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九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六)

bookmark

目送大戶們出門,陳佑轉頭看向趙德昭,指着門外問道:“大王以爲這些人如何?”

趙德昭只是見識不足,但他不傻,聽到陳佑這麼問,就知道不是爲了聽好話。

考慮一陣,他語氣不確定道:“陳師可是說他們所說的話不可信?”

“不可信?”陳佑失笑搖頭,“他們想要得到這個機會倒是真的。可惜啊,他們爲得可不是幫助官府,而是爲了上吃官府下吃庶民,最終肥的是自己人!”

趙德昭沉默不語,他對陳佑說的話是半信半疑。

別看趙德昭只不過六歲,但他也有自己的想法,也會自己思考。

這不是因爲他有遠超常人的智力,純粹是出身好,更是早早跟在趙元昌身邊旁觀議政、翻閱奏章,若還是盲從盲信,那才真的是無可救藥。如果他是出身貧民家庭,父母親長所有精力都放在如何生存上,他現在的世界估計會被“地上長的哪些東西可以吃”填滿。

只不過小孩子畢竟是小孩子,心性不定容易被影響。偏偏身爲皇子,他身邊很少會有心思純粹之人,多是陳佑這般有着別樣心思的臣子。

見趙德昭有些懷疑,陳佑沒有多說,不管是大人還是小孩,你反覆唸叨的事情,哪怕是正確的,也會引起反感。

輕輕搖頭做出不欲多言的姿態,陳佑轉換話題:“時間差不多了,大王且去用午餐,今日耽誤的時間夠多了。”

一說到學習,趙德昭臉色立刻就垮了,臊眉耷眼地答應一聲,起身離開正廳。

陳佑見此情景,嘴角上撇,露出笑容。

在廳中獨坐靜思一陣,陳佑重新回到書廳,他得抓緊時間處理公文,下午還得去州學縣學轉悠。沒辦法,學政和知州都是那等重視教書育人的儒生,他身爲都督府名義上的二把手,得做出表率。

當天下午,廬州州學之中,陳佑並權知廬州事冉益謙、淮南學政賈尋幽在堂屋之間轉悠,廬州經學博士陪在身邊。

這經學博士就相當於州學山長,品級爲從八品下。如果他能有幸被納入大都督府,就會提升爲從八品上。

廬州這一處州學新建成不久,之前只是在州衙裡面有間小房子罷了。而且當初這個徵辟經學博士只是爲了安置閒人,州學根本不對外招生,經學博士的任務是教一教州內權貴豪富的子女,以及發解試的時候幫助批卷。

之所以現在建了這麼一個對外招生的州學,主要是因爲時任慎縣令的李昉上了一份奏章奏請興學,各州新建州學也好,學政這個新職事也罷,都起源於這份奏章。

在州學中轉了一圈,又逮住幾個學生問些問題,來到僻靜之處,陳佑臉上帶着失望對經學博士道:“李博士,州學這樣下去是不行的。”

一聽這話,年過半百的經學博士誠惶誠恐,連忙躬身作揖,嘴裡說着:“節使明鑑,下官自接了這州學,從未敢有絲毫鬆懈啊!”

見他如此,冉益謙和賈尋幽皆是皺眉不已。

陳佑還沒說話,冉益謙就開口了:“是否懈怠自有我等判斷,你怎可如此失態!”

那經學博士臉皮跳動不已,他半弓着身子,哀求神色僵在臉上,一時之間不知該如何是好。

幾十歲的人了,陳佑也不想太過於爲難他:“你別驚慌,某向來對事不對人,我說這州學不好,不是說你不好。”

“是!是!”經學博士連連點頭,心中卻是呵呵。

陳佑沒有理會內心活動豐富的經學博士,扭頭看向冉益謙和賈尋幽:“想來道盈和賈先生也能感覺到吧?這州學之中有些浮躁。”

沉默一陣,還是學問更深的賈尋幽率先開口:“州學諸生,看似一心向學,實則心向仕宦,如此方纔叫節使你感覺浮躁。”

得到提醒的冉益謙一臉恍然:“原來如此!”

只是才醒悟過來他就無奈嘆息:“子夏曰:‘仕而優則學,學而優則仕。’可惜世人多以學優則入仕宦,懷有此等私心之人見了我等高官,豈會平靜?”

相比於冉益謙的惋惜與無奈,賈尋幽倒是平靜許多:“人生百樣,欲治學者自會定心向學,欲爲官這也當鑽營有道,二位不必強求。”

經學博士此時想出聲附和,可惜學政只考核一地主官,他這個經學博士屬於冉使君的幕僚,可不敢反駁自己的幕主。

反倒是陳佑點頭贊同:“賈先生此言有理。只是這州學畢竟是教人向學之地,若是鑽營之風大起,恐會壞了本地文風。”

除了那些天賦異稟意志堅定的人,一個人的成長離不開環境的影響,要不然也不會有孟母三遷的故事了。

若是州學之中興起鑽研之風,一無所成也就罷了,但有一例成功,州學真正一心向學的學子也會被周圍浮躁的氣氛所影響,要麼離開,要麼被同化。

賈尋幽明白這個道理,他直接就開口問道:“節使如此說,可有解決之道?”

陳佑沒有立刻回答,而是反問:“賈先生可知我在洛陽有一書院?”

“我曾應汪先生之邀去講過兩次課。”

陳佑面露尷尬,這事他了解過,剛剛一時嘴快沒想起來。

輕咳一聲,繼續道:“我在書院之中設置了獎勵,專門用來獎勵那等成績優異的學員,以及教學效果突出的教員。如此雖不能盡消師生求官求財之心,卻能保證在書院中的絕大多數人把心思放在治學上。”

賈尋幽聞言點頭,而冉益謙則是若有所思地看向經學博士:“李博士,這事你仔細考慮考慮,明日給我個答覆。”

經學博士面色一苦,卻不敢耽擱,忙不迭答應下來。

對與怎麼整改州學,陳佑當然不止這一個想法,只是沒必要現在一塊說出來。

這事定下,三人便出門準備再去看看縣學。

他們都沒對縣學報太大希望,州學都是這個樣子,縣學想來更是不堪。

只是纔剛走出門口,就見樑關山匆忙奔馬而來,一見陳佑,立刻翻身下馬,快步上前。

“大帥,魯國公薨了!”

第十二章舉義反正須拿捏第四百八十九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一)第三百一十章 新知府有新氣象(四)第三百六十章 窮且益堅志不墜(一)第三百六十一章 窮且益堅志不墜(二)第二百三十章 戰鬥已起押何方(三)第二百二十五章 良馬初與伯樂見(三)第七百四十章 星火先落行伍中(二)第三百八十三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九)第二十一章月下爭渡一線天(九)第三百九十二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一)第五百五十二章 天子非無舐犢情(五)第一百三十七章 臣殉國庶民哭君第二百八十一章 潛行入洛見下官(二)第三百六十章 窮且益堅志不墜(一)第五百四十五章 縱獸於林起羅網第二百二十七章 朝堂微操總是遲第四百一十二章 薛小乙力拒盜匪第二百九十六章 正人君子不坑人(二)第二百二十七章 朝堂微操總是遲第一百一十五章欲殺人當行何計(一)第七百三十三章 大風源自湘潭起(五)第二百八十四章 至洛陽如何施爲(二)第一百七十九章 陳將明初入樞府(二)第六百二十九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六)第三百五十四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十一)第十七章月下爭渡一線天(五)第六十八章狀況頻起意外生第一百六十三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十二)第四十三章爭權奪利心思重第四百七十九章 心在戰事輕政爭第七百二十八章 生民所仰當慎行第五十五章皇宮大內初見聞第一百五章冬至祭祖獨愴然第三十章收殮遺骸空餘悲第四百五十三章 父子分別稚子哭第一百七十八章 陳將明初入樞府(一)第六十三章留守監國風將起(二)第743章 星火先落行伍中第五百九十四章 新風起時動微末第五百三章 欲立大功行陰私第二百一十九章 小荷才露尖尖角(一)第五百一章 韓熙載出使求和第二百二十五章 治軍難收稅更難第五百九十章 驟起爭端餘韻響(二)第四百三十九章 天下朝集聚洛陽(一)第五百七十九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六)第五百三十五章 說諸葛皆是忠臣第七百七章 敢爲天下挑重擔(三)第一百四十二章 守蜀地躺着中槍第一百八十八章 人心浮動議改制(二)第一百三十四章 雨中攻城變故起第六百八十一章 剪盡病木待新春(五)第六百六十三章 自信滿滿爲己謀第五章時移事易非前史第六十五章套路從來得人心第六十七章置之死地而後生(二)第一百七十章 苦寒飛雪春已近(二)第一百五十九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八)第六十五章套路從來得人心第一百九十三章 罷相方始亂迷離(四)第四百七十九章 心在戰事輕政爭第三百七十四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第四百一十章 肆意猖狂京兆匪第八十三章 枕頭之風威力大第三百十四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一)第五章時移事易非前史第二百六十一章 文武相易宰相定(一)第一百九十七章 兩手準備終定音(二)第二百三十八章 內亂未平外亂起(三)第五百三十八章 空穴來風必有因第三百八十一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七)第七百九章 敢爲天下挑重擔(五)第五百十三章 悔不該旁生心思第二百三章 春耕爲重議農事第六百二十四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一)第六百十六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三)第六百四十五章 此戰須有終結日第二百五十七章 放榜鬧事爲哪般(一)第三百八十二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八)第四百六章 陳將明訴苦求助第二百五十五章 初開府試網英才(五)第一百八十四章 爲尊者諱爭道義第六十五章套路從來得人心第六百五十九章 爾等當爲好工具第三百二十三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十)第一百九十五章 保義謀反欲親征第一百一十一章無心插柳柳成蔭第三百九十三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二)第五百十五章 諸相公議治江南第四百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九)第三百三十二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七)第三百六十五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一)第四百三十九章 天下朝集聚洛陽(一)第六百五章 各有安排待時變(二)第四百三十六章 爲尋錢糧出新策第五十二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一)第五百九十四章 新風起時動微末第五百章 局勢有變使者來(一)第九十四章戰地黃花分外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