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五一六章 爲了大漢

各地官府之間以及社會各界之間的交流往來越來越多,因此有過出遠門經驗的人自然也就更容易得到賞識和任用,更何況南中乃是公認的荒蕪之地,能夠在這種地方工作過,說明此人也必然吃苦耐勞。

而且隨着大漢的富強,人們對於國家的認同感和歸屬感越來越高,這種投身於荒蕪落後地方建設的行爲,不管在什麼時代都會得到人們的尊重,在這個時代,這種尊重只會更加強烈。

因此來南中的社會各界人士越來越多,讓南中的發展也進入了快車道。

任何一個初來乍到的人,看着南中這些龐大的城池、熱鬧的集市還有星羅棋佈的工坊和商號乃至於學院,恐怕真的以爲自己來到了中原或者江南。

相同的場景其實不僅僅出現在南中,還出現在巴蜀、出現在西北,出現在每一個曾經寂寥無人煙的地方。這個時代的華夏人、準確說是大漢人,正煥發出來昂揚的鬥志,向前開拓進取。

這個經歷了三百年戰亂和分裂的民族,分外珍惜現在越來越近的和平,也愈發的想要將這三百年的困頓都發泄出來,所以他們努力工作、努力拼搏。

華夏民族是世界上公認的吃苦耐勞的民族,當他們發現通過自己的雙手可以獲得財富,那麼他們絕對不會偷懶耍滑。

現在的大漢,有軍隊在外部保護,有朝廷和律法在內部作爲依靠,吃苦耐勞就能夠換來足夠的財富,因此每一個漢人都願意拼命進取。

漢人的勤奮自然也帶動其餘蠻夷部落的人們更加拼命工作,畢竟他們也不想讓漢人逐漸替代他們成爲這片土地上的主人。

因此即使是在這些大漢的邊陲地區,也一切都是生機勃勃的樣子。

“杜兄,”看到杜齊站在這裡,正帶着一羣小子在山下采摘什麼的一名年輕人大笑着招了招手,“別來無恙!”

杜齊急忙上前一拱手:“梅兄,沒想到在這裡遇到你了。”

眉州梅修,是眉州梅氏這一代頗有才華的一個,當初杜齊在巴蜀的時候就和梅修有來往,兩人相談甚歡。梅修在當時也沒有恪守漢夷之別,和杜齊引爲知己,後來李藎忱入巴蜀,眉州梅氏雖然不算什麼豪門望族,但是也跟在峽江唐氏等等後面投靠了李藎忱,眉州梅氏在治學上頗有造詣,所以當初成都書院成立的時候,眉州梅氏就有不少人前往成都書院教書,爲大漢文教事業的發展做出了突出的貢獻。

現在大漢開始建設南中,梅修這個新一代之中的佼佼者也是身先士卒,入南中擔任起來組建南中書院的重任,不用說也知道,梅修周圍的這些小子們都是新入學的南中學生。

這些學生都身穿漢服,扎着頭髻,完全就已經是漢人模樣,但是他們的腰間都彆着一把砍刀,這應該是漢地子弟唯一的不同了······

當看到杜齊以及杜齊左右那些渾身甲冑的親衛的時候,這些南中學生都下意識的握住了自己的刀柄,似乎這些人要是真的敢於把自己的老師怎麼樣的話,那他們就衝上去直接拼命。

“大家快去尋找老師說過的草藥吧,”梅修揮了揮手,“老師遇到了一位好友,和他聊聊天!”

學生們這才放心的四散開來,而梅修無奈的說道:“這幫小傢伙雖然年紀不大,但是一個比一個兇狠,不過念在他們都是出於一片好心,杜兄可不要見怪。”

“這些都是我大漢未來的棟樑,如何會見怪?”杜齊忍不住哈哈大笑,“倒是你,不好好的教書,怎麼帶着這幫孩子跑了出來了,山野之間可不安全。”

梅修搖了搖頭:“千里之行,始於足下,陛下以此教導我等,我等自然更要如此教導學生。某最近統計了一下南中的草藥類型,發現南中這邊的草藥和北方以及巴蜀之中的都有所不同,所以專門想要採集一部分帶回去研究,要說這對山林的研究瞭解,某這個做老師的恐怕還比不上這些學生啊。”

杜齊微微頷首,這句話還真的沒有說錯,而且看那些孩子們的樣子,似乎也不用爲梅修這個手無縛雞之力的書生擔心。

“知識在課本上,也在田野間,某僥倖能夠執南中書院之牛耳,自然要對得起陛下的託付,”梅修笑吟吟的說道,“只是不知道杜兄身爲一軍之主,怎麼會在這裡?”

杜齊沒有作聲,而是做了一個請的手勢。

梅修怔了一下,快步走上杜齊所在的山頭。

山的另外一邊,谷地中,赤色旗幟迎風飛舞。口號聲即使是站在山頭上也能夠隱隱約約聽到,一隊隊大軍正在快速的向前通行,甚至隊列之中還有諸如牀子弩、投石機這樣的龐然大物。而在隊列的最前面,扛着火槍的火槍手們身穿紅衣,排成整齊的隊列,像是紅纓槍頭,引領着這支滾滾向前的隊伍。

梅修看着眼前這一幕,已經楞然。

良久之後,他方纔低聲說道:“這是要打仗了?”

“你還沒有回到城中吧?陛下討伐林邑的聖旨應該已經張貼在城牆上了纔對。”杜齊微笑着說道,“奉陛下旨意,南中漢軍作爲此次南征之右翼,即日啓程南下。”

梅修沉默,看着軍隊之中那些衣着不同的人們。

要真的說混亂,南中這邊的軍隊應該是大漢的作戰序列之中編制、衣裝等等最爲混亂的隊伍,這也不怪大漢的太尉府摳門,而是因爲很多蠻夷部落都喜歡保留自己的武器和衣甲,對於他們來說,自己親手製作的刀斧還有厚厚的獸皮顯然更容易給他們帶來安全感。

對此太尉府還是選擇保持尊重,畢竟想要直接給這些蠻夷部落的人統一衣甲的話,有可能適得其反,倒不如先讓他們成爲漢軍的一員,開始接受漢軍的制度和訓練方式,最終在所有方面完全融入漢軍之中,成爲大漢的一部分。

“某要走了。”杜齊微笑着說道。

梅修反應過來,沉聲說道:“此去兇險多麼?”

“不知道。”杜齊轉身,“但是大漢的將士,爲大漢犧牲是一種榮耀。”

第六百八十四章 有請第一五六九章 聖人第二百三十八章 隱約雷鳴第八十七章 借書第七百七十六章 是不是繞圈子第一七六七章 先解決哪個倒黴蛋第一六六六章 引他南下第九百三十七章 掃雪第一千零二章 應變第一八七五章 以西爲重第一二五八章 殺人夜第五百八十七章 談判代表第一五九九章 調皮的陳宣華第六十六章 突襲第二零一三章 沒有失誤是最大的失誤第二零二五章 突擊隊第一六四六章 戰還是降,都是開門紅第一五九八章 少傅和陪讀第兩千零四章 一把椅子第二一零八章 北周差在哪裡第二零五二章 反戰第一九八七章 輕騎甲騎,剎那交錯第三百六十四章 更進一步第三百四十六章 落子何處第一千五十三章 你說了算第一三六六章 駕前驚變第一四六九章 對世家開刀第一七一零章 不當三姓家奴第一六四八章 潼關下,不能耽誤時間第二三二七章 平西三策第五百九十一章 屏退左右第一一九四章 朕是天第一三二一章 識時務者爲俊傑第五百零八章 孤城絕地第一五五四章 阡陌交通第二二零三章 跑得真快第一七六四章 王謙的準備第九百四十三章 醉太平第一三九六章 老驥伏櫪第六百七十一章 歸來第二二九二章 是皇帝,也是人第一六四二章 臨陣,重甲士的威力第九百九十三章 巷戰第二百二十三章 替身第一百四十七章 逼問第一七零八章 人未至,炮先至第九百零九章 去西北的人選第一二四五章 從江南到塞北第一七九六章 金墉城破第一百九十五章 將令第一九八六章 變陣第二二二一章 繞城而戰第四百四十九章 李藎忱的戰爭第一五一三章 朱崖第一三二三章 你的忠義不對第一五五七章 柺杖第五百零八章 孤城絕地第七百六十四章 不同意第六百四十四章 難得的破綻第一三二一章 識時務者爲俊傑第三百四十二章 聊發少年狂第一百零一章 遵命第一千七十六章 違令者斬第一六一一章 星散的吳郡世家第二三三七章 安撫江南第一百一十八章 字謎第一四零五章 抓國丈是犯法的第二一八六章 河邊第一三六八章 同是天涯淪落人第一二二三章 淮南二三事第一千九十五章 搶人頭第一九五七章 登陸選擇,遠還是近第四百七十三章 狹路第一六五六章 萬衆一心第兩千零二章 刺史的欣賞第九百三十八章 監軍第一五七三章 天朝上國第一八二五章 錢莊的問題第四百七十六章 死局與棄子第二二四一章 其實已到尾聲第二三五九章 忽聞河東獅子吼第五百八十章 春雨第四百四十章 孤家寡人第一千九十八章 橫刀第一三三三章 保證夏收第二二二四章 朝野的盼望和擔憂第一七九零章 父命難違第九百八十四章 業火第一一二零章 爲君舞第二一四三章 大漢的監察制度第一千二十三章 兩路進軍第六百八十九章 宮門外第一六八五章 攻入東寨第一三九八章 雷公下凡第一五七五章 戰爭服務於政治第五百三十章 撤第一四一三章 心境不同第六百九十五章 各司其職第三百章 助手第二零五九章 局裡局外