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九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六)

目送大戶們出門,陳佑轉頭看向趙德昭,指着門外問道:“大王以爲這些人如何?”

趙德昭只是見識不足,但他不傻,聽到陳佑這麼問,就知道不是爲了聽好話。

考慮一陣,他語氣不確定道:“陳師可是說他們所說的話不可信?”

“不可信?”陳佑失笑搖頭,“他們想要得到這個機會倒是真的。可惜啊,他們爲得可不是幫助官府,而是爲了上吃官府下吃庶民,最終肥的是自己人!”

趙德昭沉默不語,他對陳佑說的話是半信半疑。

別看趙德昭只不過六歲,但他也有自己的想法,也會自己思考。

這不是因爲他有遠超常人的智力,純粹是出身好,更是早早跟在趙元昌身邊旁觀議政、翻閱奏章,若還是盲從盲信,那才真的是無可救藥。如果他是出身貧民家庭,父母親長所有精力都放在如何生存上,他現在的世界估計會被“地上長的哪些東西可以吃”填滿。

只不過小孩子畢竟是小孩子,心性不定容易被影響。偏偏身爲皇子,他身邊很少會有心思純粹之人,多是陳佑這般有着別樣心思的臣子。

見趙德昭有些懷疑,陳佑沒有多說,不管是大人還是小孩,你反覆唸叨的事情,哪怕是正確的,也會引起反感。

輕輕搖頭做出不欲多言的姿態,陳佑轉換話題:“時間差不多了,大王且去用午餐,今日耽誤的時間夠多了。”

一說到學習,趙德昭臉色立刻就垮了,臊眉耷眼地答應一聲,起身離開正廳。

陳佑見此情景,嘴角上撇,露出笑容。

在廳中獨坐靜思一陣,陳佑重新回到書廳,他得抓緊時間處理公文,下午還得去州學縣學轉悠。沒辦法,學政和知州都是那等重視教書育人的儒生,他身爲都督府名義上的二把手,得做出表率。

當天下午,廬州州學之中,陳佑並權知廬州事冉益謙、淮南學政賈尋幽在堂屋之間轉悠,廬州經學博士陪在身邊。

這經學博士就相當於州學山長,品級爲從八品下。如果他能有幸被納入大都督府,就會提升爲從八品上。

廬州這一處州學新建成不久,之前只是在州衙裡面有間小房子罷了。而且當初這個徵辟經學博士只是爲了安置閒人,州學根本不對外招生,經學博士的任務是教一教州內權貴豪富的子女,以及發解試的時候幫助批卷。

之所以現在建了這麼一個對外招生的州學,主要是因爲時任慎縣令的李昉上了一份奏章奏請興學,各州新建州學也好,學政這個新職事也罷,都起源於這份奏章。

在州學中轉了一圈,又逮住幾個學生問些問題,來到僻靜之處,陳佑臉上帶着失望對經學博士道:“李博士,州學這樣下去是不行的。”

一聽這話,年過半百的經學博士誠惶誠恐,連忙躬身作揖,嘴裡說着:“節使明鑑,下官自接了這州學,從未敢有絲毫鬆懈啊!”

見他如此,冉益謙和賈尋幽皆是皺眉不已。

陳佑還沒說話,冉益謙就開口了:“是否懈怠自有我等判斷,你怎可如此失態!”

那經學博士臉皮跳動不已,他半弓着身子,哀求神色僵在臉上,一時之間不知該如何是好。

幾十歲的人了,陳佑也不想太過於爲難他:“你別驚慌,某向來對事不對人,我說這州學不好,不是說你不好。”

“是!是!”經學博士連連點頭,心中卻是呵呵。

陳佑沒有理會內心活動豐富的經學博士,扭頭看向冉益謙和賈尋幽:“想來道盈和賈先生也能感覺到吧?這州學之中有些浮躁。”

沉默一陣,還是學問更深的賈尋幽率先開口:“州學諸生,看似一心向學,實則心向仕宦,如此方纔叫節使你感覺浮躁。”

得到提醒的冉益謙一臉恍然:“原來如此!”

只是才醒悟過來他就無奈嘆息:“子夏曰:‘仕而優則學,學而優則仕。’可惜世人多以學優則入仕宦,懷有此等私心之人見了我等高官,豈會平靜?”

相比於冉益謙的惋惜與無奈,賈尋幽倒是平靜許多:“人生百樣,欲治學者自會定心向學,欲爲官這也當鑽營有道,二位不必強求。”

經學博士此時想出聲附和,可惜學政只考核一地主官,他這個經學博士屬於冉使君的幕僚,可不敢反駁自己的幕主。

反倒是陳佑點頭贊同:“賈先生此言有理。只是這州學畢竟是教人向學之地,若是鑽營之風大起,恐會壞了本地文風。”

除了那些天賦異稟意志堅定的人,一個人的成長離不開環境的影響,要不然也不會有孟母三遷的故事了。

若是州學之中興起鑽研之風,一無所成也就罷了,但有一例成功,州學真正一心向學的學子也會被周圍浮躁的氣氛所影響,要麼離開,要麼被同化。

賈尋幽明白這個道理,他直接就開口問道:“節使如此說,可有解決之道?”

陳佑沒有立刻回答,而是反問:“賈先生可知我在洛陽有一書院?”

“我曾應汪先生之邀去講過兩次課。”

陳佑面露尷尬,這事他了解過,剛剛一時嘴快沒想起來。

輕咳一聲,繼續道:“我在書院之中設置了獎勵,專門用來獎勵那等成績優異的學員,以及教學效果突出的教員。如此雖不能盡消師生求官求財之心,卻能保證在書院中的絕大多數人把心思放在治學上。”

賈尋幽聞言點頭,而冉益謙則是若有所思地看向經學博士:“李博士,這事你仔細考慮考慮,明日給我個答覆。”

經學博士面色一苦,卻不敢耽擱,忙不迭答應下來。

對與怎麼整改州學,陳佑當然不止這一個想法,只是沒必要現在一塊說出來。

這事定下,三人便出門準備再去看看縣學。

他們都沒對縣學報太大希望,州學都是這個樣子,縣學想來更是不堪。

只是纔剛走出門口,就見樑關山匆忙奔馬而來,一見陳佑,立刻翻身下馬,快步上前。

“大帥,魯國公薨了!”

第四百五十四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一)第五百十八章 池靜亦有暗流涌第三百八十三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九)第四百四十二章 久別重逢父子情第四百七十四章 以打促和掩戰意(七)第四百八十四章 操演堪比實戰險第四十六章法不長遠心意躁第二十八章議定諸事行忠義第三百五十五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十二)第四百四十三章 直言敢諫贊明君第二百五十六章 初開府試網英才(六)第三百九十八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七)第二百一十五章 前狼後虎當何如(一)第五百七十六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三)第三百五章 空辯不若實爲證(一)第七百八章 敢爲天下挑重擔(四)第四百一十七章 關內之地亂將起第五百六十三章 天下兵馬誰爲主(二)第二百七十四章 日常寡淡多如水(三)第四十九章君臣問對定計策第三百四十八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五)第五百九十三章 請以海軍試新制第六百一十章 上下皆起別樣心第二百九十七章 正人君子不坑人(三)第一百三十二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九)第三百六十五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一)第十一章 潑天大功接不接第一百九十九章 將離京先定婚事(一)第二百四十二章 內亂未平外亂起(七)第三百三十二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七)第五百二十二章 君臣情誼值幾何(二)第六百四十三章 賑災當以何爲先第六百三十九章 朝堂政事定於一(二)第六百十六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三)第一百八十七章 人心浮動議改制(一)第三百三十六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十一)第四百三十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十三)第二百八十八章 事事皆起更當穩(二)第六百四十六章 世間多有無奈事第三百二十六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一)第二百九十四章 不急不緩蘊風雷(五)第二百八十五章 至洛陽如何施爲(三)第一百八十七章 人心浮動議改制(一)第四百三十八章 坐京兆放眼天下(二)第三百六十六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二)第二百六章 新官上任一把火(二)第三百八十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六)第四百四十三章 直言敢諫贊明君第七十章積勞成疾爲哪般第五十一章險鑄大錯自爲之第三百二十七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二)第四百三十一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十四)第三百九十二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一)第四百二十二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五)第六百九十三章 乘舟東去拓海疆(二)第四百九十九章 兒女相約爲親家第三百三十三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八)第四百九十五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七)第六百十三章 此事應當作何解二百八十七章 事事皆起更當穩(一)第十三章月下爭渡一線天(一)第七百四章 天子何以順汝心(三)第二百七十九章 欲往西京諸事重(三)第三百八十四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二十)第三百六十八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四)第六百七十二章 已有青枝落寒霜(二)第五百二十八章 談授官書院生頹(一)第六百二十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七)第二百九十章 不急不緩蘊風雷(一)第七十九章即將離京奇事多第二百二十二章 小荷才露尖尖角(四)第三十四章酒到酣時議治政第二十一章月下爭渡一線天(九)第五百五十三章 天子非無舐犢情(六)第五百三十三章 只談風月元宵至第五百三十五章 說諸葛皆是忠臣第五百十九章 處處算計無盡時第二十五章商議軍機或可用第三百七十七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三)第三百十六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三)第四百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九)第五百十五章 諸相公議治江南第七百三十章 大風源自湘潭起(二)第四百一十六章 勢如破竹徵淮南第七百二十一章 誰可妄自言忠義(二)第一百一十四章欲建功再攻遂州第五百三十三章 只談風月元宵至第三十四章酒到酣時議治政第二百一十章 各取所需抉擇異(一)第四百二十八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十一)第一百八十四章 爲尊者諱爭道義第三百十二章 百年大計在教育(一)第二百二十四章 利字當頭亂接踵第二百九十九章 真理堂中談爲政(二)第四百五十二章 將往淮南保皇子第一百七十四章 新皇登基諸事忙(三)第一百五十章 龍虎齊動風捲雲(四)第五百三章 欲立大功行陰私第三百十二章 百年大計在教育(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