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八章 陳將明初入樞府(一)

bookmark

好在制度是一回事,人情又是一回事,趙元盛很快就迎出帳來:“瞿節使來此,可是軍情有變?”

“正是!”瞿以震現在也不想爲這些小事糾纏,當即大踏步向前,“殿下,我等進帳細說。”

一羣人簇擁着趙元盛進入大帳,帳內富令荀連忙起身。

待衆人落座,兩名趙元盛的親衛放下帳門,持着器械立於趙元盛身後。

瞿以震掃視一眼便收回目光,不等趙元盛詢問,直接就抱拳道:“先帝崩殂,某等願護送殿下回京祭拜。”

他身後衆校尉也紛紛出聲附和,好似真的欲全荊王一片孝心。

只是趙元盛聽了這話卻不由皺起眉頭:“瞿節使這是何意?”

瞿以震麪皮微微抽搐,餘光掃過身後諸校尉,最終下定決心,深吸一口氣道:“好叫殿下知曉,如今官家已經即位,殿下乃官家親弟,想要入京祭拜先帝,必得准許。”

這話語裡的意思就是準備效忠汴京城內的新帝了!

站在趙元盛身邊的富令荀見趙元盛面色難看,當即盯着瞿以震開口道:“瞿節使可是忘了當初約定?”

既然心意已定,又有身後衆校尉聽命,瞿以震現在也沒什麼好怕的,輕笑一聲道:“富判官,當初我等約定護送大王回京,如今依然是要護送大王回京,有何問題?”

說着,他站起身來,面朝西南汴京方向抱拳道:“我等乃大周忠臣,如今國喪,本不當擅動刀兵。然官家仁孝,大王亦是孝子,我等這才欲護送大王歸京面見官家,祭拜先帝。便是官家怪罪,我等也只能先將大王安全送到,再向官家請罪了!”

說完這一段,不等趙元盛出聲,他又陰惻惻一笑:“據傳官家已經遣了長風軍前來迎接,還望大王仔細思量罷!”

話音剛落,他身後衆校尉齊刷刷站起來,一同抱拳道:“還望大王仔細思量!”

帳內安靜下來,趙元盛看着鎮寧軍一干將校,面色變換不定。

瞿以震也是好不退縮地同趙元盛對視。

好一會兒,趙元盛才帶着怨恨道:“背主之徒!”

瞿以震輕蔑一笑:“吾主乃是官家。”

說罷,也沒心思多談,直接揮手示意離開:“大王且在此好生休養,某便先告退了。”

瞿以震帶着一衆下屬離開了營帳,趙元盛突然將面前桌子推翻,大聲嘶吼道:“逆賊!逆賊!”

旁邊的富令荀面色更加疲憊,此時也就由着趙元盛發泄。

只是很快帳外就有一個緊張的聲音傳來:“殿下!鎮寧軍派兵圍了我們!”

聽到這話,趙元盛富令荀哪還不知道這是防着他們逃走。

只是知道了又能如何?

趙元盛無力地靠坐在椅子上,喪氣道:“隨他去吧。”

初九,義成軍節度使盧璟奏稱迫降鎮寧軍、生擒荊王趙元盛。

樞密院書廳,陳佑翻看眼前文書,突然冷哼一聲:“倒是打的好心思。”

卻是他看到了彰德軍和鎮寧軍通過其它渠道遞上來的奏章。

彰德軍自然是說了一番義成軍搶佔澶州的事情。

而鎮寧軍則爲自己辯解了一番,口稱忠臣,矢口否認起兵造反之事。言辭間只是說得了杜皇后令護送荊王回京,現在聽說大行皇帝駕崩、新帝即位,故而停止不前,勸說荊王回京祭拜大行皇帝云云。

在陳佑看來,這三份奏章皆是真假摻雜,可惜他在那邊沒有眼線,無法確定哪些真哪些假。

不過這都不是事,樞密院能收到奏章,皇帝和政事堂自然也都看到了,官家和相公們自有消息渠道能得知真相。

反正無論真相如何,義成軍和彰德軍肯定是要封賞的,鎮寧軍或許是無功無過吧。

考慮到這一步,這件事對陳佑來說就算是過去了,他現在最重要的就是做好侍衛親軍將校晉升調整之事。

陳佑現在的身份是樞密院都承旨,這是一個新的職務。

按照敕命所說,都承旨掌承宣旨命,通領院務。若便殿侍立,閱試禁衛兵校,則隨事敷奏,承所得旨以授有司,蕃國入見亦如之。檢察主事以下功過及遷補之事。

這個通領院務,意思就是樞密院的事情他都能管一管,同時也負責樞密院內主事以下官吏的升遷任免。

樞密院人數不多,總共分兵、吏、戶、禮四房,除了樞密使、樞密副使以外,在編官吏不超過四十人,最高的就是主事。

這也就意味着,在有皇帝支持的情況下,理論上樞密院都承旨可以把樞密使、樞密副使架空。

可惜理論畢竟是理論,遇到一個強勢的樞密使,這個理論就沒辦法變爲現實。

很不幸的是,楊邠正是這樣一個強勢的人。鄭志康被他壓制得沒有一點實權,吳巒也是靠着軍中勢力加上趙鴻運的支持才奪了一些權力過來。

今日初九,三天已過,常參早早結束,四品以下官員各自回衙辦公。三品以上重臣則一同去靈堂哭拜,然後至簡賢講武殿議事。

陳佑在常參結束之後被引到這昨日才收拾出來的書廳,以後他就在此處辦公了。

不過現在他只能坐在書廳內等着,等樞密們回來,召集樞密院官吏介紹一番,然後又依次同三位樞密談話,這才能開始工作。

不過這段時間樞密院內官吏也不敢冷着他,六位主事都來同他談了幾句,令史、書令史等也有幾個往他面前湊了湊。

畢竟天子近臣,又是四品高官,哪怕在樞密院內施展不開,現在結個善緣也是好的。

對他們這種心思,陳佑洞若觀火,也擺出一副溫和親切的態度。

得知自己要來樞密院之後,他特意找來了樞密院衆人的一些信息,知道楊邠不好對付。

仔細考慮一番之後,打定主意先依附吳巒將眼下侍衛親軍的事情辦好,之後再慢慢在樞密院內爭奪話語權。爭奪話語權的時間,他認爲三個月到六個月之間完成就算達到預期目標了。

當然,若是期間能尋到一個機會將楊邠掀下馬,那是再好不過了。

正想着,一個僕役敲門道:“承旨,楊相公請你到正堂說話。”

“好。”陳佑回答一聲,深吸一口氣,搓了搓臉,戰鬥開始了。

第四百五十九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六)第五百八十三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十)第七百三十九章 星火先落行伍中(一)第七百十六章 科舉艱難唯公平第六百二十四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一)第三百一十章 新知府有新氣象(四)第一百五十五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四)第七百二十五章 幸而黑白總分明第六百七十九章 剪盡病木待新春(三)第五百四十五章 縱獸於林起羅網第一百八十章 陳將明初入樞府(三)第三百八十五章 明日之果今日因(一)第六百六十二章 誰料竟會遭背刺第一百一十一章無心插柳柳成蔭第八章兵臨城下伴王駕第七百十九章 開闢新路爲後學第三百七十九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五)第六百四十八章 初次議定清田事第二百六十三章 文武相易宰相定(三)第三百九十章 明日之果今日因(六)第七百六章 敢爲天下挑重擔(二)第五百四十九章 天子非無舐犢情(二)第三百三十四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九)第二百五十七章 放榜鬧事爲哪般(一)第四百五十七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四)第二百二十章 小荷才露尖尖角(二)第五百七十五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二)第四百四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十三)第四百九十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二)第六百一十章 上下皆起別樣心第四百五十七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四)第六十五章套路從來得人心第一百五十六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五)第六百九十章 一時之法亦須重第五百十三章 悔不該旁生心思第六百九十三章 乘舟東去拓海疆(二)第二百九十九章 真理堂中談爲政(二)第二百三十三章 亂起變生殺意濃(三)第三百十七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四)第九十九章別無他法唯分治第三百九十一章 明日之果今日因(七)第四百一十章 肆意猖狂京兆匪第四百二十一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四)第一百一十四章欲建功再攻遂州第五百九十七章 胥吏亦可當國事第一百五十六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五)第五百九十九章 迎難而上因時變第一百七十一章 苦寒飛雪春已近(三)第一百七十三章 新皇登基諸事忙(二)第二十四章虛職酬功忠爲首第四百四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十三)第一百八十章 陳將明初入樞府(三)第六百一章 國政定於言語間(一)第三十五章快馬兼程赴歸州第五百三十八章 空穴來風必有因第七百三十六章 如意未能如心意第二百三十二章 亂起變生殺意濃(二)第745章 大人虎變曰文炳第四百三十七章 坐京兆放眼天下(一)第五百一章 韓熙載出使求和第二百二十八章 戰鬥已起押何方(一)第四百七十八章 故友初至論道德第四百九十三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五)第三百二十三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十)第一百七十章 苦寒飛雪春已近(二)第二百三十五章 踏踏實實解煩憂(二)第七百四十章 星火先落行伍中(二)第一百三十八章 獻民獻疆蜀國亡第二百三十九章 內亂未平外亂起(四)第二百八章 新官上任一把火(四)第四十章手腕強硬治歸州(三)第二百九十九章 真理堂中談爲政(二)第四百二十一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四)第五百九十五章 道不同各退一步第四百九十一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三)第三百六 空辯不若實爲證(二)第一百六十三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十二)第七十五章雙王大婚宴平樂(二)第一百二十三章道德廉恥在心中第747章 烽火家書抵萬金第六百四十七章 農商仍需費心力第一百一十九章一頓操作猛如虎(三)第五百六十二章 天下兵馬誰爲主(一)第五百八十四章 無人可得順心意 (一)第三百七十六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二)第六百六十五章 爲安諸軍分新餅第六百二十一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八)第六百八十八章 功名只向馬上取(五)第四百一十七章 關內之地亂將起第六百四十四章 遇事誰可擔重任第一百六十七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十六)第五百八十六章 無人可得順心意(三)第744章 甘州風沙掩軍勢第六百六章 看江山誰主沉浮(一)第四百四十六章 閒談軍政論優劣(二)第七百三十章 大風源自湘潭起(二)第八十二章攻蜀時機在此時第七百章 亂雲遮蔽洛陽城(六)第五百八十五章 無人可得順心意(二)第二百八十三章 至洛陽如何施爲(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