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五章 怒火

徐陵這一發火,就算是陳叔儉和陳叔澄仗着自己皇子的身份,平日裡招搖過市、趾高氣昂的慣了,也是下意識的打了一個寒戰。

到了這個時候他們才意識到,自己剛纔招惹的到底是誰。或許很多人都會因爲他們皇子的身份而禮讓三分,但是徐陵肯定不會。因爲他們的父皇見了徐陵都是禮讓三分,甚至一直以“帝師”視之,按理說應該是他們過來畢恭畢敬的向徐陵行禮纔對。

徐陵敲了敲桌子:“這詩會是老夫主持的,既然你們二人前來參加,便是以參與者的身份,這麼多年來,歷朝之詩會雖然因爲種種原因時斷時續,但是其根本原則是不變的。詩會者,以詩會友,是年輕人們吟詩作賦、相互交流的聚會,在詩會上雖然有各種比賽的形式以及最後‘桂冠’的獎勵,但是這一切的前提,都是所有人一視同仁,所有人的身份都是詩人!”

老人的聲音很大,中氣十足,沈君高几次想要開口,根本沒有找到插話打斷徐陵的機會。作爲一個靠能言善辯起家的老臣,徐陵對於自己意思的表達、語速的控制已經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根本不給沈君高一點兒機會。

第一次真正見識到徐陵發火,饒是李藎忱兩世爲人,也不由得暗暗咋舌,古人誠不我欺,史書上明確記載着,徐陵曾經看不慣陳頊的爲人,當着陳文帝和文武百官的面,在朝堂上和陳頊大吵了一場,把陳頊罵的狗血噴頭,從此陳頊向徐陵虛心求教、發憤圖強,最後走上了皇位。

到底是當年能夠把陳頊罵的渾身是汗的主兒,現在照樣可以把陳頊的這兩個兒子罵的不敢吭聲。

李藎忱記不清誰曾經說過,罵人的最高境界就是罵人不吐髒字,並且不給對方一點兒還擊的機會,現在徐陵顯然就已經做到了。

陳叔儉跺了跺腳:“但是明公之前出的那些題目······”

這一次即使是站在一邊看熱鬧的蕭世廉等人,都不由得搖了搖頭,這不是耳朵癢癢、自己找罵麼。

沈君高輕輕咳嗽一聲,站起來攙扶住徐陵,手上力道連打帶消,低聲說道:“畢竟是兩位皇子,明公慎重。”

徐陵哼了一聲,不再多說,徑直坐下。而沈君高微笑着一拱手:“兩位殿下之疑惑,想必在場不少人都有。沈某不才,倒想要先問兩位殿下一個問題。兩位皇子有所疑惑,是因爲第二關所考校的詩詞不在哪一本當世流傳的書中麼?”

陳叔儉怔了一下,徐陵是他惹不起的,沈君高又何嘗不是,剛纔真的是怒火上頭了,現在才發現自己到底幹了多麼蠢的事。好在沈君高並沒有站出來和徐陵一樣想要問罪的意思,似乎還想當和事老,既然臺階都已經給了,陳叔儉和陳叔澄必須得下。

搖了搖頭,陳叔儉沉聲說道:“不是,皆能找到,亦曾讀過。”

沈君高微微頷首:“如此說來,兩位殿下發火,蓋因這考校的詩詞有的是記錄下來的民歌民謠吧,兩位殿下雖然讀書頗多,但是在平時就算是看到了這樣的詩詞,也會嗤之以鼻。”

已經有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從第二關走上來,顯然他們也是因爲同樣的原因而有所困惑和不滿,此時紛紛點頭。

沈君高的臉色頓時一沉:“那敢問兩位殿下、敢問在場諸位,陽春白雪爲歌,這下里巴人就不是歌了麼?詩會詩會,名爲‘詩會’,古今之詩,皆應考校,方可稱之爲詩會,不知道諸位以爲此言可對?”

頓了一下,沈君高接着說道:“詩者,詩人所作。詩人,無分高低貴賤,能言詩者皆可稱之爲詩人。因此這些歌謠亦當是詩詞的一種,其中蘊含之情義,甚至更勝今日很多達官貴人所做之詩詞,如何不能出現在這詩會上?”

整個山頂空地上一片沉默,這些年輕人們若有所思。

而李藎忱饒有興致的看向侃侃而談的沈君高以及閉目養神的徐陵,多虧了這個時代就有把詩詞看得如此透徹的人,才能夠爲後世留下衆多膾炙人口的詩篇。

徐陵雖然是老狐狸,但是在有人質疑他的選擇、踐踏他的努力的時候,他依然會毫不猶豫的告訴世人,老狐狸雖然老了,但是怒火還是有的。

“已經燒完一炷香了。”徐陵的聲音雖然平淡,但是讓場上大多數人驚醒過來,自己進來之後,可還沒有看到題目呢。

看着慌忙看題目的十多個人,李藎忱嘆息着搖了搖頭,這羣傻子,和監考老師講道理,監考老師能說到你沒道理並且讓你最後做不下去卷子。

“晚輩已經做好,還請兩位明公指點。”就在這時,裴蘊霍然向前走出一步,朗聲說道。

一名講經博士急忙鋪開一張紙,做了一個請的手勢。

而李藎忱輕笑一聲,當你和監考老師吵完之後,發現已經有人開始交卷了,這纔是最驚慌的時候,尤其是這交卷的是學霸。

蕭世廉和裴子烈都皺了皺眉,這個裴蘊還真是算得好,實際上他們兩個心中也多少都有了定數,只是不想做這個出頭鳥,而這裴蘊不光是做了,並且根據周圍其餘驚慌的反應來看,這個出頭鳥已經讓他們徹底亂了陣腳。

看到自己的同伴龍飛鳳舞寫下一首詩,徐德言苦笑一聲,衝着徐陵和沈君高拱了拱手,又對蕭世廉三人一抱拳:“失陪了。”

話音未落,他緊跟着上前。

而蕭世廉側頭看向李藎忱:“世忠,你可有定數?”

李藎忱聳了聳肩:“我能夠回答上來那一首《木蘭辭》就已經謝天謝地,要真的說吟詩作賦如何能行。”

“不能再等了,等會兒還不知道會出什麼亂子呢。”蕭世廉沉聲說道,裴子烈也是應了一聲,李藎忱擺明了打醬油的態度,但是他們兩個可不能跟着打醬油,當下裡一併上前。

這幾個傢伙的心一點兒都不比裴蘊白,能夠多製造一點兒混亂,何樂而不爲呢。

第六百七十二章 不會太久第四百四十九章 李藎忱的戰爭第二三四八章 老鄉?第一七三三章 匹馬還第七百三十九章 離開的時候第二一四六章 從制定者到維護者第九百二十三章 皆成故人第二十七章 寂靜第二一二七章 孩子的教育第一六五一章 不對等戰爭第一一六四章 父親第一四一二章 騙不了我第一百七十二章 盛怒第二一五六章 三省的瓦解第一三五零章 不一樣的宮闈第四百六十四章 奮短兵第二百六十二章 恐慌,害怕?第六十一章 哨騎第一一八二章 恍若當年第一百二十六章 可還有人?第六百七十四章 達成一致第七百三十三章 別後第一一五一章 突厥人的噩夢第二三四八章 老鄉?第二一六二章 不求萬世基業第一一三五章 使節第六百五十七章 謹受教第五十七章 恩人之後第一七二零章 不能製造內部矛盾第一三零一章 宇文述的野望第九百九十三章 巷戰第二零八二章 佯攻晉陽,實攻雁門第一六二二章 功在千秋第二零一三章 沒有失誤是最大的失誤第一二六五章 釜中游魚第五百七十七章 勝利尾聲 江山如畫第二百二十八章 詛咒第一四一六章 不是讓時代改變自己第四百五十五章 雪落第一八六三章 破局之處仍在河東第二百五十一章 山呼海嘯第二二四六章 夜裡的巷戰第七百六十三章 硬碰硬第一八四五章 這個冬天不好過第三百三十三章 勾結第一八七一章 各司其職,謀定河東第一四八七章 震懾宵小第二一五八章 祭壇上的五個牌位第一三八七章 把長安融入大漢第七百七十七章 鵝卵石和統籌第七百七十四章 是個聰明人第四百二十四章 看得起我第一百六十四章 楊愔第一五九七章 但願人長久第一百四十九章 求情第三百二十九章 造化弄人第一七五九章 家國第一四八一章 該去了第五百一十六章 有些事情必須做第一五一一章 海陸軍登場第三百八十二章 一山放過一山攔第一六九一章 守望第一五五七章 柺杖第一五五七章 柺杖第一七七二章 坑兒子的爹第一七九四章 交給你了第二百九十六章 爭執第一五零九章 煥新顏第一千七十八章 老和少第一四三零章 證明自己的機會第一一六七章 長處和短板第九百一十三章 歸漢中第二二八七章 雪域高原爲漢土第二二六七章 周邊局勢第一七零五章 都在看着我們第二零五八章 條件第三百零六章 霧中峽谷第一六二八章 大時代下的每個人第一六二二章 功在千秋第一九二二章 絕不偏袒,問心無愧第一七二四章 逆流而上是男兒本色第一八一三章 開竅的薛延陀第二二九二章 是皇帝,也是人第一百八十七章 索要第六十六章 突襲第二一三五章 分割內府第八百六十一章 共浴第一百一十四章 什麼樣的勝利第二零三零章 世上安得雙全法第一二四五章 從江南到塞北第七百一十九章 各憑本事第二二三六章 抱大腿第二二六五章 落幕第三百五十四章 得手第一千三十章 總攻第兩千章 西北風第一六一七章 爭功第一九零六章 汾水水師登場第二百七十一章 祭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