當天就塗掉了,只不過那人估計是心頭不服,第二天又寫上了。這都不知道是第幾次了。”

聽到這裡,陳佑不免失聲笑道:“那李家就吃了這個啞巴虧,也不想法子抓到那傢伙?”【1】

聽他這麼問,那衙役當即叫到:“怎麼會?他家肯定派人看了,只不過那人見有人看守,也就不來,等人鬆懈的時候又悄悄寫上去,是以到現在也不知道是何人乾的。”

“這也是一樁奇談了!”陳佑輕笑着搖頭,便不再說話。

只不過從這件事,也能看出孟家這十多年治蜀也算不錯,至少滅國之後依然有人懷念。

將陳佑送到秦王行營外,那衙役便自行離去。

陳佑讓龐中和、劉河等人在門外尋一處地界等着,自己朝門內行去。

守在門口的親衛自是認得他的,放他進去的同時有一人快步跑進去通報。

剛走到大廳,就有一個僕役一路小跑過來:“陳司馬,殿下在書房等你。”

“前頭帶路。”

一進書房,就聽見趙元昌疲憊的聲音:“將明回來了?”

“佑參見大帥!”

行禮之後,擡頭看去,只見趙元昌臉色有些不好,正要開口,就聽他笑道:“將明不必擔憂,我只不過是前幾天下雨,一時沒注意受涼了,將養幾日便好。坐下說話。”

陳佑點點頭,在一旁的椅子上坐下,然後道:“不知京中可有迴音?”

只見趙元昌微微搖頭:“尚無。怕是希望不大。”

他這麼說,陳佑也只能沉默以對,不知該說什麼纔好。

過了一會兒,趙元昌笑道:“此事已成定局,只能留待日後再想法子。”

“大帥說得是。”

陳佑附和一聲,還沒開口詢問自己這段時間要做什麼,就聽趙元昌道:“則平已經給你留了一處宅子,將明你且去歇兩日,現在也不急這一時。”

秦王都這麼說了,身爲秦王司馬的陳佑也只好應下。

就在陳佑進入錦官城的時候,一個三十左右的文士帶着三名使喚漢子來到戎州的羈縻慶符縣城門口。

這文士正是被髮配到此地擔任縣令的董成林。

第七百十六章 科舉艱難唯公平第十四章月下爭渡一線天(二)第五百四十九章 天子非無舐犢情(二)第六百四十二章 朝堂政事定於一(五)第六百二十三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十)第二百二十五章 治軍難收稅更難第三百二十五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十二)第六百九十一章 一元始建新風至第三百六十章 窮且益堅志不墜(一)第五百五十二章 天子非無舐犢情(五)第四百四十四章 翁婿議政定官途第六十四章戰事不順布閒棋第三百五十六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十三)第二百二十一章 小荷才露尖尖角(三)第五百十二章 豫章故城烽煙平(六)第三百七十四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第二百七章 新官上任一把火(三)第七百一章 明志立旗且隨風第五百八十六章 無人可得順心意(三)第二百六十七章 入京便聞南國事(一)第四百五十章 道德名聲是利器第一百八章正月之中再生變第四百三十六章 爲尋錢糧出新策第五百八十一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八)第六百七十七章 剪盡病木待新春(一)第六百二章 國政定於言語間(二)第七百十四章 心思各異選大將第六百二十八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五)第六百五十三章 有棗沒棗打一杆第四百七十一章 以打促和掩戰意(四)第五十五章皇宮大內初見聞第七百三十七章 破綻之處在一人第一百一章觀衙堂心有所感第二百七十二章 日常如水多寡淡(一)第二百六十三章 文武相易宰相定(三)第二百一十五章 前狼後虎當何如(一)第五百四十六章 兩國皆賺無人虧第六百六十二章 誰料竟會遭背刺第六百二十五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二)第三百四十五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二)第六百三十一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八)第四百八十七章 舊人只聽新人笑第四百五十六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三)第三百六十六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二)第一百八十三章 議定幽燕相公換第六百二十九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六)第六百八十八章 功名只向馬上取(五)第五百五十四章 天子非無舐犢情(七)第三百四十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十五)第四百九章 大局動盪私心意第四百二十四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七)第七百二章 天子何以順汝心(一)第六百四十三章 賑災當以何爲先第一百七十章 苦寒飛雪春已近(二)第一百二章馮道再試尋暖靴第五百六十三章 天下兵馬誰爲主(二)第四百七十四章 以打促和掩戰意(七)第五百四十一章 陳將明舉賢不避仇第三百五十九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十六)第二百六十七章 入京便聞南國事(一)第五十七章百年之後誰顧命第三百六十五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一)第三百一章 勿論賢愚皆可用第七百三十八章 我與賊臣不兩立第一百七十六章 典禮畢詔書頻出第五百七十九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六)第二百二十六章 人生巔峰小嬰孩第四百二十六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九)第三百三十九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十四)第七百三章 天子何以順汝心(二)第六百八章 不懼生死爲築城第二百五十七章 放榜鬧事爲哪般(一)第三百四十五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二)第一百八十七章 人心浮動議改制(一)第五百十六章 褒貶盡皆爲雕琢第五百十四章 戰雖止諸事仍雜第六百八十六章 功名只向馬上取(三)第二百二十四章 利字當頭亂接踵第一百六十一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十)第四百七十四章 以打促和掩戰意(七)第五百二十四章 君臣情誼值幾何(四)第三百三十一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六)第七百三十五章 仲春雜事如繁花第七百四十一章 星火先落行伍中(三)第四百四十二章 久別重逢父子情第九章城頭觀兵反意堅第四十三章爭權奪利心思重第三百六十三章 窮且益堅志不墜(四)第二百一十七章 前狼後虎當何如(三)第八章兵臨城下伴王駕第五百五十三章 天子非無舐犢情(六)第四十章手腕強硬治歸州(三)第三百六十九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五)第四百七十三章 以打促和掩戰意(六)第六百六十六章 一日秋蟬聞風動(一)第一百五十七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六)第二百三十九章 內亂未平外亂起(四)第二百五十九章 百足之蟲難盡滅第一百九章諸將逼宮圍太原第五十一章險鑄大錯自爲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