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三章 直言敢諫贊明君

bookmark

陳佑不敢怠慢,立刻換上公服跟着那宦官入宮。

一路來到紫宸殿,沒有直接讓他進去,而是把他安頓在一旁偏殿,就好像當年他第一次進入汴梁皇宮,等待周太祖趙鴻運的召見一般。

他沒等多久,就有宦官來招呼他。

走出門一看,正好有七八個人從正殿離開,看穿着服飾比較雜,應該是這次入京的朝集使。

沒有認識的人,陳佑站在一旁等這撥人離開後才邁步進了正殿。

“臣,京兆尹佑,拜見陛下!”

陳佑行的是比較正式的拜禮,趙元昌回禮之後示意陳佑坐下,緊接着肅容問道:“陳卿牧守京兆,爲政如何?”

天子問政,陳佑抖擻精神,放慢語速:“臣秉持皇命爲京兆尹,忠君愛民不敢或忘......”

心裡怎麼想的不知道,但是場面話從來都是不缺的。

不過陳佑也沒有一味地在說空話套話,他也會把自己在京兆府做的事情拿出來,解釋一下爲什麼要這麼做,現在起到了什麼樣的效果,順帶着還不忘誇一下官家的英明決策。

其實這些內容絕大部分陳佑都在奏章裡說過,現在再次說出來,其實不是說給趙元昌聽,而是說給起居郎聽的。

也就是說,下一朝編修的太宗實錄上面會寫着:五年冬十月壬申,帝問政於京兆尹陳佑,佑言爲臣者忠君愛民.......

等陳佑說完,也差不多到了飯點。

陳佑明白這次問對到這裡就結束了,其實就是走個過場,真要談什麼事情不會當着起居郎的面談。

果然,等他說完,趙元昌微笑道:“陳卿所言,深得朕意。”

宮中就像個篩子,很快這句話就會傳到該知道或者不該知道的人耳中。即便是過場,也是有區別的,比如趙官家對咱們的京兆尹依然信重的消息就蘊含在最後的這句話中。

這還不算結束,趙官家的下一句話是:“德鈞,吩咐尚食備菜,今天中午陳卿也留在宮中用食。”

這一餐飯註定會吃的比較拘束,但是沒辦法,這同樣是爲了表明官家對他陳佑的信任看重,很多人想吃這麼一頓拘束的飯還吃不到呢!

皇帝都準備吃飯了,起居注不可能還留在這邊記錄皇帝吃了什麼,那是殿中省的事情。

起居注離開之後,陳佑突然聽趙元昌道:“這皇帝做久了,什麼事情都不能隨心而爲了。”

陳佑擡頭一看,能看到趙元昌臉上的笑容有些感慨和無奈。

他大概能明白趙元昌的想法,這種幸福的煩惱很多人都有,主要出現在成功人士身上,特徵是感嘆自己現在的成功不是自己想要的,還是當初一無所有的時候幸福。然而,這樣的人,你要是叫他的生活迴歸原點,十個有九個都不願意,剩下一個是真的要面臨生死絕境所以後悔了。

此時天子說皇帝做久了有些不順心,身爲臣子,陳佑該怎麼說?

“之所以不能隨心而爲,是因爲官家乃是賢明之君。”這是論點。

陳佑態度誠懇,神情嚴肅:“譬如唐莊宗,寵信伶人,豈非順心?然此非賢君所爲,故而招致身死。又如齊桓,管仲曾箭射桓公,若求順心,則管仲當斬。然桓公用之爲相,以有天下之霸。”這是論據。

這算是諫諷之言,哪怕之前趙元昌想要放輕鬆,現在也不得不擺正姿態仔細傾聽。

“官家爲父久矣,教養興平郡王可有隨心隨意?”

“未有。”趙元昌十分配合,“吾子貴胄,但有不教,恐致害民,故尋良師益友以求成人。”

“此言大善!官家爲天子,《書》雲:天子作民父母,以爲天下王。百姓萬民皆爲官家子女,生死教化皆賴官家,得萬民之望,豈敢輕浮隨意?官家言不能隨心,乃是心懷萬民,當言賢君。”

“吾知矣!”趙元昌微微頓首。

這番對話到此結束,不要懷疑,即便起居郎已經離開了,剛纔發生的事情也會傳出去記下來。要知道,這番對話既能表現出趙官家虛心納諫,又能提醒大家官家是個賢明之君,不可能當做沒發生。

這樣嚴肅的氣氛沒有持續多久,陳佑倒是閉着嘴不說話,但趙元昌卻笑了:“聽了將明這番話,若不是你牧守一方,我都想叫你做一做諫官了!”

殿內的空氣頓時輕鬆起來,陳佑笑道:“勸諫天子也是忠君,臣雖非諫官,卻也得直言進諫。”

說話間,宦官張德鈞走了進來:“官家,御膳備好了。”

“嗯,走吧。德鈞你去把興平郡王請來。”

剛剛站起來的陳佑聽到這話,第一反應不是天家父子情深,而是在猜趙元昌是不是準備把自己劃拉到輔佐太子的陣營中去。

吃飯的地方就在偏殿,他們沒有經歷出門進門,而是直接通過一道側門進了偏殿的一個房間。

這時候殿內已經擺上了暖爐,本就不算太大的房間暖烘烘的。

趙元昌怎麼說都是皇帝,同臣下一起吃飯,那也是傳統的分餐制。

主位毫無疑問是官家的,陳佑坐在趙元昌右手邊,對面的位置是留給興平郡王趙德昭的。

坐下沒多久,五歲多快六歲的趙德昭就到了。

他一板一眼地向趙元昌和陳佑行禮,然後坐到特製的椅子上。

現在的趙德昭比從前瘦了不少,沒那麼可愛了。

這頓飯吃得比陳佑想象中的還要沉悶,主要問題出在天底下最尊貴的父子二人身上。

估計是趙德昭年紀漸長,開始明白事理了,趙元昌同兒子相處的時候沒有以前那種親暱,取而代之的是淡漠與威嚴。

而趙德昭除了必要的話語,基本上保持着沉默,從前的活潑也不見了。

陳佑看在眼裡,心中卻在想自己以後可不能這樣。

他懷疑趙元昌是第一次當父親不知道該怎麼做,但也沒準趙元昌另有打算,所以一刻鐘之前還直言敢諫的陳佑一句話都沒說。

飯總有吃完的時候,接過溼毛巾擦嘴,陳佑等着趙元昌的吩咐。

就在此時,急促的腳步聲響起,在門口停頓一下,很快就有一人走了進來:“官家,大名府地震!”

壬申,鄴都、邢、洺等州皆上言地震,鄴都尤甚。

第二百二十六章 強幹弱枝議遷都(一)第三百四十二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十七)第747章 烽火家書抵萬金第五百四十五章 縱獸於林起羅網第四百二十八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十一)第六百十八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五)第三十七章 項上人頭吾必取(二)第三百七十六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二)第一百二十章士兵委員可行否?第三百二章 你猜我猜巧不巧(一)第三百九十章 明日之果今日因(六)第三百四十二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十七)第四百八十五章 使者一言亂心緒第七百二十三章 我自蹈險全臣節(二)第二十六章大棒甜棗交相加第六百十四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一)第五百十三章 悔不該旁生心思第五百二十章 一令兩難算計空第一百七十八章 陳將明初入樞府(一)第一百四十一章 未知陛下欲亂國第一百八十一章 當立殿前兩相制第一百一十章時運所至晉陽下第四百一十一章 賊人陰謀亂長安第二百四十章 內亂未平外面起(五)第三百四十五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二)第二百六十八章 入京便聞南國事(二)第八十九章心意定孤身渡江第748章 敢請長纓安軍心第一百五十五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四)第四百三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十二)第四十四章冊命封王秦最貴第一百二十一章當有同志共前行第七百十七章 漢皇終究屈賈誼第二十八章議定諸事行忠義第二百二十二章 小荷才露尖尖角(四)第二百二十三章 方法總比困難多第二百五十六章 初開府試網英才(六)第三百八十二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八)第五百五十一章 天子非無舐犢情(四)第二百九十一章 不急不緩蘊風雷(二)第五百四十三章 量狹豈有君王氣第九十八章仿若漢末漢中反第四百四十五章 閒談軍政論優劣(一)第五百十七章 兄弟前途有不同第十三章月下爭渡一線天(一)第三百六十八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四)第三百八章 新知府有新氣象(二)第五百三十九章 真真假假繞雲霧第四百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九)第一百八十七章 人心浮動議改制(一)第六百二十九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六)第五百三十七章 若逢板蕩該如何第六百六十四章 人心易變豈可猜第十四章月下爭渡一線天(二)第六百八十章 剪盡病木待新春(四)第五百七十七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四)第一百二十四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一)第四百八十五章 使者一言亂心緒二百八十七章 事事皆起更當穩(一)第四百一十八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一)第一百一十七章一頓操作猛如虎(一)第六百二十六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三)第二十九章受人之託忠其事第745章 大人虎變曰文炳第六百八十六章 功名只向馬上取(三)第六百二十九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六)第四十二章論功行賞爭不休(二)第一百八十四章 爲尊者諱爭道義第三百九十五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四)第一百七十三章 新皇登基諸事忙(二)第三百四十八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五)第一百三十一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八)第六百六十八章 一日秋蟬聞風動(三)第五百九十六章 立爲模範爭最優第二百二十三章 方法總比困難多第二百四十三章 良馬初與伯樂見(一)第三百三十八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十三)第九十四章戰地黃花分外香第三百五十三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真十)第四百二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十一)第六百九十七章 亂雲遮蔽洛陽城(三)第三百六十二章 窮且益堅志不墜(三)第二百七十五章 兩姓永結秦晉好(一)第四百二十八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十一)第三百十六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三)第二百一十五章 前狼後虎當何如(一)第三百五十四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十一)第四百三十六章 爲尋錢糧出新策第五百四十七章 舊日情誼存幾許第三十一章歸州之行當謹慎第三百四十四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一)第四百一十八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一)第三百十四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一)第三百七十八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四)第三百五章 空辯不若實爲證(一)第三百十一章 新知府有新氣象(五)第六百九十一章 一元始建新風至第五百四十八章 天子非無舐犢情(一)第三百九十一章 明日之果今日因(七)第二百二十六章 強幹弱枝議遷都(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