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七章 漁翁得利

蕭世廉死死咬着呀,陳叔儉他們得意的神情讓他看着很不爽,但是毫無辦法,追隨蕭摩訶轉戰淮北,蕭世廉讀書的機會更少了,這詩作寫的甚至還不如之前。

突然有人拍了拍自己的肩膀,蕭世廉霍然回頭,不知道何時,李藎忱已經轉身向着沈君高的方向走去。只聽得自己這個同伴大聲說道:“明公,我還沒有寫。”

沈君高微笑着點了點頭,雖然不清楚這個年輕人的來路,但是剛纔他幫助蕭世廉和裴子烈通過第二關,還是被沈君高看在眼裡的。更何況這其中還關乎着徐陵和寧遠公主的賭博,更是讓沈君高對這個年輕人有所期待。

“本宮就說,他們還沒有到輸的時候。”站在徐陵身邊的寧遠公主哼了一聲說道,她的目光在那一首首已經寫好的詩詞上飄來飄去,顯然對於李藎忱還是沒有信心,所以至今仍然在盤算,是不是要把這些詩作全都想辦法銷燬掉。

似乎察覺到寧遠殿下嘴硬的成分多一些,徐陵只是微笑搖頭。在衆多詩作當中,當然還是徐德言的詩作最爲出衆,作爲徐陵親自培養的孫子,徐德言當然不會給詩書傳家的徐家丟人,就算是那兩位皇子同樣都是名師教導出來的,和徐德言這樣徐陵親自教導的肯定還是有差距。

雖然徐德言擺明態度不想參與爭奪桂冠,但是他詩作的出衆還是無法掩飾的,就算是寧遠公主再怎麼耍賴,也是徐陵勝了。

除非······徐陵緩緩側頭看向正提筆蘸飽墨水的李藎忱,除非這個傢伙能夠一鳴驚人。

身邊腳步聲響起,徐陵急忙一拱手:“殿下。”

樂昌公主沉聲說道:“明公無須多禮。”

“殿下剛纔去場前了?”徐陵的目光重新落在周圍的詩作上。

“孺子不可教也!”樂昌公主輕哼了一聲,“本宮這兩個兄長,還真是不怕惹是生非。”

徐陵一邊提筆寫下評語,一邊沉聲說道:“兩位殿下年輕氣盛,如此······倒也在情理之中。”

“可是現在這天下······”樂昌公主壓低聲音,“不在情理之中!”

筆輕輕抖動了一下,險些脫手而出,徐陵旋即用緊力氣,握住筆桿:“這句話換做平時,殿下是說不出來的。想來是陛下所言吧。”

“嗯。”樂昌公主潔白纖細的手指放在桌子上,有意無意的輕輕敲動,內心的擔憂和不安根本沒有打算掩飾,“瞞不過明公。”

徐陵緩緩放下筆,果然不出所料,樂昌公主這一次專程前來詩會,也不簡簡單單是爲了鑑賞詩作,這背後多少都有陛下的意思。

顯然之前自己向陛下說出的肺腑之言,多少也觸動了陛下的心絃,對於徐陵的態度,對於自己的兒子現在於人前人後到底是什麼模樣,顯然陳頊有了足夠的好奇。

一向聰慧的樂昌公主,倒還真是一個前來完成任務的不錯選擇。

陛下當初有推翻陳伯宗、一統天下的雄心壯志,可是到頭來卻爲一羣惹是生非的兒子而頭疼,家家有本難唸的經,作爲朝堂常青樹,換做其他人,徐陵纔不會關心,但是這是陛下的難處,而這難處最後關乎的是整個大陳的未來,因此徐陵不得不關心。

“罷了,陛下的心思老夫也能妄自揣測到幾分。”徐陵沉聲說道,“今日的場面殿下想必也看到了,這兩位皇子殿下尚且沒有封號,就已經如此,其餘人是什麼模樣自不用老夫多說,事到如今,只能請殿下轉告給陛下,老夫的一句話。”

樂昌公主神情一凜:“明公何不向父皇明言?”

“有些話當着陛下的面說出來,陛下不一定聽得進去,倒是殿下想辦法轉述,或許更好一些。”徐陵淡淡說道,“還請告訴陛下,鷸蚌相爭倒在其次,當提防有人助紂爲虐,有人最後‘漁翁得利’啊。”

輕輕顫抖一下,樂昌公主低聲說道:“謹受教。”

這話就算是以徐陵的身份,也不好直接向陳頊說出來,畢竟亡國之危,不應該是一個臣子在國家穩定時期就擔心的。難怪徐陵堅持讓樂昌公主轉述。

徐陵呼了一口氣,擡頭看向不遠處的年輕人們。

漁翁得利,只是不知道,這漁翁,到底是誰?

“正在寫詩這人,明公可曾認識?”突然想起來什麼,樂昌公主的目光轉而落在李藎忱身上。

“哦?”徐陵擡頭看了一眼奮筆疾書的李藎忱,“不認識,只是聽說是左衛將軍蕭元胤的幕僚。”

樂昌公主微微頷首:“這人倒是有意思。”

徐陵眉頭微皺,正想開口,前方李藎忱已經放下筆,衝着沈君高鄭重一拱手。而只聽得沈君高低呼一聲:“好詩!”

那最後一炷香此時也恰恰到終點,風一吹,最後一線嫋嫋香火也隨風飄散,燒成灰燼的香在風中支撐不住,緩緩倒塌,化作香爐中厚厚香灰的一部分。

而不等墨跡乾涸,李藎忱的詩作就被掛出來。

“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遊。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蕭世廉第一個開口唸出來,“好一個‘江入大荒流’!”

“月下飛天鏡,雲生結海樓。仍憐故鄉水,萬里送行舟。”裴子烈一邊念着,一邊緩緩側頭,站在他身邊的陳叔儉,臉色已經變得煞白。

這樣洋洋灑灑寫出來的詩詞直直的掛在那裡,墨香依舊,而那字也頗有瀟灑之意,豪放闊達之情感在字裡行間、詩詞之中可見一斑。而整首詩以海天之景表達思鄉之情,靜中有動,氣勢博大,絕對是上佳之作,相比之下,徐德言那一首詩反倒是顯得有些小家子氣了。

畢竟這鳥鳴聲和海天之音是無法相比的。

“獻醜了。”李藎忱露出一抹笑容。

這是詩仙李白的詩,再用自己上輩子學過的柳體洋洋灑灑寫出來,放在這個時代,鎮場子還是可以的。

只可惜早知道有今日,當初練柳體的時候就應該再用心一些了,這字現在也只是能看的地步,和詩詞的水平不太搭配。

“世忠,沒有想到你竟然還有這麼一手,之前爲什麼謙虛?!”蕭世廉驚喜的說道,這詩詞出來,其餘的都變得黯然失色,今天這桂冠是拿定了。

“你······師承何人?”就在這時,徐陵冰冷的聲音響起,打斷了年輕人們熱烈的討論。

第二三零五章 你是個成熟的秘書了第一千一百零二章 栽樹第一五八四章 就是知道的意思第二二零一章 想揍自己人第一九八四章 甲騎的哀鳴第一百七十九章 京口第九百二十一章 宇文溫第一四四八章 元樂尚的目的第二一零八章 北周差在哪裡第一九八二章 絕望的進攻第一九九一章 手下人太能幹的好處第一五二七章 戰盧容,火槍對炮灰第二零八七章 鄴城在望第一九零九章 我要當別人家的孩子第一千一十一章 血色建康府第五百八十八章 不只是不滿第一六四六章 戰還是降,都是開門紅第二三五四章 宿命?天敵?第六百四十八章 同意又何妨第一三一七章 有榜樣的宇文亮父子第九百二十一章 宇文溫第二百二十六章 老繭第二三四九章 天下誰人不識君第一七二六章 趙王,不能見死不救第五百零六章 傻丫頭第一千九十八章 橫刀第一三四四章 大漢虎將第一四零七章 國丈受驚了第二零一九章 大漢天威,無不拜服第二二二一章 繞城而戰第六百二十九章 佳人心思第六百四十九章 練兵第一百零八章 建康府第一九零零章 玉壁城第三百四十八章 過三峽第一百五十七章 武藝第四百七十一章 他在想什麼第一七六八章 會攻洛陽,誰來主攻第一千四十章 血已經夠多第一七九八章 消耗戰第一五三二章 何謂漢人,何謂大漢第三百四十四章 兵發第八百一十九章 與此處何干?第二一三零章 內府要改制第一五一九章 到羣衆中去第一一九五章 是神舉不是神仙第一八七一章 各司其職,謀定河東第八百一十一章 間隙第一五二零章 象林,風雨正急第一三四七章 陛下偷個懶第一二九一章 讓犧牲值得第五百四十六章 無奈的周琛第一六七零章 輸血第五百六十七章 戰溪谷第一六二四章 意欲何爲第七十八章 西向第一百六十八章 花落誰家第二零七九章 立足遼東第一九四一章 恭候裴公久矣第一八零二章 隨風去第一一三三章 血肉長城第一三八三章 宇文忻的建議第一四七一章 朕不急,岳父急第一七五八章 大漢需要更加穩定第五十六章 大營(加第一更)第三百六十四章 更進一步第一三零六章 留給漢軍的時間不多了第一四六八章 聽雪問政第一八二八章 不消停第一三八七章 把長安融入大漢第二零二二章 死命令第八百七十八章 長安大第一六五六章 萬衆一心第六百四十二章 要求第二百一十八章 俘虜第一七八八章 制度的優越性第一二三三章 郡縣與分封第一五五八章 火炮的誕生第一七五九章 家國第一五五五章 大決心第一五九四章 秋來得快第一百八十五章 隱患第二百二十一章 北城第一九三五章 這就是朕的底氣所在第一千三十三章 真正的抵抗者第二二三四章 集市第二零九六章 孤軍轉戰,將軍乃人傑第二三二零章 舒展的旗幟第二一七一章 馬革裹屍,猶然不悔第一千一十六章 年輕第四百八十八章 戰郫江第一五九零章 從山東到遼東第三百三十章 眼中卿第一千八十四章 打突厥?第一五八五章 油嘴滑舌的新解釋第一百七十四章 棄子第二零二二章 死命令第八百三十六章 名正言順第一百二十一章 對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