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五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二)

bookmark

只不過,區區一個知府,趙普有些不滿足,身爲御史,不彈倒一個宰相,那就跟沒當過御史一樣,沒甚意思!

又碰了一杯,趙普前探着身子道:“這些天將明都在京中,兩府宰執,可有......”

他悄悄朝皇宮方向示意。

沒有直接說出口,陳佑猜測他是不是在問有沒有宰執觸怒官家。

將酒盞放到桌面轉了一圈,陳佑盯着酒盞道:“政事堂劉雨潤,樞密院李守成,這兩位依然是國之柱石。”

或許是因爲使功不如使過吧,吳巒罷相之後,劉承澤和李繼勳除了多名故舊被貶之外,沒有受到任何懲罰。

李繼勳可是曾跟在吳巒身後推動陳佑領兵南征的,以前沒有機會也就算了,現在趙普有心做出一些政績,陳佑當然十分樂意幫他一把。

“這兩位。”趙普沉吟一番,微微搖頭,“的確被官家所看重。”

言下之意就是要等待時機。

陳佑點點頭。他不着急,他巴不得趙普崛起的速度慢下來,一旦兩人都站到頂峰,絕對會鬥起來,還不如現在一高一低正好能夠相互配合。

眼看喝得差不多了,陳佑突然想到一件事:“對了,則平在江陵可曾見過那朗州盧刺史?”

朗州盧刺史,也就是盧子龍。

他帶着沈焱降周之後,趙元昌沒有給沈焱封爵,而是准許他收沈焱爲義子,改姓爲盧。

這其實是好事。因爲前蜀帝,現在的杞國公孟昶已經是重病纏身,眼看着就要命不久矣。而當初的南平王高保遜,更是早早就死了,且死因還是縱慾過度。

總之,沈焱變成了盧焱,至少這性命應該是保住了。

等盧家一家人跟着車駕前往洛陽的時候,已到了知天命之年的盧子龍被任命爲朗州刺史,負責對抗長沙府的宋軍。

“倒是見過幾面。”

好歹趙普當時也是江陵知府,能見到盧子龍不稀奇。

“盧刺史看着精神尚可,怎麼,沒給將明你寫信?”

“信倒是有,只不過只有幾句場面話。”陳佑頗有些無奈。

因爲趙元昌似乎要重用盧子龍的緣故,陳佑對自己老父的這個故交好友還蠻看重的,只可惜盧子龍不知道出於什麼考慮,表現得有些疏離。

不談這些令人不快的事情,酒喝到盡興,兩人便散了去。

趙普已經確定,上任的第一個目標就是現在的權知河南府事林師德,身爲林知府前任副手的陳佑可以提供一些小小的幫助。

分開之後,陳佑就來到了馮府,或者說馮太保府。

他得同馮道商量一下,應該支持誰接掌河南府。

江都府,宋國同平章事、大元帥、寧王白崇文斜靠在塌上,身後婢女用力揉捏着他的肩膀,堂下僚屬在稟報軍政諸事。

白崇文現年不過四十餘歲,其父本是吳國鎮南節度使,李昇篡位之後多次調動,再無建樹,最終鬱鬱而終,而他自己在禁軍之中也過得不順心。

六年前趙鴻運稱帝,中原紛亂,當時登基沒多久的李璟野心勃勃意圖北伐。

南唐烈祖李昇是之前吳國權臣徐溫的養子,稱帝之後因着這層關係多有徐氏。然而正應了那句話,鬥米恩升米仇。當時正是滅亡閩國的關鍵時刻,李璟急着收回兵力趁亂北伐中原,國內動盪不安,徐氏子弟就聯絡了當時坐鎮武昌的戴延康,意圖使皇位歸於徐氏。

終於,李璟北伐沒能成行,先鋒部隊被擊敗。東南方向閩國雖滅,但亂子一時之間無法平息。在有內應的情況下,戴延康領兵順流而下直入江寧府。

這時候白崇文突然開竅,帶着自己的人手掃清徐氏,在李璟被逼禪位之後成爲新朝功臣。後來又成了南唐舊人的領頭人,佔據了較爲富庶的江都一線,甚至因爲戴延康的一系列應對舉措而越來越強勢,最終有了如今的身份。

只不過戴延康雖然有時候會出昏招,但對國都江寧府的掌控還算嚴密,所以白崇文即便有個宰相的身份,卻不敢回京。

而白崇文這邊實力雖比不過身爲皇帝的戴延康,但若真是打起來,宋國必定會傷筋動骨,是以戴延康也只能容忍白崇文事實上的半割據狀態。

這次宋國試圖攻佔沈國,也是因爲戴延康同趙元昌有了相同的想法,想要挾大勝之威解決國內問題。

只不過趙元昌成功了一半,而戴延康則是騎虎難下。周國新得的三州至少是連成一片,而宋國得到的長沙府卻同本土隔着一大片山脈。

回到眼前,白崇文聽完幕僚所說的內容,毫不在意地揮揮手:“將人打發走就是了。”

那幕僚不由急道:“大王!周國現如今國勢正盛,便是不欲投周,也當好生招呼纔是!怎可隨意打發?”

聽到這話,原本不甚在意的白崇文臉色一寒,看向那幕僚的眼光有些不善:“孤叫你把人打發走。”

那幕僚一頓,臉色一下子變得煞白。

怔了怔纔出聲應下,緩緩退去。

待他離開,白崇文換了個舒服的姿勢,合上眼繼續享受。

好一會兒,突然開口道:“這人不能留了。”

他話音剛落,一處屏風後面傳出一聲“喏”,緊接着腳步聲響起,漸漸遠離。

白崇文很清楚,他在宋國才能擁有這般權力,一旦投周滅宋,絕對比不上現如今的生活。

但他同時又很糾結,他要想保持現有的權力,就不能讓宋國皇帝太過強勢,在某些事情上,比如上一次拒周攻沈,他就拖了後腿。可這樣的行爲會導致宋國衰弱,最終還是有可能被周國剿滅。

往左也爲難,往右也爲難,甚至讓他生出“要不自己來當這個皇帝”的想法。

悠悠一聲長嘆,白崇文很苦惱。

“爹爹,聽說周國又來人了?”

一個清朗的聲音自門外傳來,白崇文不得不睜開眼:“我兒從哪得知的消息?”

一個十八九歲身着勁裝的青年一邊跨進屋內一邊道:“我來時遇到了陸先生,問了他兩句。”

白崇文哼了一聲:“這事你少沾手。”

第五百九十六章 立爲模範爭最優第二百七十三章 日常如水多寡淡(二)第六百三十五章 一朝有變國生事(二)第六百二十九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六)第五百二十八章 談授官書院生頹(一)第六百二十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七)第二百六十九章 入京便聞南國事(三)第八章兵臨城下伴王駕第五百四十章 忠於王事舉賢良第三百九十九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八)第六百五十章 銀夏戰事可定矣(二)第二百一十八章 前狼後虎當何如(四)第三百五十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七)第五章時移事易非前史第七百十章 爲求生計拋臉面第四百一十一章 賊人陰謀亂長安第一百二十三章道德廉恥在心中第三百四章 你猜我猜巧不巧(三)第三百三十三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八)第五百八十四章 無人可得順心意 (一)第五百三十五章 說諸葛皆是忠臣第一百八十八章 人心浮動議改制(二)第六百十五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二)第一百六十五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十四)第七百三章 天子何以順汝心(二)第二百八十一章 潛行入洛見下官(二)第二十五章商議軍機或可用第一百六十一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十)第五百六十七章 風雲操於何人手(二)第四百七章 好惡皆爲門戶計第一百七十八章 陳將明初入樞府(一)第一百九十八章 兩手準備終定音(三)第五百三十九章 真真假假繞雲霧第七百三十八章 我與賊臣不兩立第二百五十二章 初開府試網英才(二)第二百七章 新官上任一把火(三)第四百三十八章 坐京兆放眼天下(二)第一百九十九章 將離京先定婚事(一)第三十二章說朝局雙龍爭王(一)第二百八十五章 至洛陽如何施爲(三)第五十四章心急火燎急入京第一百六十三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十二)第三百二十六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一)第四十七章眼下之事何爲重第二十章月下爭渡一線天(八)第六章雙狐鬥法尋後路第三百八十八章 明日之果今日因(四)第二百二十五章 良馬初與伯樂見(三)第四十六章法不長遠心意躁第二百九十二章 不急不緩蘊風雷(三)第六百八十一章 剪盡病木待新春(五)第一百三十六章 官家降臣當如何第四百一十一章 賊人陰謀亂長安第二百四十三章 良馬初與伯樂見(一)第七百十一章 順勢而爲埋荊棘第八十五章瞿塘雄關佇江頭第六百二十八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五)第一百六十一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十)第五百六十三章 天下兵馬誰爲主(二)第三百四十三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十八)第一百七十二章 新皇登基諸事忙(一)第五百八十三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十)第二百七十八章 欲往西京諸事重(二)第七百一章 明志立旗且隨風第八十二章攻蜀時機在此時第三百九十三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二)第四百八十六章 淺水亦有亂流涌第二百九十章 不急不緩蘊風雷(一)第五百十九章 處處算計無盡時第二百六十五章 別離是爲再相逢(二)第一百三十二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九)第四百一十二章 薛小乙力拒盜匪第五百六十九章 風雲操於何人手(四)第一百四十五章 驟然生變應對急(一)第一百二十六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三)第二百二十一章 小荷才露尖尖角(三)第四百七十三章 以打促和掩戰意(六)第五百四十一章 陳將明舉賢不避仇第三百四十一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十六)第九十二章未來之事早打算第二百五十六章 初開府試網英才(六)第四十二章論功行賞爭不休(二)第四百四十二章 久別重逢父子情第三百五十三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十)第一章一夜天地換第六百三十九章 朝堂政事定於一(二)第一百八十五章 君臣交手政局變第三百八十四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二十)第七百章 亂雲遮蔽洛陽城(六)第三百四章 你猜我猜巧不巧(三)第六百九十三章 乘舟東去拓海疆(二)第三百七十二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八)第一百七十二章 新皇登基諸事忙(一)第五百十八章 池靜亦有暗流涌第747章 烽火家書抵萬金第六百六十一章 何日方能遂舊願第五百八十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七)第一百八十一章 當立殿前兩相制第四百七十四章 以打促和掩戰意(七)第三百一十章 新知府有新氣象(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