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十)

bookmark

陳佑偶爾會停下來同幹活的府兵還有工匠們交談幾句,問一問工作情況,伙食如何,工錢能不能準時拿到等等,完全是一派親民作風。

而長安城裡這些人,幾十年前還是天子腳下,不少人對陳佑這個府尹尊敬歸尊敬,但卻沒有畏懼,言語中正常交談倒省了陳佑不少精力。

這也是因爲陳佑現在是一副文人打扮,如果他是着甲持械,經歷過不止一次兵災的這些人可能會嚇到跪下。

沒過多久,安邑坊意圖爭一爭坊正位置的幾家富戶得到消息之後陸續趕了過來,除了家主之外,還有他們想要推出來的人選跟在一旁。

在自家住處有一個坊正幫襯着當然方便,但沒必要自己上,推出代理人來平常時候也夠用了,真到關鍵時候,也能拋出去起到一個棄子應該起到的作用。

陳佑當然是溫言鼓勵,誇讚他們對京兆府的貢獻。

在高啓眼中,富戶就代表錢糧,有錢糧就能拉起兵馬,有兵馬就有權力。你看陳佑這段時間怎麼拽起來的,還不是因爲他拿了剿匪得來的錢養兵?

可惜啊,剿匪養兵畢竟不長久,最後還得靠京兆府這些富戶出錢,朝廷的統治基礎是富戶啊!

高啓心底嘲笑陳佑的所作所爲,但在陳佑同富戶們和顏悅色交談的時候,也不願意讓他一個人出風頭,故而一反之前的態度,十分真誠地同這些人談話。

這邊交談甚歡,一連串爽朗的笑聲還沒停歇,一個衙役氣喘吁吁地從府衙方向跑過來:“使君!京城有聖旨來了!”

難得,陳佑與高啓默契對視,能看到對方臉上的疑惑,顯然這件事都出乎雙方預料。

陳佑收回目光,朝身旁噤聲不語的富戶們拱手:“王事爲重,某便告辭了。”

說罷,便帶頭朝府衙方向走去,那些富戶一個個點頭哈腰喊着:“使君慢走,高少尹慢走。”

回到光德坊,還沒到府衙門口,就看到門口街道上停着的馬車和護衛,來的人不少。

見此情景,陳佑也嚴肅起來。

他沒有提前收到消息,要麼是這一行人來得很急,要麼是這道聖旨對自己沒什麼影響。

但看門口有這麼多車駕,沒影響是不可能的,那就只剩下這一行人趕路迅速這一種可能了。

走近幾步,能看到門口等着兩個人,其中一個是韓陶朱,另一個不認識。

看見陳佑的身影,那個不認識立刻轉身朝門裡跑,而韓陶朱則快步上前,低聲道:“李相公家大郎也到了。”

聞聽此言,陳佑瞭然,懸着的心稍稍放下了些。

既然大舅哥也跟來了,想來不會太差。

邁步進門,還沒走兩步,就見八位官員齊齊走出大堂迎了過來,領頭的正是李仁信。

一見面,私誼且放一邊,李仁信帶着衆人躬身行禮:“下官參見使君。”

陳佑上前扶住他:“諸君請起,進屋說話。”

進了大堂,陳佑坐到主位上,高啓坐在左首。

介紹了高啓之後,陳佑這才問道:“諸君匆忙而來,可是官家有甚旨意?”

其實看到這八個人,尤其是那七個帶有明顯行伍風的官員,陳佑已經大概猜到他們就是過來接手富平和鄠縣的。

只是他心中還在感慨,沒想到李仁信會放到自己手底下做縣令,也不知道他是去哪個縣。不管去哪個縣,到時候要多派些人保護他的安全才是。

正想着,果然就聽李仁信到:“好叫使君知曉,下官等此來是接了政事堂調令。”

陳佑點點頭,徹底放心了,一直都是李仁信說話,看來這一行人中還是他官職最高,總不能讓六七品的官員來主持京兆府吧?

嗯,趙普那樣的除外。

只聽李仁信繼續道:“這位名諱蘇錦帆,新任鄠縣令。這位......”

他每介紹一位,那人都會朝陳佑拱手致意。

一連串介紹下來,就只剩下富平令沒介紹了,這麼說大舅哥就是富平令了。

陳佑臉上帶笑,心裡卻有些憂慮,富平縣有地頭蛇雨金堡,李仁信要是帶的人少了怕是會出事,帶的人多了又不合適。

正煩惱着,李仁信終於介紹到自己:“至於下官,奉皇命勾當京兆府刑獄事。”

陳佑聞言一愣,第一個反應竟然是:那富平令怎麼辦?

“下官等此來還帶了官家手諭,以及政事堂任命京兆府法曹參軍事權守富平令的符文。”

剛剛陳佑還在關心富平令,可現在即便聽到任命金長順爲富平令的消息也沒放在心上,他直接站了起來,急切問道:“不知手諭何在?”

見他站起來,堂中衆人皆是起身。

李仁信喊了一聲來人,他的僕役立刻奉上一截竹筒,顯然手諭就放在竹筒裡。

李仁信接過竹筒,沒有交給陳佑,而是肅容道:“官家吩咐此手諭乃是下達給京兆府諸官,還請使君召集府衙僚屬及長安萬年兩縣官員一同聆聽聖諭。”

陳佑仔細打量着李仁信,見他微微搖頭,也不知道這手諭中的內容。

深吸一口氣,陳佑笑道:“既然如此,有勞李刑事稍待,我這就召集諸官。”

說罷,扭頭看向侍候在一旁的韓陶朱:“三郎你安排去叫人。”

“是!”韓陶朱答應一聲,快步出門。

在等待的時候,陳佑不好同李仁信說一些私密的話,只得談一談洛陽城,問一問鄠縣令等人的具體情況,一時間倒是其樂融融。

大概兩刻鐘之後,長安城內官員都聚集到了府衙之中,正堂也有些擁擠,衆人直接來到庭院中。

李仁信捧着手諭站在正堂門前的臺階上,陳佑領着諸官面對他而站。

新鮮出爐的富平令李長順十分激動地越過錄事參軍事樑關山,同鄠縣令蘇錦帆以及長安、萬年令一起站在陳佑高啓身後。

待諸人站定,李仁信取出手諭展開,看了一眼,朗聲道:“天子有諭誡京兆府諸官!”

在陳佑的帶領下,諸人彎腰拱手,齊聲道:“臣等恭聆聖諭。”

“朕聞京兆匪患甚烈......”

第三百二章 你猜我猜巧不巧(一)第一百八十五章 君臣交手政局變第二百七十九章 欲往西京諸事重(三)第二百九十八章 真理堂中談爲政(一)第五百六十五章 同明殿裡刀光起第三百三十六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十一)第五百六十八章 風雲操於何人手(三)第六百七十一章 已有青枝落寒霜(一)第二百七十八章 欲往西京諸事重(二)第七百二十章 誰可妄自言忠義(一)第四百八十四章 操演堪比實戰險第六百三十二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九)第七十章積勞成疾爲哪般第三百十三章 百年大計在教育(二)第一百六十五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十四)第五百七十一章 風雲操於何人手(六)第六百八十六章 功名只向馬上取(三)第六百七十四章 已有青枝落寒霜(四)第六百四十五章 此戰須有終結日第五十七章百年之後誰顧命第六百四十八章 初次議定清田事第三百四十一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十六)第六十章詔令監國是何意第二百七十五章 兩姓永結秦晉好(一)第四百七十三章 以打促和掩戰意(六)第五百五十一章 天子非無舐犢情(四)第五百三十一章 內舉賢德不避親第六百四十六章 世間多有無奈事第五百六十六章 風雲操於何人手(一)第六百二十一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八)第八十三章 枕頭之風威力大第一百六十二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十一)第三百二十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七)第五十一章險鑄大錯自爲之第八十五章瞿塘雄關佇江頭第四百一十三章 欲建新城悔前事第四百五十九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六)第六百五十七章 災情之下有奇人第五百二十八章 談授官書院生頹(一)第三百九十章 明日之果今日因(六)第七十七章如此行事意何爲第一百二十二章廣植羽翼乃正道第五百七十三章 風雲操於何人手(八)第七百一章 明志立旗且隨風第七百五章 敢爲天下挑重擔(一)第六百三十五章 一朝有變國生事(二)第四十九章君臣問對定計策第二百二十五章 治軍難收稅更難第二百六十一章 文武相易宰相定(一)第六百四十一章 朝堂政事定於一(四)第四百三十四章 千里澤國斷美夢第五百七十三章 風雲操於何人手(八)第九十七章使者方至軍中亂第四百七十一章 以打促和掩戰意(四)第四百一十九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二)第五百七十章 風雲操於何人手(五)第二百四十一章 內亂未平外亂起(六)第五百八十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七)第七十四章雙王大婚宴平樂(一)第三百五十四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十一)第四百四十一章 天下朝集聚洛陽(三)第一百六章受人所請議婚事第七百十章 爲求生計拋臉面第七十九章即將離京奇事多第一百二章馮道再試尋暖靴第一百四章終拜師庭院問對第四百三十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十三)第一百三十二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九)第六百五十四章 梳理國政教天子第五百三十七章 若逢板蕩該如何第四百四十章 天下朝集聚洛陽(二)第二百七十九章 欲往西京諸事重(三)第三百九十七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六)第五百十七章 兄弟前途有不同第六百八十一章 剪盡病木待新春(五)第二百二十九章 戰鬥已起押何方(二)第一百五十九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八)第一百一十二章君子報仇不怕晚第六百五十五章 夷狄畏威不懷德第二百七十二章 日常如水多寡淡(一)第三百三十一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六)第四百八十七章 舊人只聽新人笑第九十六章治民撫兵制度齊第二百九十九章 真理堂中談爲政(二)第六百五十三章 有棗沒棗打一杆第九十四章戰地黃花分外香第二百六十二章 文武相易宰相定(二)第三百七十二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八)第五百三十六章 先北後南有風起第三百十五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二)第一百八十一章 當立殿前兩相制第五十二章快馬頻至事愈急(一)第四百六十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七)第六百二十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七)第三十一章歸州之行當謹慎第三百五十五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十二)第五百三十章 師友侍讀何人佳第二百六十四章 別離是爲再相逢(一)第五百七章 豫章故城烽煙平(一)第四十章手腕強硬治歸州(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