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九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四)

這一次小朝會除了一干宰執,戶部、三司的佐貳官也在,長春殿中頗爲熱鬧。

江夏青端着手坐在左首椅子上,雙目微闔,老神在在。

今天劉明不在,一干臣子以他爲首,這百僚之首的感覺,着實讓人慾罷不能。

尚書六部及中樞諸卿有資格做他對手的沒幾個,絕大部分要麼依附於他江夏青,要麼依附於其他宰執,便是要做那等孤直純臣,也得有一個宰相在身後支持。

是以,即便是御前小朝會,只要參與者不僅限於一干宰執,他江夏青等閒就不需要開口,自有門下奔走之士說出他想說的話。

說到劉明,自從入冬以來,劉明越來越少出現在朝堂之上,趙元昌也不止一次的賜醫賜藥,可惜就是沒有起色。

想着這些有的沒的,殿內漸漸安靜下來,他回過神來,如睡獅睜眼,顧盼睥睨。

正巧,此時趙元昌目光轉向江夏青,語氣中帶着些尊敬:“江相公意下如何?”

這就是宰相,即便天子也得敬着些,算是半個賓客。

說是半賓,實際上還是臣子,皇帝敬着你是皇帝的事情,你卻還得守着臣子的本分。

江夏青面色沉靜地拱手道:“好叫官家知曉,某以爲河南等五州府當獎,但稅改之事卻不可急着推行全國。”

“哦?”

聽他這麼說,趙元昌來了興趣:“還請詳細說來。”

“是。”江夏青答應一聲,稍稍一頓,纔開口道:“在此之前,還請官家允某問兩個問題。”

“但問無妨。”

得到首肯,江夏青點點頭,扭頭看向戶部尚書王彥川。

“王尚書,近年稅收皆是戶部主持,我有兩件事想問問尚書。”

自從王彥川當上戶部尚書,先懟閻俊臣,後鬥黃世俊,現在三司除了鹽鐵還牢牢抓在手中外,戶部和度支兩司職權都被尚書戶部侵佔得差不多了。

可以說,王彥川是少有的敢同宰執針鋒相對的上卿,就憑這一點,趙元昌看他十分順眼。

不過也就這樣了,這兩年他的故舊大多沒有寸進,有些甚至還被調到閒職養着。除非朝一日他能宣麻拜相,否則他是能在中樞當一個強勢尚書,但他手下那些人若是不改換門庭,就有的蹉跎了。

聽到江夏青的話,王彥川微微傾身頷首:“相公請問。”

“這第一個問題,今年夏稅,錦官府比之去年如何?”

“回相公,今年錦官府上供夏稅計有九萬緡,嘉定元年爲十四萬緡。”

只這一句話,就讓趙元昌眉頭皺起。

江夏青點點頭,又問:“這第二個問題,今年秋稅,錦官府比之去年如何?”

“今年秋稅計有八萬緡,嘉定元年有十七萬緡。”

江夏青肅容頷首:“有勞尚書了。”

說完,他掃視殿內羣臣,然後向面色凝重的趙元昌一拱手:“陛下,錦官府乃是首個施行稅改之地,嘉定元年能有三十萬緡,怎麼到了嘉定二年就只得十七萬緡?且今年河南府等五處試點,多者若大名府,秋稅計有十五萬緡,少者若慶州也有十萬緡,何以錦官府竟以折半?”

不等趙元昌迴應,他又接着道:“臣以爲,此非稅務之過,乃是人之過!故,五處官吏當獎,非是獎其增稅之功,而是獎其忠心王事之功;稅改不當推行全國,非是稅務不當,而是爲政之人不當。”

說到這裡,他站起身來,面對趙元昌長揖道:“陛下,臣斗膽直言,若吏治不行,則稅務不振。”

這話一出,立刻就有人跟着起身附和。

其他人不知道,但李明卿聽了江夏青的話,立刻就警惕起來。

他這是想趁機對吏部下手啊!

李明卿眯起眼睛,他猜測自己可能要離開吏部,但官家還沒有最終宣佈,就做不得準,這時候自然容不得別人插手吏部。

另一邊,趙元昌也在仔細考慮。

他倒不是考慮什麼吏治,周隨唐制,有一套完備的官吏監察與考覈體系,只不過現在處於半癱瘓狀態而已,若真的要用,重新撿起這套體系朝裡面填充人手就行了。

他考慮的是蘇逢吉要怎麼處置。

這一次蘇逢吉做得有些過了,十七萬緡,他自己竟然昧下了四萬緡!送到內帑的各色物事加起來可才只有五萬緡啊!

講真,要是他自己留個一兩萬,剩下的都送到內帑,不管江夏青怎麼說,趙元昌都會保住他。

但這人啊,就怕貪心和僥倖。

若是這一次不給他一個教訓,指不定日後輸往內庫的比例會越來越小,這絕對不能容忍。

趙元昌輕咳一聲:“江卿所言朕已知曉,此事着有司商討。嗯,李卿。”

李明卿立刻起身:“臣在。”

“坐、坐。”趙元昌擺擺手,“你回頭與宋卿商議商議。”

“喏。”李明卿暫時放下心來。

宋卿指的是御史大夫宋杞言,現在正站在文明殿吹冷風。

“這蘇逢吉不適合留在錦官了,諸卿以爲何人可接替他?”

江夏青立刻答道:“回稟陛下,吏部侍郎張爲善可知錦官。”

李明卿立刻出聲反對:“臣以爲此議不妥,錦官乃蜀地樞紐,重中之重,且稅法廢弛,非熟稔政務、剛毅果決之人不能爲之。然爲善久在中樞,雖多有建樹,卻不通民政,萬不可知錦官。”

說着,他看了一眼江夏青,朝趙元昌拱手道:“臣舉薦大理寺卿陳槐爲錦官府尹。”

吏部侍郎張爲善是李明卿預備着留在吏部的代言人,自然不肯讓他就這麼離開。而大理寺卿陳槐,素與江夏青交好,平日裡在大理寺內也常針對李仁信,這次正好把他趕出去。

李明卿說完之後沒有其他人出聲,這麼一來,最終人選應該就在張爲善和陳槐之間產生了。

趙元昌掃視諸人,目光越過樞密院幾人,停在集賢相劉承澤身上:“劉卿有何見解?”

殊不知劉承澤心裡也糾結呢。

李明卿一派,上自馮道,下至陳佑,都同他有過摩擦,若能打擊李明卿,自然是好的。

可江夏青在政事堂內一直壓得他難受,也就劉明入京之後稍微好一點,可隨着劉明告病的次數越來越多,他的日子也愈加地不好過,如果可能的話,當然要削減江夏青的威勢。

第五百三章 欲立大功行陰私第六十一章偶遇窮兒思親友第五百十二章 豫章故城烽煙平(六)第四百二十六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九)第四百五十九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六)第六百六十一章 何日方能遂舊願第六百四十六章 世間多有無奈事第二百九十一章 不急不緩蘊風雷(二)第四百六十八章 以打促和掩戰意(一)第四百七十九章 心在戰事輕政爭第四百一十七章 關內之地亂將起第七百一章 明志立旗且隨風第十七章月下爭渡一線天(五)第三百八十三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九)第二百五十七章 放榜鬧事爲哪般(一)第六百八十七章 功名只向馬上取(四)第三百三十八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十三)第十一章 潑天大功接不接第六百五十二章 銀夏戰事可定矣(四)第一百三十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七)第三百八十二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八)第三百七十六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二)第一百六章受人所請議婚事六百七十六章 已有青枝落寒霜(六)第五百五十二章 天子非無舐犢情(五)第三百六十三章 窮且益堅志不墜(四)第一百四十二章 守蜀地躺着中槍第五百二十四章 君臣情誼值幾何(四)第三百五十九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十六)第四百二十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三)第一百六十九章 苦寒飛雪春已近(一)第五百八十二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九)第三百六十三章 窮且益堅志不墜(四)第二百七章 新官上任一把火(三)第六百七章 看江山誰主沉浮(二)第三十三章說朝局雙龍爭王(二)第一百八十八章 人心浮動議改制(二)第三百三十六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十一)第五百七十一章 風雲操於何人手(六)第七百十四章 心思各異選大將第六百二十二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九)第五百六十二章 天下兵馬誰爲主(一)第五百十九章 處處算計無盡時第四百五十五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二)第三百二章 你猜我猜巧不巧(一)第一百三十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七)第三百五十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七)第七百十一章 順勢而爲埋荊棘第八章兵臨城下伴王駕第四百四十二章 久別重逢父子情第六百七十八章 剪盡病木待新春(二)第五百三十四章 驀然回首闌珊處第一百九十五章 保義謀反欲親征第二百二章 下車伊始危機藏(二)第一百六十二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十一)第六百十三章 此事應當作何解第一百三十九章 勾心鬥角汴京城第一百六十八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十七)第四百六十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七)第六百三十六章 一朝生變國事動(三)第五百二十六章 我與空氣鬥智勇第二百四十七章 強幹弱枝議遷都(二)第二百四十九章 謝公安石與君同(一)第二百九十四章 不急不緩蘊風雷(五)第三十一章歸州之行當謹慎第四百六十三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十)第一百三章江邊垂釣生妙計第一百七十一章 苦寒飛雪春已近(三)第五百七十六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三)第七百十二章 我自請纓爲難事第五百四章 信使接踵論教王第六十一章偶遇窮兒思親友第六百七十一章 已有青枝落寒霜(一)第一百四十章 蜀地四分無藩鎮第七章各有肚腸轉心思第四百四十九章 趙官家突訪書院第二百二十六章 人生巔峰小嬰孩第三百十二章 百年大計在教育(一)第四百七十九章 心在戰事輕政爭第七百十二章 我自請纓爲難事第一百七十三章 新皇登基諸事忙(二)第四百六十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七)第三百一章 勿論賢愚皆可用第四百八十八章 苦陳之民欲揭竿第六百六十一章 何日方能遂舊願第二百七章 新官上任一把火(三)第五百九十三章 請以海軍試新制第三百八十四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二十)第二百四十九章 謝公安石與君同(一)第六十四章戰事不順布閒棋第一百六十二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十一)第三百二十七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二)第一百六十六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十五)第二百八十三章 至洛陽如何施爲(一)第一百九十九章 將離京先定婚事(一)第二百八十一章 潛行入洛見下官(二)第二十四章虛職酬功忠爲首第五百四十七章 舊日情誼存幾許第三百十五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