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九十章 一時之法亦須重

bookmark

十分神奇的是,這樣的安排,竟然沒有引起節度使們的反對。

顯然是之前的軍事會議起作用了。

正當局外人這麼想的時候,中書再次頒發符令。

一天之內,三道符令分別發到不同的衙門。

首先是給樞密院軍備司和民兵司的,要求兩司根據各地團練、民兵情況,結合地理山川、對外戰爭等因素,將全國劃分爲若干置制使司和節度使司。

置制使司統率禁軍,節度使司統率團練,不同的是,置制使沒有定下品級,和都監、都部署性質類似。

其次是給天下州郡,要求各地統計好境內團練、民兵數量,做好移交給節度使司衙門的準備。

最後則是面向所有節度使,勉勵彼等面臨新的任務時要更加用心,不負保境守土之責。

一時之間,熱衷於分析朝政的閒人們也無法看清,這樣的操作究竟是削減了節度使的權力,還是增加了節度使的權力。

有人說時削減了,節度使們之所以沒反抗,是因爲兩府宰相權勢讓他們不敢反抗。

也有人說增加了,這種好事,怎麼可能有人反對呢?

總之,這件事得過個半年一年才能看清其中好壞。

不過,能明確的一點是,地方政府在這次改制中損失極大,原先團練、民兵以及民衆結社,全都是州郡管理,這次團練要移交給節度使,民兵也要接受節度使的調派,結社被全部取消。

不管從哪個方面來看,權力都縮減了一大截,僅剩的能隨時調動的武裝力量,也就只有建立沒多久的治安曹。

增強治安曹的存在感,或許這也是兩府的目的之一?

……

坐在政事堂的議事廳裡,巴寧泰沉聲開口:“我的意見依然是沒有設置更高一級行政區的必要。”

說完觀點,他纔開始說論據:“按照現在的官制,上州刺史和府尹都是從三品,若要設置更高一級行政區,主官設在從二品爲佳。若如此,其品階超過中書門下侍郎和樞密副使,着實不妥。”

主官權威,這是很重要的一件事。

現在從版圖封建轉變爲權力封建,沒有了人身依附之後,如何維護主官權威,讓主官在朝廷不介入的情況下保證本地或本部門穩定運行,是設定官制時需要考慮的首要問題。

現在執行的官制設定中,主官一般要比副官高兩級,通常情況下比下級衙門主官高四到八級。

當然,這樣的設置在中樞並沒有嚴格執行,畢竟中樞有皇權的直接插手,當皇帝需要架空某個宰相或者部寺監高官時,就會十分方便。

“我倒認爲,設置更高一級行政區沒問題。”

出聲反對的竟然是王彥川。

“現在的州郡分級還是幾十年前定下的,是時候重新確認州郡級別了。假設新的行政區依然是‘道’,只要一道里面有一定數量的上州,則道主官定爲從二品,若無,則定爲正三品。”

“若是如此,倒也還可。”

巴寧泰皺着眉考慮一陣,緩緩點頭。

只是很快他又問道:“只是我依然不明白爲何要設立這樣一級行政區?”

屋內安靜下來,幾人都把目光投向陳佑。

“爲了制約節度使。”

陳佑說出這樣一句話。

巴寧泰等人全都瞳孔緊縮,不由自主地坐直身體。

江夏青聲音甚至有些急切:“詳細說來。”

“經過太祖太宗兩位的努力,天下節度使大半被撤銷,剩下的也削爲一州之地。然而本次改制,節度使雖兵馬不復精銳,卻能統率數州,遠非前時可比。”

“有兵馬,無糧草,不可持久。”

巴寧泰毫不在意。

竇少華、薛崇等人也有都點頭表示贊同。

這也正是軍改能通過的主要原因。

中樞這些人,不管出身是武將還是文官,在削減地方權力這一目標上,立場十分統一。

畢竟晚唐亂世,殷鑑不遠。

“然而手中有兵馬,就能搶到糧草。”

陳佑說出這番話,不過卻沒人緊張。

巴寧泰甚至放輕鬆了些。

這些事情,他們都考慮過,也不是全聽陳佑一個人說。

只是在同幕僚商議評估之後,認爲各地節度使想要憑藉手中團練割據自立比較困難,再加上精銳程度遠勝於團練的禁軍握在朝廷手中,這點風險完全不必放在心上。

所以,此時陳佑想通過這一點來說服他們,難度比較高。

陳佑面容未變,稍稍考慮一陣,繼續道:“最主要的還是方纔松嶺兄所言,上州畢竟稀少,再加上如今更多委任知州而非刺史,各地節度使普遍比州郡主官高兩級以上。

“各州郡若有剿匪等需要調動兵馬之事,或是要與節度使協商調動民兵,或是央請節度使出動團練,長此以往,主次易位,恐節度使會再次侵蝕州郡之權。“

這就很現實了。

擴大自身職權,是職能機構的本能。

巴寧泰等人沒想到這麼遠。

或者說,大多數政策的訂立,都是爲了解決當下面臨的問題,一時有一時之法,這就是朝廷中樞的現實邏輯。

至於那些喊着“祖宗成法不可改易“的,要麼是真傻,要麼是他們可以通過”祖宗成法“獲益。

不過,既然此時陳佑提出來了,兩府就得討論此事,無論最後的結果是想法子解決,還是暫且擱置,討論這一步必不可少。

好一會兒,薛崇斟酌着出聲:“那麼,將明相公爲何認爲新設立的行政區會令節度使無法侵奪郡縣權力呢?”

“因爲對等。”陳佑這一次沒有絲毫停頓,“新設立的官職,和節度使是對等的,這一點,使得節度使必須在某些方面有求於這個新的衙門,同時,這個新的衙門在某些時候也必須有求於節度使。”

“糧草和剿匪?”

江夏青直接說出了兩個最容易出現的場景。

“是的。”陳佑點頭。

王彥川若有所思:“現在節度使轄區有數個州,其糧草後勤有一部分是地方州郡直接轉交。如果這幾個州沒有一個更高的上級衙門協調,這一個州不願意配合節度使,節度使也可以從其它幾個州調度,然後通過在剿匪等方面的不配合來逼迫這個州退讓。”

話題進展到這裡,陳佑的思路就很清晰了。

第一百一十一章無心插柳柳成蔭第一百八十八章 人心浮動議改制(二)第五百六十一章 新舊之交穩爲重(六)第六百十二章 無需畏懼艱難事第一百六十八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十七)第一百二十八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五)第六百二章 國政定於言語間(二)第三百八十四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二十)第四百一十六章 勢如破竹徵淮南第六十六章置之死地而後生(一)第三百八章 新知府有新氣象(二)第七十九章即將離京奇事多第五百五十章 天子非無舐犢情(三)第三百八十九章 明日之果今日因(五)第三百六十九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五)第二百九十六章 正人君子不坑人(二)第五百六章 同甘苦戰前動員第一百七十三章 新皇登基諸事忙(二)第六百十五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二)第六百六十六章 一日秋蟬聞風動(一)第五百一十章 豫章故城烽煙平(四)第三百九十九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八)第三百四十七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四)第三百二十六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一)第五百三十四章 驀然回首闌珊處第四百九十五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七)第五百八十五章 無人可得順心意(二)第四百一十八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一)第三百三十九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十四)第六百十六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三)第八十一章路途漫漫欲拜師(二)第三百七十四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第五十一章險鑄大錯自爲之第六百二十六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三)第六百八十三章 剪盡病木待新春(七)第三百五十六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十三)第一百六十六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十五)第六十七章置之死地而後生(二)第三百九十七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六)第七十七章如此行事意何爲第五百四十三章 量狹豈有君王氣第五百三十四章 驀然回首闌珊處第三百三十八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十三)第四百三十二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十五)第一百三十八章 獻民獻疆蜀國亡第二百一十六章 前狼後虎當如何(二)第一百六十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九)第一百二十三章道德廉恥在心中第六百八章 不懼生死爲築城第三百九十三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二)第四百八十七章 舊人只聽新人笑第七十六章甘爲細作可信否第三百十八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五)第四百七十八章 故友初至論道德第二百四十四章 良馬初與伯樂見(二)第四百四十一章 天下朝集聚洛陽(三)第四百六十四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十一)第一百五十八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七)第一百三十九章 勾心鬥角汴京城第二百二十六章 人生巔峰小嬰孩第一百六章受人所請議婚事第一百四十章 蜀地四分無藩鎮第三百九十八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七)第二百四十八章 強幹弱枝議遷都(三)第五百九十九章 迎難而上因時變第三百八十五章 明日之果今日因(一)第五百九十七章 胥吏亦可當國事第三百四十七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四)第四十四章冊命封王秦最貴第二百六十七章 入京便聞南國事(一)第三百六十四章 窮且益堅志不墜(五)第六百六十六章 一日秋蟬聞風動(一)第一百八十二章 道旁迎師北疆變第一百五章冬至祭祖獨愴然第一百九十四章 罷相方始亂迷離(五)第四百三十九章 天下朝集聚洛陽(一)第四百四十五章 閒談軍政論優劣(一)第五百五十章 天子非無舐犢情(三)第三百八章 新知府有新氣象(一)第五百四十七章 舊日情誼存幾許第一百四十六章 驟然生變應對急(二)第四百四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十三)第六百二十八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五)第三百二十九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四)第五百八十四章 無人可得順心意 (一)第二百二十六章 強幹弱枝議遷都(一)第二百四十八章 強幹弱枝議遷都(三)第一百二十六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三)第三百三十一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六)第三百十三章 百年大計在教育(二)第六百五十一章 銀夏戰事可定矣(三)第四百九十九章 兒女相約爲親家第九十三章渾不要臉會使節第二百七十四章 日常寡淡多如水(三)第四百八十二章 何人慾惹戰端起第一百一十六章欲殺人當行何計(二)第四百四十八章 名利相誘推物理(二)第八十三章 枕頭之風威力大第一百四十八章 龍虎齊動風捲雲(二)第二百二十七章 朝堂微操總是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