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二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十七)

bookmark

此時,當年以退爲進結果真的退了的鄭志康就坐在殿內,眼見着官家似乎想讓年老體衰的吳相公繼續操勞國事,本着獨樂樂不如衆樂樂以及關愛同僚的樸素思想,他開口了。

“陛下,吳樞使高居廟堂聯絡中外,臣聞此次南征大勝皆賴樞使之功,便是往日有些小錯,有此大功也當重賞。”

鄭志康一臉誠懇地建議道:“不過正如陛下所言,功是功過是過,有功不能不賞,有過不能不罰。既然如此,臣以爲不若先罰後賞,罰宰相以正綱紀,賞罪臣以勵軍心。”

後一段話純粹是爲了膈應吳巒,真正起作用的是開頭那一句話。

聯絡中外,南征。

吳巒直接就黑了臉色,立刻高聲道:“南征能勝乃是陛下得天之佑,諸將皆乃陛下指揮,吾等豈能貪天之功以爲己力!”

然而已經遲了,趙元昌的眼神重又恢復冷淡。

他看着只差呼天搶地的吳巒,緩緩道:“吳卿功勞朕皆知曉,你不必自謙。”

吳巒愣了一下,隨即長揖:“臣,必以死報陛下!”

“朕不要你死。”趙元昌掃視殿內諸臣,“朕要的不是諸卿的命,朕要的是諸卿爲國盡忠,莫以私害公。”

沒留時間讓諸臣表忠心,他說完之後直接扭頭看向馮道:“太保以爲王卿、馮卿所言之事當如何處置?”

馮道沒有立刻回答,他垂首沉吟一番後纔開口:“回稟陛下,此事涉及文武衆多,或可遣一重臣持節宣慰覈查,有過則罰,無過則勉。”

趙元昌點點頭:“太保所言甚是。”

接着,他看向鄭志康:“不知鄭平章可願走這一遭?”

代天巡狩,累是累了些,但隱形權力可不小。

鄭志康立刻起身長揖:“臣遵旨!”

陳佑將這一切看在眼中,心知這應該也算是君臣之間的默契,想來鄭志康也是不想再在京城閒居下去,總得爲子孫後代鋪路。

此事議定,趙元昌纔看向吳巒,仿若什麼事情都沒發生一般道:“吳卿坐下罷。”

沒有提請辭或者罷免的事情,但明眼人都能看出了,吳巒要倒了。

議事結束已經差不多午時了,趙元昌留諸人在宮中用了午飯之後才把一干人等打發離開,而陳佑則被留了下來單獨問對。

天氣炎熱,君臣二人也沒心情出去閒逛,就坐在一間斗室之中,一邊喝着冰飲子,一邊執子對弈。

陳佑圍棋水平不高,而且他當初學得規則同現在通行的不太一樣。好在基本規則相同,而且這時候的規則遠比不上之後詳盡,學了一陣時間倒也熟記於胸。

得益於陳佑的棋力本來就不強,改變規則並沒有讓他水平降低多少。

一百五十多手之後,陳佑終於看出來自己已經輸了,嘆了一聲投子認負。

這時候他聽到對面趙元昌長嘆一聲笑道:“將明你這棋也太臭了些。”

陳佑無奈一笑:“是官家棋藝高超,臣所不能及。”

後一句是實話,趙元昌確實要比陳佑強,至於前一句,嗯,咱們換個話題。

各自撿起棋子丟進棋笥,然後互相交換。

兩人動作熟練,剛剛結束的不是第一局,換言之,陳佑已經輸了好幾盤了。

一直失敗的感覺並不好受,但趙元昌似乎很喜歡這種看着對手拼盡全力掙扎之後仍然失敗的感覺,於是陳佑只能陪着他繼續下去。

只不過確認陳佑棋藝是真的不行後,趙元昌放在棋盤上的心思就少了些。

“將明你可知道這次死了多少人?”

落下一枚白玉棋子,趙元昌開口問道。

陳佑原本正盯着棋枰思考,聽到問話,搖頭道:“四月份的時候聽說死了十多個。”

沒錯,兩個人談論的正是武學院的學生。

趙元昌輕笑一聲,吐出兩個數字:“五十三人,活了十三人。”

“啪嗒!”

正在落子的陳佑無意間使多了力氣,落子聲音大了許多。

趙元昌盯着棋局看了兩眼,隨手拈起一枚棋子落下:“蘇鳳羽和蔣樹已經上了請罪表,現在正在家裡等着呢。”

陳佑沉默一陣道:“蘇院長和蔣府率一直盡心盡力。”

“我知道。”趙元昌微微擺手,“這事不是你們的錯。”

他頓了頓,才接着道:“吳巒在針對武學院,我都知道。”

“聖明無過陛下。”陳佑輕輕恭維了一句。

“正好這次得了三州之地,我準備把活下來的這些人都安排到新得之縣去,將明以爲如何?”

陳佑略一思忖,帶着些徵詢地語氣道:“若是都在一處,似乎也不好吧?而且西北之地也需人,聽聞定難軍同朔方多有爭執,或許可召李彝殷入朝?”

李彝殷,定難軍節度使。

朝廷想要對外藩動手,最經典的操作就是召其入朝。

例如在原本歷史上的三十年後,宋太宗想要削平西藩,首先做的就是令李氏族人入京,只可惜當時跑了一個李繼遷沒重視,最終出了一個西夏國。

總而言之,有大義名分在手,除非定難軍擺明車馬要反,否則他就得老老實實入京。

但也不排除李彝殷認爲周國剛經歷一場大戰無力西顧,而陽奉陰違的可能性存在。

陳佑說完之後,就繼續盯着棋局沉思。

好一會兒,剛剛落下棋子,便聽趙元昌道:“朔方定難之爭由來已久,隨他們去吧,當下還是先理清中原。”

“嗯。”

“武學院,你還要繼續辦下去。”

趙元昌落下一子,陳佑一邊捏着棋子思考,一邊點頭應下。

這邊剛答應下來,就聽趙元昌又道:“不,不只是武學院。這一次動的人很多,我會叫文伯幫忙,你們二人整理出一個章程來,這次就沒必要偷偷摸摸避人耳目。”

這一次陳佑是真的驚了,他不由看向趙元昌:“這一次不是五十人只活下來十三人麼?官家的意思是?”

趙元昌微微點頭:“我看了他們的表現,活下來的這十多人,有幾個還不錯,接下來就看民政了。能有一兩個可以,也說明武學院是有作用的。”

第四百一十五章 大儀鎮內議投周第四百五十一章 接連不斷問對難第三十四章酒到酣時議治政第一百四十九章 龍虎齊動風捲雲(三)第四百一十章 肆意猖狂京兆匪第三百九十七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六)第四百九章 大局動盪私心意第一百一十一章無心插柳柳成蔭第六百七十五章 已有青枝落寒霜(五)第三十六章項上人頭吾必取(一)第一百八十六章 欲改樞院爲立足第三百六十一章 窮且益堅志不墜(二)第一百四十四章 破城小寨諸事雜第五百六章 同甘苦戰前動員第七百二章 天子何以順汝心(一)第六百六十九章 一日秋蟬聞風動(四)第三百七十二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八)第五百五十七章 新舊之交穩爲重(二)第三百八十八章 明日之果今日因(四)第二百八十八章 事事皆起更當穩(二)第五百四十六章 兩國皆賺無人虧第七百十五章 天子欲改朝堂事第六百八十八章 功名只向馬上取(五)第三百五十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七)第五百八十四章 無人可得順心意 (一)第一百九十一章 罷相方始亂迷離(二)第三百六十四章 窮且益堅志不墜(五)第七百九章 敢爲天下挑重擔(五)第六百八十二章 剪盡病木待新春(六)第一百二十章士兵委員可行否?第五百七十二章 風雲操於何人手(七)第一百一十八章一頓操作猛如虎(二)第四百一十四章 消息內情接踵至第一百五十七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六)第六百四章 各有安排待時變(一)第二百三十章 戰鬥已起押何方(三)第四百一十三章 欲建新城悔前事第二十五章商議軍機或可用第二百二十五章 良馬初與伯樂見(三)第五十七章百年之後誰顧命第六百十三章 此事應當作何解第二百四十九章 謝公安石與君同(一)第七百十五章 天子欲改朝堂事第二百九十章 不急不緩蘊風雷(一)第一百四十章 蜀地四分無藩鎮第七百十七章 漢皇終究屈賈誼第八十九章心意定孤身渡江第二百九十八章 真理堂中談爲政(一)第五百四十四章 內外兼修望紫宸第一百三十一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八)第二百四十四章 良馬初與伯樂見(二)第五百二十八章 談授官書院生頹(一)第三百九十七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六)第一百九十七章 兩手準備終定音(二)第九十三章渾不要臉會使節第十一章 潑天大功接不接第一百九十四章 罷相方始亂迷離(五)第五十一章險鑄大錯自爲之第二百五十二章 初開府試網英才(二)第一百七十九章 陳將明初入樞府(二)第一百七十四章 新皇登基諸事忙(三)第四百二十七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十)第二百八十九章 書院之內真理存第二百五十九章 百足之蟲難盡滅第一百四十五章 驟然生變應對急(一)第五百八十三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十)第四百九十八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十)第二百八十九章 書院之內真理存第六百二十五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二)第七百六章 敢爲天下挑重擔(二)第五百九十一章 驟起爭端餘韻響(三)第五百六十五章 同明殿裡刀光起第十七章月下爭渡一線天(五)第十三章月下爭渡一線天(一)第746章 片紙可當十萬錢第六百十六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三)第三百八十二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八)第三百五十四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十一)第二百六十七章 入京便聞南國事(一)第五百二十一章 君臣情誼值幾何(一)第二百四章 議政事初入行宮第二百三十七章 內亂未平外亂起(二)第十六章月下爭渡一線天(四)第一章一夜天地換第五十五章皇宮大內初見聞第五百章 局勢有變使者來(一)第二十七章措手不及擔重任第七百二十七章 片瓦尺土不可棄(二)第五百二十一章 君臣情誼值幾何(一)第七章各有肚腸轉心思第三百二十一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八)第七百三十四章 大風源自湘潭起(六)第四百二十四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七)第四百三十一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十四)第七十五章雙王大婚宴平樂(二)第四百五十六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三)第九十二章未來之事早打算第四百七十七章 遼事暫令朝爭落第一百三十二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九)第四百八十五章 使者一言亂心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