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七十五章 已有青枝落寒霜(五)

bookmark

聽他這麼說,江夏青不由皺眉:“如何抓捕?”

蔣樹猶豫了一瞬,隨即下定決心開口:“叔燾提議直接去馬光祿家中,下官同意了。”

江夏青禁不住輕敲桌面:“如此行事,未免有些不顧及重臣臉面。”

李文淵不得不再次解釋:“好叫相公知曉,下官前些日子曾發佈公文要求馬符充到寺受審,然馬光祿江公文退回大理寺,拒絕大理寺讓馬符充受審的要求。”

“公然包庇嫌犯,輕蔑法司,這馬彥成未免有些不把朝廷放在眼裡。”

說話的是薛崇,他看着王彥川,神情嚴峻。仔細看去,卻能看到他眉目間帶着些笑意。

馬彥成同王彥川走得近,光祿寺改制後,主要職能是經營產業爲國庫提供錢糧。

雖然出預算、決算的是戶部,但身爲錢糧的提供者,光祿卿在使用方面會有一定話語權,光祿寺轉交給國庫的收益在朝廷收入中佔比越高,光祿卿的話語權就越大。

即便纔剛改制,光祿卿發不出多大的聲音,看透了未來發展的王彥川也及時將其拉攏到手下。

王彥川此時臉上有些不好看,不過依然保持平靜。

方纔陳佑被他突然襲擊打了個措手不及,現在薛崇轉手就把馬符充案牽連到馬彥成身上。

只能說反擊來得太快。

然而就像剛剛陳佑不得不把申雲海停職調查一樣,現在王彥川也說不出什麼幫馬彥成開脫的話來,只好保持沉默。

就在此時,門外突然傳來敲門聲:“大理寺急報!”

屋內諸人互相看看,最後陳佑開口:“進來。”

片刻之後,韓陶朱推開門,進門兩步後停下,微微躬身道:“啓稟平章,大理寺報稱光祿卿馬彥成親自押着其子馬符充,在翰林學士兼判治安少卿範貞卿的護送下抵達大理寺。馬光祿稱將旁聽馬符充案審判,大理少卿張鵬、楊光義不敢做主,特遣人來請大理卿回去主持審判。”

屋內一陣沉默,李文淵最先打破,他看向陳佑,試探着開口:“不知平章有何指示?”

陳佑沒有徵求其他人的意見,直接就道:“秉公審理就是。你且去吧,把馬彥成叫來。”

無人出聲反對,李文淵恭謹退出議事廳。

木門重新關上,陳佑長舒一口氣:“馬符充案等審判結果出來再說,先說說高良才吧。”

高良才被彈劾貪墨府庫銀,彈劾他的還是他下屬,附郭州城的歷城令。

安靜一陣,極少說話的竇少華首先開口:“歷城令的彈章咱們都看過了,其中數字日期詳細可考,我以爲彈章可信。”

“不能因爲一份看似可信的彈章就處理一名重臣。”

江夏青開口:“我的建議是讓御史臺或者肅政司去調查覈實。如果確如彈章中所言,再處理高良才也不遲。若是彈章中事乃是編造,則需追究歷城令之責。”

高良才被彈劾的事情一出來,大多數知曉此事的官員都在猜測他是哪一派的人,又是哪一派在對付他。

可是,天底下這麼多文武官員,並不是所有官員都會依附兩府相公。

高良才恰巧就是其中一個,歷城令更是和兩府相公沒有關聯。

當年高良才父親去世後,他被永興軍諸將表爲永興節度留後,後來被朝廷調往河北任轉運大使。

接替他執掌京兆府的就是陳佑,他叔父高啓當時同陳佑爭權,兩人幾乎撕破臉皮,差一點就走到必須死一個的境地,也不知會不會影響到高良才的傾向。

不過,至少現在來說,兩府在座的這些人,都敢拍着胸脯保證,這次高良才被彈劾與他們沒有一文錢的關係!

“肅政司追貪院去吧。”薛居正以開玩笑的口吻說着,“御史臺這兩個月忙得很,肅政司可還沒啥業績啊!”

韓向陽聽聞這話,臉色稍變,隨即擠出笑容:“大宗伯說的是,貪墨府庫銀的案子,本就該咱們的追貪院去查。”

說着他起身朝陳佑行禮:“請平章下令。”

“就照江相所言,高良才一事,得仔細調查清楚,不可放過一個壞人,也不能冤枉一個好人。”

陳佑最後做出決定:“伯昀你安排人去調查,一定要真實可靠,莫要叫人收買欺瞞。”

“平章放心。”韓向陽再次一禮,重新坐回去。

之後議事廳內恢復到和諧的氛圍,兩府着重討論了諸州大雨的後續安排,治安寺這邊需要注意聯絡各州治安曹,指導諸州維持當地穩定,肅政司則要配合有司嚴查賑災過程中的貪腐現象。

待馬彥成抵達議事廳,這些事剛好討論完畢。

薛居正、蔣樹等人離開,屋內除了馬彥成本人,就只剩下兩府宰相。

看着馬彥成一身工整的朝服,陳佑等人大概能猜到他的心思。

無非是舍了臉面,想靠自己的身份迫使大理寺宣判馬符充無罪。

然而他也不想想,都走到這一步了,真的可能當做什麼事都沒發生麼?

王彥川長嘆一聲,開口道:“拙智你先坐下吧。”

馬彥成抿着嘴猶豫一陣,纔對王彥川拱手道:“謝相公!”

“想來拙智也知曉我等叫你過來是爲了何事。”

馬彥成低頭回應:“下官知曉。”

“你如此施爲,着實不智!”

王彥川有些恨鐵不成鋼。

只是馬彥成卻不領情,他只是起身垂首,悽然道:“相公,那是我兒子啊!唯一一個活下來的兒子。”

屋內諸人默然以對。

頃刻,王彥川重重一嘆,他看向陳佑:“若是我沒記錯,殺人者並非一定判處死刑吧?”

“當是如此。”陳佑點頭,“刑部編纂的刑律統類中有,不同情形量刑標準不同。”

“你可知曉?”王彥川聲音嚴厲。

馬彥成聽到這話,卻是鬆了口氣,他連忙長揖道:“多謝相公們教誨,是彥成孟浪了。”

王彥川聽了臉色卻沒有多好而是厲聲道:“你還知道做錯了?既然知道,爲何要拒收大理寺公文!”

說着,他轉向陳佑等人:“我建議馬彥成貶爲四品,罷光祿卿,改爲光祿少卿,令其權守司事。”

第五百八十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七)第747章 烽火家書抵萬金第七百三十章 大風源自湘潭起(二)第七百二十六章 片瓦尺土不可棄(一)第三百三十八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十三)第二百一十一章 各取所需抉擇異(二)第一百九十二章 罷相方始亂迷離(三)第三百七十六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二)第五百五十六章 新舊之交穩爲重(一)第二百九十八章 真理堂中談爲政(一)第四百五十九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六)第四十七章眼下之事何爲重第六百三十九章 朝堂政事定於一(二)第743章 星火先落行伍中第七百三十四章 大風源自湘潭起(六)第三十六章項上人頭吾必取(一)第六百五十三章 有棗沒棗打一杆第五百七十八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五)第六百八十四章 功名只向馬上取(一)第二百九十二章 不急不緩蘊風雷(三)第二百三十四章 踏踏實實解煩憂(一)第一百一十三章攻石鏡首戰得勝第二百三十五章 踏踏實實解煩憂(二)第七十七章如此行事意何爲第一百一十六章欲殺人當行何計(二)第二百七十六章 兩姓永結秦晉好(二)第三百六 空辯不若實爲證(二)第九十章長平故計死士出第九章城頭觀兵反意堅第九十七章使者方至軍中亂第二百四十四章 良馬初與伯樂見(二)第四十五章滅國之功尚不足?第三百四十九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六)第三百十四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一)第四百三十一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十四)第五百四十七章 舊日情誼存幾許第四百六十九章 以打促和掩戰意(二)第七百十五章 天子欲改朝堂事第一百九十章 罷相方始亂迷離(一)第五百二十章 一令兩難算計空第一百六十三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十二)第一百五十七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六)第二百一十三章 諸事推行隱者來(二)第四百八十二章 何人慾惹戰端起第一百六十九章 苦寒飛雪春已近(一)第七百三十章 大風源自湘潭起(二)第一百六十六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十五)第四百一十八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一)第四百八十章 論爲政突發匪事第二百八十五章 至洛陽如何施爲(三)第五十九章轉遍東京聞兵訊第九十七章使者方至軍中亂第一百二十章士兵委員可行否?第三百二十一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八)第三百二十三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十)第五百四章 信使接踵論教王第二十七章措手不及擔重任第七百十九章 開闢新路爲後學第五百三十三章 只談風月元宵至第二百二十二章 小荷才露尖尖角(四)第七百五章 敢爲天下挑重擔(一)第三百五十一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八)第二百五十八章 放榜鬧事爲哪般(二)第二百一十章 各取所需抉擇異(一)第三百二十四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十一)第六百六十六章 一日秋蟬聞風動(一)第六十八章狀況頻起意外生第三百六十八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四)第五百八十六章 無人可得順心意(三)第五百二十八章 談授官書院生頹(一)第四百三十九章 天下朝集聚洛陽(一)第二百一十三章 諸事推行隱者來(二)第二百九十二章 不急不緩蘊風雷(三)第五百七十章 風雲操於何人手(五)第五百九十五章 道不同各退一步第三百七十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六)第三百八十七章 明日之果今日因(三)第一百九十三章 罷相方始亂迷離(四)第四百三十三章 風雨來襲水龍吟第五百八十七章 平波起浪第一風(一)第三百二十四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十一)第四百五十二章 將往淮南保皇子第七百三十七章 破綻之處在一人第二百九十六章 正人君子不坑人(二)第五百五章 戴和裕心屬何方第三百四十一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十六)第四章此身何所存(二)第五百五十三章 天子非無舐犢情(六)第三百二十七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二)第三百五十三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十)第五百七十一章 風雲操於何人手(六)第二百八十九章 書院之內真理存第五百六十五章 同明殿裡刀光起第一百六十一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十)第五百三章 欲立大功行陰私第三百二十三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十)第六百二十四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一)第六百八十七章 功名只向馬上取(四)第六百四十章 朝堂政事定於一(三)第四百八十一章 兩難之地有默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