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九十九章 亂雲遮蔽洛陽城(五)

bookmark

當如何?

當然是留下了!

若天子真的連續四次下詔挽留,任誰也沒辦法說他竇少華戀棧權位。

見竇少華意動,馬如風意有所指:“當今天下,終究是姓趙。咱們的陳平章早兩年顧着面子不願意驅逐宰執,到現在即便他舍了面子,也做不到了!”

聽他這話,蔣樹冷笑一聲,沒有說話。

竇少華則是微微點頭:“我等盡皆忠良,不是陳將明那般背主之人所能比的。”

他這話,馬如風聽了就當沒聽見。

當今天下,但凡年齡超過三十五歲,少有人是從一開始就跟着趙鴻運一家征戰奪位的。

就說他竇少華,當年身爲石晉禁軍將領,趙鴻運叛晉的時候,他勸上官作壁上觀,後來做了趙周將領,也沒見他多麼懷念石晉。

不過馬如風他祖父倒是一直跟隨趙鴻運,談到這種話題,自然有一種莫名的優越感。

閒談幾句,馬如風將話題重新拉回如何保住竇少華的相位上,商討一番後,各自散去。

馬如風孝期過了先是走了其父的關係,到州郡做一任幕僚官,今年年中入京任左補闕,屬於天子近臣。

有祖父餘蔭在,再加上他本人的努力,短短數月,就得了官家信重。

由此,也從日常言行中,得知官家同陳佑已有隔閡,更從近處觀察了陳佑如何以天子的名義操縱朝政。

再聯繫到當年祖父故去之前的種種言語以及坊間傳聞,馬如風現在是把陳佑當作奸臣亂黨來看的。

數日之後,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史館大學士竇少華以舊疾乞骸骨。

當日,馬如風往同明殿求見天子。

在門外站了片刻,內給事唐思恭走出來:“馬補闕請隨某入殿。”

說完後,卻站在原地不動。

馬如風瞭然,拱手一禮後快步上前。

走到唐思恭身邊時,只聽唐思恭壓低聲音快速說道:“官家不喜。”

Wшw_ ttκд n_ ¢ O

話音未落,他便快速轉身越過馬如風,在前面走進殿內。

馬如風腳下不停地向前,速度卻不由放慢。

唐思恭只說了四個字,馬如風根本無法得罪官家是因何事而不喜。

如果是因爲竇少華被迫請辭,那自然是最好不過。可如果是爲了其他事,馬如風接下來必須小心謹慎,以免觸碰雷區。

馬如風有幸見過被驅趕進入天雷軍所佈設雷區的牲畜,渾身上下幾乎沒有一處完好的地方,悽慘非常。

他現在已經得罪了首相陳佑,若是再惹惱了官家,下場恐怕比入了雷區的牲畜好不到哪裡去。

進殿先行禮:“左補闕臣馬如風拜見陛下!”

“免禮。”

淡漠到毫無感情色彩的聲音響起。

馬如風起身,再次一禮後坐到椅子上。

“馬卿可是有要事?”

趙德昭端坐在御座之後,看着馬如風,直接就開口詢問。

顯然,要是馬如風沒什麼“要事”,可能會使他心情更差。

皇帝心情差了,通常都不會放任那些讓他心情變差的人好過,除非真的沒辦法——比如現在的陳佑。

現年十五歲的趙德昭,長相和先帝有六七成相似。

雖然幼失其怙,但本身聰慧,加上後天教育,如今已經算是一個成熟的皇帝了。

至少這個不怒自威的氣勢,着實叫馬如風心中惴惴,連忙道:“回稟官家,臣是爲竇相公乞骸骨一事而來!”

趙德昭聞言皺眉。

目光移到桌面上擺着的奏疏上,稍作停頓,伸手翻出掏出竇少華的《乞骸骨疏》。

這一下把馬如風正要說出口的話堵在了嗓子眼,只好閉嘴等他看完。

扣除其中修飾的文學性語句,整篇奏疏的內容一句話就能概括:臣身有舊疾,難以盡忠王事,故乞骸骨歸鄉。

迅速看完,趙德昭瞥了一眼馬如風,擡筆將奏疏駁回,然後擺到桌邊:“叫李穆擬一份慰留詔。”

唐思恭答應一聲,取了奏疏出門。

趙德昭這才重新正眼看向馬如風:“說罷,什麼事。”

馬如風毫不滯澀地開口:“臣前幾日方纔見了竇相公,竇相公精神矍鑠,一餐能食鬥米,視之不似老邁不堪之人。且言談之間,竇相公仍願爲陛下盡忠,爲天下盡力,不當於此時辭官歸老!”

“是麼。”

趙德昭吐出兩個字後沉默起來。

馬如風抿脣不語,靜靜等待。

好一陣,趙德昭再次開口:“你以爲……”

話說一半,他突然停下來,有些疲憊地靠到椅子上,揮手道:“若無事,便下去吧。”

話說一半最爲可惡!

馬如風如鯁在喉,卻什麼都不敢說,什麼都不敢問,只得起身行禮,恭敬退出。

殿內只剩趙德昭一人,他終於忍不住站起身來,在殿中空地上來回踱步。

就在馬如風來之前,趙德昭剛剛從身邊宦官口中得知一件事:太后有意讓他立盧孟達的嫡女爲後!

其實趙德昭不在意皇后是誰。

他之所以授意官員提起此事,正如衆人所想,是爲了拿回權力。

當然了,按照他的想法,如果陳佑肯老老實實放權,以後繼續讓陳佑當首相也不是不可以。

畢竟皇帝攬權是本性,追求的是權力在手的安全感,至於怎麼用,他還真不在乎。

反正當年先帝也好,陳佑也罷,教育他的都是“首在用人”。

只是讓他沒想到的是,這邊陳佑還沒解決,那邊母親就想控制他的婚姻!

越想越煩躁!

“官家,李中允等在廊下。”

不知過了多久,唐思恭回到殿內提醒趙德昭。

趙德昭深吸一口氣,重新坐回御座:“宣。”

……

竇少華第二次請辭繼續被慰留,朝廷文武基本上都做好了宰相更替的準備。

十月辛丑,秘書監楊子任領詔令巡視洛陽境內諸書院,五日乃畢。

巡視結束,趙德昭立刻召見楊子任。

先問書院情況,楊子任一一對答。

如今洛陽最有名的私人書院,一個是周山書院,一個是求賢書院,還有一個則是專供女子進學的巾幗書院。

巾幗書院是太后親妹盧雲華在管理,從教員到學院都是女子,楊子任爲了避嫌沒有過去。

而周山和求賢之中,楊子任較爲推崇周山,而對求賢書院——尤其是其中的吏學院——頗有微詞。

只不過趙德昭的關注點不在這方面,沒有就此深談,叫楊子任略有遺憾。

待此事說完,趙德昭稍稍猶疑,終是開口詢問:“楊卿以爲,平章事陳佑在朕立後一事上,持何態度?“

楊子任聞言,大概知曉趙德昭的心思,無非是陳佑一直沒有正面表態,他心裡沒底。

略一思忖,他沒有直接回答,而是反問道:“官家欲知陳平章之意,何不直接去問陳平章?“

此言一處,趙德昭愣住了。

第一百一十二章君子報仇不怕晚第三十二章說朝局雙龍爭王(一)第五十四章心急火燎急入京第二百七十一章 千年大計看將明(二)第五百八十五章 無人可得順心意(二)第六百七十章 一日秋蟬聞風動(五)第二百三章 春耕爲重議農事第六百二十二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九)第七百一章 明志立旗且隨風第六百八十五章 功名只向馬上取(二)第四百七十六章 如臨深淵尋正途二百八十七章 事事皆起更當穩(一)第一百七十四章 新皇登基諸事忙(三)第三百九十一章 明日之果今日因(七)第一百八十三章 議定幽燕相公換第四百二十五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八)第三百十八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五)第一百七章辭舊迎新除夕夜第一百一十三章攻石鏡首戰得勝第三百三十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五)第一百三十六章 官家降臣當如何第五百七十章 風雲操於何人手(五)第二百七十一章 千年大計看將明(二)第四百五十章 道德名聲是利器第八十九章心意定孤身渡江第六百二十七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四)第四百八十章 論爲政突發匪事第七百四十一章 星火先落行伍中(三)第七章各有肚腸轉心思第三十四章酒到酣時議治政第五百七十三章 風雲操於何人手(八)第四百三十二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十五)第六百三十九章 朝堂政事定於一(二)第六十五章套路從來得人心第三百五十九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十六)第五百二十一章 君臣情誼值幾何(一)第六十三章留守監國風將起(二)第七百三十章 大風源自湘潭起(二)第一百四十六章 驟然生變應對急(二)第二百二十八章 戰鬥已起押何方(一)第十六章月下爭渡一線天(四)第一百五章冬至祭祖獨愴然第五百三章 欲立大功行陰私第二百七十二章 日常如水多寡淡(一)第七十八章未雨綢繆布耳目第五百五十六章 新舊之交穩爲重(一)第五十九章轉遍東京聞兵訊第五百三十三章 只談風月元宵至第二百三十四章 踏踏實實解煩憂(一)第四百四十三章 直言敢諫贊明君第二百九十二章 不急不緩蘊風雷(三)第四百一十九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二)第三百七十七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三)第五百五十二章 天子非無舐犢情(五)第六百九十一章 一元始建新風至第三百九十二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一)第六百八十三章 剪盡病木待新春(七)第五百九十八章 官分清濁又增污第四百八十一章 兩難之地有默契第一百二十二章廣植羽翼乃正道第一百六十一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十)第六百四十章 朝堂政事定於一(三)第二百三十八章 內亂未平外亂起(三)第三百九十四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三)第十章大周來客夜登門第四百九十九章 兒女相約爲親家第七章各有肚腸轉心思第七十九章即將離京奇事多第三章此身何所存(一)第六百九十三章 乘舟東去拓海疆(二)第一百六章受人所請議婚事第一百二十四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一)第三百五十六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十三)第六百三十二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九)有些話,不吐不快第七百六章 敢爲天下挑重擔(二)第兩百章 將離京先定婚事(二)第一百九十一章 罷相方始亂迷離(二)第一百八十三章 議定幽燕相公換第一百三十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七)第四十七章眼下之事何爲重第五百三十九章 真真假假繞雲霧第二百五十五章 初開府試網英才(五)第四百四十三章 直言敢諫贊明君第六百二十六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三)第七百三十八章 我與賊臣不兩立第三百九十二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一)第二百八十八章 事事皆起更當穩(二)第一百一十六章欲殺人當行何計(二)第一百九十三章 罷相方始亂迷離(四)第三百六十六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二)第二百三十六章 內亂未平外亂起(一)第一百六十七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十六)第四百七十二章 以打促和掩戰意(五)第六百三十六章 一朝生變國事動(三)第六百五十九章 爾等當爲好工具第六百五章 各有安排待時變(二)第一百六十一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十)第一百七十七章 各有算計亂紛紛第四百七十章 以打促和掩戰意(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