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八十八章 功名只向馬上取(五)

“將軍壯士一視同仁!功名只向馬上取!”

“陳平章在軍事會議上宣佈:今後將維持邊境小規模戰鬥,軍隊晉升體系以軍功爲重!”

“今朝無功一走卒,明日殺賊萬戶侯!”

……

初一上午的會議剛剛結束,洛陽內外軍營就收到了樞密院下發的《首次會議紀要》。

樞密院嚴令各部向所有軍士宣講紀要內容,不過一頓午飯時間,會議紀要就通過各級將士傳播到河南府上下。

而基於會議紀要誕生的各種解讀,也隨之傳播開來。

新出現的專業讀報人在市井街頭向百姓路人闡述自己的看法或者收集到的內幕解讀,時不時收穫一陣喝彩聲,甚至會收到數額不定的打賞。

主持負責印發並解讀會議紀要的是樞密院軍備司。

軍備司司正魏仁浦通過操作這一次宣講會議紀要,突然,提前讓底層士兵百姓明白朝廷政策對他們的益處,更有利於朝廷監察各級文武官吏在執行中是否有錯漏之處。

簡單來說,中堅官員失去了欺上瞞下的機會,不得不老老實實按照規定幹活。

比如這一次的“維持邊境小規模戰鬥”,如果朝廷不管,反對陳佑的人必然會解讀成“陳佑窮兵黷武禍國殃民,分明天下一統四海平靖,竟然要擅起邊釁,徒耗錢糧軍兵”。

但現在,普通百姓大都知道邊境不可能安定平穩,契丹等常常會入侵邊境州縣,周國本就不得不進行防守戰鬥。

而陳佑提出的“小規模戰鬥”,意指不耗費大量錢糧、不影響地方州縣生產生活情況下的主動出擊,目的是拒敵於國門之外,保護本國百姓生命財產安全。

如此一來,正常的百姓對這一政策的態度可想而知。

而對普通士兵,則是一面宣傳“拒敵於國門之外”的榮耀,一面強調參戰立功,晉升封賞首先考慮軍功,其次考慮資歷。

“可惜耗費人力物力太過巨大,如若不然,推行天下,何愁天下不治?”

坐在家中,魏仁浦滿是遺憾地對親弟魏仁滌說出這樣一句話。

魏仁滌哈哈笑道:“哥哥以爲宣傳之舉不可久爲也,莫非不知宣農院?”

“宣農院如何,爲兄倒是比你清楚。”魏仁浦擺出一副嚴肅的面容,隨即繃不住失聲笑道,“你看朝廷爲了宣農院能起到作用,專門委任了一個參政巡視天下。

“你道爲何如此?我覺得平章經常感嘆的一句話能拿來用一用:對治理手段最大的限制是通訊!”【1】

魏仁滌無奈聳肩:“山長這話我也聽過,這是客觀條件的限制,但要用人力取巧,也不是做不到。”【2】

說罷,不等兄長反駁,他就補充道:“明年春闈結束,我正好要帶一批學生去南邊調查,到時候再看宣農院之類究竟是什麼情況。”

“哦?”魏仁浦聞言皺眉,“什麼時候能回來?”

“至少得三四個月吧。”魏仁滌反問道:“哥哥可是有事?”

“嗯,年後我大概要出京任職,暫時還沒定去哪。”

“原來如此。這麼早就得到消息,看來是要高升了?”

“差不多。”魏仁浦嘴角浮現笑容。

魏仁滌見了,稍一思忖,開口道:“要是不行,我就請求書院給我換一下,換到洛陽周邊,也好照看着家裡。”

“那就這樣。”魏仁浦點頭,弟弟能留在京中,那是再好不過,“說來,最近書院可有什麼討論?”

聽到問話,魏仁滌眸光閃動,繃着臉搖頭:“倒沒聽說過。”

“是麼。”

畢竟是親兄弟,魏仁浦一眼就看出弟弟言不由衷,只是既然不願說,也就沒有深究。

“皇甫兄怎麼看今天那個節度使改制的方案?”

坐在酒樓隔間裡,皇甫楠聽到問話,有些無奈:“蘇兄這話問得,我在宣政殿不已經說了麼,對此事是支持的。”

懷德節度使蘇恆聞言笑道:“確是我的錯,自罰一杯!”

說完,端起酒杯一飲而盡。

坐在一旁的崔承霖順勢道:“延宇是想問問志堅具體意見,這事要怎麼改纔好?”

要說蘇恆,皇甫楠還能推脫,崔承霖一開口,他就必須給一個準確的答覆了。

無他,一個是叛而復降的尋常節度使,一個是在先帝即位時立了大功的老牌節度使,尤其崔承霖不是什麼好脾氣的人。

少一考慮,皇甫楠嘆了口氣,只得開口:“崔帥來問我實在是問錯人了,直接去問陳平章或許更好。”

說完這話,他爲了避免被認爲是推脫,緊接着就道:“其實這件事我問過平章,平章當時的說法是,內地無有戰事,再有節度使這等上馬管軍下馬管民的職事就有些不合適了,所以準備取消內地的節度使。”

“這都是會議上講過的。”蘇恆有些急切,“平章只說了咱們這些人要麼去邊疆做節度使,要麼在內地專管兵馬,這內地到底是個什麼職事,莫非是一州團練?”

文臣武將做到節度使,已經接近頂峰了,接下來還想更進一步,要麼出將入相,要麼因功封王。

蘇恆沒有繼續拼命的想法,他只想在節度使任上做到致仕。

崔承霖也五十有餘,體力上已經不允許他繼續拼殺,而轉型一方主帥,定然爭不過如今一些新人,故而同蘇恆一塊找到皇甫楠來打探消息。

“這事應該會在明後天討論到。”皇甫楠有些猶豫,“其實平章跟我也沒細說,只是說可能是按照置制使那般設置,一各衙門統管數州兵馬,品級上應該和諸府尹相等。”

“這麼說,只是不能插手政事而已?而且手下兵馬會增多?”

蘇恆連忙追問。

“按照平章所說是這樣。”皇甫楠語氣十分不確定,“但畢竟還得看會議上怎麼說。”

崔承霖點頭:“是這個理,沒詔令下來,一切都是虛的。”

話是這麼說,但也能感覺到他輕鬆許多。

畢竟,對將領來說,權力大小最直觀的體現就是手裡兵馬的多寡。

從亂世走過來的崔承霖,從來不覺得治理民政的權力能比得過精兵強將。除非朝廷持續打壓將領,且將領們無力反抗。

第四百四十章 天下朝集聚洛陽(二)第一百三十三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十)第四百二十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三)第七百三十四章 大風源自湘潭起(六)第二百一章 下車伊始危機藏(一)第六百七十七章 剪盡病木待新春(一)第一百九十章 罷相方始亂迷離(一)第六百九十二章 乘舟東去拓海疆(一)第五百十七章 兄弟前途有不同第二百七十三章 日常如水多寡淡(二)第一百一章觀衙堂心有所感第六十八章狀況頻起意外生第六十五章套路從來得人心第四十六章法不長遠心意躁第四百六十三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十)第四十一章論功行賞爭不休(一)第一百一十九章一頓操作猛如虎(三)第七百十四章 心思各異選大將第三百八章 新知府有新氣象(一)第四百八十二章 何人慾惹戰端起第二百二十二章 小荷才露尖尖角(四)第七百三章 天子何以順汝心(二)第四百六十一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八)第二百七十四章 日常寡淡多如水(三)第五百六十章 新舊之交穩爲重(五)第七百二十九章 大風源自湘潭起(一)第一百四章終拜師庭院問對第五百四十九章 天子非無舐犢情(二)第三百三十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五)第七百二十五章 幸而黑白總分明第六百三十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七)第六百三十八章 朝堂政事定於一(一)第三百三十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五)第四百三十七章 坐京兆放眼天下(一)第四章此身何所存(二)第四百五十章 道德名聲是利器第六百六章 看江山誰主沉浮(一)第七十九章即將離京奇事多第四百三十九章 天下朝集聚洛陽(一)第六百三十九章 朝堂政事定於一(二)第四百八章 鮮血淋漓投名狀第三百八十五章 明日之果今日因(一)第三百七十三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九)第六百十五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二)第四百八十二章 何人慾惹戰端起第七百三十六章 如意未能如心意第三百六十一章 窮且益堅志不墜(二)第七百二十八章 生民所仰當慎行第五百二十一章 君臣情誼值幾何(一)第四百九十一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三)第二百二十三章 方法總比困難多第五百五十一章 天子非無舐犢情(四)第五十二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一)第一百三十五章 兩戰皆勝事漸明第五百三十八章 空穴來風必有因第八十章路途漫漫欲拜師(一)第四十五章滅國之功尚不足?第六百二十一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八)第五百八十四章 無人可得順心意 (一)第一百三十九章 勾心鬥角汴京城第三百八十三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九)第五百八十三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十)第二百四十三章 良馬初與伯樂見(一)第九十章長平故計死士出第二百六十章 爲民服務不求誇第四百一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十)第三百三十二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七)第二百六十九章 入京便聞南國事(三)第五百八十五章 無人可得順心意(二)第六十七章置之死地而後生(二)第一百五十八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七)第二百九章 新官上任一把火(五)第七百三十八章 我與賊臣不兩立第五百四十八章 天子非無舐犢情(一)第六百二十一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八)第二百三十一章 亂起變生殺意濃(一)第四百三十一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十四)第四十四章冊命封王秦最貴第六百六十五章 爲安諸軍分新餅第十三章月下爭渡一線天(一)第一百六十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九)第五百五十七章 新舊之交穩爲重(二)第六百八十九章 功名只向馬上取(六)第一百六十七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十六)第五百九十一章 驟起爭端餘韻響(三)第四十九章享樂之心起復消第二百四十三章 良馬初與伯樂見(一)第四百四十二章 久別重逢父子情第五百十八章 池靜亦有暗流涌第七百十四章 心思各異選大將第一百九十一章 罷相方始亂迷離(二)第二十四章虛職酬功忠爲首第七十二章帝王問詢意難測第745章 大人虎變曰文炳第二百四十四章 良馬初與伯樂見(二)第九十五章寥廓江天萬里霜第五百八十六章 無人可得順心意(三)第三百七十六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二)第五百九十五章 道不同各退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