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九十一章 一元始建新風至

bookmark

一對一的博弈,通常情況下比一對多的博弈更難快速確定勝局。

所謂囚徒困境,就是如此。

話本小說中的十八路諸侯討董,也是同樣的體現。

當然,任何事被拿來當論據的時候,都會被有意無意地強化能夠證明論點的一面,而弱化其它方面。

即便是陳佑也不能免俗。

再加上中樞諸人對藩鎮割據本能地警惕,沒有過多考慮陳佑話語中的漏洞。

屋內重新安靜下來。

巴寧泰等人在心中權衡,陳佑提出的方案究竟能不能很好地防止節度使藉助手中兵馬侵奪州郡權力。

看起來沒有明顯的壞處。

那麼,可以先試試。

“就照此辦。”巴寧泰開口。

“可以先看看。”江夏青附和。

其餘幾人先後開口,全都表示贊同。

只是竇少華提出一個問題:“這個行政區是要重新規劃,還是和節度使區重合?”

重合有重合的好處,不重合有不重合的好處。

於是,這樣一個問題,被中樞宰相們甩給了下屬有司,讓他們提供種種優劣分析,最終回到宰相們桌上,以供抉擇。

每一個選擇都會影響社稷天下的未來發展,這就是宰相們面臨的巨大壓力。

只不過,有些人輕易不會做出選擇,還有一些人會通過種種方法把決策失誤的責任拋給其他人。

受國之垢,受國不祥,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的。

陳佑有意願去這麼做,因此他意圖通過一系列手段強化自己的權力地位,以保證不會在改革進行的過程中突然被罷相。

就算一切會被推翻,也必須得等到他死後!

冬至大朝會波瀾不驚地結束。

朝會開始之前,六位宰相代表天子郊祭,然後同天子一道至太廟祭廟。

大朝會上,所有節度使皆有封賞,而且主要集中在子孫蔭官和錢財上。

參與郊祭和祭廟的官員各有封賞,此處不必多提。

冬至大朝會結束,趕回京中的節度使以及一干將領們各自返回駐地。

於此同時,吏部已經在研究撤銷節度軍之後,各州的刺史知州人選。

一切似乎都很順利。

十一月底,新的年號確認,沒有像計劃的那樣等到新年再公佈,而是直接昭告天下,來年正月辛丑朔改元興國。

興國元年正月辛丑朔,今年沒有元日大朝會。

陳佑是被街道上的爆竹聲吵醒的。

身邊李疏綺不在,應該是早就起牀了。

在侍女的服侍下洗漱時,陳佑得到了確切的消息。

不出他所料,幾個孩子一大早就在鬧騰,醒了之後本想再躺一會的李疏綺不得不起牀管束孩子。

聽到這話,陳佑只得感嘆小孩子精力旺盛。

明明昨夜他帶着孩子們一起守歲到過了子正,結果他一覺睡到現在,孩子們卻早早醒了。

走出房間,入眼是一片火紅。

市民的幸運,農夫的不幸,今年年關這段時間沒有下雪,只在乙未,也就是二十四那天起,各州連續下了四天大雨,一直到二十八才停。

爲了應對大雨造成的水災,中樞不得不派出使臣賑撫受災民衆,就連陳佑等宰相,前兩天也分頭前往河南府受災嚴重之地巡視。

即便今天是新年的第一天,也有一些官員不得不在各地視察,保證受災民衆不至於在新年捱餓挨凍。

也正是因爲這些官員的操勞,陳佑才能在今天睡到天光大亮才起。

在門口站了一會,陳佑突然回過神來,自嘲地笑笑,踏着乾燥的地面邁步朝日常吃飯的偏廳走去。

“還敢不敢了!”

剛走到門口,就聽到屋內傳來李疏綺嚴厲的喝問。

然後是幾個童聲一起回答:“不敢了。”

“怎麼了?新年第一天就闖禍了?”

陳佑笑着進門。

果然,穿戴一新的四個孩子從大到小排成一排站在李疏綺面前,一個個揹着手低着頭。

兩個大孩子沒啥反應,年紀較小的女兒和幼子聽到陳佑的聲音,可憐巴巴地扭頭看過來。

“佑哥你是不知道他們幾個膽子多大,敢去撿沒炸響的爆竹!”

李疏綺還沒消氣,見陳佑過來,瞪了孩子們一眼,起身向陳佑解釋。

陳佑聞言皺眉。

一見他如此,本來一副可憐樣的陳清韻和陳元立刻縮回腦袋,像哥哥們一樣老老實實做一隻縮頭鵪鶉。

陳佑頓了頓,握住李疏綺的手,另一隻手依次敲在四個孩子頭上,同時嘴裡說着:“說多少次了,危險的事情不要做!”

“知道了。”孩子們此時十分乖巧。

他這才轉向李疏綺,安撫道:“畢竟新年,不能剛開年就教訓孩子。”

在他倆沒注意到的地方,四個孩子互相看了看,一臉輕鬆。

然而,陳佑下一句卻是:“等年過了,再好好教訓一頓。”

此言一出,孩子們一個個生無可戀地耷拉着眉眼。

李疏綺瞅了一眼孩子,忍不住笑出聲來,隨即道:“既然你們爹爹都這麼說了,快去洗手準備吃飯了。”

大一點的兩個孩子答應之後老老實實走出去,年紀小的兩個卻是一面喊着“好”,一面奔跑出門。

“真是不省心!”

“小孩子嘛,都這樣,再大一點就好了。”

陳佑絲毫沒放在心上。

雖然這個時代有十二歲就上戰場的神童,但大多數孩子都是到十四五歲纔開始懂事,那個時候勉強可以當作成年人看待。

說話間,一直在廚房看着廚師們忙活的南桑進門指揮僕役們把飯菜擺好,一邊還抱怨兩個小傢伙橫衝直撞差點撞到人。

陳佑無奈地長嘆一聲:“看來得好好教育教育了。”

李疏綺和南桑聽了,滿臉贊同的神色連連點頭。

吃完早飯,陳佑一家換上朝服。

雖然大朝會沒了,但還得入宮參拜。

不過推遲參拜時間這一點,獲得了宮裡宮外大部分人的讚許。

今年元日參拜從巳初開始,大致要持續到午正,然後部分官員和外命婦會分別被天子和太后留在宮中進餐。

一家人在宮城門口分開,李疏綺、南桑帶着孩子們去寢殿區,也就是常說的後宮,陳佑則要前往同明殿。

走在殿閣間的甬廊中,陳佑突然想起來,按照他的推算,今年應該是公元九百六十年。

公元九百六十年,顯德七年春正月甲辰,趙匡胤於陳橋驛得將士推戴黃袍加身,當日回京受禪即位。

史稱“陳橋兵變”。

第四百七章 好惡皆爲門戶計第一百三十九章 勾心鬥角汴京城第四十章手腕強硬治歸州(三)第一百二十八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五)第一百七十四章 新皇登基諸事忙(三)第六百九章 軍政盡操六人手第三百四十四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一)第六百一章 國政定於言語間(一)第四百六十三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十)第七十六章甘爲細作可信否第二百二十二章 小荷才露尖尖角(四)第七十三章再失一相猶不慌第一百八十六章 欲改樞院爲立足第五百六十七章 風雲操於何人手(二)第五百八十三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十)第一百一十二章君子報仇不怕晚第一百五十六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五)第六十四章戰事不順布閒棋第六百三十九章 朝堂政事定於一(二)第四百九十七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九)第四百九十二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四)第二百六章 新官上任一把火(二)第六百十二章 無需畏懼艱難事第七百三章 天子何以順汝心(二)第四百三十四章 千里澤國斷美夢第二百五十六章 初開府試網英才(六)第六百九十六章 亂雲遮蔽洛陽城(二)第二百六十六章 別離是爲再相逢(三)第五百九十三章 請以海軍試新制第一百四十一章 未知陛下欲亂國第二百七章 新官上任一把火(三)第五百九十九章 迎難而上因時變第二百六章 新官上任一把火(二)第四百九章 大局動盪私心意第五百八十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七)第九十一章局面僵持如雞肋第二十二章從此天高任鳥飛第四百九十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二)第五百五十八章 新舊之交穩爲重(三)第六百三十四章 一朝有變國生事(一)第四百八十章 論爲政突發匪事第六百三十五章 一朝有變國生事(二)第一百九十四章 罷相方始亂迷離(五)第三百四章 你猜我猜巧不巧(三)第六百三章 或可另闢進身階第六百九十章 一時之法亦須重第一百三十六章 官家降臣當如何第二百八十六章 至洛陽如何施爲(四)第八十章路途漫漫欲拜師(一)第一百九十二章 罷相方始亂迷離(三)第三百五章 空辯不若實爲證(一)第十六章月下爭渡一線天(四)第六章雙狐鬥法尋後路第一百八十五章 君臣交手政局變第二百二十五章 治軍難收稅更難第九十二章未來之事早打算第二百四十九章 謝公安石與君同(一)第三百七十八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四)第三百八十八章 明日之果今日因(四)第四百五十四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一)第九章城頭觀兵反意堅第五百四十二章 識大局治安創收第六百三十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七)第四十九章君臣問對定計策第三百三十七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十二)第五十一章險鑄大錯自爲之第六百九十八章 亂雲遮蔽洛陽城(四)第六百五十四章 梳理國政教天子第四百一十三章 欲建新城悔前事第五百二十二章 君臣情誼值幾何(二)第七百十二章 我自請纓爲難事第三百七十二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八)第三百八十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六)第二十三章小意應對新同僚第二百三章 春耕爲重議農事第三十二章說朝局雙龍爭王(一)第二十四章虛職酬功忠爲首第六百四十章 朝堂政事定於一(三)第二百九十二章 不急不緩蘊風雷(三)第六百七十八章 剪盡病木待新春(二)第二百二十九章 戰鬥已起押何方(二)第五十九章轉遍東京聞兵訊第六百二十二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九)第一百一十五章欲殺人當行何計(一)第一百七十六章 典禮畢詔書頻出第二百四十一章 內亂未平外亂起(六)第三百三十八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十三)第四百三十八章 坐京兆放眼天下(二)第四百七十二章 以打促和掩戰意(五)第二百六十六章 別離是爲再相逢(三)第五百七十八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五)第八章兵臨城下伴王駕第四百七十四章 以打促和掩戰意(七)第三十二章說朝局雙龍爭王(一)第四百三十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十三)第七百十章 爲求生計拋臉面第六百八十五章 功名只向馬上取(二)第一百六十三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十二)第兩百章 將離京先定婚事(二)第二百四十九章 謝公安石與君同(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